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雾化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7162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微雾化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微型雾化器的液体通道结构,尤指一种高度均匀雾化的微雾化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按,雾化器,为一个被广泛使用于生活中的对象,如喷水器及芳香器等,都具有雾化的效果,而将液体雾化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体小型化并大面积的喷洒,以便于生活上的使用,举例来说,使芳香液雾化,并喷洒遍布于空气中,并因液体雾化使其快速挥发。
[0003]雾化器因各自的使用需求不同,其设计上皆会有些许差异,而这些雾化器皆会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具有一个供液体流入雾化器内的通道及空间,透过文氏管的结构设计,使液体透过气体配合文氏管的喉部窄缩设计,产生液体雾化的效果。
[0004]然上述雾化器的液体流入通道及空间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0005]其雾化器内供液体流入通道及空间,设计上较为窄小,并不易于雾化,如此一来将会使液体喷出时依然具有水滴状,导致失去雾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透过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的深度变化,使液体均匀的充满座体内使其高度均匀雾化。
[0007]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微雾化器的结构,其包含:
[0009]一座体,该座体于相背离的两侧处各别形成一渐缩的槽部,且该些槽部之间各别形成一贯通的通道部;
[0010]一形成于该座体且位于该些槽部之间的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该第一输送部的深度大于该第二输送部;
[0011]一形成于该座体一侧处并与该第一输送部连通的输送通道。
[0012]进一步,该座体包含:
[0013]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于一侧处形成上述的该槽部并界定为第一槽部,并于背离该第一槽部的一侧处形成该第一输送部及该第二输送部,且该第一输送部没入该第一座体的深度大于该第二输送部,而该第一座体于该第一槽部内形成上述的该通道部并界定为第一通道部;
[0014]一与该第一座体结合的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于一侧处形成上述的该槽部并界定为第二槽部,并于邻近该第二槽部的一侧处形成该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与该第一输送部紧邻相通,而该第二座体于第二槽部内形成上述的该通道部并界定为第二通道部。
[0015]进一步,该第一座体于背离该第一槽部的一侧处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供该第二座体进行固定结合。
[0016]进一步,该结合部为一凹槽态样,使该第二座体嵌合于该第一座体内。
[0017]进一步,该第一槽部及该第二槽部为一半球状的曲面凹槽。
[0018]进一步,该第一槽部的曲面半径大于该第二槽部的曲面半径。
[0019]进一步,该第二通道部的口径大于该第一通道部的口径。
[0020]进一步,该输送通道为一直柱状通道态样。
[0021]进一步,该输送通道为一斜柱状通道态样。
[0022]进一步,该第一输送部没入该第一座体的深度为该第二输送部没入该第一座体的深度的两倍。
[0023]借由上述结构,将欲雾化的液体由输送通道送入座体内,其液体将会优先的灌满于第一输送部内,之后再均匀的由外至内的流入第二输送部,此后当气体通过座体时,气体将会受到槽部的影响,于流过通道部时产生高压,并对第二输送部内的液体进行破碎吹拂,使液体由顺风侧的通道部流出并雾化喷出,借由此种结构,即可达到高度均匀雾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0026]图3为图1的A-A线段剖视图;
[0027]图4为第一座体的立体图;
[0028]图5为第二座体的立体透视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一);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二)。
[0031]【符号说明】
[0032]第一座体 I第一槽部 11
[0033]第一通道部111第一输送部12
[0034]第二输送部13结合部 14
[0035]第二座体 2第二槽部 21
[0036]第二通道部211输送通道 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8]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至使用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0039]一座体,座体于相背离的两侧处各别形成一渐缩的槽部,且该些槽部之间各别形成一贯通的通道部;
[0040]一形成于座体且位于该些槽部之间的第一输送部12及第二输送部13,第一输送部12的深度大于第二输送部13 ;
[0041]一形成于座体一侧处并与第一输送部12连通的输送通道22。
[0042]上述的座体包含:
[0043]一第一座体I,第一座体I于一侧处形成上述的槽部并界定为第一槽部11,并于背离第一槽部11的一侧处形成第一输送部12及第二输送部13,且第一输送部12没入第一座体I的深度大于第二输送部13,而第一座体I于第一槽部11内形成上述的通道部并界定为第一通道部111 ;
[0044]一与第一座体I结合的第二座体2,第二座体2于一侧处形成上述的槽部并界定为第二槽部21,并于邻近第二槽部21的一侧处形成输送通道22,输送通道22与第一输送部12紧邻相通,而第二座体2于第二槽部21内形成上述的通道部并界定为第二通道部211。
[0045]上述的第一座体I于背离第一槽部11的一侧处形成一结合部14,结合部14供第二座体2进行固定结合,且结合部14为一凹槽态样,使第二座体2嵌合于第一座体I内。
[0046]上述的第一槽部11及第二槽部21为一半球状的曲面凹槽,且第一槽部11的曲面半径大于第二槽部21的曲面半径。
[0047]上述的第二通道部211的口径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