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文档序号:32480114发布日期:2022-12-09 21:5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排放、残饵、动物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的使用,会使水体中营养物质、有机碎屑等含量超标,甚至导致养殖水域的生态系统失衡,滋生病害,加剧水体环境的恶化。直接利用或循环回用养殖水体对鱼类危害较大,生产中通常需要经处理后才可以作为养殖用水。传统水产养殖在尾水净化处理时,排放的养殖尾水需要先进行沉淀净化,在随后的沉淀池中污水排放过程中,无法选定不同深度的水体进行排放,使得水质不同的尾水混杂一起排出,给污水净化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4.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沉淀池的内壁设置若干个隔板,隔板和沉淀池内壁之间形成隔离腔,且隔板上沿高度分布有若干个插孔,每个插孔处均活动插接有插管;
5.插管上设置有溢水区,溢水区分布若干个通水孔,在排水时,溢水区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部分位于隔离腔中,且沉淀池上还安装有驱动插管滑动的驱动机构。
6.本发明能够在沉淀池的不同高度排出其上方的上清液,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方便控制沉淀池的排水量,并且操作方便。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沉淀池外壁的驱动件、安装在插管外壁的凸板,驱动件的伸缩端和凸板连接。
8.通过上述方案,能够方便驱动插管滑动,使得溢水区连通沉淀池,从而方便将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排出。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插孔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密封圈,且插管的外壁为光滑曲面,插管的外壁还设置有限位圈。
10.通过上述的限位圈,能够方便控制插管的运动极限位置,使得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同时设置的防水密封圈能够增强装置的防水性能。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沉淀池内在排泥管的上方设置有主动排泥机构,排泥机构包括安装支架以及活动推板,其中,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排泥动力件,排泥动力件的输出端和活动推板连接。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排泥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排泥管内壁上的导向架、与导向架连接的挡水板,挡水板位于活动推板下方,且挡水板上分布有若干个通孔,活
动推板的底面固定有若干个和通孔对应的密封塞,挡水板和导向架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连接。
13.通过上述的排泥机构,能够快速将排泥管中的污泥排出。
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排泥管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导向架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导槽,导轨和导槽滑动配合。
15.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插管位于沉淀池内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端板,端板的外侧设置有管道接头,且两个插管之间还安装有曝气管,曝气管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插管上上的管道接头连接,曝气管的进气端连接外部气源。
17.通过上述结构,方便安装曝气管,并且曝气管可采用软管。
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沉淀池的底面沿周向设有若干圈周向槽,沉淀池的底面沿径向设有若干条径向槽,且周向槽内安装有鼓动机构,以使得池底的污泥流向排泥管,且径向槽内安装有径向导向条。
19.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方便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向排泥管处汇聚,最终全部收集在排泥管中,排泥效果更佳。
2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鼓动机构包括弹性层、安装管、连通气孔,其中,安装管嵌装在周向槽中,安装管的顶面为平面,且安装管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气孔,弹性层包覆在安装管的顶面,以形成气腔,气腔连通所有的连通气孔,且气腔和外界气源连接。
2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向条包括一硬质的空心管和设置在空心管上方的夹层,夹层和空心管连通,且夹层由能够变形的软质材料和空心管连接形成,且导向条的一侧设置有和空心管内部连通的连接管,安装管的顶面开设有和连接管插接的插接孔,且连接管的末端插入至安装管内部。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沉淀池的内壁设置若干个隔板,隔板和沉淀池内壁之间形成隔离腔,且隔板上沿高度分布有若干个插孔,每个插孔处均活动插接有插管;插管上设置有溢水区,溢水区分布若干个通水孔,在排水时,溢水区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部分位于隔离腔中,且沉淀池上还安装有驱动插管滑动的驱动机构。
24.本发明能够在沉淀池的不同高度排出其上方的上清液,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方便控制沉淀池的排水量,并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沉淀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9.图5为本发明图2中的b处放大图;
30.图6为本发明的沉淀池的池底部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图6中的c处放大图;
32.图8为本发明中的鼓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3.主要符号说明:
34.图中:沉淀池1、周向槽101、排泥管2、曝气管3、驱动件4、凸板5、插管6、伸缩端601、滤芯7、主水管8、周向导向条9、弹性层901、安装管902、连通气孔903、隔板10、隔离腔11、径向导向条12、密封塞13、安装支架14、排泥动力件15、活动推板16、挡水板17、通孔18、导向架19、连接杆20、连接管22、限位圈23、端板24、管道接头25、通水孔26、插孔27。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6.实施例1:
37.请结合图1,一种水产养殖尾水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2,沉淀池1的内壁设置若干个隔板10,隔板10和沉淀池1内壁之间形成隔离腔11,且隔板10上沿高度分布有若干个插孔27,每个插孔27处均活动插接有插管6;
38.插管6上设置有溢水区,溢水区分布若干个通水孔26,在排水时,溢水区部分位于沉淀池1中,部分位于隔离腔11中,且沉淀池1上还安装有驱动插管6滑动的驱动机构。
39.本发明能够在沉淀池的不同高度排出其上方的上清液,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方便控制沉淀池的排水量,并且操作方便。
40.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沉淀池1外壁的驱动件4、安装在插管6外壁的凸板5,驱动件4的伸缩端和凸板5连接。
41.通过上述方案,能够方便驱动插管6滑动,使得溢水区连通沉淀池1,从而方便将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排出。
42.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插孔27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密封圈,且插管26的外壁为光滑曲面,插管6的外壁还设置有限位圈23。
43.通过上述的限位圈23,能够方便控制插管6的运动极限位置,使得工作更加稳定可靠,同时设置的防水密封圈能够增强装置的防水性能。
44.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沉淀池1内在排泥管2的上方设置有主动排泥机构,排泥机构包括安装支架14以及活动推板16,其中,安装支架14上设置有排泥动力件15,排泥动力件15的输出端和活动推板16连接。
45.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排泥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排泥管2内壁上的导向架19、与导向架19连接的挡水板17,挡水板17位于活动推板16下方,且挡水板17上分布有若干个通孔18,活动推板16的底面固定有若干个和通孔18对应的密封塞13,挡水板17和导向架19之间通过一连接杆20连接。
46.通过上述的排泥机构,能够快速将排泥管2中的污泥排出。
47.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排泥管2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导向架19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导槽,导轨和导槽滑动配合。
48.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49.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插管6位于沉淀池1内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端板24,端板24的外侧设置有管道接头25,且两个插管6之间还安装有曝气管3,曝气管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插管6上上的管道接头25连接,曝气管3的进气端连接外部气源。
50.通过上述结构,方便安装曝气管,并且曝气管可采用软管。
51.实施例2:
52.为了方便排泥,使得污泥能够汇聚到排泥管,沉淀池1的底面沿周向设有若干圈周向槽101,沉淀池1的底面沿径向设有若干条径向槽,且周向槽101内安装有鼓动机构,以使得池底的污泥流向排泥管2,且径向槽内安装有径向导向条12。
53.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方便沉淀池1底部的污泥向排泥管2处汇聚,最终全部收集在排泥管2中,排泥效果更佳。
54.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鼓动机构包括弹性层901、安装管902、连通气孔903,其中,安装管902嵌装在周向槽101中,安装管902的顶面为平面,且安装管902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气孔903,弹性层901包覆在安装管902的顶面,以形成气腔,气腔连通所有的连通气孔903,且气腔和外界气源连接。
55.作为本发明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向条12包括一硬质的空心管和设置在空心管上方的夹层,夹层和空心管连通,且夹层由能够变形的软质材料和空心管12连接形成,且导向条12的一侧设置有和空心管内部连通的连接管22,安装管902的顶面开设有和连接管22插接的插接孔,且连接管22的末端插入至安装管902内部。
56.本方案在工作时,当外界气源想弹性层901内间歇性充气、放气,使得弹性层901大小间歇性发生变化,此时能够池底的污泥不断流动,从而在重力及鼓动机构的双重作用结合下,不断向排泥管2处汇聚。
5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