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及设备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3450发布日期:2021-12-12 22:0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及设备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及设备舱。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轨道车辆在柳絮季节运行时,大量的柳絮通过设备舱的进风口进入舱内,附着在用风设备进风口的滤网上,降低通风量,导致设备散热不良,引起高温报警。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能够有效阻挡柳絮等杂物的进入舱内,保证通风效果和散热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及设备舱,能够有效阻挡柳絮等杂物的进入舱内,保证通风效果和散热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其包括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设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部包括第一框架和滤网,所述第一框架沿所述滤网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滤网固定;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第二框架和滤棉,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滤棉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滤棉固定;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能够分别插拔连接于所述设备舱的安装槽内。
6.外侧空气在进入设备舱内时,需先经过滤网过滤,滤网能够拦截气体中夹杂的柳絮以及大颗粒物等,气体经过滤网后再经过滤棉过滤,滤棉能够进一步对细微颗粒进行过滤,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避免柳絮等杂物进入舱内以对舱内设备造成影响,保证通风效果和散热效果。
7.由于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分别设有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能够分别插拔连接于设备舱的安装槽内,正常使用状态下,二者均位于安装槽内,当其中一者需要更换或清理时,仅需将需要更换或清理的过滤部单独由安装槽内取出即可,操作较为方便。并且由于滤网和滤棉是彼此独立的结构,方便单独对其中一者进行拆装操作。
8.可选地,所述滤网呈波浪形结构,且所述波浪形结构的波峰和波谷分别沿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
9.可选地,所述滤网为不锈钢滤网。
10.可选地,所述滤网的外表面光滑。
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多个沿所述滤棉周向间隔设置的固定件,各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框架固定,所述固定件能够穿过所述滤棉并与所述第一框架抵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部还包括固定网,所述固定网与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并位于所述滤棉远离所述滤网的一侧。
13.可选地,所述固定网为编织网。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还设有提手。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舱,其包括安装槽以及如上所述的过滤组件,所述
安装槽开设于设备舱的进风口,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16.具有如上所述的过滤组件的设备舱,其技术效果与上述过滤组件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17.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端朝上设置,所述过滤组件能够由所述开口端插接至所述安装槽内。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舱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是第一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22.图5是图3的侧视图;
23.图6是第二过滤部中去除滤棉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1

6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10

过滤组件;20

安装槽;
[0026]1‑
第一过滤部,11

第一框架,12

滤网,121

滤孔;
[0027]2‑
第二过滤部,21

第二框架,22

滤棉,23

固定件,24

固定网;
[0028]3‑
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舱的过滤组件10及设备舱,其中,设备舱包括安装槽20和上述过滤组件10,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过滤组件10包括第一过滤部1和第二过滤部2两个过滤部,这两个过滤部能够同时插入设于设备舱进风口的安装槽20内,以实现安装,并且在安装状态下,第一过滤部1位于第二过滤部2的外侧。
[0031]
具体的,第一过滤部1包括第一框架11和滤网12,其中,第一框架11沿滤网12的周向布置,并与滤网12固定,第二过滤部2设于第一过滤部1的内侧,该第二过滤部2包括第二框架21和滤棉22,第二框架21沿滤棉22的周向设置,并与滤棉22固定。外侧空气在进入设备舱内时,需先经过滤网12过滤,滤网12能够拦截气体中夹杂的柳絮以及大颗粒物等,气体经过滤网12后再经过滤棉22过滤,滤棉22能够进一步对细微颗粒进行过滤,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避免柳絮等杂物进入舱内以对舱内设备造成影响,保证通风效果和散热效果。
[0032]
第一过滤部1和第二过滤部2分别设有框架,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能够分别插拔连接于设备舱的安装槽20内,正常使用状态下,二者均位于安装槽20内,当其中一者需要更换或清理时,仅需将需要更换或清理的过滤部单独由安装槽20内取出即可,操作较为方便。并且由于滤网12和滤棉22是彼此独立的结构,方便单独对其中一者进行拆装操作。
[0033]
如图5所示,滤网12呈波浪形结构,并且该波浪形结构的波峰和波谷分别沿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也就是说,波峰和波谷沿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使得该滤网12表面形成的沟槽(波谷位置)和凸起(波峰位置)均是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
产生的走行风会沿着波峰、波谷的长度方向冲刷,使得附着于滤网12表面的柳絮等会被冲刷与滤网12脱离,如此一来,可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有效对柳絮等进行过滤,避免其进入舱内对舱内设备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滤网12能够通过走行风自动带走附着于滤网12表面的柳絮,从而完成滤网12表面的清洁,防止发生堵塞的情况,并可保证通风过滤效果及散热效果。
[0034]
其中,滤网12是波浪形结构,具体的,该波浪形结构的波峰和波谷可以是圆弧形结构也可以是v字型结构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35]
滤网12为不锈钢滤网12,该滤网12位于过滤组件10的最外侧,在使用过程中,其所受到的风力作用较大,并且难免会受到外界异物的撞击,不锈钢滤网12结构强度较高,抗变形能力和使用寿命较长,同时其耐腐蚀性较好。具体的,滤网12和第一框架11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如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或者直接将第一框架11和滤网1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均可。
[0036]
滤网12的外表面光滑,能够避免滤孔121的表面的毛刺等挂住柳絮的情况,表面光滑不利于柳絮等的附着,便于通过走行风实现自动清理。滤网12的滤孔121为冲孔,在对滤网12进行冲孔操作时,可由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进行冲孔操作,避免在第一侧面形成毛刺,保证第一侧面的表面光滑,安装时,第一侧面朝外即可,或者对冲孔方向不做限制,在冲孔完成后,将朝向外侧的毛刺打磨光滑即可。本实施例中,对于滤孔121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如可采用六边形孔、五边形孔、方形孔、圆形孔等均可。
[0037]
如图2所示,第二过滤部2还包括多个固定件23,各固定件23分别与第二框架21固定,并沿滤棉22的周向间隔布置,安装滤棉22时,各固定件23能够分别穿过滤棉22并与第一框架11抵接,以从周向将滤棉22固定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之间,防止滤棉22的位置发生窜动,保证过滤效果。具体的,对于固定件2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如可将其设置为固定柱或者固定螺钉等均可。并且,对于固定件23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滤棉22周向的四个侧边,每个侧边对应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件23,保证固定稳定的同时,避免其位置发生窜动,避免固定件23与滤棉22脱离。
[0038]
并且,通过固定件23将滤棉22与第二框架21固定时,滤棉22与第二框架21之间是可拆卸的,如此一来,可仅对滤棉22进行清理或更换即可,经济性好且操作较为方便。
[0039]
如图6所示,第二过滤部2还包括固定网24,该固定网24与第二框架21固定,该固定网24设于滤棉22远离滤网12的一侧,以从内侧对滤棉22进行限位,由于滤棉22的材质相对较软,外部空气进入舱内时,对滤棉22的冲击力较大,固定网24的设置能够避免滤棉22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后发生损坏的情况。由于该固定网24仅用于固定滤棉22并从内侧对滤棉22提供支撑,其无需起到过滤作用,因此,该固定网24的网格大小也不做限制,保证滤棉22的固定稳定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不会对通风效果造成影响。
[0040]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仅设置固定网24,滤棉22的内侧面贴合固定网24,固定网24通过挂钩、绑绳等与滤网22固定,或者,还可以是将固定网24设置两层,将滤棉22夹设于两层固定网24之间,从而实现与第二框架21的固定即可,而通过一层固定网24和多个沿周向布置的固定件23固定滤棉22时,能够简化整体结构,降低成本,并可简化滤棉22的拆装操作。
[0041]
具体的,对于固定网24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如可将其设置为编织网,或者将其设
置为金属网等均可,当将该固定网24设置为编织网时,其柔性较好,能够更好地与滤棉22贴合,便于实现滤棉22和固定网24之间的固定,并且编织网相较于金属网来说,重量较轻,便于实现轻量化。
[0042]
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可分别插入安装槽20内,并可单独拆卸清理或更换,具体的,两个框架中,可以是其中一个框架设有提手3,也可以是两个框架都设有提手3,也就是说,可以是第一框架11设有提手3(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第二框架21设有提手3,或者还可以是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分别设有提手3均可,提手3的设置便于插拔操作。
[0043]
具体的,安装槽20设于设备舱的进风口处,如图1所示,该安装槽20为u型结构,其开口端朝上设置并形成过滤组件10的插接端,过滤组件10能够由顶端开口向下插入至安装槽20内以实现安装,由于重力作用,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过滤组件10沿开口段滑出安装槽20,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该开口段的设置方向不做限制,如还可设置为朝向左右两侧的方向,同时对应设置固定机构将过滤组件10与安装槽20固定即可。
[0044]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