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涂布机及涂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12062发布日期:2023-04-01 00: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涂布机及涂布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包装涂布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涂布机及涂布方法。


背景技术:

2.涂布是指将糊状聚合物、熔融态聚合物或聚合物熔液涂布于纸、布、塑料薄膜上制得复合材料(膜)的方法。
3.涂布机是用于实现涂布过程的设备,其主要包括两放卷部件、收卷单元以及涂布部件,两放卷部件分别用于实现两膜的放卷,涂布部件置于两种膜的输送路径中,用于实现两膜相近侧的涂布,然后继续随两膜的输送,使两膜的涂胶侧复合,最终再通过收卷单元即可实现将复合后的薄膜收卷,实现膜的薄膜的涂布加工。
4.采用上述的此类涂布机,需要三层膜的复合时,则无法直接进行,只能首先将两层复合膜进行复合,在完成两层复合膜的复合之后,将两层复合后的膜送至熟化室内熟化,等待两层膜结合牢固后,在将两层复合后的膜与最后一层膜进行复合,待复合完最后一层膜后再置于熟化室内熟化,最终实现三层复合膜的复合成型。
5.综上,此类涂布机功能单一,当需要由二层转为三层复合这一过程时,操作麻烦,大大的制约了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涂布机及涂布方法。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功能涂布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涂布机,包括:机架;两端部放卷单元,分别置于机架的两端,用于分别放卷;中部放卷单元,置于机架的中部,用于放卷;收卷单元,置于机架的中部背离中部放卷单元设置,用于收卷;两涂布单元,分别设置于机架的两端,对应两端部放卷单元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双层膜的涂布时,将两端部放卷单元上分别放置膜卷,并于两涂布单元或任一涂布单元进行涂布,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同时放卷,并于至少一层膜的复合侧通过涂布单元涂布复合,再进行收卷即可实现两层膜的复合;也可以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分别放卷,并通过对应端部放卷单元的涂布单元对一薄膜涂布,再复合收卷,也可以完成一两层膜的复合成型;在实现双层膜的涂布复合时,还可直接在两涂布单元中分别放置未混合的ab胶,将ab两种组分分别凃于两薄膜,通过两薄膜的传送复合瞬间实现ab两组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提前混合ab胶后,再进行涂布时ab胶熟化影响使用;当需要进行三层膜的复合成型时,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同时实现进行放卷,再通过两涂布单元分别对两薄膜进行涂布,再通过传送,使两端部的放卷
的薄膜复合于中部放卷的薄膜的两侧,再进行收卷,即可实现三层复合膜的涂布复合成型,综上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9.可选的,所述涂布单元均包括无溶剂涂布单元与凹版涂布单元;所述无溶剂涂布单元与凹版涂布单元均可拆卸连接机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涂布单元包括无溶剂涂布单元与凹版涂布单元,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更换,实现双侧无溶剂涂布,双侧凹版涂布,以及单侧无溶剂单侧凹版涂布三种不同的涂布方式,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11.可选的,所述涂布单元均包括:上压辊,水平可转动的设置于机架,用于压持薄膜;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机架,与所述上压辊配合实现无溶剂涂布;可拆凹版涂布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机架,与所述上压辊配合实现凹版涂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将两涂布单元更换为两无溶剂涂布部件,或两凹版涂布部件,又或一无溶剂涂布部件与一凹版涂布部件分,再与上压辊配合,从而达到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不同的选择。
13.可选的,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包括:第一活动架,可拆卸的连接于机架的端部;两上胶辊,并排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活动架;第一涂胶辊,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活动架,位于上压辊的下侧;匀胶辊,设置于近第一涂胶辊一侧的上胶辊与第一涂胶辊之间;上胶组件,设置于第一活动架,用于将胶液送至两上胶辊的上侧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活动架与机架连接后,薄膜由上压辊与第一涂胶辊之间经过,上胶组件将胶液送至两上胶辊之间,然后随靠近匀胶辊的一侧的上胶辊转动,可将胶液送至上胶辊与匀胶辊之间,然后随匀胶辊的转动,胶液再由送至匀胶辊与第一涂胶辊之间,最后再由第一涂胶辊的转动,胶液将涂覆于薄膜近第一涂胶辊的一侧,完成薄膜的涂胶,且经过多辊的反复转动,即可将实现胶液不断的拉持,从而使胶液均匀的涂覆与薄膜。
15.可选的,可拆凹版涂布部件包括:第二活动架,可拆卸的连接于机架的端部;胶盘,水平的设置于第二活动架的上侧;第二涂胶辊,可转动的设置于胶盘的上侧,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下侧部分浸入胶盘的胶液中,且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上侧能够抵接于上压辊;刮刀,沿第二涂胶辊的轴线方向设置于第二涂胶辊的一侧,所述刮刀能够抵压于第二涂胶辊的周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活动架与机架连接后,薄膜由上压辊与第二涂胶辊之间经过,然后随第二涂胶辊的转动,胶盘内的胶液将随第二涂胶辊的转动送至涂胶辊的上侧,实现薄膜的涂布,在此第二涂胶辊的转动过程中,刮刀将随第二涂胶辊的转动,将第二涂胶辊上多余的胶液刮除,从而保证第二涂胶辊对薄膜涂胶的均匀性以及位置的准确性。
17.可选的,所述机架对应收卷单元的进料侧设置有合膜单元,包括:
两合膜辊,水平可转动的设置于机架;两抵压架,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两合膜辊背离的一侧;两摆动缸,可转动的设置于机架,所述摆动缸的伸缩端铰接于抵压架一端;两抵压辊,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两抵压架,随抵压架摆动能够使抵压辊抵接于对应的合膜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双层膜复合时,可以使两层膜涂胶的一侧相对设置,然后进入一组或两组对应设置的抵压辊与合膜辊之间,从而实现两薄膜的复合,然后送至收卷单元进行收卷;当需要实现三层膜的复合时,首先将中间膜与任意一侧膜的涂胶侧贴合送至一组合膜辊与抵压辊之间复合,然后再使复合后的薄膜与另一侧模的涂胶侧进入另一组合膜辊与抵压辊之间复合,最终完后曾三层膜的复合,然后送至收卷单元进行收卷。
19.可选的,还包括:底座;旋转架,竖直设置,长度方向中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底座,所述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与所述可拆凹版涂布部件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架的两端部;旋转元件,固定于活动底座,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架旋转;锁定部件,设置于旋转架两端,用于锁定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或所述可拆凹版涂布部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时,通过旋转元件带动旋转架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之间交换位置,且在旋转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解锁锁定部件,可以保障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均保持重心位于下侧,随旋转架转动而自动调整,然后通过锁定部件对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的位置锁定,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涂布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涂布方法,包括双层涂布方法和三层涂布方法;其中两层涂布方法包括:取两层膜分别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放卷,或取两层膜分别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放卷;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放卷时通过两涂布单元对两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或采用一涂布单元对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放卷时,通过一涂布单元对端部放卷单元放卷的单层膜复合侧上胶;通过收卷单元对涂布后的两层膜复合收卷,使两层膜的上胶侧复合;其中三层涂布方法包括:取三层膜分别通过两端放卷单元以及中部放卷单元放卷;通过两涂布单元对两端部放卷的膜的复合侧上胶;通过收卷单元对涂布后的三层膜收卷,并使上胶的两膜的上胶侧与中部放卷的膜的两侧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双层膜的复合时,可以采用两端部放卷单元分别对膜放卷,然后通过两涂布单元对两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或任一涂布单元对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此外,还可以采用一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分别放卷,然后通过对应端部
放卷单元的涂布单元对端部放卷单元放卷侧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再通过收卷单元对涂布后的两层膜进行收卷,并完后两层膜的复合,如此,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复合方式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复合;当需要实现三层膜的复合时,采用三层膜分别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实现三层膜的放卷,再通过两涂布单元分别对端部放卷单元放卷的膜的复合侧上胶,最后,再通过收卷单元进行收卷,并使上胶的两膜的上胶侧与中部放卷的膜的两侧复合,即可实现三层膜的复合,如此达到了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23.可选的,双层涂布中采用两涂布单元时,两涂布单元分别采用ab胶中未混合的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并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分别涂覆于两层膜的复合侧,使两层膜间的ab胶在复合后充分反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现双层膜的涂布复合时,还可直接在两涂布单元中分别放置未混合的ab胶,将ab两种组分分别凃于两薄膜,通过两薄膜的传送复合瞬间实现ab两组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提前混合ab胶后,再进行涂布时ab胶熟化影响使用。
25.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当需要实现双层膜的涂布时,将两端部放卷单元上分别放置膜卷,并于两涂布单元或任一涂布单元进行涂布,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同时放卷,并于至少一层膜的复合侧通过涂布单元涂布复合,再进行收卷即可实现两层膜的复合;也可以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分别放卷,并通过对应端部放卷单元的涂布单元对一薄膜涂布,再复合收卷,也可以完成一两层膜的复合成型;在实现双层膜的涂布复合时,还可直接在两涂布单元中分别放置未混合的ab胶,将ab两种组分分别凃于两薄膜,通过两薄膜的传送复合瞬间实现ab两组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提前混合ab胶后,再进行涂布时ab胶熟化影响使用;当需要进行三层膜的复合成型时,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同时实现进行放卷,再通过两涂布单元分别对两薄膜进行涂布,再通过传送,使两端部的放卷的薄膜复合于中部放卷的薄膜的两侧,再进行收卷,即可实现三层复合膜的涂布复合成型,综上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涂布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涂布机的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涂布机的可拆凹版涂布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涂布机的收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涂布机的三层复合膜的复合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涂布机的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水平架;12、端架;121、导向架;122、导向辊;13、中部架;14、支撑架;15、升降架;16、承载辊;2、端部放卷单元;21、端部支架;22、端部放卷辊;23、端部换向辊;3、中部放卷单元;31、上部支架;32、中部放卷辊;33、中部换向辊;4、收卷单元;41、下部支架;411、承载槽;42、收卷辊;5、涂布单元;51、调距架;52、上压辊;53、调距元件;54、底座;55、旋转架;6、纠偏部件;61、纠偏架;62、上部引导辊;63、纠偏辊;64、下部引导辊;7、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1、第一活动架;72、上胶辊;73、上胶组件;74、第一涂胶辊;75、匀
胶辊;76、调节架;77、第一调节元件;8、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1、第二活动架;82、胶盘;83、第二涂胶辊;84、刮刀;85、第二调节元件;9、合膜单元;91、合膜辊;92、抵压架;93、抵压辊;94、摆动缸;95、张紧架;96、张紧辊;97、张紧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涂布机。主要用于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为此主要采用的思路为: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涂布机,包括:机架1;两端部放卷单元2,分别置于机架1的两端,用于分别放卷;中部放卷单元3,置于机架1的中部,用于放卷。
29.收卷单元4,置于机架1的中部背离中部放卷单元3设置,用于收卷;两涂布单元5,分别设置于机架1的两端,对应两端部放卷单元2设置。
30.如此,当需要实现双层膜的涂布时,将两端部放卷单元2上分别放置膜卷,并于两涂布单元5或任一涂布单元5进行涂布,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2同时放卷,并于至少一层膜的复合侧通过涂布单元5涂布复合,再进行收卷即可实现两层膜的复合;也可以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2与中部放卷单元3分别放卷,并通过对应端部放卷单元2的涂布单元5对一薄膜涂布,再复合收卷,也可以完成一两层膜的复合成型;在实现双层膜的涂布复合时,还可直接在两涂布单元5中分别放置未混合的ab胶,将ab两种组分分别凃于两薄膜,通过两薄膜的传送复合瞬间实现ab两组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提前混合ab胶后,再进行涂布时ab胶胶化影响使用;当需要进行三层膜的复合成型时,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2与中部放卷单元3同时实现进行放卷,再通过两涂布单元5分别对两薄膜进行涂布,再通过传送,使两端部的放卷的薄膜复合于中部放卷的薄膜的两侧,再进行收卷,即可实现三层复合膜的涂布复合成型,综上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31.以下结合附图1-5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1:参照图1,机架1包括水平架11,竖直固定于水平架11两端的端架12以及竖直固定于水平架11长度方向中部的中部架13。
33.参照图2和图3,两端部放卷单元2设置于两端架12的相近一侧。端部放卷单元2均包括固定于端架12的端部支架21,端部支架21上设置有端部放卷辊22,端部放卷辊22的两端均可转动的连接于端部支架21,且端部放卷辊22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机架1的整体长度方向。端架12与端部支架21对应端部放卷辊22的上侧还均转动连接有端部换向辊23。端部换向辊23的轴线方向与端部放卷辊22的轴线方向相同。将薄膜置于端部放卷辊22上放卷时,薄膜能够通过多个端部换向辊23由下至上输送。
34.参照图2和图3,两端架12的相近侧上端还均设置有纠偏部件6,纠偏部件6包括固定于端架12上端的纠偏架61,纠偏架61背离端架12的一侧设置有上部引导辊62,上部引导辊62转动连接于纠偏架61,纠偏架61靠近端架12的一侧设置有纠偏辊63,上部引导辊62与纠偏辊63的轴线方向均于端部放卷辊2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纠偏架61对应纠偏辊63的位置可活动的设置纠偏控制器,纠偏辊63可转动的连接于纠偏控制器,通过纠偏控制器能够实
现纠偏辊63水平变动(此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纠偏架61对应纠偏辊63与上部引导辊62的下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下部引导辊64,下部引导辊64的轴线与上部引导辊6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下部引导辊64位于纠偏架61近纠偏辊63的一侧。薄膜由端部换向辊23上侧输出后,将继续送至上部引导辊62,然后送至纠偏辊63,随薄膜的输送以及纠偏辊63的摆动纠偏送出,再送至下部引导辊64后送出。
35.参照图2和图3,两涂布单元5分别设置于两端架12,涂布单元5均包括固定涂布部件。
36.参照图2和图3,固定涂布部件均包括调距架51,调距架51均竖直滑移连接于端架12,调距架51下侧均转动连接有上压辊52,上压辊52的轴线方向与端部放卷辊22的轴线方向相同,端架12对应调距架51的上侧均设置有调距元件53,用于实现调距架51的位置高度,本实施例中调距元件53可以采用驱动缸。
37.参照图2和图3,两端架12的背离侧上端还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架121,导向架121上转动连接有两导向辊122,两导向辊122均位于上压辊52的上侧。如此,从纠偏部件6送出薄膜将通过上压辊52的下侧,然后再由两导向辊122将薄膜由端架12的上端输出。
38.参照图2和图3,涂布单元5还包括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以及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
39.参照图2,其中,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包括第一活动架71,第一活动架71与端架12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栓接,卡接等,能够实现第一活动架71与端架12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即可。
40.参照图2,第一活动架71的上侧并排的转动连接有两上胶辊72,两上胶辊72相互抵接,且两上胶辊72的轴线方向与上压辊52的轴线方向相同。
41.参照图2,第一活动架71的对应两上胶辊72的上侧设置有上胶组件73,用于将胶液送至两上胶辊72上侧之间,本实施例中,上胶组件73包括上胶管,上胶管的一端延伸至两上胶辊72的上侧之间,上胶辊72的下端可以插入外部调节好的胶液内,为便于上胶管的上胶,上胶管还可以连接上胶泵,以实现胶液的上胶。
42.参照图2,第一活动架71的上侧还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涂胶辊74,第一涂胶辊74的轴线方向与上胶辊7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将第一活动架71连接于端架12后,第一涂胶辊74的上侧能够抵接于上压辊52的下侧。
43.参照图2,第一活动架71的上侧可转动的设置有匀胶辊75,匀胶辊75设置于近第一涂胶辊74一侧的上胶辊72与第一涂胶辊74之间,匀胶辊75的轴线方向与上胶辊7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匀胶辊75的能够同时抵接于近第一涂胶辊74一侧的上胶辊72与第一涂胶辊74。第一活动架71还设置如电机等驱动部件以达到驱动上胶辊72、匀胶辊75以及第一涂胶辊74的转动。如此,当胶液送至两上胶辊72之间后,通过近第一涂胶辊74一侧的上胶辊72转动,将胶液送至匀胶辊75,然后再由匀胶辊75转动,即可将胶液送至第一涂胶辊74转动,从而将胶液涂覆于上压辊52下侧的薄膜的下表面。
44.参照图2,此外,为了调节匀胶辊75与上胶辊72和第一涂胶辊74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用于推动匀胶辊75运动至同时脱离或同时抵接于第一涂胶辊74和上胶辊72。
45.参照图2,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76,调节件沿垂直于近第一涂胶辊74一侧的上胶辊72与第一涂胶辊74的连线方向的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一活动架71。匀胶辊75转动连接于
调节架76,第一活动架71上还设置如驱动缸等第一调节元件77,用于推动调节架76运动。
46.参照图3,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包括第二活动架81,第二活动架81与端架12的连接方式同样可以采用栓接,卡接等,能够实现第二活动架81与端架12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即可。
47.参照图3,第二活动架81的上侧水平固定有胶盘82,胶盘82的长度方向与上压辊52的轴线方向相同,第二活动架81的对应胶盘82的上侧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涂胶辊83,第二涂胶辊83为凹版涂胶辊,第二涂胶辊83的轴线方向与胶盘8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涂胶辊83的下侧部分浸入胶盘82的胶液中,且第二活动架81连接于端架12后,第二涂胶辊83的上侧能够抵接于上压辊52的下侧。第二活动架81的一侧还固定有诸如电机等用于驱动第二涂胶辊83转动的驱动件,以实现驱动第二涂胶辊83转动。
48.参照图3,如此,将第二活动架81与端架12连接后,薄膜由上压辊52与第二涂胶辊83之间经过,然后随第二涂胶辊83的转动,胶盘82内的胶液将随第二涂胶辊83的转动送至涂胶辊的上侧,实现薄膜的涂布。
49.参照图3,为保证涂胶的均匀性,第二涂胶辊83的一侧还设置有刮刀84,用于在第二涂胶辊83转动时,刮除第二涂胶辊83上较多的胶液。
50.参照图3,具体的,第二活动架81对应第二涂胶辊83的设置有第二调节元件85,第二调节元件85采用水平设置的伸缩缸,伸缩缸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涂胶辊83的轴线方向,伸缩缸的伸缩杆朝向第二涂胶辊83,刮刀84固定于第二涂胶辊83的伸缩杆,且刮刀84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涂胶辊83的轴线方向相同。
51.参照图3,如此,在此第二涂胶辊83的转动过程中,刮刀84将随第二涂胶辊83的转动,将第二涂胶辊83上多余的胶液刮除,从而保证第二涂胶辊83对薄膜涂胶的均匀性以及位置的准确性。
52.综上,当因不同需求而需要更换无溶剂涂布方式或凹版涂布方式,只需将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进行更换即可,以达到不同的使用需求。
53.参照图1和图4,中部放卷单元3设置于水平架11的中部上侧。中部放卷单元3包括固定于水平架11的上部支架31,上部支架31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中部放卷辊32。中部放卷辊32的轴线方向与端部放卷辊2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水平架11与上部支架31对应中部放卷辊32的下侧还设置有中部换向辊33,如此即可实现中部放卷辊32放卷的薄膜通过两中部换向辊33向下输出。
54.参照图1,为便于中部放卷单元3的薄膜安装,水平架11对应中部放卷单元3的一侧还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两支撑架14,两支撑架14之间水平设置有升降架15,升降架15的竖直滑移连接于两支撑架14,两支撑架14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架15运动的升降元件,升降元件可以采用升降缸,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均可。
55.参照图1,如此,当需要进行中部放卷单元3的上料时,工作人员及物料可以直接通过升降架15提升至水平架11的上侧,然后进行上料安装。
56.参照图1,水平架11上对应中部放卷单元3的两侧还均沿水平架11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多个承载辊16,两端部放卷单元2放出的薄膜经过导向架121的导向辊122送出后均可沿承载辊16送至水平架11的中部与中部放卷单元3放出的薄膜汇合。
57.参照图4,收卷单元4设置于水平架11的中部下侧位置,收卷单元4包括固定于中部
架13的下部支架41,下部支架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机架的整体长度方向。下部支架41的两端上侧设置有承载槽411,下部支架41对应承载槽411的上侧设置有压持板,从而可以通过压持板遮挡承载槽411的上侧。
58.参照图4,下部支架41的上设置有收卷辊42,收卷辊42的两端均置于承载槽411内。下部支架41的一端还设有诸如电机等收卷元件,用于与收卷辊42连接,以驱动收卷辊42转动,实现复合后薄膜的收卷。
59.参照图4,为保证薄膜的复合,收卷单元4的上侧还设有合膜单元9。
60.参照图4,合膜单元9包括两合膜辊91,两合膜辊91的轴线方向均与收卷辊4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两合膜辊9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中部架13。两合膜辊91的背离侧均设置有抵压架92,抵压架92的中部均铰接与中部架13,且抵压架9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压辊93,抵压辊93的轴线方向均与合膜辊91的轴线方向相同,随两抵压架92的摆动,能够使两抵压辊93抵压于对应的合膜辊91。两抵压架92的背离侧还均设置有摆动缸94,摆动缸94的缸体均铰接于中部架13且摆动缸94的伸缩杆均铰接于对应的抵压架92。如此,两摆动缸94的伸缩杆延伸,即可带动两抵压架92摆动,调节抵压辊93与合膜辊91之间的距离。
61.参照图4,如此,当需要双层膜复合时,可以使两层膜涂胶的一侧相对设置,然后进入一组或两组对应设置的抵压辊93与合膜辊91之间,从而实现两薄膜的复合,然后送至收卷单元4进行收卷;当需要实现三层膜的复合时,首先将中间膜与任意一侧膜的涂胶侧贴合送至一组合膜辊91与抵压辊93之间复合,然后再使复合后的薄膜与另一侧模的涂胶侧进入另一组合膜辊91与抵压辊93之间复合,最终完后曾三层膜的复合,然后送至收卷单元4进行收卷。
62.此外的,为提高合膜辊91与抵压辊93间膜的复合强度,合膜辊91可以采用加热辊,其加热方式可以采用内部通入热水或插入电热棒,以实现能够使合膜辊91能够对膜进行加热即可参照图4,进一步的,在对三层膜复合时,为提高复合后的两层膜的张紧与合膜强度,以便与最后一层膜进行复合。还可以在两合膜辊91之间设置张紧部件,以下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4,张紧部件包括张紧架95,张紧架95沿两合膜辊91的连线方向设置于两合膜辊91的上侧,张紧架95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辊96,张紧辊96与合膜辊91的轴线方向相同,张紧部件还包括用于调节张紧架95位置的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中间架的张紧丝杠97,张紧丝杠97的轴线方向与张紧架95的运动方向相同,且张紧架95螺纹连接于张紧丝杠97。中部架13对应张紧丝杠97的一端还设置有张紧元件,如手轮,电机等,以驱动张紧丝杠97转动。除此之外,张紧组件也可以直接采用推动缸,即达到张紧架95的运动即可。
63.参照图4,如此,当两层膜通过一合膜辊91与抵压辊93复合完成后,将通过张紧辊96张紧后与最后一层膜一同进入到另一合膜辊91与抵压辊93之间再进行复合,最后收卷,进一步的保证三层复合膜的复合强度。
64.参照图5,综上,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复合机可以实现以下的全部功能:当需要实现双层膜的复合时,第一,可以采用两端部放卷单元2分别对膜放卷,然后通过两涂布单元5对两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或任一涂布单元5对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然后通过合膜单元9将两层膜进行
合膜复合,再通过收卷单元4进行收卷,完成双层膜的复合;第二,可以采用一端部放卷单元2与中部放卷单元3分别放卷,然后通过对应端部放卷单元2的涂布单元5对端部放卷单元2放卷侧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然后通过合膜单元9将两层膜进行合膜复合,再通过收卷单元4进行收卷,完成双层膜的复合;第三,在双层涂布中采用两涂布单元5时,两涂布单元5分别可以采用ab胶中未混合的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如采用nco/oh双组份胶,第一组分为nco组分,第二组分为oh组分,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分别涂覆于两层膜的复合侧,再进行复合,主要解决如nco/oh双组份ab胶,由于nco/oh反应速度快,导致胶化时间极短,如提前混合好,再进行涂胶,会因ab胶的胶化时间过快导致没有办法使用,此时,将ab胶的两种组分,分别凃于两薄膜,通过两薄膜的传送复合瞬间实现ab两组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提前混合ab胶后,再进行涂布时因ab胶的胶化影响使用,保证了双层膜的复合强度。
65.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差别在于:定涂布部件与无溶剂涂布部件固定并形成无溶剂涂布单元;涂布单元的固定涂布部件与凹版涂布单元固定并形成无溶剂涂布单元。无溶剂涂布单元与凹版涂布单元均整体可拆卸于机架的端部。从而可以实现涂布单元的更换。
66.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涂布机,与实施例1相比,差别在于:为便于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的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另外的一种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与机架1的安装方式,以下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6,涂布单元5还包括活动底座54,活动底座54的下侧可以行走轮,以便于活动底座54的运动,活动底座54与机架1之间可以采用如栓接、卡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67.参照图6,活动底座54的上侧设置有旋转架55,旋转架55竖直设置,且旋转架55的长度方向中部转动连接于活动底座54,活动底座54上设置有诸如电机的旋转元件,用于驱动旋转架55旋转。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的第一活动架71两端均铰接于旋转架55的一端,且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的第二活动架81均铰接于旋转架55的另一端。旋转架55的两端还均设置有锁定元件,用于锁定第一活动架71或第二活动架81旋转架55的相对位置。锁定元件即可采用锁定螺栓与第一活动架71或第二活动架81配合实现锁紧。
68.参照图6,如此,当需要更换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时,通过旋转元件带动旋转架55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之间交换位置,且在旋转架55的旋转过程中,通过解锁锁定部件,可以保障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均保持重心位于下侧,随旋转架55转动而自动调整,然后通过锁定部件对可拆无溶剂涂布部件7与可拆凹版涂布部件8的位置锁定,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69.本技术另一方面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中多功能涂布机的涂布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涂布方法包括:双层涂布方法和三层涂布方法;其中两层涂布方法包括:取两层膜分别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放卷,或取两层膜分别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与
中部放卷单元放卷;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放卷时通过两涂布单元对两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或采用一涂布单元对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通过一端部放卷单元放卷时,通过一涂布单元对端部放卷单元放卷的单层膜复合侧上胶;通过收卷单元对涂布后的两层膜复合收卷,使两层膜的上胶侧复合;其中三层涂布方法包括:取三层膜分别通过两端放卷单元以及中部放卷单元放卷;通过两涂布单元对两端部放卷的膜的复合侧上胶;通过收卷单元对涂布后的三层膜收卷,并使上胶的两膜的上胶侧与中部放卷的膜的两侧复合。
70.综上,当需要实现双层膜的复合时,可以采用两端部放卷单元分别对膜放卷,然后通过两涂布单元对两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或任一涂布单元对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此外,还可以采用一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分别放卷,然后通过对应端部放卷单元的涂布单元对端部放卷单元放卷侧单层膜的复合侧上胶;再通过收卷单元对涂布后的两层膜进行收卷,并完后两层膜的复合,如此,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复合方式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复合;当需要实现三层膜的复合时,采用三层膜分别通过两端部放卷单元与中部放卷单元实现三层膜的放卷,再通过两涂布单元分别对端部放卷单元放卷的膜的复合侧上胶,最后,再通过收卷单元进行收卷,并使上胶的两膜的上胶侧与中部放卷的膜的两侧复合,即可实现三层膜的复合,如此达到了解决传统涂布机功能单一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提高复合膜的生产效率。
71.进一步的,在双层涂布中采用两涂布单元时,两涂布单元分别采用ab胶中未混合的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如采用nco/oh双组份胶,第一组分为nco组分,第二组分为oh组分,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分别涂覆于两层膜的复合侧,再进行复合。
72.如此,ab胶如nco/oh双组份胶,由于是nco/oh反应速度快,导致胶化时间极短,如提前混合好,再进行涂胶,会因ab胶的胶化时间过快导致没有办法使用,此时,将ab胶的两种组分,分别凃于两薄膜,通过两薄膜的传送复合瞬间实现ab两组分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提前混合ab胶后,再进行涂布时因ab胶的胶化影响使用,保证了双层膜的复合强度。
7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