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隔离区传递系统的β-组件、无菌隔离区、无菌灌装系统以及操作这种灌装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24841发布日期:2023-06-01 02:5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无菌隔离区传递系统的β-组件、无菌隔离区、无菌灌装系统以及操作这种灌装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菌隔离区的传递系统的β-组件、无菌隔离区、无菌灌装系统以及操作这种灌装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灌装系统用于将可流动介质(也称为产品)灌装到可封闭容器中。灌装过程在无菌(sterile)、无病菌(germ-free)和无污染条件下进行。

2、这种无菌灌装系统通常设计有与外部隔离的隔离区,也称为隔离器。因此,隔离区或隔离器形成具有满足清洁度和无污染的特殊要求的氛围的封闭环境。

3、隔离区通过分隔壁或隔离器壁与操作区分隔。操作人员可以在操作区内;这里没有无菌环境。

4、在灌装系统中,灌装装置布置在隔离区中,所述灌装装置被设计成借助于灌装针将介质或产品灌装到可封闭的容器中。灌装装置也称为灌装路径。

5、分隔壁通常包括传递系统的α-端口,所述α-端口与β-组件一起形成一种类型的气闸,所述气闸被设计成将物体从操作区引入隔离区,其中保持隔离器/隔离区中的无菌性。

6、到目前为止,用于在隔离区或隔离器中进行无菌灌装的灌装装置或灌装路径是由操作人员经由手套端口来设置的,即操作人员将灌装针安装在灌装装置的灌装针座中,然后将连接到灌装针的管线经由泵连接到产品袋,在产品袋中提供待灌装的介质或产品。

7、除了灌装针之外,其它物体的插入也可能是必要的。

8、还已知预组装和预消毒的灌装路径。然而,在此也必须由操作人员经由手套端口来安装灌装路径。还已知在利用过氧化氢(h2o2)进行生物净化循环之前将灌装路径安装在隔离器中,并且在净化之后例如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从位于隔离器中的针筒自动取出灌装针的系统。针筒装接在灌装针上方,意在防止过氧化氢进入灌装针进而进入灌装管。从实践经验可知,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灌装路径可能被h2o2污染,因为灌装路径在生物净化循环期间已经在隔离器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传递系统插入物体的有利方式。特别地,隔离区中所需的灌装针应当能够安全地且无污染地插入到所述区域中。

2、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组件、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隔离区、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系统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来解决。

3、传递系统用于将无污染的材料转移到隔离器中或从隔离器中转移出来。它们被认为是在无菌或有毒工作区域中双向转移的最安全方法,而不会发生污染和/或破坏无菌性。

4、传递系统包括两个主要组件,α-端口和β-组件,它们在对接时形成双门系统。

5、α-端口包括α-凸缘和α-封闭单元。α-凸缘牢固地集成在隔离区的分隔壁中(隔离器壁中)。α-封闭单元(类似于门)可枢转地布置在α-凸缘上。

6、α-凸缘通常由不锈钢凸缘形成。α-封闭单元通常由塑料形成。α-端口通常配备有机械安全机构,防止α-封闭单元在没有β-组件的情况下打开。

7、第二主要组件是刚提到的β-组件。所述β-组件包括接收空间、β-凸缘、限定所述接收空间的壳体以及β-封闭单元。β-封闭单元可拆卸地附接(盖状)到β-凸缘,用于打开和封闭接收空间。β-封闭单元有效地形成可从接收空间拆卸的盖。

8、β-凸缘和β-封闭单元被配置用于联接到传递系统的α-端口的α-凸缘和α-封闭单元。

9、在联接期间,β-凸缘和α-凸缘以及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彼此连接。当联接时,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形成一个封闭单元并且只能一起打开和封闭。

10、一旦α-和β-组件连接起来,它们就形成封闭单元。例如,通过新创建单元的唇形密封确保密封,所述唇形密封可以在不中断无菌外壳的情况下打开。如果α-和β-组件连接,例如通过卡销连接,则锁被释放,并且可以在隔离器内部打开封闭单元(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

11、根据本发明,现在提供的β-组件具有用于将物体、特别是灌装针保持在限定的位置和取向的保持装置。保持装置布置在β-封闭单元的面向接收空间的一侧上,特别地,其中,灌装针由保持装置保持。

12、这允许通过枢转封闭单元(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将保持在保持装置中的物体移动到隔离区中。例如,封闭单元可以从内部,即从隔离区侧自动打开。

13、根据本发明,无菌隔离区还设置有分隔壁,其通过所述分隔壁与非无菌操作区分隔,其中,分隔壁包括传递系统的α-端口,用于将物体从操作区引入到隔离区中。特别地,灌装装置布置在隔离区中,所述灌装装置被设计成借助于灌装针将介质灌装到可封闭的容器中。就本发明而言,β-组件借助于上述保持装置联接到α-端口。在打开由彼此联接的α-封闭单元和β-封闭单元形成的封闭单元时,保持装置移动到隔离区的内部。因此,不需要进入β-组件的接收空间来移除所保持的物体。当封闭单元(由联接的α-封闭单元和β-封闭单元形成)打开时,封闭单元枢转到隔离区中,由于保持装置布置在β-封闭单元上,所以保持装置与β-封闭单元一起枢转到隔离区中,并且保持的物体可不受空间限制地接近并可在那里取出。

14、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无菌隔离区的灌装系统,其中,操纵装置布置在隔离区中,所述操纵装置被设计成打开处于联接状态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即,打开如上所述由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形成的封闭单元)。替代地或附加地,操纵装置还可以被配置成从保持装置移除保持在保持装置中的物体、特别是灌装针,和/或将其放置在保持装置中。

15、封闭单元(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的打开可以经由与操纵装置分离的自动打开机构自动化,并且可以从操作区致动。

16、根据本发明的灌装系统允许在封闭的隔离区中执行生物净化循环。这在隔离区中提供了无病菌和无污染的环境。例如,在生物净化循环之后,将β-组件对接到传递系统的α-端口。随后,封闭单元(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被打开,例如通过操纵装置,例如通过机械臂。封闭单元也可以从外部自动打开(例如经由手动操作机构或借助马达)。

17、灌装系统可以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设置用于机器视觉并且其视场包括至少传递系统,使得灌装针的位置可以由检测单元检测。因此,操纵装置能够以简化的、自动化的方式接管和/或夹持灌装针。操纵装置的运动路径可以根据灌装针的位置灵活地适配。

18、可以提供的是,β-封闭单元(或者更确切地说,由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形成的整个封闭单元)在打开期间可以转移到固定的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封闭单元的位置是确定的。这可以例如借助于止挡或制动装置来实现。β-封闭单元以及由此固定在其上的保持装置相应地在打开状态下处于预定位置。这简化了保持在操纵装置中的物体的移除。

19、以下陈述涉及β-组件、无菌隔离区以及灌装系统。β-部件可以包括接收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可以从β-凸缘拆卸。例如,壳体可以由柔性塑料袋形成,或者可以由尺寸稳定的可消毒容器形成。壳体也可以形成为半尺寸稳定的波纹管单元。这种类型的壳体可以被设计成在朝向β-凸缘的方向上的延伸是可压缩的和/或可变的,但是横向于β-凸缘是刚性的。

20、灌装针通常连接到延伸出接收空间的管。在其远离灌装针的端部,所述管通常具有用于连接到供给罐的无菌连接器。所述管(也称为灌装管)可以在拆卸期间手动地返回到接收空间,但是β-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灌装管的返回装置,在拆卸期间、即当灌装针移回到接收空间中时,所述返回装置也将灌装管移回到接收空间中。例如,可为此目的设置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可围绕灌装管布置并在拆卸期间将灌装管拉回接收空间中。这可防止在β-封闭单元封闭时挤压灌装管。

21、位于接收空间中的管段通常比传递系统到设置在隔离器中的灌装针的位置的距离长。如果壳体被设计成形状柔性的,例如被设计为塑料袋,则袋本身可以比传递系统到设置在隔离器中的灌装针的位置的距离长。当灌装针移动时,袋(壳体)可朝向传递系统移动和/或压缩和/或折叠。

22、在灌装系统拆卸期间或者如果灌装操作中断,则灌装针可以从操纵装置返回到保持装置。例如通过拉动压缩的袋(β-袋),可以将管带回袋中,从而可以在不挤压管的情况下封闭β-封闭单元。这种拉动可以由操作者在隔离器外部执行,而不必进入隔离器。

23、本发明及其各种进一步发展的优点是由于自动化设置的可能性而避免了错误,由于消除手套端口的可能性而提高了产品安全性。此外,还可以节省设置灌装路径的时间。通过使用一次性组件,整个灌装路径或更确切地说灌装针和管以及一次性袋(β-袋)可以在生产结束时丢弃。这在灌装有毒产品时特别有利。灌装路径可以在生物净化循环之后设置,并且不暴露于h2o2。换句话说,在净化循环期间,灌装针和管在隔离区外部。

24、如上所述,所述任务还通过如本技术中所述的操作灌装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25、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将β-组件附接到分隔壁中的α-端口。在所述附接期间,灌装针位于β-组件的接收空间中在保持装置中。

27、在隔离区中执行净化循环,特别是使用h2o2。所述步骤可以在β-组件附接之前、但特别是在附接之后进行。

28、打开封闭单元(即由联接的β-封闭单元和α-封闭单元形成的整个封闭单元),特别是借助于操纵装置。然而,例如,借助于集成在α-凸缘中的打开机构打开也是可能的。

29、从保持装置移除灌装针,特别是借助于操纵装置。

30、将灌装针放置在灌装装置的针保持装置中,特别是借助于操纵装置。

31、特别地,将灌装针从灌装装置的针保持装置移除,特别是借助于操纵装置;

32、特别地,将灌装针放置在接收空间中、特别是放置在保持装置中,特别是借助于操纵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