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沉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8754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沉砂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沉砂池,主要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是由底板、两块侧板、前板和后板组成顶部敞开的池体,所述前板和后板与两块侧板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内横向设有中板,所述中板将主体前后分隔成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所述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内均横向设有排泥板,所述中板的上沿设有溢水孔,所述排泥板的上沿与溢水孔对应的设有凹陷,所述前板设有泄水孔,所述侧板的中下部设有放水孔,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轮子,所述轮子上设有轮子制动。本实用新型为可移动式,还可通过人工或者车辆拖拉的方式,轻松地移动到施工现场的相应位置,并通过踩下轮子制动实现固定,即便施工场所较大、作业面分布较广,也可以及时转移位置。
【专利说明】
一种可移动沉砂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沉砂池。
【背景技术】
[0002]基坑工程的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坑降水,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坑降水方法,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间隔一定间距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栗将其排出基坑外。采用集水明排法进行基坑降水,由水栗抽出的地下水一般含有大量泥砂,直接排入市政管道中会造成管网的堵塞,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基坑一侧相应位置设置沉砂池。
[0003]沉砂池的主要作用是将水中的泥砂沉淀在池中,再通过溢水孔把较为干净的水排入市政管道中,确保市政管网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受到影响。沉砂池一般为砖砌结构,一侧池壁设有溢水孔,地下水通过水栗进入沉砂池,水流通过重力分离后,容易引起管道堵塞的部分泥砂沉积在池内,水与比重较小部分的颗粒会通过溢水孔溢出沉砂池,再流进市政管道中。
[0004]砖砌结构的沉砂池设置于施工现场的固定位置,一般靠近市政管道的集水口。在施工场所较大的工程中,往往因为作业面分布较广,抽水管道长度无法满足要求而需要砌筑多个沉砂池,特别对于管沟类基坑开挖工程(基坑长度远大于宽度),每个沉砂池都需要施工人员通过手工进行砌筑。在工程结束后,还需要将沉砂池拆除。因此传统的沉砂池施工将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材料,并且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
[0005]沉砂池正常使用一定时间后,池内沉积了一定量的泥砂后,便需要进行清理。传统沉砂池的清理需要停止抽水一定时间后,待泥砂由于重力作用彻底沉淀后,再由施工人员用铁铲、锄头等工具从池内铲出,通过土方运输车辆将泥砂转运到规定的地方排放。传统沉砂池的清理工作不但需要花费一定人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利于工程的持续开展。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为了追赶施工进度,往往减少清理工作的次数,甚至不进行清理,不仅容易引起市政管道的堵塞,也不符合相关规范对绿色文明施工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可移动沉砂池。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种可移动沉砂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是由底板、两块侧板、前板和后板组成顶部敞开的池体,所述前板和后板与两块侧板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内横向设有中板,所述中板将主体前后分隔成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所述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内均横向设有排泥板,所述中板的上沿设有溢水孔,所述排泥板的上沿与溢水孔对应的设有凹陷,所述前板设有泄水孔,所述侧板的中下部设有放水孔,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轮子,所述轮子上设有轮子制动。
[0009]进一步的,每块所述侧板的两端内侧边缘均竖向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复合材料,所述前板和后板的两侧插入对应凹槽内。
[0010]进一步的,每块所述侧板的四角均设有螺栓孔,所述前板和后板相应的位置也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和螺栓与侧板固定。
[0011]进一步的,每块所述侧板的中上部设有拉杆槽,所述排泥板的两侧上部均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放置在拉杆槽内,可沿拉杆槽拉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拉杆槽的下边缘高于溢水孔的下边缘,所述排泥板的上边缘高于溢水孔的下边缘。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排泥板的宽度小于两块侧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前板外侧位于泄水孔下方设有导向排水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溢水孔和泄水孔不在同一直线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放水孔的孔口设有过滤网和橡皮塞。
[0017]进一步的,每块所述侧板的后端均设有铁钩。
[0018]本实用新型为可移动式,还可通过人工或者车辆拖拉的方式,轻松地移动到施工现场的相应位置,并通过踩下轮子制动实现固定,即便施工场所较大、作业面分布较广,也可以及时转移位置。在工程结束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清理工作,便可回收重复使用,减少了砌筑施工所花费的工期与人力,还大大减少经费上的投入;清理工作较为简易,施工人员可以快速完成,避免了因为清理工作而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有利于施工进程的持续开展,符合绿色环保文明施工的相关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0021]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图;
[0024]图6是未安装前板、后板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已安装前板、后板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主体、101-侧板、102-底板、103-前板、104-后板、2-中板、3-第一沉砂池、4-第二沉砂池、5-排泥板、6-溢水孔、7-凹陷、8-泄水孔、9-放水孔、I O-轮子、11 -轮子制动、12-凹槽、13-复合材料、14-螺栓孔、15-螺栓、16-拉杆槽、17-拉杆、18-导向排水槽、19-铁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主要包括主体I,主体I是由底板102、两块侧板101、前板103和后板104组成顶部敞开的池体,主体I起到缓冲水流、沉积大颗粒泥砂的作用。前板1 3和后板1 4与两块侧板1I均为可拆卸连接,主体I内横向设有中板2,中板2将主体I前后分隔成第一沉砂池3和第二沉砂池4,两块侧板101、底板102、中板2通过焊接连结成整体。第一沉砂池3和第二沉砂池4内均横向设有排泥板5,排泥板5主要起到快速清理沉积泥砂的作用。中板2的上沿设有溢水孔6,形状为矩形,溢水孔6的作用是将第二沉砂池4的水流排入第一沉砂池3,排泥板5的上沿与溢水孔6对应的设有凹陷7。前板103设有泄水孔8,泄水孔8起到将水流排出池体的作用。侧板101的中下部设有放水孔9,放水孔9主要起到迅速放干池体内积水的作用。水流进入池体后,首先在第二沉砂池4中得到缓冲,再经溢水孔6流入第一沉砂池3,在第一沉砂池3中继续缓冲沉淀后,经泄水孔8排出池体。底板102的底面设有轮子10,可优选设置六个轮子10,每个轮子10上设有轮子制动U。轮子10主要起到方便运输的作用,通过推动或拉动即可实现池体的移动;轮子制动11主要起限制轮子1转动的作用。
[0029]每块侧板101的两端内侧边缘均竖向设有一凹槽12,凹槽12内填充有压缩性与不透水性较好的复合材料13,前板1 3和后板104的两侧插入对应凹槽12内,前板1 3与后板104可沿凹槽15在竖起方向上下活动,使前板103和后板104分别与两块侧板101可拆卸连接。前板103和后板104插入对应凹槽12后,如图7所示,两者与侧板101、底板102间的空隙被复合材料13填充,确保水与泥砂不会从空隙中排出;前板103和后板104抽离凹槽12后,如图6所示,复合材料13恢复至原有体积,凹位被复合材料充满,确保排泥时泥砂不会进入凹槽12内。每块侧板1I的四角均设有螺栓孔14,前板1 3和后板1 4相应的位置也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孔14和螺栓15与侧板101固定,将前板103和后板104分别与两块侧板101进一步连结牢固。
[0030]每块侧板101的中上部设有拉杆槽16,排泥板5的两侧上部均连接有拉杆17,拉杆17通过焊接与排泥板5连结为整体,拉杆17放置在拉杆槽16,可沿拉杆槽16拉动,从而带动排泥板5沿池体纵向活动。拉杆槽16的作用主要是卡住拉杆17并为其提供一个活动通道。如图3?4所示拉杆槽16的下边缘略高于溢水孔6的下边缘,排泥板5的上边缘略高于溢水孔6的下边缘,这样的设置确保了池体内的水流只能通过溢水孔6与泄水孔8排出,沉积泥砂的高度低于排泥板5的竖直高度。
[0031]为了方便拉动,又尽量最大面积排泥,排泥板5的宽度略小于两块侧板101之间的垂直距离。
[0032]如图5所示,前板103外侧位于泄水孔8下方设有导向排水槽18,导向排水槽18的作用是将水流准确排入市政管道。
[0033]溢水孔6和泄水孔8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错开的,这种设置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主体I的缓冲作用,大大减低水流的挟沙能力,使得大部分的泥砂顺利沉积在主体I中。
[0034]放水孔9的孔口设有过滤网和橡皮塞。橡皮塞确保在沉砂排水阶段水不会通过放水孔9排出,过滤网可保证泥砂清理阶段泥砂不会从放水孔9中排出。
[0035 ]每块侧板I ο I的后端均设有铁钩19,铁钩19主要起方便运输的作用。
[00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沉砂排水阶段,另一个是泥砂清理阶段。在沉砂排水阶段,前板103与后板104插入凹槽12中,通过螺栓15和螺栓孔14连结固定。松开轮子制动11后,可以用钢丝绳绑紧铁钩19,再通过人工或者车辆拖拉的方式实现池体的移动。将池体移动到指定位置后,踩下轮子制动11即可将轮子10卡住,防止轮子10滚动,实现池体的固定,此时导向排水槽18的端头应该朝向市政管道的集水口。通过水栗将地下水抽入第二沉砂池4,当第二沉砂池4装满水后,水流会通过溢水孔6流入第一沉砂池3;当第一沉砂池3也装满水后,水流会通过泄水孔8和导向排水槽18准确排入市政管道,大颗粒的泥砂会沉积在第二沉砂池4与第一沉砂池3中。
[0037]当池体沉积一定泥砂而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时,需要进入泥砂清理阶段。停止水栗进行抽水后,拔出放水孔9中的橡皮塞。待池体内积水降到较低水平后,松开轮子制动11后,将池体移动到指定位置,在池体前后两侧各放置好相应的泥砂运输设备,拧开螺栓15,并将前板103与后板104从主体I中拔出。通过拉动拉杆17,带动排泥板5各自向主体I前后两端运动,排出池体内大部分泥砂后,将排泥板5复位,再通过水管弓I水冲洗池体内侧余泥,便可完成池体的泥砂清理工作。
[0038]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移动沉砂池,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由底板、两块侧板、前板和后板组成顶部敞开的池体,所述前板和后板与两块侧板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内横向设有中板,所述中板将主体前后分隔成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所述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内均横向设有排泥板,所述中板的上沿设有溢水孔,所述排泥板的上沿与溢水孔对应的设有凹陷,所述前板设有泄水孔,所述侧板的中下部设有放水孔,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轮子,所述轮子上设有轮子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侧板的两端内侧边缘均竖向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复合材料,所述前板和后板的两侧插入对应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侧板的四角均设有螺栓孔,所述前板和后板相应的位置也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和螺栓与侧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侧板的中上部设有拉杆槽,所述排泥板的两侧上部均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放置在拉杆槽内,可沿拉杆槽拉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槽的下边缘高于溢水孔的下边缘,所述排泥板的上边缘高于溢水孔的下边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板的宽度小于两块侧板之间的垂直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外侧位于泄水孔下方设有导向排水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孔和泄水孔不在同一直线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孔的孔口设有过滤网和橡皮塞。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侧板的后端均设有铁钩。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5627199SQ20162042338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罗川舟, 胡继生, 郑志育
【申请人】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