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6650发布日期:2023-03-29 10:0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2.搅拌是通过搅拌器发生某种循环,使得溶液中的气体、液体甚至悬浮的颗粒得以混合均匀,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通过强制对流、均匀混合的器件来实现,即搅拌器的内部构件,通过搅拌能够使得反应物充分的混合、受热均匀,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
3.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cn217248158u,名称为一种沥青搅拌装置的专利,该专利的背景技术中明确的记载了“现有的搅拌装置搅拌效率低下,沥青量过多时电机会过度损坏,造成搅拌装置的损坏”,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装置运行时需要通过两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因此装置运行时需要耗费较多能源,为了减少驱动电机的设置数量,来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对该装置重新设计,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箱体,所述搅拌箱体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所述搅拌箱体的侧面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的前端外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尾端外表面固定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的尾端外表面依次固定设有第五齿轮、第六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链条,所述搅拌箱体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料口,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设有多组搅拌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箱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用于搅拌箱体的高度支撑,所述搅拌箱体与支撑腿通过加强块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箱体的内部切面为梯形设置,且梯形小口向下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为梯形分布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为正三角形分布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四转动杆为轴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为轴心线平行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
杆、第四转动杆、第五转动杆与搅拌箱体的接触面设有密封轴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该设计,避免了中国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cn217248158u的专利中,多组电机的设置,进而减少电力的供应需求,以及该设计,减少该装置的制造成本,以及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4.2、通过设置加强块,以便对搅拌箱体侧面进行加强,从而减小搅拌箱体侧面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支撑腿对搅拌箱体的稳定支撑效果,以及在加强块的作用下,加强的了搅拌箱体与支撑腿的强度连接。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搅拌箱体;2、支撑腿;3、加强块;4、驱动电机;5、搅拌叶;6、第一转动杆;7、第二转动杆;8、第三转动杆;9、第四转动杆;10、第五转动杆;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第五齿轮;16、第六齿轮;17、第一链条;18、第二链条;19、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正反向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箱体1,搅拌箱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搅拌箱体1的侧面固定设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杆7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的前端外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链条17,第二转动杆7的尾端外表面固定设有第四齿轮14,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的尾端外表面依次固定设有第五齿轮15、第六齿轮16,第四齿轮14、第五齿轮15、第六齿轮16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链条18,搅拌箱体1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料口19,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的外表面均固定设有多组搅拌叶5;通过对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的前端平行设置,且在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以及第一链条17对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进行啮合连接,以及驱动电机4与第二转动杆7固定连
接,且驱动电机4作为驱动源,使得驱动电机4转动时带动第二转动杆7转动,当第二转动杆7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杆6、第三转动杆8转动,此时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上的搅拌叶5进行转动,对搅拌箱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以及第二转动杆7转动的同时,由于在第二转动杆7、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的尾端分别固定设有第四齿轮14、第五齿轮15、第六齿轮16,以及第二链条18对第四齿轮14、第五齿轮15、第六齿轮16的啮合连接,使得第二转动杆7转动时带动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转动,如此,实现了驱动电机4转动驱动下,带动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同时转动,该设计,避免了中国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cn217248158u的专利中,多组电机的设置,进而减少电力的供应需求,以及该设计,减少该装置的制造成本。
23.其中,搅拌箱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腿2,且支撑腿2用于搅拌箱体1的高度支撑,搅拌箱体1与支撑腿2通过加强块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块3,以便对搅拌箱体1侧面进行加强,从而减小搅拌箱体1侧面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支撑腿2对搅拌箱体1的稳定支撑效果,以及在加强块3的作用下,加强的了搅拌箱体1与支撑腿2的强度连接。
24.其中,搅拌箱体1的内部切面为梯形设置,且梯形小口向下设置;通过搅拌箱体1的内部形状设置,使得搅拌箱体1内部搅拌的物料,在进行排放时,可以很好到导流入在搅拌箱体1的底部,以便通过排料口19进行排放。
25.其中,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为梯形分布设置;第二转动杆7、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为正三角形分布设置;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四转动杆9为轴心线平行设置,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为轴心线平行设置;通过对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的位置设置,以及齿轮与链条的设置下,使得第二转动杆7转动时可带动多个转动杆同时转动,进而使得转动杆带动其上的若干个搅拌叶5进行搅拌旋转。
26.其中,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与搅拌箱体1的接触面设有密封轴承;通过设置密封轴承,以便对第一转动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三转动杆8、第四转动杆9、第五转动杆10与搅拌箱体1的接触面进行密封处理,避免了其缝隙出现泄漏问题。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