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槽及其运转方法_2

文档序号:8490901阅读:来源:国知局
边11~14的全长L1为槽体2的直径D ^ 50~90%,尤其优 选为60~80%左右。各开口 16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S (L XL3)。在导水机构10的边 11~14彼此连接的角部附近,从各边11~14的顶端到距离L3的范围内不存在开口 16。 优选L3为管的内径(直径)D的1~3倍,尤其优选为1. 2~2倍左右。
[0051]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导水机构10的沉淀槽1中,具有特定比重的原水导入导水机构 10内,该特定比重指,比沉淀槽1内的槽内液体的比重(在沉淀槽1内形成污泥层时的污泥 的比重)小0. 0001~0. 1,尤其是小0. 0005~0. 05的比重。该原水沿着导水机构10内的 顶面流动,并在流动途中从开口 16逐渐地向沉淀槽1内流出。由于开口 16的中心角Θ为 60~180°,优选90~150°,所以污泥不会沉积在导水机构10内,另外,也能够防止开口 16被污泥阻塞。
[0052]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边11、12、边12、13、边13、14彼此相交的导水机构10的角部 附近,导水机构10弯曲90°,在各角部附近,特别是角部的下游侧,导水机构10内的水流紊 乱。由于原水导入管15和边11、14的分支角度为45°,在该附近,特别是下游侧,导水机构 10内的水流紊乱。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从角部分别到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距离为L 3的范 围内未设置开口 16,所以原水不会从该附近大量地向沉淀槽1内流出。由于在该角部(弯 曲部)附近水流紊乱,所以能够防止污泥在角部(弯曲部)附近沉积。弯曲部是指,例如在 管内径D的5倍以下长度的流路范围内,流路弯曲45°以上的部分,或者像这样急剧地分支 出的部分。在由分支部形成的弯曲部中,弯曲部的下游侧是指分支部的下游侧。
[0053] 从导水机构10供给至槽体2内的原水通过搅拌体5c~5e进行搅拌,在经过污泥 层S时被除浊而变为处理水。处理水从水槽6流出。由于悬浊物质被污泥层S中的絮凝物 吸附,所以污泥层S的界面逐渐地上升。在界面达到流出口 3的高度时,污泥层S中的絮凝 物从流出口 3向接收室4a流出。在接收室4a内积存而被浓缩的污泥从排出口 7排出。
[0054] 搅拌体5c的搅拌在从槽体2的底面到导水机构10的底面的空间的搅拌强度的G 值为5~20084,尤其优选20~UOs4左右。此外,如上所述,作为通过搅拌叶片的搅拌混 合的搅拌强度的指标,使用下面公式所表示的平均速度梯度值(G值),该G值根据搅拌叶片 的大小、片数、转速求得。
[0055] G=^f (g · w/μ)
[0056] g :重力加速度(=9. 8) (m/s2)
[0057] w :每单位时间、单位容积的工作量(kg · m/m3 · s)
[0058] μ :水的粘度系数(kg/m · s)
[0059] 在用该搅拌强度进行搅拌时,能够防止污泥在槽体2的底面附近滞留。
[0060] 由于污泥未在槽体2的底面附近滞留,所以能够防止污泥的腐烂、发酵,从而不会 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因此,能够防止因气体附着所导致的污泥上升,进而处理水水质 良好。
[0061] 搅拌体5e以及5d的搅拌在从导水机构10到流出口 3的下边缘的空间的搅拌强 度的G值为1~SOiT1,尤其优选2~30^1左右。通过以该搅拌强度进行搅拌,促进污泥层 的絮凝物成长。
[0062] 为了防止污泥层S内的污泥的腐烂,优选以原水在槽体2内的上升线速度为5~ 60m/hr,尤其优选7~20m/hr的方式供给原水。
[0063][其它的实施方式]
[006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导水机构10中,开口 16在边11~14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设 置,但也可以断断续续地在每一边上设置多个。在该情况下,各开口的宽度在开口长度方向 也是均等的。此外,优选各开口在各边上等间隔地设置。
[0065] 在后面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开口也可以断断续续地设置。
[006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水机构10的边11、14相交的部分连接有原水导入管15, 但也可以如图5的导水机构IOA那样在一个边11的途中连接有原水导入管15。在该情况 下,在原水导入管15和边11的连接部分附近不设置开口 16。
[0067] 在本发明中,可以如图6的导水机构IOB那样在俯视观察时呈双层环状,双层环状 是在图5的导水机构IOA中设置经由管18与边13相连的方形环状管19而形成的。在方 形环状管19的下表面也设置有开口 16。但是,在方形环状管19的4个角的弯曲部附近和 与管18连接的连接部附近不设置开口 16。
[0068] 图7的导水机构20在俯视观察时为圆环形。除了原水导入管15和导水机构20 的接点附近以外,在导水机构20的整个底面都设置有开口 16。
[0069] 图8的导水机构30具有向3个放射方向上延伸的3根直管31、32、33。其中的1 根管31比管32、33短。在管31的顶端连接有原水导入管15。在本实施方式中,管32、33 的交叉角度为60°。就分支部处的流水方向而言,管32、33的各自相对于管31的角度为 30°,由于小于45°,所以管31、32、33交叉的部分不属于弯曲部。因此,在管32、33的整个 底面上设置有开口 16。
[0070] 在图8的导水机构30中,直管32、33的顶端被封闭。
[0071] 在上述的各导水机构中,由于图2、图5以及图8的导水机构容易制作,所以优选。 在图2以及图5的导水机构KKlOA中,由于原水容易从开口 16均匀地流出,所以优选。
[0072] 实施例
[0073] 下面,对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行说明。
[0074] [实施例1]
[0075] 使用具有下述结构的图1~4所示的装置对下述的水质的原水进行处理。
[0076] 〈原水水质〉
[0077] SS 浓度:100mg/L
[0078] pH :7. 3
[0079] 与槽内液体的比重差:0. 017
[0080] 〈沉淀槽的构造〉
[0081] 尺寸:直径 1500mm,高度 1500mm
[0082] 搅拌叶片的水平长度:1. 35m(槽内径的0. 9倍)
[0083] H1;0. 8m
[0084] Η2:0· 03m(H^ 4% )
[0085] Η3:0· 09m(H^ 11% )
[0086] H4:0.015m(Hd9l7%)
[0087] 〈药品以及使用量〉
[0088] 硫酸铝:300mg/L
[0089] 阳离子聚合物:lmg/L(栗田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库里发(商品名称,日语原文:夕 y 7 7 ^ ) PC728)
[0090] 阴离子聚合物:3mg/L(栗田工业株式会社库里发(商品名称,日语原文:夕y 7 7 一Λ )PA465)
[0091] 〈运转条件〉
[0092] 通水 LV:15m/hr
[0093] 搅拌强度(G值):
[0094] 从导水机构上表面到流出口下端的区域为30JT1
[0095] 导水机构下表面和槽底部的空间为SSiT1
[0096] 图9示出处理水的SS浓度的随时间变化情况。
[0097] [比较例1]
[0098] 除了未设置搅拌装置5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装置且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原 水。图9示出了处理水的SS浓度的随时间变化情况。
[0099] [测验]
[0100]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1中能够连续2天稳定地得到50mg/L以下的处理水,而在 比较例1中,在经过大约38小时以及43小时后,由于在底部堆积的污泥内聚集有气泡而导 致污泥块上浮,处理水水质恶化为300mg/L。由此,如实施例1那样,能够通过搅拌导水机构 下的污泥而得到稳定的处理水。
[0101] 使用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意图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02] 本申请基于2012年11月20日提出的日本特许出愿2012-254493,通过引用援引 其全部的内容。
【主权项】
1. 一种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具有: 槽体, 原水导入用的导水机构,设置在该槽体内的下部, 搅拌体,设置在该槽体的底面和该导水机构之间, 污泥流出口,设置在该槽体的侧部的比该导水机构更靠上侧的位置, 污泥接收室,与该污泥流出口相连, 污泥排出部,设置在该污泥接收室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体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底面的正 上方,且能够旋转。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圆筒形,所述搅拌体的旋转直 径为圆筒形槽体的内径的〇. 6~0. 95倍。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槽体的底面到所述导水机构的 底面的高度比是从该槽体的底面到所述污泥流出口的高度H :的1~30%。
5. -种沉淀槽的运转方法,是运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槽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 以使在所述槽体的底面和所述导水机构的底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搅拌体的搅拌强度即 G值为5~200s4的方式进行搅拌。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淀槽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机构具有水平管状部,在该水平管状部的底面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液体 流出用开口, 向该导水机构供给的液体的比重(I1和所述槽体内的液体的比重d2的差为0. 0001~ 0? 1,且 d2>d1〇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沉淀槽及其运转方法,该沉淀槽能够使处理水水质良好,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沉淀槽(1)具有轴心线方向沿着铅垂方向的圆筒形的槽体(2)、设置在该槽体(2)内的下部(底部附近)的导水机构(10)、设置在槽体(2)的侧面部的从中间部到比该中间部稍微靠上侧的位置的流出口(3)、经由该流出口(3)与该槽体(2)内连通的接收槽(4)、设置在该槽体(2)内的搅拌装置(5)、设置在槽体(2)内的上部的处理水取出用水槽(6)、从所述接收槽(4)的下部排出浓缩污泥的污泥排出口(7)等。搅拌体(5c)设置在导水机构(10)的下侧。
【IPC分类】B01D21-24, B01D21-08, B01D21-30, B01D21-06
【公开号】CN104812456
【申请号】CN201380060580
【发明人】清水哲, 寺嵨光春
【申请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8日
【公告号】WO2014080854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