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及其出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8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及其出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及其出风通道。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器按照电极清灰方式分为干式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雾状粒子电捕集器和半湿式静电除尘器,按照气体在静电除尘器内的运动方向可以分为卧式静电除尘器和立式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主要用于冶金、水泥、热电、化工等工业的烟气治理,具有处理烟气量大,使用寿命长,系统阻力小,收尘效率高,无二次扬尘等优点。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简要介绍这种除尘器的结构及其在工作中的缺陷。如图1所示,该除尘器为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主要由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和收尘系统三部分组成。供电系统主要由高低压控制柜和高压硅整流变压器21组成,主要功能是为收尘功能提供直流高压电源。供水系统主要功能为阳极板表面提供流动状态的清灰液膜,包括供水装置、高压水管31和设于高压水管31上的喷嘴32。收尘系统的主要功能为除尘,包括壳体11、阴极线、阳极板和灰斗12,壳体11设有进口通道111、出风通道112,出风通道112的出风端端连接引风机,进风端设有第一导向筒1121。工作过程中,烟气从进口通道111进入壳体11内部,高压水管31中的水经喷嘴32喷出形成水雾,水雾经过荷电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板运动,在阳极板表面形成向下流动的液膜,液膜流动带走阳极板表面的积灰,最终下落至壳体11下方的灰斗12中,从而达到清灰的效果。与此同时,除尘后的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第一导向筒1121进入出风通道112,排到除尘器外部。然而,当烟气流速比较高时,部分水滴在引风机的吸引力作用下会沿着第一导向筒1121内壁进入出风通道112,造成风机严重积水,使得引风机叶片长期处于酸水的腐蚀中,严重影响风机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上述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供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避免从阳极板滴落的水滴进入出风通道内,进而延长除尘器的风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及其出风通道,避免从阳极板上滴落的水滴进入出风通道内,进而避免风机积水,延长除尘器的风机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端设有从上到下逐渐外扩的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外侧还套装有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从上到下逐渐外扩,所述第二导向筒与所述第一导向筒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筒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筒底端的外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筒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筒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筒的底端齐平。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侧壁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侧壁的夹角小于60度。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侧壁夹角为30度。优选地,在同一纵截面内,所述第二导向筒的底端到所述第一导向筒的底端的距离范围为50mm-800mm。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第一导向筒外侧还套装有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从上到下逐渐外扩,所述第二导向筒与所述第一导向筒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筒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筒底端的外部。采用这种结构,清灰过程中,从阳极板上滴落的水滴落在第二导向筒外侧,由于第二导向筒底端在第一导向筒底端的外部,即水滴到第一导向筒底端的距离增大,这就避免了水滴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导向筒进入出风通道,从而避免了风机积水,延长了除尘器风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采用如上所述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端设于所述除尘器的壳体中部,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由于上述出风通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出风通道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出风通道的进风端的外侧视图;图4为图3的内侧视图。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说明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壳体11 ;进风通道111 ;出风通道112 ;第一导向筒1121 ;第二导向筒1122 ;灰斗12 ;变压器21;高压水管31 ;喷嘴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及其出风通道,其在进风端同时设置两个导向筒,能够避免从阳极板上滴落的水滴进入出风通道内,进而避免风机积水,延长除尘器的风机的使用寿命。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出风通道的进风端的外侧视图;图4为图3的内侧视图。[003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进风端设有从上到下逐渐外扩的第一导向筒I;第一导向筒I外侧还套装有第二导向筒1122,第二导向筒1122从上到下逐渐外扩,第二导向筒1122与第一导向筒I呈夹角设置,且第二导向筒1122底端设于第一导向筒I底端的外部。采用这种结构,清灰过程中,从阳极板上滴落的水滴落在第二导向筒1122外侧,由于第二导向筒1122底端在第一导向筒I底端的外部,即水滴到第一导向筒I底端的距离增大,这就避免了水滴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导向筒I进入出风通道,从而避免了风机积水,延长了除尘器风机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方案中,上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顶端连接于第一导向筒I中部的外侧,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与第一导向筒I的底端齐平。采用这种结构,出风通道的进风端上半部分为单层的导向筒,下半部分双层导向筒,即使第二导向筒1122底端外侧的水滴在引风机的作用力下进入第二导向筒1122底端与第一导向筒I底端之间的位置,还会被隔离在第一导向筒I外部,仍然不会进入到出口通道内,起到双重隔离的作用,进一步避免除尘器的风机积水。并且这种结构的第二导向筒1122用料较少,进一步减少出口通道的生产成本。可以想到,上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位置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将第二导向筒1122的顶端连接于第一导向筒I的顶端,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与第一导向筒I的底端齐平。这样,出风通道的出风端整体为双层结构,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离水滴与第一导向筒I的效果,只是这种结构的第二导向筒1122用料较多,生产成本略高。此外,还可以将第二导向筒1122的顶端连接于第一导向筒I的底端,这样,第一导向筒I与第二导向筒1122整体为单层结构,只是第二导向筒1122相对于第一导向筒I向外弯折,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只是效果稍差。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第一导向筒I的侧壁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度,第二导向筒1122的侧壁与第一导向筒I的侧壁的夹角小于60度。采用这种结构,符合除尘设备的惯常设置,保证了第二导向筒从上到下逐渐外扩的结构,经过大量试验证明,采用上述夹角范围时除尘器的电场内气流分布较为合理。具体地,第二导向筒1122的侧壁与第一导向筒1121的侧壁夹角为30度。当然,上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侧壁与第一导向筒1121的侧壁夹角还可以为其他角度。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在同一纵截面内,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到第一导向筒I的底端的距离范围为50mm-800mm。经过大量试验证明,采用上述距离范围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完全隔离水滴与第一导向筒1,避免风机积水。具体的方案中,在同一纵截面内,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到第一导向筒1121的底端的距离为350mm。当然,上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到第一导向筒1121的底端还可以采用其他距离。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这两种形状的导向筒都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的优点,事实上,第二导向筒1122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具有进风通道111和出风通道112 ;出风通道112采用如上所述的出风通道112,出风通道112的进风端设于除尘器的壳体11中部,出风通道112的出风端设于壳体11的侧壁。由于上述出风通道112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出风通道112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及其出风通道112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进风端设有从上到下逐渐外扩的第一导向筒(11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外侧还套装有第二导向筒(1122),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从上到下逐渐外扩,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底端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中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的底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的侧壁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的侧壁的夹角小于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的侧壁夹角为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纵截面内,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底端到所述第一导向筒(1121)的底端的距离范围为50mm-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筒(112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7.一种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具有进风通道(111)和出风通道(1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112)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通道(112),所述出风通道(112)的进风端设于所述除尘器的壳体(11)中部,所述出风通道(112)的出风端设于所述壳体(11)的侧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出风通道,其第一导向筒外侧还套装有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从上到下逐渐外扩,所述第二导向筒与所述第一导向筒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筒底端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筒底端的外部。采用这种结构,清灰过程中,从阳极板上滴落的水滴落在第二导向筒外侧,由于第二导向筒底端在第一导向筒底端的外部,即水滴到第一导向筒底端的距离增大,这就避免了水滴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导向筒进入出风通道,从而避免了风机积水,延长了除尘器风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出风通道的立式湿式静电除尘器。
文档编号B03C3/34GK202983891SQ2012207388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杨文瑶, 黄程华, 蔡钟 申请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