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科用药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3075发布日期:2023-03-24 18:3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科用药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科用药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血液科诊断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血液科药物通常需要配置后使用,药液在配置时,需要将不同成分的药液按照一定的浓度比混合,药液调配好后需要进行对药物的充分混合,以此达到更好的药效,现在有的药液混合会通过震荡机去完成混合,但是根据不同的药物,药物混合的方法不一,有的只需转动混匀,有的需要震荡混匀等,很显然,震荡机不能够满足有些药物的混匀方式,使得医务人员只能进行手动摇匀,人工摇匀混合不仅效率低,混合效果不佳,使得药效降低,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科用药液混合装置,解决了目前混匀设备功能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药物改变混匀方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大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大齿轮啮合的且圆周均匀分布小齿轮,每个小齿轮上都竖直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定位柱上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节的导动盘,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与导动盘的上端面接触配合。
5.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和第一蜗杆、相互啮合的第二蜗轮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蜗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定位柱上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导动盘铰接,所述摇杆的另一端设有导槽,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导槽滑动配合的导销。
7.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导动盘配合的球型头,所述升降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在限位块与小齿轮之间。
8.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上设有竖直的导向槽,所述小齿轮上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
9.优选的,所述放置架上设有多个放置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对药物混合提供多种混合模式,可转动混匀、可震荡混合等,使得不同的药物可选择所需的模式对药物混匀,避免了
医务人员手工混合导致的效果不佳,药效减弱的现象,且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5.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16.图5是图3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壳体、2-定位柱、3-第一转轴、4-大齿轮、5-第二转轴、6-定位架、7-小齿轮、8-升降杆、9-放置架、10-导动盘、11-第一蜗轮、12-第一蜗杆、13-第二蜗轮、14-第二蜗杆、15-第一电机、16-第二电机、17-摇杆、18-第一连杆、19-导槽、20-第三电机、21-第二连杆、22-导销、23-限位块、24-球型头、25-弹簧、26-导向槽、27-导向块、28-放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9.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定位柱2,所述定位柱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大齿轮4,所述第一转轴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架6,所述定位架6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与大齿轮4啮合的且圆周均匀分布小齿轮7,每个小齿轮7上都竖直滑动连接有升降杆8,所述升降杆8的上端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放置架9,所述定位柱1上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节的导动盘10,所述升降杆8的下端与导动盘10的上端面接触配合。
20.模式一:在对药液混合时,第一转轴3的位置锁定,此时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固定,同时第二转轴5转动,第二转轴5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定位架6转动,定位架6转动时会带动小齿轮7一同公转,小齿轮7公转时,会与大齿轮4啮合进行自转,当导动盘10处于倾斜状态下,小齿轮7在公转时,升降杆8会与导向盘10的上端斜面一直保持接触进行上下运动,此时放置架9可进行公转、自转以及上下运动对药液进行混匀,当导动盘10的角度处于水平时,放置架9只进行公转于自转并无上下运动。
21.模式二:第二转轴5、导动盘10的位置锁定,此时于第二转轴5固定连接的定位架6固定,小齿轮7不公转,同时第一转轴3转动,第一转轴3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大齿轮4转动,大齿轮4转动时带动与之啮合的小齿轮7自转,此时放置架9只进行自转混匀。
22.模式三:在模式一的基础上,导动盘10进行往复摆动,此时放置架9可进行公转、自转的同时放置架9可进行上下的振动,与模式一不同的是,模式一中的放置架9是稳步的上下运动,而模式三中的放置架9可对药液进行振动混合。
23.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5的转动或锁定,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蜗轮11和第一蜗杆12、相互啮合的第二蜗轮13和第二蜗杆14,所述第一蜗轮11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轮13与第二转轴5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固定安装
有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与第一蜗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二蜗杆14固定连接。
24.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特性,当需要第一转轴3转动时,启动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带动第一蜗杆12转动,第一蜗杆12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蜗轮11转动,第一蜗轮11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3转动,此时,第二转轴5通过第二蜗轮13与第二蜗杆14的配合将其锁定;同理,当需要第二转轴5转动时,启动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带动第二蜗杆14转动,第二蜗杆14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蜗轮13转动,第二蜗轮13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5转动,此时第一转轴3通过第一蜗轮11与第一蜗杆12的配合将其锁定。
25.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导动盘10角度的调节或者可实现导动盘10的往复摆动,所述定位柱2上转动连接有摇杆17,所述摇杆17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18,所述第一连杆18的另一端与导动盘10铰接,所述摇杆17的另一端设有导槽19,所述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20,所述第三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21,所述第二连杆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导槽19滑动配合的导销22。
26.导动盘10、第一连杆18、摇杆17与定位柱2构成了四杆机构,当摇杆17的角度发生变化时,会通过第一连杆18带动导动盘10角度的变化,摇杆17、导槽19与第二连杆21构成了曲柄连杆机构,当启动第三电机20带动第二连杆21转动时,第二连杆21会通过导销22与导槽19的配合带动摇杆17往复摆动,最终实现导动盘10角度的调节或者往复摆动。
27.其中,为了实现升降杆8可以与导动盘10始终接触,所述升降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导动盘10配合的球型头24,所述升降杆8上套设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在限位块23与小齿轮7之间。
28.在弹簧25的作用下,升降杆8与导动盘10接触,在导动盘10处于一定角度下且升降杆8公转时,升降杆8会进行上下运动,当升降杆8向上运动时,限位块23对弹簧25进行挤压压缩,当升降杆8向下运动时,在弹簧25的作用下,使得升降杆8可与导动盘10接触,球型头24与导动盘10配合可减少与导动盘10的摩擦。
29.其中,为了实现升降杆8的竖直运动,所述升降杆上设有竖直的导向槽26,所述小齿轮7上设有与导向槽26配合的导向块27。
30.其中,为了便于放置混合容器,所述放置架9上设有多个放置孔28。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