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682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泡沫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其中包括一个用于容装可发泡液体的容器(12),一个气阀(28),一个泡沫排放孔(56)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排放孔与气阀之间的、用于供给液气混合物的滤网(52)。
在一种已有的泡沫喷射装置中,有一个用于容装可发泡沫液体的容器,容器上有一个被一连接套围起的通孔。在通孔上以螺纹配合方式可旋松地拧上一个可用手操纵的排放泵。一个插管从排放泵伸至容器内。排放泵上安有一活塞和操作杆。排放泵的排放孔被制成喷雾嘴状,在排放孔前面安有一钟形壳体。在喷雾嘴前设置有一个滤网,二者之间有一定距离,由喷雾嘴中喷出的射流指向该滤网。滤网的网眼大小为0.074至0.25mm。壳体的内径大于射流的直径,因而滤网的一部分射不到射流。壳体上还设置有空气入孔,空气经由该入孔进入滤网上,这对于泡沫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见DE2925528C1)。
在AU470144B和AU623537D中也公开了两种泡沫喷射装置,其中,为了使液气混合物发泡,在一个通道中设置了多个滤网。
US4219159中公开了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其中,在待发泡液体中输送一定的空气,使得在与之连接的腔室内直接生成泡沫。然后泡沫渗过多层滤网。
FR-A-2206743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排放空气的排放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沫喷射装置,用这种装置可获得具有均匀空气比例的精细的泡沫。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气阀和至少一个使液气混合物发泡的滤网之间,设置一个使液气混合物充分混合的元件。
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元件是其上有通孔的圆盘形元件或是一个在一端敞口的空心圆筒上的底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在阀座处孔径较大的空心圆筒从圆盘件或底面的密闭区开始沿气阀的方向延伸并与喷头的孔同轴,在喷头中至少安有一个滤网。按照本发明的教导,可以保证液气混合物在到达滤网或由织物、纤维织物或泡沫岩制成的滤芯前先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混合,使得从该装置中排出的泡沫里含有大量的均匀空气。
本发明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在一个孔中设置该促混合元件,该孔是一个套筒的内腔,在该内腔中安放有一个用于开启气阀的、可纵向移动的杆件或管件。
另一个其边缘处设有若干通孔的空心圆筒最好从套筒(72)上的带有通孔的缩口部分处开始延伸。套筒最好由三段直径不同的中空柱形段构成,其中,中间段构成缩口。
外侧的柱形段导向地容装着操作气阀的杆件或管件,其直径小于邻近气阀的中空柱形段,在后一柱形段中装有促混合元件,最好还装有滤网。
在所述元件上周向分布的通孔可以是槽形的或圆孔形,也可以是其他几何形状。各通孔的横截面面积最好为0.20平方毫米。特别是,通孔的总横截面面积约为圆盘面积或圆筒底面积的1/18至1/22,以1/20为最佳。通孔数可以是、例如12个。
本发明的其他细节、特征及优点不局限于各权利要求所提及的特征或这些特征的组合,而且还可通过以下对附图中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到解释。


图1为泡沫喷射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引导液-气混合物的套筒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设置在图2所示的套筒内的嵌件的轴测图;
图4表示了嵌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5为图4所示嵌件的俯视图。
图1中表示了泡沫喷射装置(10)的纵向剖面。泡沫喷射装置(10)上有一个用于容装可发泡沫液体的柱形容器(12)。在容器内腔延伸有一管(14),该管与容器(12)的外套筒同心,其在容器(12)的端部(16)处为敞口。管(14)中有一活塞(18),该活塞可在一手操作泵(20)的作用下移动。活塞(18)通过一活塞连杆(22)与顶盖(24)相连。该顶盖设置在容器(12)外并且在图中所示的活塞(18)的底端处靠在端部(16)上。在管(14)的管壁上至少有一个通孔(未详细表示),用于将活塞(18)压缩的空气引入到容器内腔中。
容器(12)在其端部有一个发泡液体入孔(26)。液体注入完毕后,入孔(26)被一个气阀(28)关闭。气阀(28)包括一个壳体(30),在该壳体内设置有一阀体(32),该阀体(32)可被一弹簧(34)压靠在一阀座(未详细表示)上。阀体(32)与一推管(36)连接,该推管(36)被支撑在壳体(30)上并可沿其纵向移动,在其与阀体(32)固定的端部设置有若干径向孔(未详细表示)。推管(36)伸出壳体(30),该壳体是由两段柱面组成(未详细表示),该柱面沿容器(12)的外螺纹段(38)设置。
在壳体(30)的外端固定了一个密封环(40),其边缘(42)被制成一拱状并与一个支撑在外螺纹段(38)的外缘(未详细表示)上的密封件(44)连接。通过拧在容器的外螺纹段上的一个锁紧螺母(46),将密封环(40)气-液密闭地压在外螺纹段(38)上。
推管(36)伸出外螺纹段(38)的上边缘并可插入到喷头(48)上的孔(50)中。与容器(12)及锁紧螺母(46)一样,喷头(48)也是用塑料制成的。喷头(48)上有一孔(50),其中装有至少一个网眼大小小于0.07mm的滤网(52)。
滤网(52)的网眼大小最好选择在0.036mm或更小。滤网(52)与一个其上有一排放孔(56)的膨胀腔室(54)邻界。
孔(50)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被一个套筒(70)围住,该套筒由喷头(48)起过渡到膨胀腔室(54)终止。
壳体(30)在其端部有一通孔(58)。壳体在通孔(58)处与一插管(60)连接,插管(60)的另一端插进容器(12)中并浸入液体(62)中,该液体在柱形容器处于垂直位置时位于泵(20)与容器内壁之间的空腔内。
在壳体(30)上至少有一个作为通风孔的通道(64),该通道在壳体内腔与容器(12)绕壳体(30)的区域之间建立连通关系。通道(64)的横截面被制成孔形并与插管(60)的横截面一致。在保证一致时应该考虑插管(60)与通道(64)的通流阻力。匹配横截面的目的在于保证流经壳体(30)、并通过推管(36)供给喷头(48)的液体流量中应混有一定量的空气。单位时间内流经壳体(30)的液体流量与流入该液体中的空气量应有一定的比例,这对于形成良好的泡沫质量是很重要的。不过,进入液体内的空气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仍保持为纯气泡态。液-气的这种相态还不足以混合到可通过直接撞击滤网即可产生均匀的细孔泡沫的程度。
为了使液气混合物能得到充分混合,在混合物到达滤网(52)之前应形成泡沫,因而,在孔(50)中至少设置一个起碰撞件作用并带有通孔的元件,该元件可以是圆盘形也可以是中空的柱形。该元件在孔(50)的整个横截面上延伸,上述横截面对着膨胀腔室(54)。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孔(50)构成套筒(70)的内腔,该套筒延至喷头(48)上的膨胀腔室(54)处,该套筒也可根据需要与喷头(48)制成一体。
套筒(70)是由三个中空柱形段(72)、(74)、和(76)组成的,这三个柱形段形成了孔(50),其中,中间段(74)形成孔(50)的缩口部分,在该缩口部分之上安装一个为使液气混合物充分混合而设置的带有通孔的元件,该元件的结构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在缩口(74)下面是下段(72),下段的直径小于上段(76),在下段中导向地安放有一杆件或管形件(36),用以操作气阀(28)。
设置在中间段(74)与滤网(52)之间的件(78)可以是一个带有周向布置的通孔、如孔或槽的圆盘,或者也可以制成如图2至图5所示的双缸形。
件(78)包括一外缸(80)及一个与其同轴的内缸(82),外缸(80)设在套筒(70)的上段(76)的底面(84)。内缸(82)的边缘处制有若干槽口(86)。由此,使得通过缩口或孔(74)进入内缸(82)内腔的液气混合物能在经过槽口(86)的过程中进一步混合或产生旋流后再流入外缸(80)与内缸(82)之间的腔室内。随后,该混合物流经外缸(80)的顶盖(90)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槽口(92),从而供给滤网(52)并在滤网处或在膨胀腔室(54)内发泡。
外缸(80)也可以沿套筒(70)的柱形段(76)的内壁延伸。作为另一种方案,也可以从在内缸(82)的密闭的中部设置一个延至外缸(80)的内壁的、与底板或圆盘(90)相应的元件。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孔(92)是槽形的,当然采用其他几何形状也同样可以,例如图4和图5中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
图4和图5中所示的促混合元件(94)是由一个外盖形件(96)构成的,一个空心圆筒(100)从其底面(98)处下延,延伸的长度小于盖形件(96)的环形段(104)的厚度,该环形段终止在段(76)的底面(84)处。
圆筒(102)在套筒(70)的孔(74)的上方延伸,这样,流入的液气混合物可经过该孔进入圆筒(100)的内腔(106)内,进而又经过在边缘(102)与底面(84)之间形成的间隙(110)进入圆筒(100)与环形段(104)之间的内腔(即外缸筒(108)中,在该内腔的一侧设置有轴向分布的、形如孔(110)的通孔,液气混合物可通过这些通孔流入滤网(52)中。
滤网(52)本身可由几层相互叠合的滤布制成。滤布的材料可采用织物、纤维或泡沫岩。若采用纤维织物,网眼大小应小于0.036mm。
图2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孔为槽形或圆孔形,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几何形状。
内圆筒(100)的底面积例如为7-8平方毫米,而外圆筒(108)的底面积是其3-4倍,即21-32平方毫米,最好选26平方毫米。
喷头(48)的上端有一个便于手持的平面(66)。当压下喷头(48)时,推管(36)被移动同时将阀体(32)推入容器中。于是气阀(28)被打开。移动的行程可有密封环40)来限位,即楔状的喷头(48)的下缘(68)顶在该环上。也可以用弹簧(34)的推力进行限位。
在气阀(28)下移的过程中,可发泡液体经过入孔(26)充入管(14)的下部。然后拧紧锁紧螺母(46)使入孔(26)与气阀(28)及喷头(48)闭合。随后操作容器(12)内的泵(20)产生高压。此时泡沫喷射装置(10)即可开始工作了。
当压下喷头(48)时,气阀(28)被打开,于是液体在压力空气的作用下流入插管(60)并经由壳体(30)进入推管(36)。同时空气经过通道(64)流入壳体(30)并与液体一同供给推管(36)。
由液体和与之共同导入的空气组成的流体在流经促混合元件(54)后进入滤网(52)并在此产生泡沫,该泡沫充入膨胀腔室(54)中并在容器(12)内的高压作用下通过排放孔(56)被压出去。空气经过通道(64)进入液体,其空气量与由容器(12)中供给的液体量成适当的比例,这样就可以不依赖容器(12)内的压力而产生质量稳定的泡沫、即干泡沫。
图中所示位置为泡沫喷射装置(10)的工作位置,在该垂直位置上滤网(52)是水平放置的。在喷头(48)中可以设置多层相互重叠的滤网。
权利要求
1.一种泡沫喷射装置,其中包括一个用于容装可发泡液体的容器(12),一个气阀(28),一个泡沫排放孔(56)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排放孔与气阀之间的、用于供给液气混合物的滤网(52),其特征在于,在气阀(28)和至少一个使液气混合物发泡的滤网(52)之间,设置一个使液气混合物充分混合的元件(78,94)。
2.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元件是其上有通孔(110)的圆盘形元件(98)。
3.如权利要求1 或2 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元件是一个在一端敞口的空心圆筒(80)上的底面(90、98),底面上设有通孔(92、110)。
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92、110)是周向设置的。
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92、110)均匀地分布在圆盘件(98)或底面上。
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在阀座处孔径较大的空心圆筒(82、100)从圆盘件或底面(90、98)的密闭区开始沿气阀(28)的方向延伸并与喷头的孔(50)同轴,在喷头中至少安有一个滤网(52)。
7.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50)即为套筒(70)的内腔,一个用于开关气阀的杆件或管件(36)在该通孔内纵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6 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边缘处还设有若干通孔的空心圆筒(82)从套筒(72)上的带有通孔的缩口部分(74)处开始延伸。
9.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72)包括三段直径不同的中空柱形段(72、74、76),其中,中间柱形段(74)的直径最小从而形成一缩口位于外侧、靠近气阀的柱形段(72)中导向地容装有操作气阀的杆件或管件(36),离气阀最远的柱形段(76)的直径最大并且其上带有用于使液气混合物混合的元件(78、94)。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92、110)最好是槽形的或孔形的。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通孔(92、110)的横截面均为0.18至0.22平方毫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92、110)的总横截面面积约为元件(78、94)的横截面面积的1/18至1/22,以1/20为最佳。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元件(78、94)从套筒内壁处起延伸。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泡沫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网(52)或滤芯由织物、纤维织物或泡沫岩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泡沫喷射装置(10),用这种装置可使可发泡气液混合体在到达滤网(52)之前先流经一个带有通孔的元件,从而使最终的泡沫中含有适当比例的空气。
文档编号B01F3/04GK1090796SQ9311960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4日
发明者D·韦斯巴 申请人:英特空气喷雾瑞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