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904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油槽,具体涉及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
【背景技术】
[0002]煤沥青混合油分为燃料油与炭黑油,以中温沥青和脱晶蒽油二者通过配油槽混合搅拌生产。生产燃料油与炭黑油时,两者配比分别为7:3及5:5。中温沥青的含碳率超过90%,在燃烧过程中可以提供很高的热量,但中温沥青软化点较高,不利于输送和在燃烧喷嘴中流动,通过与脱晶蒽油混合,可以降低软化点,保持一定粘度,利于输送及燃烧,所以粘度是燃料油的重要指标。粘度是衡量煤沥青混合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中温沥青与脱晶蒽油的搅拌停留时间,决定粘度指标是否稳定。
[0003]目前,焦化公司普遍采用间歇性配油法配置煤沥青混合油。该法技术特点是:两个配油槽按配比预先配置一定量的脱晶蒽油,再切入中温沥青(200°C )至配油槽搅拌,待配油槽高液位后,切至另外一个配油槽,切换后要将高液位配油槽抽空、扫汽、配脱晶蒽油,在进中温沥青的另一配油槽高液位前,做好配油准备,依次来回重复生产。这种方法适用于15万吨左右煤焦油加工生产,中温沥青来量小,可以有充足时间搅拌混匀,切换搅拌槽。
[0004]对于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中温沥青切入量大,每小时中温沥青量达35t,如采用间歇性配油法,至配油槽满液位时间减半,搅拌时间也减半,煤沥青混合油粘度指标波动大,影响产品质量。脱晶蒽油消耗量大时,配油槽没有足够的脱水时间,脱晶蒽油容易带水配入,加上切换搅拌槽管道扫汽形成的水,在切入大量中温沥青时,很容易造成水夹层,导致喷槽及环保事故。
[0005]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适用于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的配油槽,以解决搅拌时间短,及形成水夹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该配油槽适用于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达到搅拌时间长,无水夹层形成,保证了煤沥青混合油的质量。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它包括2个配油槽和每个配油槽内的搅拌器,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第一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质量流量计的蒽油输送管连接;
[0009]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第二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超声波流量计的沥青输送管连接;
[0010]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第一出口通过阀门与混合油输送管连接,所述混合油输送管上依次设有燃料油泵和楔形流量计;
[0011]所述第一配油槽内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满流管,所述第一满流管的第一进口位于第一配油槽的底部,第一满流管的第二进口位于第一配油槽的上部;第一满流管的出口与第二满流管的进口相通,所述第二满流管的出口与第二配油槽的第三进口相通。
[0012]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满流管倾斜设置。
[0013]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满流管的倾斜角度为8° -22°。
[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满流管和第二满流管的管径为0.2m。
[0015]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满流管的第一进口与第一配油槽底部的距离为0.3m。
[0016]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满流管的第二进口比第一配油槽满流液位高0.2m。
[0017]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配油槽的第三进口与第二配油槽的底部距离为5-5.5m。
[0018]两个配油槽内的搅拌器同时开启,中温沥青和脱晶蒽油在第一配油槽充分搅拌至第一满流管的满流液位5.Sm,从底部满流至第二配油槽,再从第二配油槽抽出,搅拌停留时间延长了一倍,解决了 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中温沥青量大、配油搅拌时间短的问题。
[0019]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满流管后,使该装置能采用连续配油法生产煤沥青混合油,中温沥青和脱晶蒽油连续配入配油槽,延长了搅拌停留时间。生产时,两个搅拌器同时开启,从第一配油槽满流至第二配油槽,再由燃料油泵抽走合格煤沥青混合油。本实用新型通过蒽油输送管上的质量流量计、沥青输送管上的超声波流量计、混合油输送管上的楔形流量计对沥青和脱晶蒽油进行准确配比,稳定粘度指标,保证煤沥青混合油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根据煤沥青混合油质量调整脱晶蒽油配入量及配油槽抽出量即可。
[0020]通过本实用新型生产的煤沥青混合油粘度指标较为稳定,煤沥青混合油质量高;不需要预先配置脱晶蒽油和扫汽,消除了产生水夹层的可能,降低喷槽风险,增加了生产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配油岗位只需一人看守,节约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配油槽,2、第二配油槽,3、蒽油输送管,4、质量流量计,5、沥青输送管,6、超声波流量计,7、混合油输送管,8、楔形流量计,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第四阀门,13、第一满流管,14、第二满流管,15、搅拌器,16、燃料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参见图1,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它包括2个配油槽(第一配油槽
1、第二配油槽2)和每个配油槽内的搅拌器15,第一配油槽I和第二配油槽2的第一进口分别通过阀门与带质量流量计4的蒽油输送管3连接;为了节约管道、阀门、质量流量计及费用,还可以这样连接(参见图2):第一配油槽I的第一进口与第一阀门9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二配油槽2的第一进口与第一阀门9的第二出口连接,带质量流量计4的蒽油输送管3与第一阀门9的第一进口连接;
[0026]第一配油槽I和第二配油槽2的第二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超声波流量计6的沥青输送管5连接;为了节约管道、阀门、超声波流量计及费用,还可以这样连接(参见图2):第一配油槽I的第二进口与第二阀门10的第一出口连接,第二配油槽2的第二进口与第二阀门10的第二出口连接,带超声波流量计6的沥青输送管5与第二阀门10的第一进口连接;
[0027]第一配油槽I和第二配油槽2的第一出口通过阀门与混合油输送管7连接,所述混合油输送管7上依次设有燃料油泵16和楔形流量计8 ;为了节约管道、燃料油泵、楔形流量计及费用,还可以这样连接(参见图2):第一配油槽I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三阀门11与混合油输送管7连接,第二配油槽2的第一出口通过第四阀门12与混合输送管7连接,所述混合油输送管7上依次设有燃料油泵16和楔形流量计8 ;
[0028]所述第一配油槽I内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满流管13,所述第一满流管13的第一进口位于第一配油槽I的底部,第一满流管13的第二进口位于第一配油槽I的上部;所述第一满流管13的出口与第二满流管14的进口相通,所述第二满流管14的出口与第二配油槽2的第三进口相通,第二满流管上设有DN200的闸阀。
[0029]为了使第一满流管13中的溶液方便流入第二满流管14,可以将第二满流管4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为8° -22° (第二满流管14与水平夹角为倾斜角),将第一满流管13和第二满流管14的管径都采用0.2m。
[0030]为了便于满流,所述第一满流管13的第一进口与第一配油槽I底部距离为0.3m,为了防止溶液冒槽造成安全环保事故,满流管13设置第二进口,该第二进口比配油槽满流液位高0.2m ;所述第二配油槽2的第三进口与第二配油槽2的底部距离为5-5.5m。
[0031 ]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配油槽I和第二配油槽2的第一进口位于配油槽的顶部,第一配油槽I和第二配油槽2的第二进口位于配油槽的上部,第一配油槽I和第二配油槽2的第一出口位于配油槽的下部。
[003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可适用于15万吨左右煤焦油加工生产,也可适用于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中。当将本实用新型用于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中时,流量计精确中温沥青及脱晶蒽油配比,第一配油槽底部满流至第二配油槽,搅拌停留时间延长。
[0033]T停留时间=M搜拌槽有效容量XK沥青配比/ Q每小时中温沥青量
[0034]K沥青配比、Q每小时中温沥青量为定值,经过改造后,第一配油槽、第二配油槽同时使用,M搜拌槽有效容量增加一倍,搅拌停留时间延长一倍。
[0035]本实施例中,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槽高都设计为7米,第一配油槽满流液位为5.8米,第一满流管的第一进口离第一配油槽底部0.3米,第一满流管的第二进口比第一配油槽满流液位高0.2米;第二配油槽在5~5.5米处开口通过第二满流管接油;第二满流管上设有DN200的闸阀。
【主权项】
1.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它包括2个配油槽和每个配油槽内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第一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质量流量计的蒽油输送管连接; 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第二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超声波流量计的沥青输送管连接; 第一配油槽和第二配油槽的第一出口通过阀门与混合油输送管连接,所述混合油输送管上依次设有燃料油泵和楔形流量计; 所述第一配油槽内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满流管,所述第一满流管的第一进口位于第一配油槽的底部,第一满流管的第二进口位于第一配油槽的上部;第一满流管的出口与第二满流管的进口相通,所述第二满流管的出口与第二配油槽的第三进口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满流管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满流管的倾斜角度为8° -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满流管和第二满流管的管径为0.2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满流管的第一进口与第一配油槽底部的距离为0.3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满流管的第二进口比第一配油槽满流液位高0.2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油槽的第三进口与第二配油槽的底部的距离为5-5.5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置煤沥青混合油的新型配油槽,它包括2个配油槽和每个配油槽内的搅拌器,2个配油槽的第一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质量流量计的蒽油输送管连接;2个配油槽的第二进口通过阀门与带超声波流量计的沥青输送管连接;2个配油槽的第一出口通过阀门与混合油输送管连接,混合油输送管上依次设有燃料油泵和楔形流量计;第一配油槽内设有第一满流管,第一满流管通过第二满流管与第二配油槽相通。通过本实用新型生产的煤沥青混合油粘度指标较为稳定,煤沥青混合油质量高;不需要预先配置脱晶蒽油和扫汽,消除了产生水夹层的可能,降低喷槽风险,增加了生产安全性。
【IPC分类】C08L95-00, C08K5-01, B01F15-04, B01F7-18
【公开号】CN204447855
【申请号】CN201520093490
【发明人】王刚, 徐兵, 吴恒喜, 吴术彬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