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1836发布日期:2022-09-21 03:2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市政工程是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
3.在公开号为cn2142873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机体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通过采用收束管对外界喷洒水雾的方式降尘,但是上述装置无法调整收束管的角度,当工作人员需调整收束管的喷洒范围时,工作人员需移动机体,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包括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底部的万向轮以及设置在储水箱上表面的装置主体,其特征是: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底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延伸至装置主体外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上表面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表面设置有洒水装置,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洒水装置喷洒范围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用于在水平方向调节洒水装置喷洒角度的第一组件以及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用于在竖直方向调节调节洒水装置喷洒角度的第二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对施工场地进行出尘时,工作人员需将降尘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并启动洒水装置,即可对周围的灰尘进行清理。进一步的,当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无法覆盖需除尘的场所时,工作人员需调节洒水装置的作用范围。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启动第一组件,即可控制洒水装置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从而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在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工作人员只需启动第二组件,即可控制洒水装置上下移动,从而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逐渐靠近或远离降尘装置,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除尘的难度。
8.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在转动杆上表面的套杆、滑动设置在套杆上的套筒以及固定在套杆外壁上的挡杆,所述洒水装置与套筒的上表面相互固定,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挡杆相互匹配的容纳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杆转动时,套杆与套筒跟随转动杆转动,同时当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洒水装置时,工作人员只需上下移动套筒即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侧壁上的从动轮、转动设置在装置主体内底壁上的转动棒、设置在转动棒上的主动轮、用于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送带、固定在装置主体内底壁上的电机、固定在电机输出轴端部的第一齿轮以及固定在转动棒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工作人员需开启电机,从而使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固定的转动棒、固定在转动棒上的主动轮、与主动轮相互连接的传送带以及与传送带相互连接的从动轮转动,进而使转动杆跟随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使洒水装置绕转动杆的轴线转动,进而对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进行调整。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固定在从动轮上表面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在转动杆侧壁上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从动轮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与套筒的底面相互固定,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转动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逐渐靠近或远离降尘装置时,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从动轮,从而使从动轮与第一滑杆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套筒跟随从动轮运动。
14.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棒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与主动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的底面共同固定有支撑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面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的的底面相互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从动轮时,工作人员只需启动气缸,即可使气缸的活塞杆上下运动,从而使支撑板上下运动,进而使主动轮与从动轮同步上下运动,从而提高了传送带的稳定性,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移动从动轮,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16.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降低工作人员推动储水箱难度的扶手。
1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棒的上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顶壁转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转动棒的稳定性,降低了主动轮上下移动时转动棒晃动的概率,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9.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上设置有两个控制开关,两个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电机以及气缸电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启动电机与气缸时,工作人员只需按动对应的控制开关即可,无需移动自身位置,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对施工场地进行出尘时,工作人员需将降尘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并启动洒水装置,即可对周围的灰尘进行清理。进一步的,当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无法覆盖需除尘的场所时,工作人员需调节洒水装置的作用范围。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启动第一组件,即可控制洒水装置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从而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在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工作人员只需启动第二组件,即可控制洒水装置上下移动,从而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逐渐靠近或远离降尘装置,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除尘的难度;
23.2、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使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工作人员
需开启电机,从而使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固定的转动棒、固定在转动棒上的主动轮、与主动轮相互连接的传送带以及与传送带相互连接的从动轮转动,进而使转动杆跟随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使洒水装置绕转动杆的轴线转动,进而对洒水装置的覆盖范围进行调整;
24.3、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从动轮时,工作人员只需启动气缸,即可使气缸的活塞杆上下运动,从而使支撑板上下运动,进而使主动轮与从动轮同步上下运动,从而提高了传送带的稳定性,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移动从动轮,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伸缩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储水箱;2、万向轮;3、装置主体;31、转动杆;4、伸缩杆;41、套杆;42、套筒;43、挡杆;44、容纳槽;5、洒水装置;6、调节机构;7、第一组件;71、从动轮;72、转动棒;73、主动轮;74、传送带;75、电机;76、第一齿轮;77、第二齿轮;8、第二组件;81、支撑杆;82、第一滑杆;83、转动槽;84、第二滑杆;9、支撑板;91、气缸;92、扶手;93、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包括储水箱1、万向轮2、装置主体3、转动杆31、伸缩杆4、洒水装置5、调节机构6、第二滑杆84、支撑板9以及气缸91。储水箱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用于储存清洁灰尘的水流。万向轮2设置在储水箱1的底部,万向轮2设有四个并对称设置在储水箱1的底面。装置主体3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装置主体3设置在储水箱1的上表面。转动杆31为圆杆状结构,其轴线竖直,转动杆31装置主体3转动设置在的内底壁上,且转动杆31的上端延伸至装置主体3外并转动连接。
31.伸缩杆4固定在转动杆31的上表面,伸缩杆4包括套杆41、套筒42以及挡杆43。套杆41为圆杆状结构,其轴线与转动杆31的轴线重合,套杆41固定在转动杆31的上表面。套筒42为下端开口的圆杆状结构,其与转动杆31的轴线重合,套筒42滑动设置在套杆41上,且洒水装置5与套筒42的上表面相互固定。挡杆43为长方形杆状结构,挡杆43固定在套杆41的外壁上,且套筒4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挡杆43相互匹配的容纳槽44。当转动杆31转动时,套杆41与套筒42跟随转动杆31转动,同时当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洒水装置5时,工作人员只需上下移动套筒42即可。
32.洒水装置5设置在伸缩杆4的上表面,用于向周围喷洒水流,洒水装置5的进水口与储水箱1的出水口相互连接。
33.调节机构6设置在装置主体3上,用于调节洒水装置5的喷洒范围,调节机构6包括
第一组件7与第二组件8。第一组件7设置在装置主体3上,用于在水平方向调节洒水装置5的喷洒角度,第一组件7包括从动轮71、转动棒72、主动轮73、传送带74、电机75、第一齿轮76以及第二齿轮77。从动轮71设置在转动杆31侧壁上,其轴线与转动杆31的轴线重合。转动棒72为圆棒状结构,其轴线竖直,转动棒72转动设置在装置主体3的内底壁上,且转动棒72的上表面与装置主体3的内顶壁转动连接。主动轮73设置在转动棒72上,其轴线与转动棒72的轴线重合。传送带74用于连接主动轮73与从动轮71,传送带74的内壁与主动轮73以及从动轮71的轮面均抵接。电机75固定在装置主体3的内底壁上,电机75输出轴的轴线竖直。第一齿轮76固定在电机75输出轴的端部,第二齿轮77固定在转动棒72上,且第一齿轮76与第二齿轮77相互啮合。
34.当工作人员需使洒水装置5的覆盖范围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工作人员需开启电机75,从而使电机75的输出轴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76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77、与第二齿轮77相互固定的转动棒72、固定在转动棒72上的主动轮73、与主动轮73相互连接的传送带74以及与传送带74相互连接的从动轮71转动,进而使转动杆31跟随电机75的输出轴转动,从而使洒水装置5绕转动杆31的轴线转动,进而对洒水装置5的覆盖范围进行调整。
35.第二组件8设置在装置主体3上,用于在竖直方向调节调节洒水装置5的喷洒角度,第二组件8包括支撑杆81与第一滑杆82。支撑杆81为圆杆状结构,支撑杆81固定在从动轮71的上表面,支撑杆81的上表面与套筒42的底面相互固定,且装置主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支撑杆81滑动连接的转动槽83。第一滑杆8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一滑杆82固定在转动杆31的侧壁上,且第一滑杆82与从动轮71滑动连接。
36.当工作人员需使洒水装置5的覆盖范围逐渐靠近或远离降尘装置时,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从动轮71,从而使从动轮71与第一滑杆8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套筒42跟随从动轮71运动。
37.第二滑杆84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二滑杆84固定设置在转动棒72的侧壁上,且第二滑杆84与主动轮73滑动连接。支撑板9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支撑板9的上表面与第一滑杆82与第二滑杆84的底面均相互固定。气缸91设置在装置主体3的底面,气缸91活塞杆的轴线竖直,且气缸91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板9的的底面相互固定。
38.当工作人员需上下移动从动轮71时,工作人员只需启动气缸91,即可使气缸91的活塞杆上下运动,从而使支撑板9上下运动,进而使主动轮73与从动轮71同步上下运动,从而提高了传送带74的稳定性,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移动从动轮71,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39.为了降低工作人员推动储水箱1的难度,储水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扶手92。
40.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扶手92上设置有两个控制开关93,且两个控制开关93分别与电机75以及气缸91电连接。当工作人员需启动电机75与气缸91时,工作人员只需按动对应的控制开关93即可,无需移动自身位置,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41.本实施例中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的环保降尘装置的使用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对施工场地进行出尘时,工作人员需将降尘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并启动洒水装置5,即可对周围的灰尘进行清理。进一步的,当洒水装置5的覆盖范围无法覆盖需除尘的场所时,工作人员需调节洒水装置5的作用范围。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启动第一组件7,即可控制洒水装置5在水平方向上转动,从而使洒水装置5的覆盖范围在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工作人
员只需启动第二组件8,即可控制洒水装置5上下移动,从而使洒水装置5的覆盖范围逐渐靠近或远离降尘装置,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除尘的难度。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