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1505发布日期:2022-12-02 23: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山茶油领域,具体为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根据授权公告号为“cn213995610u”,发明名称为“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的专利文件,其说明书中记载: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由贮存仓、静置仓、混合罐、隔板、进料口、出料口、排渣口、循环泵、管道和电机组成;贮存仓与静置仓之间由隔板分隔开,静置仓内设置混合油料原料的混合罐,混合罐上设有向其输送原料的进料口,混合罐顶部设有通过轴带动搅拌桨转动的电机,混合罐的侧壁上设有混合原料漏出的滤孔,混合罐上设有通过循环泵从静置仓底部抽出的管道,通过混合装置靠近外壁的山茶油通过滤孔漏出重新回流至混合装置内进行搅拌,解决了现有的混合装置搅拌杆都是固定在搅拌桶中心处,使得现有的混合装置混合效率不够高,边缘处的物料无法得到充分的混合,导致混合不充分,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匀的现象,但是仍旧存在以下缺陷:
3.在山茶油回流时,由于回流管的输出端设于混合罐的外部处,使得回流的山茶油回流进入到混合罐内部时,沿着混合罐内壁流下,使得其依旧处于搅拌杆外侧,使得混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回流的山茶油回流进入到混合罐内部时,依旧处于搅拌杆外侧,使得混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混合装置,包括静置筒,所述静置筒的底端等角度安装有支撑腿,静置筒的顶端安装有搅拌筒,且部分搅拌筒位于静置筒的内部,搅拌筒的顶端安装有进料管,搅拌筒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
6.搅拌组件包括均匀开设于搅拌筒外壁上的滤孔,滤孔位于静置筒的内部,搅拌筒的内顶壁安装有内部回流管,内部回流管的外侧安装有外部回流管,并且外部回流管与内部回流管的内部相连通,外部回流管的底端与静置筒底部相连接,外部回流管靠近静置筒的一端与静置筒内部相连通,外部回流管上安装有循环泵。
7.优选的,所述静置筒的底端安装有排料管,外部回流管靠近静置筒内部的一端和排料管靠近静置筒内部的一端均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外部回流管与排料管的开闭。
8.优选的,所述搅拌筒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设于内部回流管的内部,转轴的顶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安装于搅拌筒的顶端,转轴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位于内部回流管的下方。
9.优选的,所述内部回流管的外侧安装有两个限位环,上方的限位环位于外部回流管与内部回流管连接处的下方,下方的限位环安装于内部回流管的底端。
10.优选的,所述内部回流管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内部回流管的外侧套设有螺套,螺套与螺纹槽螺纹连接,螺套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位于第一搅拌叶的上方。
11.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搅拌叶的顶端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顶端与上方的限位环相齐平,导向杆设于导向孔的内部,导向孔开设于其中一个第二搅拌叶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套与内部回流管外侧的螺纹槽螺纹连接,在转轴转动后通过导向杆带动螺套转动,继而使得螺套转动的同时沿着内部回流管纵向移动,且转轴的转动为往复转动,从而能够改变搅拌方向的同时对不同深度的原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
14.(2)、该新型通过外部回流管将搅拌筒外侧回流的原料通过内部回流管内部,而第一搅拌叶设于内部回流管的下方,从而使得回流的原料从内部回流管下方进入到搅拌筒内部,能够将搅拌筒外侧的混合原料回流至第一搅拌叶附近进行搅拌,提高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山茶油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置筒与搅拌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筒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套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静置筒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静置筒;2、支撑腿;3、排料管;4、搅拌筒;5、进料管;6、外部回流管;7、循环泵;8、搅拌组件;801、滤孔;802、电机;803、转轴;804、第一搅拌叶;805、内部回流管;806、限位环;807、螺纹槽;808、螺套;809、第二搅拌叶;810、导向杆;811、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由图1-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静置筒1,静置筒1的底端等角度安装有支撑腿2,静置筒1的顶端安装有搅拌筒4,且部分搅拌筒4位于静置筒1的内部,搅拌筒4的顶端安装有进料管5,搅拌筒4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8;
26.搅拌组件8包括均匀开设于搅拌筒4外壁上的滤孔801,滤孔801位于静置筒1的内部,搅拌筒4的内顶壁安装有内部回流管805,内部回流管805的外侧安装有外部回流管6,并且外部回流管6与内部回流管805的内部相连通,外部回流管6的底端与静置筒1底部相连
接,外部回流管6靠近静置筒1的一端与静置筒1内部相连通,外部回流管6上安装有循环泵7,静置筒1的底端安装有排料管3,外部回流管6靠近静置筒1内部的一端和排料管3靠近静置筒1内部的一端均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外部回流管6与排料管3的开闭,搅拌筒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803,转轴803设于内部回流管805的内部,转轴803的顶端与电机80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802固定安装于搅拌筒4的顶端,转轴803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第一搅拌叶804,第一搅拌叶804位于内部回流管805的下方,内部回流管805的外侧安装有两个限位环806,上方的限位环806位于外部回流管6与内部回流管805连接处的下方,下方的限位环806安装于内部回流管805的底端,内部回流管805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807,内部回流管805的外侧套设有螺套808,螺套808与螺纹槽807螺纹连接,螺套808的外侧等角度安装有第二搅拌叶809,第二搅拌叶809位于第一搅拌叶804的上方,其中一个第一搅拌叶804的顶端安装有导向杆810,导向杆810的顶端与上方的限位环806相齐平,导向杆810设于导向孔811的内部,导向孔811开设于其中一个第二搅拌叶809上,螺套808与内部回流管805外侧的螺纹槽807螺纹连接,在转轴803转动后通过导向杆810带动螺套808转动,继而使得螺套808转动的同时沿着内部回流管805纵向移动,且转轴803的转动为往复转动,从而能够改变搅拌方向的同时对不同深度的原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外部回流管6将搅拌筒4外侧回流的原料通过内部回流管805内部,而第一搅拌叶804设于内部回流管805的下方,从而使得回流的原料从内部回流管805下方进入到搅拌筒4内部,能够将搅拌筒4外侧的混合原料回流至第一搅拌叶804附近进行搅拌,提高混合效果,其中由于螺套808在两个限位环806之间移动,而导向杆810的顶端与上方的限位环806相齐平,从而使得螺套808无论转向如何,导向杆810都不会脱离导向孔811。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山茶油等原料通过进料管5通入到搅拌筒4的内部,开启电机802,电机802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叶804转动,而由于其中一个第一搅拌叶804上的导向杆810位于这个第一搅拌叶804上方的第二搅拌叶809上的导向孔811内部,从而使得转轴803转动带动螺套808转动,而螺套808与内部回流管805外侧的螺纹槽807螺纹连接,从而在螺套808转动后沿着内部回流管805移动,电机802为正反转电机,其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在一段时间后改变,从而使得转轴803往复转动,从而带动螺套808往复转动的同时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使得能够不断改变搅拌方向,且对不同深度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混合效果,而位于搅拌筒4外侧的混合原料从滤孔801进入到静置筒1内部,开启循环泵7和外部回流管6上的电磁阀,从而将进入静置筒1内部的混合原料通过外部回流管6进入到内部回流管805中,从内部回流管805的底端回到搅拌筒4内部,而内部回流管805的下方有转动的第一搅拌叶804,从而能够将搅拌筒4外侧的混合原料回流至第一搅拌叶804附近进行搅拌,提高混合效果,当混合结束后,关闭循环泵7和外部回流管6的电磁阀,搅拌筒4内的混合原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滤孔801排入到静置筒1内部,最后打开排料管3的电磁阀,混合原料从排料管3处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