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均化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74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料均化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对粉状或颗粒状物质进行均匀混合的装置,特别适用于水泥等行业中物料的均化。
在水泥行业中,采用空气搅拌法对水泥生料进行均匀混合的设施是一种通常叫做均化库的装置。各种均化库的基本部件是设于库底部的各种形式的充气装置。向充气装置输入压缩空气,首先使生料粉松动,然后只在库底的一部分加强充气而形成剧烈的涡流,使生料互相混合以达到均化的目的。这是空气搅拌库对生料进行均化的主要过程。均化生料需要较高的空气压力,为了提高均化的质量,须有充分的搅拌时间,这样均化库将有大量的电力消耗。如何在提高均化效果的同时降低动力消耗是水泥工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常所见的均化库完全依靠压缩空气的力量对物料进行搅拌,而没有充分利用物料的重力作用和流动性所可能产生的自身均化效果,这是这类均化库的一个缺陷。日本专利60-125239可能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种有益探索。该专利所公开的均化库不仅在下部设置有排料口和混合槽,并且在库的大约中间位置也设置了排料口,这些中部排料口设置在一种垂直下料管道上。在均化过程中,下部排料口和中部排料口在物料中均产生漏斗状的料流,并且,均化库上部的物料通过垂直下料管道与底部排料口排出的物料同时进入混合槽。这样由于加强了库内上下不同层次物料同时排出的程度,故可以促使物料的均化。这种设计是对均化库的一种积极改进。但它并非是一种最佳方案,因为尽管不同层次物料同时排出,可是排出的物料是经过空气搅拌之后的物料,而这种经过空气搅拌后的物料在不同层次上的成份分布的波动并不很大。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物料均化库以提高均化效果,并且降低动力消耗。
对上述各种均化库作进一步改造,将会得到一种更好的物料均化库。本发明所要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在均化库内设置一隔料层,将库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作为物料储存库,下部区域作为空气搅拌库;在隔料层上设置若干个下料管道,并在储存库内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上设置若干个进料口,这些进料口设置在下料管道上,物料进入进料口通过下料管道进入搅拌库内,每个管道的物料互不混合。这样储存库内不同成分的物料可以同时进入搅拌库内,进入搅拌库内的物料经过充气装置的吹动搅拌沸腾而充分均化,合格的物料排出搅拌库。
本发明所述物料均化库具有如下优点(1)建库投资少,与现有均化库比较可减少投资50-75%。(2)因储存库内不同层次不同成份区别大的物料同时进入搅拌库内进一步均化,所以均化效果将更好,均化系数H>10。(3)对现有砖结构的物料库实行改造,即可实施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这对中小型企业来讲可节省投资。(4)动力消耗低,与现有空气搅拌库相比可减少动力消耗60-70%。(5)本发明所提出的均化库可对30毫米以下的颗粒状物料进行均化。它解决了水泥行业原材料均化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其投资为预均化堆场的5%左右,占地面积极少,均化效果优于预均化堆场。
列举了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
附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及其A-A剖面图和B-B剖面图。
附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物料均化库的水平剖面图。
附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物料均化库的水平剖面图。
附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
正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倒锥形隔料层6将整个均化库分成物料储存库9和空气搅拌库5两个区域,在隔料层6上等面积地设置五个圆形下料管8;下料管8的外壁将管子内外的物料分隔开来,管内部隔成六个扇形下料区14,使进入每个下料区14的物料互不混合。在下料管8的中间设有中心吹气管道15向各下料区14吹气,以防物料堵塞;管的不同高度上对应于每个下料区14开有一个进料口7,这些进料口7形状可以因物料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压缩空气由空压机13经过空气分配阀12通过管道11分别进入下料管道8内的中心吹气管道15和充气箱3内,为了避免中部下料管道8的物料直接进入出料管2内,在出料管2的上部设一挡料堆体4。
物料经电动撒料盘10在储存库内均匀撒开,由于空压机13输入中心吹气管道15的压缩空气的吹动和疏松,当物料超过进料口7时,将顺着下料管8进入下部的搅拌库5内,这样不同高度的物料几乎是同时进入搅拌库5内,在下料过程中,储存库内会产生许多漏斗状的料流,这样将增加均化效果,进入搅拌库5的物料经充气箱3排出的压缩空气的充分搅拌后排出库外,排出的物料由输送设备1送至予定地点。在此均化过程中,由于不同层次的物料同时进入搅拌库5内,并且漏斗状料流的产生也促使了不同成分物料的混合,再经过搅拌库5内的压缩空气搅拌,所以整个均化效果比以往的均化库好,并且可以降低动力消耗。对于不同性质的物料,隔料层6也可以是正锥形或水平设置的。
图2所代表的实施例是一种有七个等面积分布下料管8的物料均化库,该均化库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下料管8的数量不同。
对于不同情况,上述的物料均化库的下料管8可以设置三至十个不等,它们在隔料层6上的分布方式也可以不同,下料管8内的扇形下料区14也可以有三至六个不等,另外对应于每个下料区也可以有不止一个进料口7。
图3实施例所代表的物料均化库,是在隔料层6上设置五个下料道8,每个下料管道8由三个同心圆筒组成,这三个同心圆筒构成一个圆形和二个圆环形下料区14,并且各下料区的面积相等,直径小的圆筒比直径大的要高。对于不同情况,圆筒的上部可以不封口作为进料口7,也可以封住上部在侧面开有进料口7,或者是上部和侧面同时开有进料口7。
图4所示的物料均化库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中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倒锥形隔料层6上等面积地设置五个圆形下料管8,管内部隔成六个扇形下料区14,并设有中心吹道气管15,在管的不同高度上对应于每个下料区14有一个方向朝上的进料口7,这些进料口即是下料区的扇形截面,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实际上仅仅在于进料口的方向是向上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物料均化库,库底部设有充气装置3,其特征在于在均化库内设置一隔料层6将库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作为物料存储库9,下部区域作为空气搅拌库5。隔料层6上设置若干下料管道8,并且在储存库9内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上设置若干进料口7,这些进料口7设置在下料管8上。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在隔料层6上等面积地设置五个圆形下料管道8,管内部隔成六个扇形下料区14,并设有中心吹气管道15,在管壁的不同高度上对应于每个下料区14开有一个进料7。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在隔料层6上设置五个下料管道8,每个下料管道8由三个同心圆组成,这三个同心圆筒构成一个圆形和二个圆环下料区14,圆筒的直径不等使构成的下料区14截面积相等,直径小的圆筒比直径大的要高,圆筒上方不封口,作为进料口7。
4.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在隔料层6上等面积地设置五个圆型下料管8,管内部隔成六个扇形下料区14,并设有中心吹气管道15,在管的不同高度上对应于每个下料区14有一个方向朝上的进料口7。
5.按权利要求
2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圆形下料管8可以有三至十个不等;管内的扇形下料区14可有三至六个不等;对应于每个下料区14可以有不至一个进料口7。
6.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圆形下料管8可以有三至十个不等。
7.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圆筒上方封口,在圆筒的侧面也开有进料口7。
8.按权利要求
3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圆筒上方不封口,并且圆筒的侧面也开有进料口7。
9.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物料均化库,其特征在于库内的隔料层6,其形状可以是倒锥形的。也可以是正锥形或水平的。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对粉状或颗粒状物质进行均匀混合的物料均化库,特别适用于水泥等建材行业中的物料均化。在均化库内设有一隔料层,将库分为物料储存库和空气搅拌库两个区域。在储存库内设有多个下料管道和不同高度上的进料口,使储存库内不同高度上不同成分的物料通过下料管道同时进入空气搅拌库内。该均化库建库投资低,均化效果好,并可减少动力消耗,可对直径小于30毫米的颗粒状物料进行均化。
文档编号B01F13/02GK87100510SQ87100510
公开日1987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25日
发明者熊彬林 申请人:熊彬林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