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3363发布日期:2022-05-18 20:3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鱼饲料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鱼饲料,顾名思义就是给鱼喂养的饲料,它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蛋白质是鱼虾生存的重要营养物质,是构成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物质,对于鱼饲料进行加工时,需要对饲料进行加工混合工作。
3.在现有技术对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中,由于装置在使用过后,盛装饲料的腔体内壁容易积留残余的饲料,使得难以实现对料腔内壁进行有效清理的同时,容易造成料腔内壁残留饲料形成腐烂,从而影响后续对饲料的混料加工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包括料腔,所述料腔内部的两侧均设有硬刷体,两组所述硬刷体面向料腔内壁的一端均与料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料腔顶端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外壁设有泵体,所述泵体位于料腔的顶部,所述连通管一端的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料腔的内侧,且导流板的顶部与料腔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位于一组硬刷体的上方,且导流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翼块,另一组硬刷体一侧的下方设有导管,所述导管贯穿料腔底端的内腔并与料腔底端的内腔固定套接,且导管的外壁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料腔底端的外侧,所述导管背离料腔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管腔,所述管腔的内侧设有风扇组。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硬刷体、连通管、泵体、导流板以及侧翼块的相互配合作用下,起到对料腔内壁残留饲料的良好清理效果。
8.进一步的,所述料腔上方的中心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通过联轴器与底端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料腔顶端的中心内腔活动套接,且转轴外壁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八组搅拌轴,八组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分别与两组硬刷体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八组搅拌轴均位于料腔的内侧。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电机、转轴以及搅拌轴,能够对料腔内部饲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起到对硬刷体的间接定位安置作用。
10.进一步的,八组所述搅拌轴均呈圆柱形中空腔体结构,且八组搅拌轴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内置加热圈,所述电机外壳的两端均通过力臂与料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内置加热圈,能够在后期对料腔内部处理水分时,起到良好的辅热工作。
12.进一步的,所述料腔的底端固定套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外壁设有落料阀,所
述落料阀位于料腔的底部。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排料管与落料阀,起到对料腔内部混合均匀后物料的有效排出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料腔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设盘,所述套设盘位于管腔的上方,且套设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组支腿,三组所述支腿均位于料腔底端的外侧,且三组支腿在套设盘的底部呈正三角形状分布。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套设盘与支腿,起到对料腔整体的定位与支撑作用。
16.进一步的,所述料腔的顶端开设有通槽,且通槽贯穿料腔的顶端,所述通槽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部的一侧与料腔的顶部向铰接,且盖板位于电机的一侧边,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拉把手。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通槽与盖板,能够便于对料腔内部加入待混合物料的效果。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通过设置的连通管与泵体,能够与外部供水设备进行连通并向料腔内部注水的同时,配合所设的导流板以及侧翼块,实现对注入水源有效引流至料腔内壁的作用,并通过所设的两组硬刷体,能够被动旋转的同时,配合料腔内部注入的水源,起到对料腔内壁的良好清理效果,通过设置的导管、阀门、管腔以及风扇组,有利于料腔内壁清洗后,对其内壁残留水分起到良好的辅干处理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的料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的管腔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轴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料腔;2、硬刷体;3、连通管;4、泵体;5、导流板;6、侧翼块;7、导管;8、阀门;9、管腔;10、风扇组;11、电机;12、转轴;13、搅拌轴;14、内置加热圈;15、排料管;16、落料阀;17、套设盘;18、支腿;19、通槽;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请参阅图2和图3、4、5,包括料腔1,料腔1内部的两侧均设有硬刷体2,两组硬刷体2面向料腔1内壁的一端均与料腔1的内壁相接触,料腔1顶端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连通管3,连通管3的外壁设有泵体4,泵体4位于料腔1的顶部,连通管3一端的下方设有导流板5,导流板5位于料腔1的内侧,且导流板5的顶部与料腔1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5位于一组硬刷体2的上方,且导流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翼块6,通过设置的导流板5与侧翼块6,能够对连通管3底部一端有效对接的同时,便于将连通管3抽取而来水源有效引流至料腔1的内壁,且得以有效并充分与硬刷体2进行配合,从而有效实现后期对料腔1内壁残留饲料的清理工作,另一组硬刷体2一侧的下方设有导管7,导管7贯穿料腔1底端的内腔并与料腔1底端的内腔固定套接,且导管7的外壁设有阀门8,阀门8位于料腔1底端的外侧,导管7背离料腔1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管腔9,管腔9的内侧设有风扇组10,料腔1上方的中心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转子通过联轴器与底端转轴12活动连接,转轴12与料腔1顶端的中心内腔活动套接,且转轴12外壁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八组搅拌轴13,八组搅拌轴13的一端分别与两组硬刷体2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八组搅拌轴13均位于料腔1的内侧,八组搅拌轴13均呈圆柱形中空腔体结构,且八组搅拌轴1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内置加热圈14,电机11外壳的两端均通过力臂与料腔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在搅拌轴13内部设置的内置加热圈14,能够与搅拌轴13内壁定位连接的同时,能够利用自身的加热作用,起到对搅拌轴13以及料腔1内部的间接导热效果,使得搅拌轴13对料腔1内部饲料混拌过程中,存在有添加剂难以溶解时,起到良好的辅热加速溶解效果,且能够当后期利用风扇组10对料腔1内部残留水分进行处理时,使得内置加热圈14配合风扇组10的共同辅热辅干作用下,起到加速料腔1内部水分的处理效率。
33.请参阅图1和图2,料腔1的底端固定套接有排料管15,排料管15的外壁设有落料阀16,落料阀16位于料腔1的底部,料腔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设盘17,套设盘17位于管腔9的上方,且套设盘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三组支腿18,三组支腿18均位于料腔1底端的外侧,且三组支腿18在套设盘17的底部呈正三角形状分布,料腔1的顶端开设有通槽19,且通槽19贯穿料腔1的顶端,通槽19的顶部设有盖板20,盖板20底部的一侧与料腔1的顶部向铰接,且盖板20位于电机11的一侧边,盖板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拉把手,通过设置的通槽19,使得配合盖板20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对料腔1内部加入待混拌物料的同时,能够在后期对料腔1内部水分进行辅热处理时,起到对蒸发水分的良好排出效果。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鱼饲料加工混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阀门8与落料阀16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盖板20的同时,能够利用通槽19的作用对料腔1的内部加入
待加工混料的饲料以及添加剂,并启动电机11,使得驱动转轴12以及搅拌轴13旋转的同时,起到对内部物料的均匀混合工作,当内部物料混合完成后,能够开启落料阀16的同时,利用排料管15对加工混料完成的饲料进行排出工作,当需要对料腔1内壁残留饲料进行清理时,先使得落料阀16处于关闭的同时,利用连通管3的作用,使得其一端连通外部供水设备,并通过泵体4向料腔1的内部进行注水,注入的水源通过导流板5以及侧翼块6的作用,得以有效引流至料腔1的内壁,并使得电机11间接带动两组硬刷体2进行旋转并对料腔1的内壁进行刷拭清理工作,并在清洗完成后利用落料阀16以及排料管15的配合作用使得内部水源得以排出,而后打开阀门8以及盖板20,并开启风扇组10以及内置加热圈14,使得利用导管7对料腔1内部辅干并配合内置加热圈14的辅热作用下,实现对料腔1内部残留水分的处理工作,且蒸发的水分通过通槽19排出,处理完毕后,使得整体均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即可。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