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19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除尘器监测和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是由金属构件组成的放电极和收尘极系统,在放电极加上负电压后,能在异极之间产生不均匀电场,当电压升到足够高时,周围的气体被电离。电离后气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子和离子,这些电子和离子与粉尘颗粒产生碰撞,使进入电场的烟气中的尘粒荷电,荷电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带负电荷的尘粒向收尘极移动,带正电荷的尘粒向放电极移动。尘粒到达电极后释放电荷,然后依靠分子引力和剩余的静电力吸附在电极上。当此类尘粒积聚到一定厚度时通过振打装置的振打作用,尘粒被其惯性力从电极表面剥离下来,落入灰斗。

气流分布的均匀性、粉尘厚度和粉尘浓度等因素对除尘效率影响很大,为保证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以及电除尘器设备的运行安全,有必要对影响电除尘器的因素进行相关的监测和诊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诊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了一种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诊断装置,其中的电除尘器包括多排间隔设置的阳极板,该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组件、无线传输设备、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架、微处理器、摄像设备、传感器组件以及用于固定传感器组件的可上下调节的安装支架;所述监测架卡接于具有设定间距的两排阳极板之间,所述监测架的中部安装所述微处理器和摄像设备,摄像设备位于微处理器的下方,监测架上位于摄像设备两侧的位置滑动配合连接多个所述安装支架,传感器组件包括GPS位置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传感器组件的传感器监测点与设定的位于阳极板之间的测试点对应,传感器组件的监测信息、摄像设备的图像信息由微处理器接收,再通过无线传输设备无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器,所述显示器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显示监测信息和图像信息。

优选地,所述监测架包括两根导轨支架和一根导轨,导轨支架卡接于阳极板上,导轨可拆卸地连接在两根导轨支架之间,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可沿着导轨移动。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中部设置用于安装微处理器的固定座,固定座下方固定连接用于安装摄像设备的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导轨支架的底端设有用于卡接阳极板的卡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上设有用于限制安装支架沿导轨移动的限位组件。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导轨和安装支架上端的限位孔、用于连接两限位孔的限位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组件的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与监测架滑动配合的连接部和用于固定传感器组件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和固定部沿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连接部内设有通道,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插入通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连接部和固定部的两个对应固定孔,实现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

安装监测组件时,首先在安装支架上固定好传感器组件,按照设定的测试点高度调节安装支架的长度,使得传感器组件的高度位置与测试点的高度对应,将监测架卡接于设定的两排阳极板之间后,再根据测试点的横向位置将安装支架沿导轨移动一定距离后固定,从而调节传感器组到阳极板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监测架获取阳极板上测试点的位置信息、粉尘浓度信息和风速信息,并将获取的监测信息传送至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可以对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影响电除尘器效率的因素的智能监测和诊断;监测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二维空间内多个测点同时监测,省时省力,监测效率高;监测架无需设置于电除尘器内部,对阳极板间的气流影响小,测试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监测组件安装在阳极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监测组件安装在阳极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上端设置为滑板时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上端设置为套接头结构时的安装支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上端设置为滑板结构时的安装支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监测架1、微处理器2、摄像设备3、传感器组件4、无线传输设备5、中央处理器6、显示器7、阳极板8、安装支架9、导轨支架10、导轨11、固定座12、固定支架13、卡接头14、U型槽15、限位组件16、安装座17、连接部18、固定部19、固定孔20、限位孔21、限位螺钉22、套接头23、滑板24、导轨槽2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诊断装置,其中的电除尘器包括多排间隔设置的阳极板8,该电除尘器智能化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组件、无线传输设备5、中央处理器6和显示器7,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架1、微处理器2、摄像设备3、传感器组件4以及用于固定传感器组件4的可上下调节的安装支架9。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监测架1卡接于具有一定间距的两排阳极板8之间,该两排阳极板8之间还有多排阳极板。所述监测架1的中部安装所述微处理器2和摄像设备3,其中摄像设备3安装在微处理器2的下方,该摄像设备3的摄像头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对下面的阳极板8进行摄像或拍照。

所述监测架1上位于摄像设备3两侧的位置滑动配合连接多个所述的安装支架9,传感器组件4包括GPS位置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传感器组件4的传感器监测点与设定的位于阳极板8之间的测试点对应,传感器组件4的监测信息、摄像设备3的图像信息由微处理器2接收,再通过无线传输设备5无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器6,所述显示器7连接中央处理器6,用于显示监测信息和图像信息。

其中,微处理器2接收传感器组件4的监测信息、摄像设备3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进行接收,也可以设置为无线方式进行接收。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器6能够对所获得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阳极板上的粉尘浓度、风速是否异常,从而诊断出电除尘器的气流分布是否均匀、除尘功能是否异常。可以在中央处理器6中设置基于GA(遗传算法)技术的数字化监测诊断系统,该数字化监测诊断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主要为基于DSP数据采集技术的嵌入式设备状态监测模块,软件部分主要为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完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并且它能够提供一个交互的故障浏览、查询、分析和诊断界面。基于GA技术的数字化监测诊断系统在对所获得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时,可以利用GA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再利用BP神经网络对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故障信息以及优化的与电除尘器工作相关的控制参数,即可达到诊断电除尘器健康状态、有效控制电除尘器健康运作的目的。

本优选实施例利用监测架1获取阳极板8上测试点的位置信息、粉尘浓度信息和风速信息,并将获取的监测信息传送至中央处理器6进行数据分析,中央处理器6可以利用基于GA技术的数字化监测诊断系统对该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诊断分析,实现影响电除尘器效率的因素的智能监测和诊断,整个过程省时省力,具有监测诊断效率高、测试结果准确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监测架1进行设计。如图2、图3所示,所述监测架1包括两根导轨支架10和一根导轨11,导轨支架10卡接于阳极板8上,导轨11可拆卸地连接在两根导轨支架10之间,所述安装支架9的上端可沿着导轨11移动。

其中,所述导轨11的中部设置用于安装微处理器2的固定座12,固定座12的下方固定连接用于安装摄像设备3的固定支架13。

其中,所述导轨支架10的底端设有用于卡接阳极板8的卡接头14。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卡接头14可以设有与相应阳极板8进行卡接的U型槽15。为实现卡接的功能,设计U型槽15紧紧夹紧在阳极板8的顶部,从而U型槽15的槽体两侧能够夹紧阳极板8。

其中,所述导轨11上设有用于限制安装支架9沿导轨11移动的限位组件16。

本实施例中,监测架1无需设置于电除尘器内部,对阳极板8间的气流影响小,测试结果准确,安装支架9可以沿着导轨11移动,从而传感器组件4可以随着安装支架9的移动而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对任一阳极板8的监测,并且能够人为地控制传感器组件4到阳极板8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3

本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安装支架9进行设计。参见图5、图6,所述安装支架9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组件4的安装座17;安装座17可以设置为三棱体或者方形体的形式,其中安装座17的每一面上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固定件,从而可以在安装座17上的每一面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其中所述安装支架9包括与监测架1滑动配合的连接部18和用于固定传感器组件4的固定部19,所述连接部18和固定部19沿安装支架9的长度方向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固定孔20,所述连接部18内设有通道,所述固定部19的一端插入通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连接部18和固定部19的两个对应固定孔20,实现固定部19与连接部18之间的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可以通过调节安装支架9中连接部18与固定部19之间的连接距离,从而调节传感器组件4的监测高度,实现在纵向上的监测点调节,因此可以进行多个不同高度的测试点的同时监测,提高电除尘器监测的效率。

实施例4

本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限位组件16进行设计。所述限位组件16包括设置于导轨11和安装支架9上端的限位孔21、用于连接两限位孔21的限位螺钉22。

如图5所示,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安装支架9上端可以设置为套接于导轨11的套接头23结构,为实现限位功能,在安装支架9上端的中心处设置限位孔21,在导轨11侧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均匀间隔的限位孔21,通过将限位螺钉22连接安装支架9上端与导轨11侧部的两个对应限位孔21,从而实现限制安装支架9沿导轨11移动的功能。

如图4、图6所示,作为另一个优选方式,安装支架9上端设置为滑板24的结构,其中导轨11设置导轨槽25,安装支架9上端可沿着导轨槽25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导轨槽25的底部设置用于导轨支架10上端穿出导轨槽25的通道,该通道沿着导轨槽25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支架9上端即滑板24上设置所述限位孔21,同样地,所述导轨槽25的底部上位于通道两侧的位置设置相应的限位孔21。

本优选实施例设置了两种用于限制安装支架9沿导轨11移动的限位结构,结构简单,并易于操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