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359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二背景技术
循环油冷除铁器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温升低等特点,现己广泛应用于煤炭、电力及港口等行业。目前常用的循环油冷除铁器均为外循环结构,油路布置较为复杂,焊点也较多,很容易出现焊点开裂泄油现象,使得除铁器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了除铁效率。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焊点开裂泄油现象发生的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除铁器包括由轭板、托板及导磁板构成的壳体和壳体内的磁系;磁系由铁芯及缠绕在铁芯外侧的带有油道的线圈构成;轭板的上侧设有进、出油管及油枕;其特点是在铁芯的内部设有注油通道,铁芯上部的轭板内及铁芯底分别设回油通道及进油通道,进油管经注油通道、进油通道及回油通道与出油管相通。使用时,将进、出油管分别与循环泵及散热器连接。变压器油通过进油管、注油通道及进油通道流入线圈的油道内,并在油道内自下而上运动,带走线圈内部产生的热量,再通过轭板内的回油通道返回出油管内送入散热器内进行散热,周而复始的实现为线圈降温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循环结构,简化了外部的循环管路,减少了焊点泄漏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除铁器能够正常工作,提高了除铁效率。同时,该种内循环结构使油路循环更加均匀合理,有效地降低了除铁器的温升,保证温升在40°C以下,提高了除铁器的性能,使其性能远远高于行业标准。此外,铁芯内设有注油通道,进油时可对铁芯进行散热,使除铁器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维修,添补了此类除铁器的空白,处于油冷除铁器的领先水平,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四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轭板、托板8及导磁板12构成的密封的壳体I和壳体I内的磁系。磁系I由铁芯10及缠绕在铁芯10外侧的线圈13构成。线圈13为多层结 构,层与层之间留有油道9。轭板由上部的大轭板15和下部的小轭板11构成。大轭板15上设有进油管6和出油管7及油枕3。进油管6的进口和出油管7的出口处设有阀门5,在设备检修时将此阀门5关闭即可对外置的散热器及循环泵进行维修,缩短了维修时间,保证了除铁器的生产连续性。油枕3上部设有线圈13的接线盒4。油枕3是通过立管14支撑于大轭板15上,并通过立管14与壳体I内腔相通。油枕3可以在线圈13温度升高时缓冲油膨胀。油枕3外侧通过连管16连接有吸湿器2,该种外接方式较传统的将吸湿器2置于油枕3孔内的内接方式,除能有效地避免油枕3开孔处漏油,还简化了结构,便于维修、更换吸湿器2的同时,也便于观察吸湿器2的颜色变化,以便及时更换。小轭板11的中部设有呈放射状分布的4条回油通道17。回油通道17的内端聚合成集油孔22与出油管7相通;外端与其外侧经回油孔21与油道9相通的集油槽20相接。集油槽20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也能使变压器油循环更加均匀。铁芯10内的中心位置及底部分别设有注油通道18及进油 通道19。其中进油通道19为相互成十字的4条,其内端与注油通道18相通,外端与油道9相通。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包括由轭板、托板(8)及导磁板(12)构成的壳体(I)和壳体(I)内的磁系;磁系由铁芯(10)及缠绕在铁芯(10)外侧的带有油道(9)的线圈(13 )构成;轭板的上侧设有进、出油管(6 )、( 7 )及油枕(3 );其特征是在铁芯(I)的内部设有注油通道(18),铁芯(10)上部的轭板内及铁芯(I)底分别设回油通道(17)及进油通道(19),进油管(6)经注油通道(18)、进油通道(19)及回油通道(17)与出油管(7)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油通道(17)呈放射状分布,其内端聚合成集油孔(22)与出油管(7)相通;外端与其外侧经回油孔(21)与油道(9)相通的集油槽(20)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油管(6)的进口和出油管(7)的出口处设有阀门(5)。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油枕(3)外侧通过连管(16)连接有吸湿器(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内循环油冷除铁器,包括由轭板、托板及导磁板构成的壳体和壳体内的磁系;磁系由铁芯及缠绕在铁芯外侧的带有油道的线圈构成;轭板的上侧设有进、出油管及油枕;在铁芯的内部设有注油通道,铁芯上部的轭板内及铁芯底分别设回油通道及进油通道,进油管经注油通道、进油通道及回油通道与出油管相通。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循环结构,简化了外部的循环管路,减少了焊点泄漏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除铁器能够正常工作,提高了除铁效率。同时,该种内循环结构使油路循环更加均匀合理,有效地降低了除铁器的温升,保证温升在40℃以下,提高了除铁器的性能,使其性能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文档编号B03C1/02GK202427552SQ2012200242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刘福, 张成武, 张承臣, 李红旭, 毕世宽, 赵迎, 郭美生 申请人: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