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突发性土壤挥发性物质阻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2270发布日期:2023-11-05 09:5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突发性土壤挥发性物质阻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突发性土壤挥发性物质阻隔装置,属于土壤处理。


背景技术:

1、目前,土壤污染呈现分布不均、种类繁多、场景复杂等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和产业结构优化,污染重、风险高的场地污染亟待治理防控。针对上述复合污染的状况,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异位处理技术(稳定化固化、化学氧化还原、热脱附、填埋、化学淋洗和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等)和原位修复技术(稳定化固化、化学氧化还原、热脱附、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2、但由于污染物场地条件和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复杂性,这使得修复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受到限制,且在应用过程中耗时耗资,难以兼顾环境修复和土地安全利用。从已有污染场地管理经验来看,污染场地风险控制技术除修复技术外,还有工程阻隔技术、制度控制技术等。其中工程阻隔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因其经济、快速、环保而逐渐受到关注与应用。然而,目前土壤污染阻隔技术的应用因高耗能、低效率、易造成二次污染、存在大量碳释放、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因素,其应用仍然受到限制。

3、土壤阻隔应急防控技术的研发同样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土壤污染物扩散的阻隔技术相关研究专利主要包括阻控方法、阻隔材料、阻隔设备等的研究。其中阻隔设备主要有原位阻隔卷材(cn 110607808、cn 109289810、cn 211948583、cn 113263805)、阻隔墙体(cn115199132、cn 110984238)以及阻隔装置(cn 213960917、cn 217315108、cn113463694、cn217870634)。其中阻隔卷材简便快捷,更适用于土壤污染的应急阻隔。但目前发明的卷材主要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阻隔,在面对突发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事件时不能起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控作用,如:cn 110607808、cn 113263805、cn 211948583专利中发明一种防止重金属污染扩散进入地下水的原位阻隔卷材,或通过将阻隔毯与植物结合对深层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cn 109289810)。

4、因此,研发高效快速安全的应急阻隔技术是污染阻控技术发展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突发性土壤挥发性物质阻隔装置,针对突发性的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事件,开发原位阻隔卷材,结合特定吸附催化材料及气体抽提净化装置实现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完全去除。

2、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3、一种突发性土壤挥发性物质阻隔装置,包括气体抽提机构、侧滤管一、侧滤管二、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体抽提机构分别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连通,所述第一阻隔层结构为无纺土工布-薄膜-无纺土工布,第二阻隔层结构为无纺土工布-填料层-无纺土工布-填料层-无纺土工布,第一阻隔层位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上方,第二阻隔层位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下方,且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至少有一个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连接,并在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之间形成无覆盖物阻隔的空腔,与空腔对应的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上均设置有导气孔。

4、上述构造的阻隔装置以两个侧滤管和两个阻隔层为主体结构,侧滤管作为支撑,实现阻隔层的定位,其上设置有导气孔的部分构成无覆盖物阻隔的空腔,空腔上下的侧滤管外表面分别分布有两布一膜结构的第一阻隔层和三布两填充的第二阻隔层。当上述装置置于土壤上时,土壤中的挥发性物质先经过第二阻隔层的初步过滤净化后,气体进入空腔,经导气孔进入侧滤管,由于侧滤管上方设置有两布一膜的第一阻隔层,气体无法向上扩散,只能在侧滤管中汇集,即可完成对土壤挥发性物质的集中处理。

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6、所述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与气体抽提机构通过导气管连接,辅助挥发性物质由土壤→第二阻隔层→导气孔进入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中。更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以螺纹连接方式连接,方便拆卸与安装。所述气体抽提机构还设置有污染物检测机构和污染物净化机构,汇集土壤挥发性物质的同时,根据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实时净化。

7、所述填料层为活性炭层。活性炭为较为普遍且方便使用的滤材,将其分布于三层无纺土工布之间,不仅实现布过滤和活性炭过滤的交错进行,还实现五层过滤,效果平稳高效。

8、所述薄膜为塑料薄膜,既可以实现水汽的阻隔,又能完成大多数挥发性物质的阻断。

9、所述第一阻隔层始于侧滤管一的内侧、底部或外周处,终于侧滤管二的内侧、底部或外周处,第二阻隔层连接于第一阻隔层的始端和终端之间,使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的连接点位于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之间、侧滤管一/侧滤管二底部或者侧滤管一/侧滤管二外周处。

10、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多组副滤管,副滤管设置有导气孔。更优选的,所述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与副滤管直径相同,长度相同。所述侧滤管一、侧滤管二和副滤管上设置有多组导气孔,每组导气孔均包含有多个孔。

11、所述第一阻隔层至少有一端设置有粘扣带,第二阻隔层至少有一端设置有粘扣带,方便不同场景下第一阻隔层与第二阻隔层的安装。

12、所述填料层与无纺土工布之间活动连接,阻隔一段时间后方便填料层更换。

13、在应用过程时,通过运输车辆将卷材运送至污染场地进行铺设,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的不同卷材之间通过卷材两边设置的粘扣带进行组合,形成一个阻隔整体。用卷材将污染区域完全覆盖后,通过导气管等管路将滤管(包括侧滤管一、侧滤管二、副滤管)与气体抽提机构、污染物检测机构以及污染物净化机构分别连接。运行时,启动气体抽提机构、污染物检测机构以及污染物净化机构,挥发性有机物在气体抽提机构作用下,通过居下的第二阻隔层进行初步过滤净化后,气体进入空腔,由于上表面两布一膜的第一阻隔层的作用,气体难以向上方扩散,在气体抽提机构作用下,气体从空腔经导气孔进入并汇集在滤管中,而后经导气管→气体抽提机构→污染物检测机构,由污染物检测机构对污染物浓度进行一个检测,对于未超标气体直接进行排放,超标的气体则进入污染物净化机构进一步原位净化处理,实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直至污染物检测机构检测污染物浓度达标,即完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阻控。

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技术与滤管配套一体化形成土壤挥发性有机物阻隔用卷材,其最大优势在于运输的便利性和应用铺设时的高效性,在面对突发土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时极具优势。

16、(2)侧滤管一、侧滤管二与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的一体化结构,配套气体抽提机构和相应管件设设置,安全有效的避免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泄露。

17、(3)本案卷材还可以配套设置有vocs检测及处理机构,可对气体中污染物进行检测,并对可能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完全去除。

18、(4)原位治理。原位治理技术的使用使得污染物的去除更为方便、快捷、安全。

19、(5)可重复利用。本案所提供的卷材为多层结构,应急处理结束后可对填充材料进行一个更换,节约资源。

20、(6)适用范围广。本专利通过不同规格阻隔层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大小污染场地的适用,且两两之间可通过粘扣带进行拼接,增大使用面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