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5470发布日期:2022-09-03 06:2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公开号为cn20959662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池本体分隔成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沉淀池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移动装置、移动杆、移动块和刮板,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沉淀池本体上,所述移动块连接于移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连接移动块,另一端连接刮板,所述刮板底部抵触第一沉淀区底部,所述第一沉淀区底部的边缘设有排泥槽,所述排泥槽底部设有排泥管。
4.上述专利的隔板将沉淀池本体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两个腔室仍有较多的污泥且不便清理,隔板设置于沉淀池本体内不易拆卸,对于隔板的清理不够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6.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包括:一级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污水做初步沉降;一级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沉降池,用于一次沉降污水;隔板,设于第一沉降池内壁上且能在指定角度内翻转;引料板,倾斜设于第一沉降池侧壁上以将隔板上的废料排落;其中,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水孔;引料板上设有导向槽;指定角度为0-90度;隔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至少部分嵌入到导向槽内以将隔板从第一沉降池内导出。
8.进一步的,一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用于拉动隔板一端往上运动。
9.进一步的,导向槽内设有用于推动导向块沿导向槽往上运动的动力组件。
10.进一步的,指定角度为将0-45度。
11.进一步的,引料板上设有收料盒。
12.进一步的,引料板上设有第一挡板。
13.进一步的,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还包括:二级水处理装置,对一级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在再次处理;三级水处理装置,对二级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做进一步处理;进水装置,用于将污水送入到第一沉降池内。
14.进一步的,进水装置包括:蓄水池,用于容纳污水;水泵,用于将蓄水池内的污水泵
入到第一沉降池内;若干第一输水管,用于连通蓄水池、水泵和第一沉降池。
15.进一步的,二级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沉降池,用于二次沉降污水;蓄水仓,用于容纳从第二沉降池内排出的污水;若干第二输水管,用于连通第二沉降池和蓄水仓。
16.进一步的,三级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罐,与蓄水仓相通;第二过滤罐,与第一过滤罐相通;若干第三输水管,用于连通第一过滤罐和第二过滤罐;第一出水管,与第一过滤罐和第二过滤罐相通。
17.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一种可方便清理隔板上污泥,便于拆卸隔板且能够对其做彻底清理的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9.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20.在附图中:
21.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一沉降池和引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二活动块和第三活动块的配合示意图。
25.图5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第二活动块处的放大图。
26.图6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一。
27.图7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传动辊处的放大图。
28.图8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一连接板结构处的放大图。
29.图9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二限位杆和第二连接轴的配合示意图。
30.图10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第二限位杆处的放大图。
31.图11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二。
32.图12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二活动块处的放大图。
33.图13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定位块处的放大图。
34.图14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一传动杆处的放大图。
35.图15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一限位杆和处的放大图。
36.图16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一推块和导向块的配合示意图。
37.图17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第一推块处的放大图。
38.图18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三。
39.图19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三推块处的放大图。
40.图20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导向块处的放大图。
41.图21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四。
42.图22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第一转杆处的放大图。
43.图23为上述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的支撑块处的放大图。
44.图中:
45.100、第一沉降池;101、密封板;102、安装板;103、传动辊;104、第二活动块;1041、第二线辊;1042、第二连接轴;1043、第二限位杆;1044、第二滑块;1045、第二限位弹簧;1046、横杆;105、第三活动块;1051、第一线辊;106、第二转杆;107、连接块;108、相连弹簧;109、隔板;1091、传动轴;1092、第二转辊;1093、同步带;1094、第一转辊;1095、第一连接板;1196、第二传动轮;1197、导向板;110、挡杆;111、第一转杆;112、第四推块;1121、连接杆;1122、第三支撑弹簧;113、定位块;1131、第一插杆;1132、第二限位块;1133、第一限位弹簧;1134、第一推板;1135、第二推杆;1136、挡块;1137、第二推板;1138、第四复位弹簧;114、第二插杆;115、第一传动杆;1151、第一复位弹簧;116、第一限位杆;1161、第一连接弹簧;117、导向块;118、第二支撑板;1181、第二支撑弹簧;119、第一活动块;120、第二传动杆;1201、第一推杆;121、线轮;122、第三推块;1221、第一支撑弹簧;123、支撑块;1231、第三限位弹簧;
46.200、第二沉降池;
47.300、引料板;301、第一挡板;302、收料盒;303、第一支撑板;304、第一传动轮;305、链条;306、第一推块;
48.400、第一过滤罐;
49.500、第二过滤罐;
50.600、水泵;
51.700、蓄水仓;
52.800、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54.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56.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57.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5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59.如图1-2所示基于环保节能的自动净水系统包括:一级水处理装置,用于对污水做初步沉降;二级水处理装置,对一级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在再次处理;三级水处理装置,对二级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做进一步处理;进水装置,用于将污水送入到第一沉降
池100内;进水装置将污水送入到一级水处理装置处,利用一级水处理装置、二级水处理装置及三级水处理装置配合对污水做净化处理,可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杂质,起到净水作用。
60.如图3所示,一级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沉降池100,用于一次沉降污水;隔板109,设于第一沉降池100内壁上且能在指定角度内翻转;引料板300,倾斜设于第一沉降池100侧壁上以将隔板109上的废料排落;驱动组件,用于拉动隔板109一端往上运动;其中,隔板109上设有多个透水孔;引料板300上设有导向槽;指定角度为0-90度,优选为0-45度;隔板109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设于导向槽内以将隔板109从第一沉降池100内导出;隔板109将第一沉降池100分隔成上下两腔,水流可从隔板109上经过,大颗粒被过滤在隔板109上,减少第一沉降池100底部的沉淀;在对隔板109上的沉淀做清理时,将第一沉降池100内的部分污水抽出,第一沉降池100内的液面降低至隔板109下方,漂浮于污水顶部的漂浮物被阻挡在隔板109上,驱动组件拉动隔板109一端往上运动,隔板109转动至与引料板300相对应斜面,隔板109上的沉积从隔板109上流落,沉积通过引料板300往下流动,将隔板109上的沉积排出;在拆卸隔板109对其做彻底清理时,隔板109再次转动至与引料板300相对应的斜面上,导向块117沿导向槽往下运动,导向块117带动隔板109一同沿引料板300往下移动,隔板109从第一沉降池100内掉出移动至引料板300底部,便于维护人员对隔板109做清理维护,提升对隔板109的清理效果。
61.引料板300上设有收料盒302和第一支撑板303,收料盒302设于第一支撑板303上;引料板300上设有两组第一挡板301,两组第一挡板301分别设于引料板300两侧;第一挡板301与收料盒302侧壁相对应,第一挡板301对引料板300上的淤泥起导向作用,使引料板300上的淤泥能够直接进入到收料盒302内,以便对隔板109上排落的淤泥做统一处理,降低对淤泥的处理难度。
62.引料板300底部设有导轨,导向槽设于导轨上,引料板300上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设于引料板300底部,第一通槽大小与隔板109相对应,收料盒302处于第一通槽一侧顶部;隔板109沿引料板300往下运动至引料板300底部时,隔板109处于第一通槽内,可直接将隔板109从第一通槽内取出,使隔板109的清理更加方便。
63.如图20所示,第一沉降池100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槽相对应的第一安装槽,隔板109处于第一沉降池100内时,导向块117处于第一安装槽内,隔板109上设有第一连接轴,导向块117上设有与第一连接轴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槽;第一安装槽内还设有定位块113,定位块113上设有第二连接槽,隔板109上设有与第二连接槽相配合的导向板1197,第一沉降池100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板1197相配合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倾斜设置,其倾斜度与引料板300相对应,第一导槽设于第一安装槽一端,第二导槽对隔板109的转动起导向作用;隔板109从第一沉降池100内掉出时,导向板1197沿第一导槽移动进入到第一安装槽内,进入到第一安装槽内的导向板1197直接进入到定位块113内,利用定位块113使隔板109始终保持在当前状态上,从而保证隔板109正常下落;在安装隔板109时,利用定位块113的设置使导向板1197始终与第一导槽相对齐,以直接将导向板1197推入到第一导槽内,快速完成隔板109的安装。
64.如图8、16-17所示,导向槽内设有用于推动导向块117沿导向槽往上运动的动力组件;导向槽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槽下方设有第一活动腔,动力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活动腔内的两个第一传动轮304、绕设于两个第一传动轮304的链条305、设于第一活动槽
内的第一推块306及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轮304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一推块306底部设有与链条305相配合的凸齿,第一推块306侧壁上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隔板109清理完成后,隔板109处于第一通槽内,定位块113和导向块117均处于导向槽内,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轮304转动,链条305转动带动第一推块306移动,第一推块306推动导向块117沿导向槽往上运动,导向块117带动隔板109进入到第一沉降池100内,以完成隔板109的安装。
65.如图14所示,隔板109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转辊1094,第一转辊1094上设有第一连接板1095,隔板109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通的第一传动腔,第一传动腔内设有第二转辊1092,第一连接轴上设有与传动腔相通的通腔,通腔内穿设有传动轴1091,传动轴1091两端设有第二传动轮1196,第一连接槽顶部设有第二传动腔,第二传动腔内设有与第二传动轮1196相配合的第一传动杆115,第一传动杆115一端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151;传动轴1091和第二转辊1092通过一同步带1093形成传动配合;隔板109装入到第一沉降池100内后,第一传动杆115移动带动第二传动轮1196转动,第二转辊1092随传动轴1091转动,第二转辊1092带动第一转辊1094转动,第一连接板1095转动至相对于隔板109的倾斜状态,使隔板109在驱动组件作用下转动后与引料板300顶面相接,以将隔板109上的淤泥和垃圾通过第一连接板1095导至引料板300上,将隔板109上的淤泥垃圾排出。
66.如图15、18、19所示,导向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第二活动槽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弹簧1161,第一连接弹簧1161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杆116;第二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弹簧,第二连接弹簧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杆116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第二凹槽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活动槽相通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设有第三转辊,第三转辊上绕设有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一端固连于第一限位块上;第一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活动块119,第一活动块119上设有第一直槽,第一直槽内壁上设有第三连接弹簧,第三连接弹簧一端设有第二推块,第二推块上设有第一斜槽,第一活动块119上设有第二连接绳,第二连接绳一端固连于第一限位杆116底部;第二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四活动槽,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三推块122,第三推块122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1221;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二支撑板118,第二支撑板118底部设有第二支撑弹簧1181,第一活动块119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18上;第三推块122通过一第三连接绳与第二支撑板118底部相连,第一推块306侧壁上设有与第二推块相对应的开口;第一推块306推动导向块117移动时,导向块117往第一安装槽内移动,定位块113和导向板1197配合将隔板109固定在倾斜状态上,使隔板109能够正常进入到第一沉降池100内;导向块117进入到第一安装槽内后,第一推块306移动至第三转辊一侧,第一推块306移动带动第三转辊转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一限位块进入到第二凹槽内,第一限位块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第一限位杆116从第二活动槽内伸出,第一限位杆116抵在导向块117侧壁上将导向块117固定,完成隔板109的安装;第一推块306推动导向块117往上运动时,开口和第二推块相错开,第一推块306从第二推块的第一斜槽上经过,第一推块306将第二推块推入到第一直槽内,使第一推块306正常通过;在将隔板109从第一沉降池100内拆出时,隔板109转动至与引料板300相对应的倾斜面,第一传动轮304反向转动,链条305带动第一推块306往回移动,第一推块306与导向块117侧壁脱开单独移动,第一推块306移动推动第二推块移动,第一活动块119随第二推块移动,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一限位杆116往下运动,
第一限位杆116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后,第一限位杆116推动第三推块122往下移动,第三连接绳拉动第二支撑板118往下运动,第二支撑板118带动第一活动块119往下运动,第二推块移动至开口一侧,第一推块306从第二推块一侧通过,此时导向块117失去支撑力,导向块117沿第一安装槽下滑,直至导向块117撞击在第一推块306上,利用第一推块306减缓隔板109移动的速度,避免导向块117直接撞击在导向槽底部对导向块117和导向槽造成损伤。
67.导向块117上设有第三导槽,第三导槽侧壁上设有传动槽,第三导槽内设有第二传动杆120,第二传动杆120上设有第一推杆1201,第一推杆1201从第三导槽内伸出,第一推杆1201顶部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传动槽内设有线轮121,线轮121上绕设有第四连接绳,第四连接绳一端固连于第一传动杆115上;隔板109安装完成后,导向块117一端仍处于导向槽内,第一限位杆116伸出时推动第一推杆1201往上运动,第一推杆1201带动第二传动杆120移动带动线轮121转动,第四连接绳拉动第一传动杆115移动,第一传动杆115带动第二传动轮1196转动,使第一连接板1095一端翘起;第一限位杆116往下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时,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一复位弹簧1151分别推动第二传动杆120和第一传动杆115移动,第一转辊1094转动使第一连接板1095一端降下,避免第一连接板1095抵在的引料板300上阻碍隔板109移动。
68.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槽内壁上设有第二直槽,第二直槽内壁上设有第四连接弹簧,第四连接弹簧一端设有挡块1136;定位块113上设有第一插杆1131,第一安装槽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插杆1131相配合第一插槽,第一插杆1131上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内壁上设有与第二插槽相配合的第二插杆114,第二插槽一端设有第三直槽,第二插槽内壁上设有第三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一推板1134,第一推板1134上设有第二推杆1135,第二推杆1135穿设于第三直槽内,第二推杆1135上设有第一钢绳,第一钢绳固连于挡块1136上;第一插杆1131上设有第三直槽,第三直槽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弹簧1133,第一限位弹簧1133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1132,第二限位块1132上设有第二斜槽,第一插槽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第二连接槽内壁上设有第四复位弹簧1138,第四复位弹簧1138一端设有第二推板1137,第二推板1137上设有第二钢绳,第二钢绳一端固连于第二限位块1132上;第一推块306推动导向块117往上运动时,导向板1197处于第二连接槽内,导向板1197抵在挡块1136上,挡块1136将导向板1197固定在第二连接槽内,隔板109移动时带动定位块113一同移动;定位块113移动至第一安装槽一端时,第一插杆1131插入到第一插槽内,第二插杆114插入到第二插槽内,第二插杆114推动第一推板1134移动,第二推杆1135移动时第一钢绳拉动挡块1136移动,挡块1136进入到第二直槽内,导向板1197从第二连接槽内移出进入到第一导槽内,使隔板109继续往前移动以完成隔板109的安装,此时第二限位块1132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利用第二限位块1132将定位块113固定在第一安装槽一端;第二限位块1132上的斜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设置,使第一插杆1131具有单向行进功能,以便将定位块113固定在第一安装槽一端;在拆卸隔板109时,第一限位杆116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导向块117沿导向槽往下运动,此时挡块1136仍处于第二直槽内,导向板1197进入到第二连接槽内推动第二推板1137移动,第二钢绳拉动第二限位块1132移动,第二限位块1132进入到第三直槽内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隔板109继续往下运动带动定位块113往下运动,以完成隔板109的拆卸。
69.第一沉降池100侧壁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顶部设有第四直槽,第四直槽内设有密
封板101;密封板101对出料口起到开关作用,引料板300一端连接于出料口侧壁上,隔板109和隔板109上的淤泥均从出料口处掉出。
70.如图4-7所示,第一沉降池100内壁上设有第四导槽,驱动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沉降池100顶部的安装板102、设有安装板102上的传动辊103、设于传动辊103下方的第一线辊1051、设于第四导槽内壁上的第三推板、用于连接第三推板和第一线辊1051的第三钢绳及用于驱动传动辊103转动的第二电机;隔板109处于水平状态时,隔板109一端处于第三推板上,第三推板为为隔板109提供支撑力;在清理隔板109或拆卸隔板109时,第二电机驱动传动辊103转动,传动辊103带动第一线辊1051转动,第三钢绳拉动第三推板往上运动,第三推板推动隔板109一端往上运动,隔板109绕第一连接轴转动,隔板109翻转至倾斜状态上完成对隔板109的清理或拆卸。
71.如图9-12、21-23所示,第四直槽内壁上设有第一移动槽,第一沉降池100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移动槽相通的第三传动腔,第一沉降池100顶部设有与第三传动腔相通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设有第二活动块104,第二活动块104上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线辊1041,第二线辊1041上绕设有第四钢绳,第四钢绳一端固连于密封板101上;第一移动槽内设有第三推杆,第三推杆上设有第一回位弹簧,第三推杆上铰接有第一转杆111,第一转杆111中部转动连接于第三传动腔内壁上,第一转杆111另一端铰接有连接块107,连接块107上设有相连弹簧108,连接块107和第二活动块104通过相连弹簧108相连;第三凹槽一侧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内设有第三活动块105,第三活动块105上设有第三安装槽,第一线辊1051设于第三安装槽内,第一沉降池100顶部还设有连通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第四传动腔,第四传动腔内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06,第二转杆106一端铰接于第二活动块104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三活动块105上;第二线辊1041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轴1042,第三安装槽内壁上设有第三连接槽,第三连接槽底部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二限位杆1043,第二限位杆1043侧壁上设有第二滑块1044,第二通槽内壁上设有与第二滑块1044相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块1044上设有第二限位弹簧1045,第二限位杆1043底部设有横杆1046,第三凹槽内壁上设有挡杆110;第二传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二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三限位弹簧1231,第三限位弹簧1231一端设有支撑块123;第二移动槽下方设有第三移动槽,第三移动槽内设有第四推块112,第四推块112上设有连接杆1121,第四推块112底部设有第三支撑弹簧1122,连接杆1121上设有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一端固连于支撑块123上。
72.在对隔板109表面做清理前,第三推杆处于第一移动槽底部,第二活动块104处于升起状态,第三活动块105处于下降状态,第二线辊1041与传动辊103相接触,第一线辊1051不与传动辊103相接触,横杆1046抵在挡杆110底部,第二限位杆1043与第二连接轴1042脱开接触;在对隔板109做清理或拆卸时,传动辊103转动带动第二线辊1041转动,第四钢绳拉动密封板101往上运动,密封板101进入到第四直槽内,密封板101推动第三推杆往上运动,第一转杆111转动时带动连接块107移动,支撑块123处于伸出状态,支撑块123为第二活动块104提供支撑力,连接块107相对于第二活动块104移动;连接块107移动至第四推块112顶部后推动第四推块112移动,第一钢丝绳拉动支撑块123往第二移动槽内移动,第二活动块104失去支撑力后在相连弹簧108作用下往下运动,第二转杆106转动使第一线辊1051与传动辊103接触,传动辊103驱动第一线辊1051转动为第三推板的移动提供动力;第二活动块
104下降后,横板和挡杆110脱开接触,第二限位弹簧1045推动第二滑块1044往上运动,第二限位杆1043抵在第二连接轴1042上固定第二连接轴1042,第二线辊1041被固定,使密封板101持续处于升起状态,以完隔板109的清理或拆卸操作。
73.第四凹槽底部设有电磁铁,隔板109清理完成后,电磁铁通电吸引第三活动块105往下运动,传动辊103重新与第二线辊1041形成配合,驱动密封板101往下运动将出料口封闭。
74.第一沉降池100底部的污泥采用污泥泵进行清理。
75.进水装置包括:蓄水池,用于容纳污水;水泵600,用于将蓄水池内的污水泵600入到第一沉降池100内;若干第一输水管,用于连通蓄水池、水泵600和第一沉降池100。
76.二级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二沉降池200,用于二次沉降污水;蓄水仓700,用于容纳从第二沉降池200内排出的污水;若干第二输水管,用于连通第二沉降池200和蓄水仓700。
77.三级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罐400,与蓄水仓700相通;第二过滤罐500,与第一过滤罐400相通;若干第三输水管,用于连通第一过滤罐400和第二过滤罐500;第一出水管,与第一过滤罐400和第二过滤罐500相通。
78.第二沉降池200一侧设有阶梯800,以便操作输水管上的龙头。第一沉降池100的进水口设于隔板109翻转最大角度的顶部,隔板109在翻转至倾斜状态时,进水口内进水冲刷隔板109,使隔板109上的淤泥更好的下落。
79.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