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8411发布日期:2023-03-31 22:3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和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和方法,属于物料混合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市场投放量的增加,市场对汽车表面装饰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快速高效调制汽车油漆,称为一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3.传统的汽车油漆的混合方法为:将油漆倒在水桶中,然后手持电动搅拌叶,插入到水桶中,将其混合均匀,混合过程中,难免会有喷溅出来,以及表面结膜。加热方式通常限于底部加热,油漆内部温度不均,喷漆时,造成漆面不平整,喷枪的压力和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喷涂效果并不均匀,导致漆面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和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到罐体内部的油漆管(8),所述罐体的壁包括预留间距的外罐壁(5)、中罐壁(6)和内罐壁(7),外罐壁(5)和中罐壁(6)之间形成回水腔(3),中罐壁(6)和内罐壁(7)之间形成进水腔(4),所述进水腔(4)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1),所述回水腔(3)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水管(2),所述内罐壁(7)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横杆(9),每个横杆(9)的下方均悬吊有若干个吊绳(10),所述吊绳(10)的下方固定有一个小球(11);所述罐体的底部只有进水腔(4),进水管(1)的四周设置有旋转盘,罐体底部置于旋转盘上。
5.进一步的,所述小球(11)为钢珠。
6.进一步的,所述吊绳(10)为钢丝绳。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腔(4)和回水腔(3)围绕油漆管(8)一圈的位置连通,外罐壁(5)和内罐壁(7)与油漆管(8)密封连接,中罐壁(6)与油漆管(8)之间通过多根连杆连接,形成过水通道。
8.进一步的,所述横杆(9)的长度小于罐体半径,横杆(9)分布在罐体半径上,横杆(9)在罐体的横截面上圆周均匀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2)有一个以上,圆周均匀分布在回水腔(3)底部,每个出水管(2)均设置有流量阀。
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1)旁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进水管(1)旋转,所述旋转盘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轴承座。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设主动齿轮,进水管外壁套设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设皮套,所述皮套套设到进水管(1)。
13.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朝向罐体中加入多种待混合的油漆,加入完毕后,将油漆管(8)封闭;步骤2:从进水管(1)朝向进水腔(4)中通入热水,热水充满进水腔(4)后,从油漆管(8)的四周溢流到回水腔(3),回水腔(3)中的水从出水管(2)流出,控制流量阀,使得回水腔(3)内充满水;步骤3: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罐体旋转,罐体内的小球被甩起来,进而对油漆起到混合作用;步骤4:变化电机速度,每个速度停留一定的搅拌时长;步骤5:停止电机,打开油漆管(8),放入抽吸管,将搅拌好的油漆抽吸出去。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小球旋转,实现油漆内部的多点动力搅拌,使得搅拌更加高效,且油漆搅拌过程为加热搅拌,钢珠吸热快,也能够促进油漆内部的热均匀。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罐体横截面视图,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回水腔,4—进水腔,5—外罐壁,6—中罐壁,7—内罐壁,8—油漆管,9—横杆,10—吊绳,11—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17.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到罐体内部的油漆管8,罐体的壁包括预留间距的外罐壁5、中罐壁6和内罐壁7,外罐壁5和中罐壁6之间形成回水腔3,中罐壁6和内罐壁7之间形成进水腔4,进水腔4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1,回水腔3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水管2。进水腔4和回水腔3围绕油漆管8一圈的位置连通,外罐壁5和内罐壁7与油漆管8密封连接,中罐壁6与油漆管8之间通过多根连杆连接,形成过水通道。从进水管1通入热水,热水充满进水腔4,从顶部流到回水腔。进水腔和回水腔的设置,给罐体内部提供温热的环境,使得油漆混合时,保证较好的流动性。
18.出水管2有一个以上,圆周均匀分布在回水腔3底部,每个出水管2均设置有流量阀。流量阀开度根据进水量确定,确保回水腔内充满水。
19.为了进一步促进搅拌和加热效果:内罐壁7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横杆9,每个横杆9的下方均悬吊有若干个吊绳10,吊绳10的下方固定有一个小球11;本实施例中小球11首选为钢珠。钢珠质量大,在油漆中能够保持下沉的状态,钢珠吸热快,在油漆中流动的过程中,起到搅拌和加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吊绳10首选钢丝绳。钢丝绳不容易挂油漆。
20.参见图2,横杆9的长度小于罐体半径,横杆9分布在罐体半径上,横杆9在罐体的横截面上圆周均匀分布。
21.罐体的底部只有进水腔4,为了实现罐体旋转,进水管1的四周设置有旋转盘,罐体底部置于旋转盘上。进水管1旁边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进水管1旋转,旋转盘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轴承座。 罐体旋转带动钢珠旋转,增大搅拌范围。
22.下面给出两种驱动连接方式:电机的输出轴套设主动齿轮,进水管外壁套设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23.电机的输出轴套设皮套,皮套套设到进水管1。
24.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朝向罐体中加入多种待混合的油漆,加入完毕后,将油漆管8封闭;步骤2:从进水管1朝向进水腔4中通入热水,热水充满进水腔4后,从油漆管8的四周溢流到回水腔3,回水腔3中的水从出水管2流出,控制流量阀,使得回水腔3内充满水;步骤3: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罐体旋转,罐体内的小球被甩起来,进而对油漆起到混合作用;步骤4:变化电机速度,每个速度停留一定的搅拌时长;步骤5:停止电机,打开油漆管8,放入抽吸管,将搅拌好的油漆抽吸出去。
25.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到罐体内部的油漆管(8),所述罐体的壁包括预留间距的外罐壁(5)、中罐壁(6)和内罐壁(7),外罐壁(5)和中罐壁(6)之间形成回水腔(3),中罐壁(6)和内罐壁(7)之间形成进水腔(4),所述进水腔(4)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1),所述回水腔(3)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出水管(2),所述内罐壁(7)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横杆(9),每个横杆(9)的下方均悬吊有若干个吊绳(10),所述吊绳(10)的下方固定有一个小球(11);所述罐体的底部只有进水腔(4),进水管(1)的四周设置有旋转盘,罐体底部置于旋转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11)为钢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10)为钢丝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和回水腔(3)围绕油漆管(8)一圈的位置连通,外罐壁(5)和内罐壁(7)与油漆管(8)密封连接,中罐壁(6)与油漆管(8)之间通过多根连杆连接,形成过水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9)的长度小于罐体半径,横杆(9)分布在罐体半径上,横杆(9)在罐体的横截面上圆周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2)有一个以上,圆周均匀分布在回水腔(3)底部,每个出水管(2)均设置有流量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旁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进水管(1)旋转,所述旋转盘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轴承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设主动齿轮,进水管外壁套设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设皮套,所述皮套套设到进水管(1)。10.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朝向罐体中加入多种待混合的油漆,加入完毕后,将油漆管(8)封闭;步骤2:从进水管(1)朝向进水腔(4)中通入热水,热水充满进水腔(4)后,从油漆管(8)的四周溢流到回水腔(3),回水腔(3)中的水从出水管(2)流出,控制流量阀,使得回水腔(3)内充满水;步骤3: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罐体旋转,罐体内的小球被甩起来,进而对油漆起到混合作用;步骤4:变化电机速度,每个速度停留一定的搅拌时长;步骤5:停止电机,打开油漆管(8),放入抽吸管,将搅拌好的油漆抽吸出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油漆的快速混合罐和方法,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到罐体内部的油漆管,罐体的底部只有进水腔,进水管的四周设置有旋转盘,罐体底部置于旋转盘上。该方法,包括:朝向罐体中加入多种待混合的油漆,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罐体旋转,罐体内的小球被甩起来,进而对油漆起到混合作用;变化电机速度,每个速度停留一定的搅拌时长。本发明通过小球旋转,实现油漆内部的多点动力搅拌,使得搅拌更加高效,且油漆搅拌过程为加热搅拌,钢珠吸热快,也能够促进油漆内部的热均匀。也能够促进油漆内部的热均匀。也能够促进油漆内部的热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潘丹 段晨龙 沈连峰 贾宏艺 顾群 张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聚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3/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