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1320发布日期:2023-03-22 10:4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用氨基酸组成基本相符,一直是中国人传统优质食用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3.现有的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加热蒸发大豆分离蛋白液,以去除大豆分离蛋白液中的水份,从而得到浓度达标的大豆分离蛋白液,经后序再处理后,得到大豆分离蛋白;但是在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加热蒸发时,缺少对大豆分离蛋白液的搅拌结构,导致大豆分离蛋白液在加热蒸发时容易受热不均,影响大豆分离蛋白液的萃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包括底板和外筒,所述外筒的底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根支腿,多根所述支腿固定安装于底板上,所述外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有密闭的空腔,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加热丝,所述内筒靠近其中间位置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内筒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分别与内筒的上下两个腔室相连通,且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贯穿外筒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相连通,所述内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内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料管,所述内筒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内筒顶壁与底壁之间的搅拌轴,且搅拌轴贯穿隔板的下表面并与其转动安装,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根搅拌杆,所述内筒的顶端设有驱动组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内筒顶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内筒的顶壁并与搅拌轴的顶端固定安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板靠近出料孔的下表面设有电磁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液桶,所述第一导管远离内筒的一端与储液桶的内部相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的外表面均设有单向
阀。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电加热丝对内筒内的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加热,对大豆分离蛋白液中的水份进行蒸发浓缩,在蒸发一定时间后,取样测定浓缩液的蛋白浓度,在该蛋白浓度接近一级蛋白料液的蛋白浓度时,停止蒸发浓缩;并通过电磁阀打开出料孔,使一级大豆分离蛋白液流向内筒底部的腔室内继续加热浓缩,直至将一级大豆分离蛋白液萃取为二级大豆分离蛋白液,从而完成所有的大豆分离蛋白液萃取工序。
14.2.在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加热浓缩的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使搅拌轴带动其外表面固定安装的多根搅拌杆转动,使多根搅拌杆能够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搅拌,防止大豆分离蛋白液在加热时受热不均,影响大豆分离蛋白液的加热蒸发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板;2、支腿;3、外筒;4、内筒;5、电加热丝;6、第一导管;7、第二导管;8、单向阀;9、搅拌轴;10、搅拌杆;11、进料管;12、排料管;13、驱动电机;14、隔板;15、出料孔;16、电磁阀;17、储液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
22.参照图1-3,大豆分离蛋白多级萃取装置,包括底板1和外筒3,外筒3的底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根支腿2,多根支腿2固定安装于底板1上,外筒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筒4,外筒3与内筒4之间形成有密闭的空腔,内筒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加热丝5,内筒4靠近其中间位置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隔板14,隔板14将内筒4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隔板14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出料孔15,内筒4的外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第一导管6与第二导管7分别与内筒4的上下两个腔室相连通,且第一导管6与第二导管7贯穿外筒3的外表面设置,第二导管7与第一导管6相连通,内筒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进料管11,内筒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料管12,排料管12通过阀门控制其闭合状态,在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萃取完成后,打开阀门,即可将内筒4内的大豆分离蛋白液通过排料管12排出;内筒4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
23.本实施例中,搅拌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内筒4顶壁与底壁之间的搅拌轴9,且搅拌轴9贯穿隔板14的下表面并与其转动安装,搅拌轴9的外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根搅拌杆10,内筒4的顶端设有驱动组件。
24.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内筒4顶端的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贯穿内筒4的顶壁并与搅拌轴9的顶端固定安装,驱动电机13用于带动搅拌轴9转动,使搅拌轴9外表面固定安装的搅拌杆10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搅拌,加快大豆分离蛋白液的蒸发浓缩效率。
25.本实施例中,隔板14靠近出料孔15的下表面设有电磁阀16,电磁阀16用于控制出料孔15的打开与闭合,电磁阀16为现有技术。
26.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液桶17,第一导管6远离内筒4的一端与储液桶17的内部相连通。
27.储液桶17便于对排出的水蒸汽进行回收再利用。
28.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管6与第二导管7的外表面均设有单向阀8。
29.在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加热蒸发时,蒸发出的水蒸汽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排出内筒4,并将水蒸汽收集在储液桶17内进行后序使用;通过在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的外表面设置单向阀8,使水蒸汽只能从内筒4向外流动,防止水蒸汽发生回流。
3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使用时,将待萃取的大豆分离蛋白液由进料管11注入至内筒4内,此时,出料孔15处的电磁阀16处于关闭状态,使注入的大豆分离蛋白液存储在隔板14的上方,通过接通电加热丝5的电源,使电加热丝5能够对内筒4内的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加热,对大豆分离蛋白液中的水份进行蒸发浓缩,在蒸发一定时间后,取样测定浓缩液的蛋白浓度,在该蛋白浓度接近一级蛋白料液的蛋白浓度时,停止蒸发浓缩;并通过电磁阀16打开出料孔15,使一级大豆分离蛋白液流向内筒4底部的腔室内继续加热浓缩,直至将一级大豆分离蛋白液萃取为二级大豆分离蛋白液,从而完成所有的大豆分离蛋白液萃取工序;在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加热浓缩的同时,通过驱动电机13带动搅拌轴9转动,使搅拌轴9带动其外表面固定安装的多根搅拌杆10转动,使多根搅拌杆10能够对大豆分离蛋白液进行搅拌,防止大豆分离蛋白液在加热时受热不均,影响大豆分离蛋白液的加热蒸发效率;本方案中电气元件的控制方式通过与其配套的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的,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进行改进,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