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703发布日期:2022-08-06 05:2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类废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2.在有机废气处理行业中,经常会遇到有机废气中含有焦油、沥青等高粘性液体颗粒、液滴或粘性颗粒,这种物质会附着在设备内部或管道内壁,造成堵塞、难以清理,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为解决这种问题通常会在废气进入主处理设备前,设置一套预处理设备尽量去除这种高粘性液滴。常用的预处理设备有过滤式和机械式两种形式。过滤式通常采用袋式除尘器来实现,一般做法是在含粘性液滴的废气进入袋式除尘器之前,在废气气流中加入一种无粘性的添加剂,使其在滤袋表面形成一种无粘性的滤饼,然后在通入含粘性液滴的废气,废气中的粘性液滴被滤袋表面的滤饼截留,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反吹使滤饼和粘性物质一起从滤袋表面脱落,被收尘室收集,然后在气流中重新加入添加剂,使滤袋表面重新生产滤饼,重复之前的流程,周而复始。这种形式可以达到去除粘性物质的目的,但是需要添加无粘性添加剂,增加运行费用,同时使用后的添加剂也是一种新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增加后续处理费用;并且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也比较大,操作繁琐。机械式的预处理设备,其结构简单,设备压力损失小,对大粒径的液滴处理效率很高,但是对小粒径的液滴处理效率不高,预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装置的内部结构达到处理效果,无耗材,压损小,运行费用低,可连续稳定运行。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壁上设有初级除油板;外壳一侧设有废气入口,其另一侧底部设有排污口,外壳顶部开设有出口,出口上端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出口直段、丝网除油器、废气出口,出口直段内设有若干个折流板除油器。
5.进一步的,外壳顶部还设有安全口;
6.进一步的,外壳侧部开设有检查人孔;
7.进一步的,折流板除油器的结构为单折型、双折型、三折型中的任一种。折流板除油器的折流板斜边与垂直面角度β为105~165
°

8.进一步的,初级除油板的结构为是实体板、筛孔板、开口板中任一种。所述筛孔板一边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开口板一侧边为锯齿型。
9.进一步的,初级除油板与外壳内壁的放置角度α为15~165
°
。设置的个数为单板或双板。
10.装置结构包括单板型、双板型a、双板型b;其中单板型为外壳内壁上设有一个初级
除油板;双版型a为外壳内部设有两个初级除油板,两个初级除油板分别设置在外壳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且两个初级除油板互为平行设置;双板型b为外壳内部设有两个初级除油板,两个初级除油板分别设置在外壳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且两个初级除油板延长线相交。
11.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惯性撞击原理,即当含液滴的气体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气体会产生绕流,气流方向急剧改变,液滴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保持原来的运行方向而撞击到障碍物上被捕获,通常认为液滴的粒径越大,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越容易被捕集。本装置内部设有初级除油板,折流板除油器和丝网除油器三级除油结构,可实现对废气的分级净化。
12.首先含有高粘性液滴的废气由设备进气口进入设备内部,气流在经过初级除油板时会产生绕流,气流方向急剧改变,由于废气中粒径50μm以上的大液滴惯性较大,不能随气流一起改变方向,撞击到初级除油板上,失去继续飞扬的动能,被初级除油板最先捕获,完成初级净化,随着捕获液滴的聚集,汇集成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设备底部被收集起来。经过初级除油后废气中粒径50μm以上的大液滴被去除,剩余中小直径液滴会随气流进入折流板除油器,在折流板除油器狭窄、曲折的通道内,气体流速加快,气流被多次改变方向,粒径20μm以上的液滴不能随气流一起改变方向,多次撞击到折流板上,被折流板除油器捕获,完成二级净化。经过前两级处理后,大中粒径的液滴基本被去除,带有粒径5μm以上的小液滴废气以一定速度进入丝网除油器,由于液滴的惯性作用,小液滴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随着小液滴的不断聚集形成较大的液滴,直到聚集的液滴大到一定程度从细丝上分离下落,完成三级净化。经过三级分级净化,逐步使粒径5μm以上的高粘性液滴从废气中分离出来,达到废气去除高粘性物质的目的。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解决机械式预处理设备对小粒径的液滴处理效率低,过滤式预处理设备需添加无粘性添加剂,运行费用高,操作繁琐,压损大等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净化效率适中,使用寿命长,运行费用低的机械式预处理设备。
15.本实用新型根据废气中粘性液滴的粘性、粒径大小等特性,优化装置内部结构,设置三级净化装置,对废气不同粒径的粘性液滴进行分级净化,实现了对粒径50μm以上的大液滴净化效率为99.9%,对粒径20μm以上的中液滴净化效率为99.5%,对粒径5μm以上的小液滴净化效率为96%,有效解决了机械式对小粒径液滴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升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主视剖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主视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俯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主视剖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俯视图。
23.图7是单折型的折流板除油器结构图。
24.图8是双折型的折流板除油器结构图。
25.图9是三折型的折流板除油器结构图。
26.图10是实体板的初级除油板结构图。
27.图11是筛孔板的初级除油板结构图。
28.图12是开口板的初级除油板结构图。
29.图中1.外壳,2.废气入口,3.安全口,4.废气出口,5.丝网除油器,6.折流板除油器,7.出口直段,8.初级除油板,9.检查人孔,10.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31.实施例1
32.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上设有初级除油板8;外壳1一侧设有废气入口2,其另一侧底部设有排污口10,外壳1顶部开设有出口,出口上端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出口直段7、丝网除油器5、废气出口4,出口直段 7内设有若干个折流板除油器6。
33.外壳1顶部还设有安全口3;
34.外壳1侧部开设有检查人孔9;
35.折流板除油器6的结构为单折型。折流板除油器6的折流板斜边与垂直面角度β为 105~165
°

36.初级除油板8的结构为是实体板、筛孔板、开口板中任一种。所述筛孔板一边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开口板一侧边为锯齿型。
37.初级除油板8与外壳1内壁的放置角度α为15~165
°
。初级除油板8设置的个数为单板。
38.装置结构为单板型;单板型为外壳1内壁上设有一个初级除油板8。
39.实施例2
40.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如图3-图4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上设有初级除油板8;外壳1一侧设有废气入口2,其另一侧底部设有排污口10,外壳1顶部开设有出口,出口上端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出口直段7、丝网除油器5、废气出口4,出口直段 7内设有若干个折流板除油器6。
41.外壳1顶部还设有安全口3;
42.外壳1侧部开设有检查人孔9;
43.折流板除油器6的结构为双折型。折流板除油器6的折流板斜边与垂直面角度β为 105~165
°

44.初级除油板8的结构为是实体板、筛孔板、开口板中任一种。所述筛孔板一边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开口板一侧边为锯齿型。
45.初级除油板8与外壳1内壁的放置角度α为15~165
°
。初级除油板8设置的个数为双板。
46.装置结构为双板型a;双版型a为外壳1内部设有两个初级除油板8,两个初级除油板 8分别设置在外壳1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且两个初级除油板8互为平行设置。
47.实施例3
48.一种去除有机废气中高粘性液滴的装置,如图5-图6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上设有初级除油板8;外壳1一侧设有废气入口2,其另一侧底部设有排污口10,外壳1顶部开设有出口,出口上端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出口直段7、丝网除油器5、废气出口4,出口直段 7内设有若干个折流板除油器6。
49.外壳1顶部还设有安全口3;
50.外壳1侧部开设有检查人孔9;
51.折流板除油器6的结构为三折型。折流板除油器6的折流板斜边与垂直面角度β为 105~165
°

52.初级除油板8的结构为是实体板、筛孔板、开口板中任一种。所述筛孔板一边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开口板一侧边为锯齿型。
53.初级除油板8与外壳1内壁的放置角度α为15~165
°
。初级除油板8设置的个数为双板。
54.装置结构为双板型b;双板型b为外壳1内部设有两个初级除油板8,两个初级除油板8 分别设置在外壳1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且两个初级除油板8延长线相交。
55.含有高粘性液滴的废气从废气入口2水平进入装置内部,气流以一定速度通过初级除油板8时气流方向被改变,50μm以上的大粒径液滴由于惯性与初级除油板8发生撞击并分离;随后气流向上进入折流板除油器6,在折流板狭窄而曲折的通道内,气流被多次改变方向, 20μm以上的中等粒径液滴由于惯性与折流板发生多次撞击并被分离;最后气流继续向上进入丝网除油器5,5μm以上的小粒径液滴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逐渐聚集成大液滴并最终被分离。所有被捕捉的高粘性液滴汇集后储存在设备底部,由排污口10定期排出,而净化后的废气通过废气出口4排出至后续设备。
5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