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9438发布日期:2022-09-28 00:3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浓密机。


背景技术:

2.浓密机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通常为由混凝土、木材或金属焊接板作为结构材料建成带锥底的圆筒形浅槽,可将含固重为10%~20%的矿浆通过重力沉降浓缩为含固量为45%~55%的底流矿浆,借助安装于浓密机内慢速运转(1/3~1/5r/min)的耙的作用,使增稠的底流矿浆由浓密机底部的底流口卸出,浓密机上部产生较清净的澄清液(溢流),由顶部的环形溜槽排出,浓密机广泛用于湿法冶金、选矿厂、化工厂等需要固液富集分离的生产场所,其直径3~100m,深度2~4m。
3.目前的浓密机在向装置内部添加絮凝剂时,无法对絮凝剂进行减速的操作,并且在絮凝剂进入浓密机内部时离心力较大,进入浓密机内部时,会冲击混凝土层顶端的清水层,使清水层中出现乱流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混凝土层的沉淀速率,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浓密机装置本身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无法对进入浓密机内部的絮凝剂进行减速缓冲和絮凝剂进入装置内部离心力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浓密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浓密机,包括浓密机主体,所述浓密机主体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浓密机主体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絮凝剂桶,所述固定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缓冲机构,所述絮凝剂桶的内部设置有减缓机构,用于对进入絮凝剂桶内部的絮凝剂进行缓冲的操作;
6.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底端的中心竖桶,所述中心竖桶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焊接与絮凝剂桶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竖桶的内壁底端开设有第一扇形环形槽,所述第一扇形环形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二扇形环形槽,所述第二扇形环形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扇形环形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竖桶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管相匹配的通槽,且所述连接管的位于中心竖桶内部的一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扇形环形槽的内壁直径大于中心竖桶的内壁直径,所述第二扇形环形槽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一扇形环形槽的内壁直径,所述第三扇形环形槽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二扇形环形槽的内壁直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竖桶的底端呈扇形扩展的喇叭状,且所述中心竖桶的内部设置有供絮凝剂通过的通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缓机构包括设置在絮凝剂桶内部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两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絮凝剂桶内部的移动块,所述缓冲板与絮凝剂桶的内壁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缓机构还包括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移动块底端的弹簧,所述缓冲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缓冲板的内部设置有供絮凝剂通过的喇叭状通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剂桶的内壁设置有供移动块滑动的限位滑动槽,且缓冲板的竖直高度大于移动块竖直移动的高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堆积与絮凝剂桶底端的絮凝剂通过连接管进入中心竖桶的内部,絮凝剂进入中心竖桶后冲击中心竖桶的内壁,并绕着中心竖桶的内壁进行旋转下降,絮凝剂旋转下降至第一扇形环形槽中,通过第一扇形环形槽、第二扇形环形槽和第三扇形环形槽,最后通过第三扇形环形槽进入浓密机主体的内部,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减小絮凝剂进入浓密机主体内部的离心力,避免浓密机主体中的清水层中出现乱流的情况,进而减小絮凝剂对浓密机主体内部的混凝土的沉淀速率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5.2、通过设置减缓机构,絮凝剂落至缓冲板顶端的喇叭状通槽中,并堆积于缓冲板的喇叭状通槽内部,进而絮凝剂堆积带动缓冲板向下移动,缓冲板移动带动移动块移动,弹簧受力挤压变形,当上方缓冲板中的絮凝剂通过喇叭状通槽进入下方的缓冲板中时,弹簧复位并带动移动块复位,移动块复位带动上方的缓冲板复位移动,之后进入通过下方缓冲板的喇叭状通槽进入絮凝剂桶的底端,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进入絮凝剂桶内部的絮凝剂进行缓冲减速的操作,避免对后续的沉淀操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浓密机主体及中心竖桶结构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絮凝剂桶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浓密机主体;2、固定板;3、絮凝剂桶;4、缓冲机构;401、中心竖桶;402、第一扇形环形槽;403、第二扇形环形槽;404、第三扇形环形槽;405、连接管;5、减缓机构;501、缓冲板;502、移动块;50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矿业工程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浓密机,包括浓密机主体1,浓密机主体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2,浓密机主体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絮凝剂桶3,固定板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缓冲机构4,絮凝剂桶3的内部设置有减缓机构5,用于对进入絮凝剂桶3内部的絮凝剂进行缓冲的操作;
24.缓冲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2底端的中心竖桶401,中心竖桶401的一端
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管405,连接管405的另一端通过焊接与絮凝剂桶3固定连接,中心竖桶401的内壁底端开设有第一扇形环形槽402,第一扇形环形槽402的底端开设有第二扇形环形槽403,第二扇形环形槽403的底端开设有第三扇形环形槽404。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机构4有利于减小絮凝剂进入浓密机主体1内部的离心力,进而减小絮凝剂对浓密机主体1内部的混凝土的沉淀速率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减缓机构5有利于对进入絮凝剂桶3内部的絮凝剂进行缓冲减速的操作,避免对后续的沉淀操作造成影响。
26.请着重参阅图2、4,中心竖桶401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管405相匹配的通槽,且连接管405的位于中心竖桶401内部的一侧;第一扇形环形槽402的内壁直径大于中心竖桶401的内壁直径,第二扇形环形槽403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一扇形环形槽402的内壁直径,第三扇形环形槽404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二扇形环形槽403的内壁直径;中心竖桶401的底端呈扇形扩展的喇叭状,且中心竖桶401的内部设置有供絮凝剂通过的通槽。
27.在本实施例中:堆积与絮凝剂桶3底端的絮凝剂通过连接管405进入中心竖桶401的内部,絮凝剂进入中心竖桶401后冲击中心竖桶401的内壁,并绕着中心竖桶401的内壁进行旋转下降,絮凝剂旋转下降至第一扇形环形槽402中,之后通过第一扇形环形槽402进入第二扇形环形槽403中,再通过第二扇形环形槽403进入第三扇形环形槽404中,最后通过第三扇形环形槽404进入浓密机主体1的内部,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减小絮凝剂进入浓密机主体1内部的离心力,避免浓密机主体1中的清水层中出现乱流的情况,避免浓密机主体1中的清水层中出现乱流的情况,进而减小絮凝剂对浓密机主体1内部的混凝土的沉淀速率造成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8.请着重参阅图2、3、5,减缓机构5包括设置在絮凝剂桶3内部的缓冲板501,缓冲板501的两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延伸至絮凝剂桶3内部的移动块502,缓冲板501与絮凝剂桶3的内壁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件;减缓机构5还包括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移动块502底端的弹簧503,缓冲板501设置有两个,且缓冲板501的内部设置有供絮凝剂通过的喇叭状通槽;絮凝剂桶3的内壁设置有供移动块502滑动的限位滑动槽,且缓冲板501的竖直高度大于移动块502竖直移动的高度。
29.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工作时,先将絮凝剂抽至絮凝剂桶3的内部,絮凝剂落至缓冲板501顶端的喇叭状通槽中,并堆积于缓冲板501的喇叭状通槽内部,进而絮凝剂堆积带动缓冲板501向下移动,缓冲板501移动带动移动块502移动,弹簧503受力挤压变形,当上方缓冲板501中的絮凝剂通过喇叭状通槽进入下方的缓冲板501中时,弹簧503复位并带动移动块502复位,移动块502复位带动上方的缓冲板501复位移动,之后进入通过下方缓冲板501的喇叭状通槽进入絮凝剂桶3的底端,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进入絮凝剂桶3内部的絮凝剂进行缓冲减速的操作,避免对后续的沉淀操作造成影响。
3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矿业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