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滤膜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4235发布日期:2022-12-14 01: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滤膜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滤膜过滤器。


背景技术:

2.超滤是一种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可在压力的驱动下将溶液分离、净化或浓缩,目前常采用的超滤技术为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过滤器对溶液进行超滤。
3.现有技术中超滤膜过滤器内部细滤网在高压水溶液过滤下,容易将滤网挤压变形,导致滤网使用寿命较短,且对于滤网更换时,狭小的过滤器内拆卸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滤膜过滤器,以解决过滤器内部细滤网容易长期受到高压水溶液压力下,变形损坏,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且对于狭小的过滤器内拆卸滤网较为困难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滤膜过滤器,包括过滤箱、进水槽、过滤格栅、细滤网,所述过滤箱顶部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内壁中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箱一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对称安装有密封垫,所述过滤箱内壁靠近底部与顶部处均对称设置有细滤网、粗滤网,所述过滤箱内壁两侧靠近底部与顶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所述细滤网与所述粗滤网一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细滤网、所述粗滤网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
6.优选的,所述过滤箱一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贯穿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顶部与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
7.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表面筛孔直径大于所述粗滤网表面筛孔直径,所述粗滤网表面筛孔直径大于所述细滤网表面筛孔直径。
8.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板分别位于所述细滤网、所述粗滤网上方呈平行中心对称,且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板另一侧与所述过滤箱内壁间距为五厘米。
9.优选的,所述细滤网与所述粗滤网分别平行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壁中,所述密封垫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壁中。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为l形结构,所述缓冲块为橡胶圆柱体结构,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定位槽内壁呈间隙配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格栅、粗滤网、细滤网表面滤孔直径依次减小,从而实现了对该过滤器内滤液设置多层分滤,减小了对细滤网表面滤网冲击压力,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将分层溶液从滤网一侧导入另一层,避免进水槽中水溶液压力过大,对单独滤网表面冲压过大,在细滤网与粗滤网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圆柱体缓冲块,使得在该过滤器内水溶液压力较大时,细滤网与粗滤网和该过滤箱内壁连接处起到缓冲作用,
避免滤网与过滤箱连接处冲击过大,发生变形,通过将密封垫从安装槽内壁中拆卸打开,实现了通过拉手可将细滤网与粗滤网从安装槽中拆卸更换的快速、便捷,解决了过滤器内部细滤网容易长期受到高压水溶液压力下,变形损坏,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且对于狭小的过滤器内拆卸滤网较为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过滤箱;2、进水槽;3、过滤格栅;4、安装槽;5、密封垫;6、细滤网;7、拉手;8、定位槽;9、第一缓冲板;10、粗滤网;11、第二缓冲板;12、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滤膜过滤器,包括过滤箱1、进水槽2、过滤格栅3、细滤网6,过滤箱1顶部一侧通过卡槽可拆卸安装有进水槽2,进水槽2内壁中通过卡槽可拆卸安装有过滤格栅3,过滤箱1一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对称安装有密封垫5;
19.过滤箱1内壁靠近底部与顶部处均对称设置有细滤网6、粗滤网10,过滤箱1内壁两侧靠近底部与顶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板9、第二缓冲板11,细滤网6与粗滤网10一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手7,细滤网6、粗滤网10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块12;
20.通过过滤格栅3、粗滤网10、细滤网6表面滤孔直径依次减小,从而实现了对该过滤器内滤液设置多层分滤,减小了对细滤网6表面滤网冲击压力,第一缓冲板9与第二缓冲板11将分层溶液从滤网一侧导入另一层,避免进水槽2中水溶液压力过大,对单独滤网表面冲压过大,容易导致滤网变形、损坏,通过在细滤网6与粗滤网10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圆柱体缓冲块12,使得在该过滤器内水溶液压力较大时,细滤网6与粗滤网10和该过滤箱1内壁连接处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滤网与过滤箱1连接处冲击过大,发生变形,同时可通过将密封垫5从安装槽4内壁中拆卸打开,实现了通过拉手7可将细滤网6与粗滤网10从安装槽4中拆卸更换的快速、便捷。
21.其中,过滤箱1一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贯穿开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内壁顶部与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8,细滤网6与粗滤网10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通过缓冲块12与定位槽8内壁抵触,使得在该过滤器内水溶液压力较大时,细滤网6与粗滤网10和该过滤箱1内壁连接处起到缓冲作用。
22.其中,过滤格栅3表面筛孔直径大于粗滤网10表面筛孔直径,粗滤网10表面筛孔直径大于细滤网6表面筛孔直径,实现了对该过滤器内滤液设置多层分滤,减小了对细滤网6表面滤网冲击压力。
23.其中,第一缓冲板9与第二缓冲板11分别位于细滤网6、粗滤网10上方呈平行中心对称,且第一缓冲板9与第二缓冲板11另一侧与过滤箱1内壁间距为五厘米,第一缓冲板9与第二缓冲板11将分层溶液从滤网一侧导入另一层,避免进水槽2中水溶液压力过大,对单独滤网表面冲压过大,容易导致滤网变形、损坏。
24.其中,细滤网6与粗滤网10分别平行滑动连接于安装槽4内壁中,密封垫5卡接于安装槽4内壁中,通过将密封垫5从安装槽4内壁中拆卸打开,实现了通过拉手7可将细滤网6与粗滤网10从安装槽4中拆卸更换的快速、便捷。
25.其中,定位槽8为l形结构,缓冲块12为橡胶圆柱体结构,缓冲块12与定位槽8内壁呈间隙配合,通过在细滤网6与粗滤网10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圆柱体缓冲块12,使得在该过滤器内水溶液压力较大时,细滤网6与粗滤网10和该过滤箱1内壁连接处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滤网与过滤箱1连接处冲击过大。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待过滤溶液从进水槽2中导入过滤箱1中,水溶液通过较粗的过滤格栅3进行初步过滤,再通过第二缓冲板11从一侧导入粗滤网10上过滤,第二缓冲板11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溶液对单独滤网表面冲压过大,容易导致滤网变形、损坏,同理,粗过滤的溶液从第一缓冲板9处另一侧导入细滤网6表面过滤,通过在细滤网6与粗滤网10顶部与底部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圆柱体缓冲块12,使得在该过滤器内水溶液压力较大时,细滤网6与粗滤网10和该过滤箱1内壁连接处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滤网与过滤箱1连接处冲击过大,发生变形,最后,在需要更换细滤网6与粗滤网10时,可可通过将密封垫5从安装槽4内壁中拆卸打开,实现了通过拉手7可将细滤网6与粗滤网10从安装槽4中拆卸更换的快速、便捷。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