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分离相模霉素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0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分离相模霉素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生素的分离工艺,更进一步说涉及用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分离抗生素相模霉素(sagamicin)的工艺。
1974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首次报道xk-62-2,即相模霉素是一种肾毒和耳毒都低于艮他霉素(Gentamicin,GM)的抗生素,并具有几乎和艮他霉素相等的抗菌活性。江苏微生物研究所从GM生产菌种中经诱变得到一株产生相模霉素的突变株J IM-401。该突变株主要产生相模霉素与GMC1a的抗生素的复合物。从该突变菌株分离得到的复合抗生素须进一步对其中的相模霉素进行分离。在本发明之前是用以下的现有技术对含有相模霉素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一,利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参见文献(1)日本特开昭49-47590 p642 (2)日本特开昭49-13391 p462(3)J.Antibiotic Volxxvil N10 (1974)p793-794及(4)J.AntibioticVolxxv Ⅲ N01(1975)p40等,例如采用硅胶G,采用氯仿异丙醇17%氨水(2∶1∶1)为展开剂进行展层和解析,将相模霉素与GMca分开。
二.利用硅藻土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参见文献offengungsschrift 2326781 p31,采用硅藻土柱,利用氯仿∶异丙醇∶17%氨水(2∶1∶1v/v)展层和解析,可将相模霉素和GMC1a分开。
三.利用纤维素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参见文献offengungsschrift 2326781 p34。
四.利用离子交换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参见文献,日本特开昭49-133590其中介绍了几种离交换树脂来分离相模霉素的具体处理过程。
原有技术的缺点在于一、二、三所采用的柱层析要用大量的有毒的有机溶媒且成本高,无法工业化生产。
四法虽能工业化,但分离效果差,设备要求高(柱H∶D大),由于相模霉素与GMC1a非常相似,仅差一个甲基,故而难以分离。此外,还需大量的酸碱来处理和再生树脂,且分离周期长,一般为一周以上,造成成本非常昂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周期大大缩短了的,高收率的经济且安全的用于工业规模分离相模霉素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的。
采用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对含有相模霉素的复合物进行层析分离。该分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待分离的相模霉素的复合物对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进行上样的步骤。
(2)用洗脱液对吸附于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上的相模霉素进行洗脱的步骤。
(3)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含相模霉素的洗脱液进行浓缩的步骤。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分离相模霉素工艺的过程操作简便,分离周期短,且收率高,在本发明申请中的实施例1及2中的收率分别为17.4%及25%,而根据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49-133590关于相模霉素(xk-62-2)的精制法例1中的结果推算,其收率仅为4~8%。
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无需大量的酸碱,采用氨水及乙醇(或甲醇或丙酮)等试剂,不使用氯仿等毒性剧烈的溶媒用量不大,因而安全、经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而且,本发明采用的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国内可以生产且价格低廉。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过程作进一步的,具体地描述,以期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作任何限制。
实施例1采用玻璃制的层析柱(直径为16mm高度为316mm),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60ml。
1)吸附剂的预处理新买来的吸附剂里由于尚残有未处理净的致孔剂,故须用丙酮浸泡24小时,再用乙醇处理后用去离子水将乙醇洗去备用。
2)装柱用一般离子交换树脂所采用的湿法装柱,用小烧杯将吸附剂一杯杯地加入层析柱内,与此同时柱下端缓缓将柱内的去离子水放出,待吸附剂和液面下沉时再加吸附剂,注意使液面始终保持在吸附剂之上。待加至310mm高时为止。这时吸附剂应完全压紧,再通0.5N氨水待流水液PH≥10为止,流速为1/200树脂体积·分。
3)上样将1.7克复合物(内含相模霉素及GMCa)用8ml左右0.5N氨水溶解后缓缓滴加到柱的吸附剂上端,待样品滴加完后,再打开柱下端开关,缓缓将柱内0.5N氨水一滴滴放出,直至上端复合物溶液到吸附剂平面为止。
4)洗脱相模霉素及GMCa先用5%乙酸0.5N氨水或0.5N氨水5%甲醇或丙酮溶液洗,流速为1/300~400树脂体积·分,先采用1/400树脂体积·分的流速,再用1/300树脂体积·分的流速。用分部收集器洗脱液每20分钟收集一管,每隔10管抽一个样,用薄层层析法(硅胶G)TLC(展层溶剂为氯仿∶甲醇∶氨水=2∶1∶1)检验流出液中的组份含量,直至GMC1a大部份流出为止,一般需12-18小时。(TLC检验发现GMC1a由淡到浓然后再到淡直到很微量为止)5)洗脱相模霉素利用10%乙醇0.5N氨水溶液洗相模霉素流速1/300树脂体积·分,分部收集每20分钟一管,约需8-12小时(每隔10管做TLC检验SGM)6)洗脱剩余的相模霉素利用20%乙醇溶液,流速为1/200树脂体积·分部收集,每20分钟收集一管,将吸附在吸附剂内的相模霉素全部洗下,(这时相模霉素纯度较高约95%左右)(TLC检验直到无相模霉素为止)7)将上述含相模霉素的洗脱液浓缩,脱色并沉淀相模霉素合并以上步骤得到的含相模霉素的洗脱液,减压浓缩成小体积,然后用6NH2SO4将其PH调至4.5~5.0后加入1%重量/体积的活性炭进行脱色,过滤除去活性炭所得滤液在分析级无水乙醇(或甲醇)中沉淀,然后抽滤。在真空下将相模霉素硫酸盐抽干可得相模霉素SGM338mg,同样可得GMC1a296mg,总分离收率为17.4%。
实施例2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层析柱,直径为75mm高度为1300mm。
1)装柱按上法(实施例1)用11搪瓷烧杯将吸附剂加入至上述层析柱内,装5.31的吸附剂,高度为1200mm左右。
2)上样按实施例1的方法,缓缓将待分离的复合物加入到吸附剂上端。同时开启柱下端阀门将里面液体缓缓放出流速为1/600树脂体积·分待上述复合物全部加完为止。
3)洗脱GMCa用0.5N氨水5%乙醇为洗脱液将GMC1a洗下,流速为1/400树脂体积·分。用51试制瓶收集并用薄层层析法检验其组份流出情况,每隔2小时取一次样,共收集约25升~30升的GMC1a,共需18小时。
4)洗脱相模霉素用0.5N氨水10%乙醇为解析液将SGM洗下(流速为1/300树脂体积·分)用51试剂瓶收集并用薄层层析法检验其组分流出情况共收集20升左右,约需19小时。
5)洗脱残存的相模霉素用20%乙醇为洗脱液将残存在吸附剂内的相模霉素洗下,流速为1/200树脂体积·分,其收集8升约5小时左右。
6)浓缩脱色及沉淀将上述相模霉素洗脱液合并浓缩(减压),用6NH2SO4(分析纯)将上述浓缩液PH调至4.5~5.0然后加活性炭(按1.5g/100ml浓缩液的比例)脱色后抽滤,将活性炭除去可得18×106单位的相模霉素,总分离收率为25%。
7)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再生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反复使用2-3次后,用乙醇洗,再用去离子水将乙醇洗去,便可再次使用。
以上所举的仅是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用柱层析分离相模霉素的例子。同样地,将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通过其它的层析方法诸如板层析法分离相模霉素的操作也与上述二例十分类似。
权利要求
1.一种用分离相模霉素(Sagamicin)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分离相模霉素的工艺是采用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对相模霉素进行层析分离的,该工艺包括以下的步骤1)将含有待分离的相模霉素的复合物对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进行上样,2)用洗脱液对吸附于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上的相模霉素进行洗脱,3)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含相模霉素的洗脱液进行浓缩。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工艺中的步骤1)含有相模霉素的复合物是经氨水溶液溶解后再上样的。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工艺中的步骤1)中所述的氨水浓度在0.5N左右。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工艺中的步骤2)中所述的洗脱液为乙醇的氨水溶液或者是甲醇的氨水溶液或者是丙酮的氨水溶液,优先采用乙醇的氨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工艺中的步骤2)中所述的洗脱液对应于将相模霉素组分洗脱下来的浓度为10%-20%乙醇或甲醇或丙酮的0.5N氨水。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工艺中的步骤3)中还包括脱色和/或沉淀的操作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柱层析,板层析或者其它类似层析方法进行分离。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分离抗生素相模霉素(Sagamicin;Micronomicin,Kw-1062;XK-62-2)的工艺。
文档编号C07H1/06GK87100665SQ87100665
公开日1988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9日
发明者范瑾, 胡小玲, 赵敏 申请人: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