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组及解析塔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07429阅读:来源:国知局
选用多个时)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_y,同时具备X轴方向及I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0049]实施例一:
[0050]图7所示,本发明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的结构俯视图,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由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各一个组成;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通过与桁架5紧固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桁架5通过紧固装置与塔体实现紧固连接。图中,固定座I位于桁架5的左下角,与基础紧固连接,不具备任意方向的运动自由度;第一导向座2位于桁架5的右下角,具备左右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滑动座3位于桁架5的右上角,同时具备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第二导向座4位于桁架5的左上角,同时具备前后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如若以固定座I为原点,在该俯视支架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y,X轴为左右方向,y轴为前后方向,并将该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紧固在塔体上,实现塔体与基础之间的支撑,该塔体柔性固定支架具备满足实现塔体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任意膨胀及收缩的工作需求。该塔体柔性固定支架能及时释放工作在高温高压下的塔体对支撑件施加的附加应力,进而对支撑部件形成充分的结构保护。
[0051]实施例二:
[0052]图8?10所示本发明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的结构俯视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选用的部件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的部署位置进行了调整,能实现和实施例一同样的技术效果,适合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将固定座I布置在所需的位置上。
[0053]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在形成支架时,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的数量均为一个或多个,根据具体承载平面上塔体的截面图形的具体需求所作出的不同组合的选择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54]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在形成支架时,桁架5非必选结构部件,所选用的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可以直接固定在塔体侧壁或塔体底座上对塔体形成平面支撑,在同一支撑平面上,凡选用至少包含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各I个的支撑结构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55]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第一导向座2及第二导向座4的结构不限于图11所示的结构,所有具有单一直线方向导向作用的导向座支撑结构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56]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滑动座3的结构不限于图12所示的结构,所有具有平面上任意方向移动自由度的滑动座支撑结构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57]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固定座I的结构不限于图13及图14所示的结构采用螺栓实现固定,所有能直接或间接实现固定塔体,并不具备任意方向移动自由度的固定座支撑结构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58]实施例三:
[0059]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组,对塔体11形成更加稳固的柔性支撑。在本实施例三中,本发明选用两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12,其中位于塔体11中部的塔体柔性固定支架在其与基础之间设置有弹性补偿装置10,为塔体11在竖直方向的柔性承载支撑提供进一步的结构支持。
[0060]进一步的,本发明所选用的弹性补偿装置10的结构形式之一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7中,弹性补偿装置10包括:顶板1-1、压板4-4、弹性减震部件5-5、底板7-7、外壳6-6、荷重柱2-2和若干整定螺栓3-3。荷重柱2-2、压板4_4和弹性减震部件5_5设置在外壳6-6内,外壳6-6与底板7-7紧固连接;弹性减震部件5-5位于底板7_7上端面与压板4-4下端面之间,其弹性作用端面分别与底板7-7上端面与压板4-4下端面相接触;压板4-4设置有限制其行程的导向限位装置,荷重柱2-2与所述压板4-4紧固连接;荷重柱2-2上紧固连接有顶板1-1 ;在外壳6-6侧壁设置有刻度指示部件8-8,用于对顶板所承受的载荷提供数值指示,用于将预定载荷量化到压板4-4的位移距离上,精确控制预压缩后的弹性形变误差在预定载荷量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0061]图18中,增设锁紧螺母9-9,进一步的增强了锁定效果。压板4-4,中间设置有与荷重柱2-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通孔;边缘设置有与外壳6-6相配合的导向限位凸块10-10,外壳6-6相应的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导向限位滑槽11-11,导向限位凸块10-10和导向限位滑槽11-11共同组成限制压板4-4活动空间的导向限位装置。
[0062]进一步的,本发明所选用的弹性补偿装置10的结构形式之二如图19所示。图中,弹性补偿装置10由多个弹性补偿装置共用同一压板4-4、外壳6-6和底板7-7后形成。能进一步提尚轴向减震的承载能力。
[0063]进一步的,本发明选用的弹性补偿装置10不限于图16?19中所示的结构样式,所有能实现弹性补偿,并能应用在本发明中的弹性补偿装置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64]进一步的,本发明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组所使用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1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根据实际支撑使用需要,任意数量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12形成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65]实施例四:
[0066]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解析塔装置,塔体结构示意如图中塔体11所示,解析塔由如前所述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12或如前所述的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组实现与所述基础的柔性连接。应当理解,对于解析塔装置而言,其他功能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而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故本文不再赘述。
[0067]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y定位的同一塔体轴截面上,与塔体侧面或底面紧固连接的:固定座(I)、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所述固定座(I)在承载中不具备移动自由度;所述第一导向座(2)在承载中具有X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滑动座(3)在承载中同时具有X轴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第二导向座(4)在承载中具有y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基础与所述塔体通过所述固定座(I)、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实现连接,连接时所述固定座(I)、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的位置组合,需满足所述塔体相对所述固定座(I)同时具备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I)、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的数量各为一个,其紧固位置形成平面四边形,在所述平面四边形中,所述固定座(I)和滑动座(3)沿对角进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桁架(5),所述桁架(5)与所述塔体紧固连接,所述桁架(5)为平面多边形结构;所述固定座(I)、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分别在所述平面多边形的端点处或所述平面多边形相应端点处的延长线端点处,与所述桁架(5)实现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座(2)和第二导向座(4)的结构包括:上滑动板(6)、下滑动板(7)和底板(8);所述上滑动板出)的下端面和下滑动板(7)的上端面光滑接触,所述上滑动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塔体紧固连接;所述底板(8)设置有槽深能限制所述上滑动板(6)和下滑动板(7)沿单一直线方向滑动的导向滑槽,所述下滑动板(7)的下端面与所述导向滑槽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3)包括:上滑动板(6)、下滑动板(7)和平面底板(9);所述平面底板(9)与所述下滑动板(7)的下端面紧固连接;所述上滑动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塔体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项,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I)、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的下端面均通过沿重力方向弹性补偿的弹性补偿装置(10)与所述基础实现紧固连接。
7.—种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组由多个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组成;其中,位于塔体最下端的所述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设置有弹性补偿装置。
9.一种解析塔装置,包括解析塔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塔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或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塔体柔性固定支架组(12)实现与所述基础的柔性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塔类本体结构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在基础上的塔体柔性支架/组及解析塔装置,通过增加固定件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自由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塔类设备固定形式仅能实现单一方向柔性的技术问题。包括位于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y定位的同一塔体轴截面上,直接或间接与塔体侧面或底面紧固连接的: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塔体通过上述结构与基础紧固连接时,固定座(1)、第一导向座(2)、滑动座(3)和第二导向座(4)的位置组合,需满足塔体相对固定座(1)同时具备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IPC分类】B01J19-00
【公开号】CN104624136
【申请号】CN201510004819
【发明人】傅旭明, 肖中元
【申请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