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89912发布日期:2022-04-16 11:0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与流程
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


背景技术:

2.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滤料滤池,通常采用单格或者双格布置。v型滤池由于具有滤速高、出水水质好、反洗彻底、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点,在净水和污水处理工艺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开号为cn111957096a,名称为v型滤池及其反冲洗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就公开了一种市面常见的v型滤池,其设有v型槽、滤床、排水槽、配水配气区和反洗水池等,v型滤池的过滤工作原理是:待滤水依次经进水管、进水总渠、进水闸门、进水堰板、进水槽,进入v型槽,从槽底的配水孔和槽堰同时进入滤床,过滤后变为清水,清水流向底部配水配气区,最后经过出水井及出水总渠流出至储水用清水池。
3.滤床的反洗是恢复和继续发挥v型滤池功能的关键,现行的反洗步骤一般分为气洗、气水洗以及水冲洗3个阶段进行,反洗水由反洗水泵从清水池或另外单独设置的反洗水池内抽水供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清水池或反洗水池内通常是预先储存一次反洗所需的水量,液位变化大,而反洗水泵的扬程又较低,在这一情况下,液位变化对水泵工况影响较大,因此反洗过程不稳定,导致反洗效果受到很大影响。针对液位的变化这一问题加大了反洗水泵设计选型难度,若扬程设计低,低液位时会导致反洗效果变差;若扬程设计高,高液位时会导致出现跑砂现象;而如果设计为高扬程变频调控等,则成本提高,维护费用也更高。因此,亟需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以解决反洗水泵扬程较低,清水池或反洗水池液位变化大对反洗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包括至少两座滤池本体,每座滤池本体的侧边设有v型槽,v型槽的一侧设有滤床,滤床远离v型槽的一侧设有排水槽,滤床下方设有配水配气区,其一端连通出水管,滤池本体的出水端设有管廊间,管廊间下部接近滤池本体的一侧设有出水井,另一侧设有水封井,二者之间的下部通过固设的出水堰隔开,二者之间的上部连通,出水管远离配水配气区的一端连通至水封井,出水井通过出水总渠连通至清水池;管廊间下部还设置有反洗水池,其与水封井的下部连通,管廊间一侧设有反洗泵房,其内安装有反洗水泵,反洗水泵的进液端连通反洗水池,出液端连接有反洗进水管,并连通配水配气区内的各布水滤头;滤池本体的进水端下方设有反洗排水渠,排水槽接近进水端处开设有排污口并连通至反洗排水渠。
6.优选的,滤池本体的进水端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管、进水总渠、进水闸门、进水堰板和进水槽,其中进水槽连通至v型槽。
7.优选的,滤池本体并排设有两座,每座滤池本体设有两个v型槽和两个滤床,排水槽设置在两个滤床之间,排水槽下方还设有配水渠,两个滤床下方的配水配气区均连通至配水渠,出水管连接在配水渠的一端,两座滤池本体的出水管分别连通至水封井的两侧。
8.优选的,反洗水泵设有三个,其中两个的出液端连接的反洗进水管通过三通连通且连接至两座滤池本体的配水配气区内的各布水滤头,另一个反洗水泵备用。
9.优选的,反洗水池内部下端所在的高度低于水封井的下端,反洗水泵的进液端设有进液管路,其进口处位于反洗水池内部下端。
10.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方法,采用上述的恒液位反洗结构,反洗时水封井的上端液位保持高于出水堰的上端。
11.优选的,至少一座滤池本体进行反洗的同时,另外有至少一座滤池本体的进水端在保持进水,在进行反洗的滤池本体的总反洗水量不大于在保持进水的滤池本体的总进水量。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利用水封井与反洗水池连通,通过维持水封井上液面高于出水堰,从而实现维持反洗水池液位几乎恒定不变。
14.2、该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由于反洗水池液位变化极小,在反洗水泵选型时较为简单,扬程选择容易,不会出现扬程设计低,低液位时会导致反洗效果变差,扬程设计高,高液位时会导致出现跑砂现象的问题,现场安装、调试和维护方便,也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泵种,有利于降低成本。
15.3、该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及反洗方法,由于反洗时反洗水池液位基本恒定,反洗水池无须像现有的设备和方法一样存放一次反洗的全部水量,只需一个较小的空间,极大地缩减了反洗水池的容积,节省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进水管,2、进水总渠,3、进水闸门,4、进水堰板,5、进水槽,6、v型槽,7、滤床,8、排水槽,9、出水管,10、反洗进水管,11、水封井,12、出水井,13、出水堰,14、管廊间,15、反洗水泵,16、反洗泵房,17、反洗排水渠,18、配水配气区,19、出水总渠,20、反洗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阅图1和图2,一种v型滤池恒液位反洗结构,包括至少两座滤池本体,每座滤池本体的侧边设有v型槽6,v型槽6的一侧设有滤床7,滤床7远离v型槽6的一侧设有排水槽8,滤床7下方设有配水配气区18,其一端连通出水管9,滤池本体的进水端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水管1、进水总渠2、进水闸门3、进水堰板4和进水槽5,其中进水槽5连通至v型槽6,滤池本体的出水端设有管廊间14,管廊间14下部接近滤池本体的一侧设有出水井12,另一侧设有水封井11,二者之间的下部通过固设的出水堰13隔开,二者之间的上部连通,出水管9远离配水配气区18的一端连通至水封井11,出水井12通过出水总渠19连通至清水池;管廊间14下部还设置有反洗水池20,其与水封井11的下部连通,管廊间14一侧设有反洗泵房16,其内安
装有反洗水泵15,反洗水泵15的进液端连通反洗水池20,出液端连接有反洗进水管10,并连通配水配气区18内的各布水滤头;滤池本体的进水端下方设有反洗排水渠17,排水槽8接近进水端处开设有排污口并连通至反洗排水渠17。
20.如图1所示,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滤池本体并排设有两座,每座滤池本体设有两个v型槽6和两个滤床7,排水槽8设置在两个滤床7之间,排水槽8下方还设有配水渠,二者不连通,排水槽8是用于排出废水,配水渠则是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清水以及反洗时反向向滤床7分配清水,两个滤床7下方的配水配气区18均连通至配水渠,出水管9连接在配水渠的一端,两座滤池本体的出水管9分别连通至水封井11的两侧。
21.在该实施方式中,反洗水泵15宜设有三个,其中两个的出液端连接的反洗进水管10通过三通连通且连接至两座滤池本体的配水配气区18内的各布水滤头,另一个反洗水泵15备用。
22.如图2所示,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反洗水池20内部下端所在的高度低于水封井11的下端,反洗水泵15的进液端设有进液管路,其进口处位于反洗水池20内部下端。
23.v型滤池运行时,出水通过出水管9进入水封井11后,先进入反洗水池20,当反洗水池液位升高至出水堰13以上时,出水流入出水井12,最终从出水总渠19流出。
24.采用上述的恒液位反洗结构,反洗时应当确保水封井11的上端液位保持高于出水堰13的上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令至少一座滤池本体进行反洗的同时,另外有至少一座滤池本体的进水端在保持进水,在进行反洗的滤池本体的总反洗水量不大于在保持进水的滤池本体的总进水量。
25.滤池本体反洗时,反洗水泵15从反洗水池20内吸水,反洗水从待反洗滤池本体的反洗进水管10进入配水配气区18,而后进入滤床7,反洗后废水通过排水槽8流入反洗排水渠17。通过控制反洗水量不大于总进水量,即可将水封井11液位控制在出水堰13以上,从而实现恒液位反洗。
26.按照上述的恒液位反洗结构,对某钢铁厂净水站的v型滤池进行改造,用于处理高密度斜板沉淀池出水,该v型滤池设有4座滤池本体,滤池进水总流量1800m3/h,单座滤池反洗水量1300m3/h,设置3台反洗水泵,2用1备,设计单泵流量650m3/h,扬程6m,两泵同时对一座滤池本体进行反洗;在长期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池反洗效果稳定良好,滤池过滤能力维持正常。
2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28.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