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3733发布日期:2022-07-06 00:3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胺溶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多采用醇胺溶液进行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主要捕集过程是:贫胺液在吸收塔内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富胺液,富胺液进入解吸塔,经过蒸汽加热,释放出二氧化碳,完成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过程。胺液则在吸收塔和解吸塔内循环利用。
3.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保持胺液的清洁是保证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工业实践已证明,胺液在吸收和解吸的过程较产生降解产物、热稳定盐类等污染物对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效率、设备腐蚀、溶剂损耗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胺液的过滤极为重要。
4.cn202223974u公开了一种贫富液多级组合过滤器,包括若干连接管道、富液进口、富液出口、氮气进口、蒸汽进口和除氧水进口,所述的组合过滤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两只贫液过滤器、两只一级精密过滤器、两只二级深层滤床、两只三级精密过滤器。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保持脱硫、脱碳剂的清洁、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及保证脱硫、脱碳效率,可基本实现胺液的纯化,大大缓解胺液的发泡,降低胺液的跑损,降低系统的腐蚀性。但是该装置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
5.cn104192946a公开了一种胺液净化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离子交换柱对胺液进行净化以降低胺液中的热稳定性盐hss的含量;判断离子交换柱对hss的吸收量是否达到饱和;如果是,则通过去离子水回收离子交换柱中的胺液;利用碱液通过离子交换柱以清理离子交换柱内的hss。该控制方法不但节约能源,减少胺液消耗,降低成本,且在提高了装置的脱硫效率同时,极大地减少装置腐蚀,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还减小了对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冲击,避免对环境及人体构成危害。但该方法一方面存在离子交换柱使用寿命问题,另一方面,在清理离子交换柱内的hss时使用碱液,也带来碱渣处理的难题。
6.cn203736971u公开了一种新型胺液过滤器装置,包括若干连接管道、惰性气体进口,所述的组合过滤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反冲洗装置,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其中一级过滤器采用不锈钢304烧结滤芯过滤器,二级过滤器由椰壳活性炭滤料组成,三级过滤器采用不锈钢304烧结滤芯过滤器。该装置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寿命长、排污能力强,可基本实现胺液的纯化,降低胺液的损失并降低系统的腐蚀性。但该装置的滤芯价格贵,更换操作复杂。
7.因此,开发一种处理成本低、可处理胺溶液范围广且操作简单的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通过在第一过滤装置处并联设置滤袋过滤装置,可以减少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中滤芯的更换频
率,大大节约处理成本;通过设置旁路管道,可选择性启用不同的过滤装置,扩大了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的适用范围,节约处理成本。
9.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所述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第四过滤装置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均与旁路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依次连接;
11.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烧结滤芯,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聚丙烯滤袋。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中在第一过滤装置处并联设置了具有聚丙烯滤袋的第四过滤装置,聚丙烯滤袋的价格较不锈钢烧结滤芯低很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第一过滤装置中不锈钢烧结滤芯的更换频率,节约处理成本。而且胺液中的杂质被积累在滤袋上,可以将杂质收集,与其他燃料掺混后在锅炉中燃烧,实现了胺液中杂质的无害化处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均与旁路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依次连接,实现了胺溶液仅经过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处理,仅经过第四过滤装置过滤处理,依次经过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过滤处理,依次经过第四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过滤处理或同时经过第一过滤装置、第四过滤装置后,再依次经过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过滤处理的5种处理方案。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处理的胺溶液的实际情况,选择启用不同的过滤装置,扩大了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的适用范围,节约了处理成本。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的底部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胺液进液管和第三胺液进液管。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的上部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胺液排液管和第三胺液排液管。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胺液排液管与旁路管道相连。
17.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胺液进液管。
18.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胺液排液管。
19.优选地,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四胺液进液管。
20.优选地,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四胺液排液管。
21.优选地,所述第四胺液排液管与旁路管道相连。
22.优选地,所述第一胺液进液管、第二胺液进液管、第三胺液进液管和第四胺液进液管上均设置有压力变送装置。
23.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力变送装置的作用是监测每个进液管道上输送的胺液的压力。
24.优选地,所述第一胺液进液管与第一胺液排液管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压差变送装置。
25.优选地,所述第二胺液进液管与第二胺液排液管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压差变送装置。
26.优选地,所述第三胺液进液管与第三胺液排液管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压差变送装
置。
27.本实用新型中第四胺液进液管与第四胺液排液管之间的压差也通过第一压差变送装置进行监测,即第一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共用一个压差变送装置。
28.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的压差《150kpa,例如可以是149kpa、148kpa、145kpa、140kpa、130kpa、120kpa、100kpa或90kpa。
29.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的压差《150kpa,当压差变送装置检测到过滤装置的压差大于150kpa,则需要更换滤芯、活性炭或滤袋。
30.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气阀。
3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排气阀的作用是排出胺液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使过滤顺利进行。
32.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排空阀。
33.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排空阀。
34.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装置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三排空阀。
35.优选地,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排空阀。
36.优选地,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环首螺栓。
37.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环首螺栓,方便更换滤袋,降低滤袋更换的工作量。
38.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1μm,例如可以是1.1μm、1.5μm、1.8μm、2μm、2.5μm、3μm、10μm、20μm、50μm或100μ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9.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去除胺溶液中的有机物和油类物质,在过滤过程中部分活性炭由于胺溶液的冲刷会破碎成颗粒物杂质进入胺溶液,之后第三过滤装置中被过滤去除。
40.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1μm,例如可以是1.1μm、1.5μm、1.8μm、2μm、2.5μm、3μm、10μm、20μm、50μm或100μ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1.优选地,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1μm,例如可以是1.1μm、1.5μm、1.8μm、2μm、2.5μm、3μm、10μm、20μm、50μm或100μ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四过滤装置在使用前期,其内部先放置过滤精度较大50~100μm的聚丙烯滤袋进行胺液过滤,将胺液中较大粒径的颗粒物去除;被过滤后的胺液进入吸收塔使用,经解析塔再生,重新变为贫胺液,该贫胺液再次进入第四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在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胺液中较大颗粒被很好的去除,在第四过滤装置内部放置过滤精度较小1~30μm的聚丙烯滤袋,去除胺液中较小粒径的颗粒物。
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既降低了不锈钢烧结滤芯的更换频率,节约了胺溶液处理成本,也可以对积累在滤袋上的杂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4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的示意图。
46.图中:1-第一过滤装置;2-第二过滤装置;3-第三过滤装置;4-第四过滤装置;5-第一胺液进液管;6-第二胺液进液管;7-第三胺液进液管;8-第四胺液进液管;9-第一胺液排液管;10-第二胺液排液管;11-第三胺液排液管;12-第四胺液排液管;13-第一压力变送装置;14-第二压力变送装置;15-第三压力变送装置;16-第四压力变送装置;17-第一压差变送装置;18-第二压差变送装置;19-第三压差变送装置;20-第一排气阀;21-第二排气阀;22-第三排气阀;23-第四排气阀;24-第一排空阀;25-第二排空阀;26-第三排空阀;27-第四排空阀;28-旁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4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49.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必然包括用于实现工艺完整的必要管线、常规阀门和通用泵设备,但以上内容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选型进可以自行增设布局,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特殊要求和具体限定。
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第二过滤装置2、第三过滤装置3和第四过滤装置4,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与第四过滤装置4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和第四过滤装置4均与旁路管道28相连,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第二过滤装置2和第三过滤装置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和第三过滤装置3的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烧结滤芯,所述第二
过滤装置2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四过滤装置4的内部设置有聚丙烯滤袋。
53.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和第三过滤装置3的底部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胺液进液管5和第三胺液进液管7;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和第三过滤装置3的上部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胺液排液管9和第三胺液排液管11;所述第一胺液排液管9与旁路管道28相连;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胺液进液管6;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胺液排液管10;所述第四过滤装置4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四胺液进液管8;所述第四过滤装置4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四胺液排液管12,所述第四胺液排液管12与旁路管道28相连。
54.所述第一胺液进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装置13;所述第二胺液进液管6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装置14;所述第三胺液进液管7上设置有第三压力变送装置15;所述第四胺液进液管8上设置有第四压力变送装置16。
55.所述第一胺液进液管5与第一胺液排液管9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压差变送装置17;所述第二胺液进液管6与第二胺液排液管10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压差变送装置18;所述第三胺液进液管7与第三胺液排液管11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压差变送装置19。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的压差为120kpa。
56.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阀20;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阀21;所述第三过滤装置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排气阀22;所述第四过滤装置4的顶部设置有第四排气阀23;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排空阀24;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排空阀25;所述第三过滤装置3的下部一侧设置有第三排空阀26;所述第四过滤装置4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排空阀27。所述第四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环首螺栓。
57.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的过滤精度为50~90μm。所述第三过滤装置3的过滤精度为20~50μm。所述第四过滤装置4的过滤精度为70~90μm。
5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中的旁路管道关闭,含有粒径为5~88μm杂质的胺溶液同时经过第一过滤装置、第四过滤装置后,再依次经过第二过滤装置和第三过滤装置过滤处理,第三胺液排液管出口的胺溶液中杂质的粒径为5~15μm。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胺溶液过滤装置系统既降低了不锈钢烧结滤芯的更换频率,节约了胺溶液处理成本,也可以对过滤后杂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60.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