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测试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4639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测试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测试分选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机,媒体播放机,便携式DVD机等随身数码产品上面的电池,因为它的优良特性,已经慢慢取代干电池,镍氢镍镉电池等。锂电池电芯、保护板和外壳构成了锂电池必要的三要素。

圆柱电池分选机是一款用于圆柱电池的内阻、电压等参数的测试分选设备,自带高精密内阻、电压自动测试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现有的电芯测试分选机的上料方式多采用料仓式上料方式,其缺点是:1、人工上料需将料盒内的电芯隔离卡板纸取走,然后将纸盒侧边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电芯倒入电芯倒入料仓内,劳动强度较大;2、倒入料仓时,电芯之间存在跌落碰撞,容易造成电芯的破损;3、同时倒电芯时,容易造成人工漏料,或是电芯跌落到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损伤;4、电芯出料仓入料转轮式分料器时,容易在造成电芯在转轮内卡料,电芯夹伤,破皮损伤而已起的电芯之间短路现象,对后续的电池组装带来一定安全隐患;5、料仓式储料上料方式进入转轮时由于需要一定的挤压力,存在尾料清理时需要人工干涉,或是在料仓料储存尾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测试分选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采用料仓式上料方式操作者劳动强度,以及上料时可能产生电芯破损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芯测试分选机,包括用于传送待测试电芯的储料流水线、用于抓取所述电芯的电芯抓取机构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测试流水线,在所述测试流水线上形成有用于排除问题电芯的排废机构和供工作人员操作的人机操作界面,所述电芯抓取机构包括可移动设置于所述储料流水线和测试流水线之间的传动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传动结构上的抓取结构;所述抓取结构包括活塞杆上固定有磁铁的取放料气缸和固定于所述取放料气缸上的电芯限位板;在所述电芯限位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磁铁穿过的容纳孔;所述取放料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后,所述磁铁嵌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磁铁的端面与所述电芯限位板齐平。

优选的,还包括活塞杆上固定有护料板的护料气缸,所述护料气缸与所述取放料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电芯限位板上开设有通孔的位置朝向所述取放料气缸的伸出方向凸起形成空心的限位柱;在所述护料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柱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跨于所述储料流水线和测试流水线之间上方的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平移装置、固定于所述平移装置上的提升装置以及固定于所述提升装置上的旋转臂;所述电芯抓取机构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的旋转部上。

或者,所述传动结构为六轴机械手;所述电芯抓取机构固定于所述六轴机械手的旋转轴端。

优选的,所述电芯限位板上与磁铁齐平的侧面上形成有质软的缓冲层。

优选的,在所述储料流水线上设置有纸盒上盖开合机构、空盒抓取机构以及CCD摄像头。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磁铁对储料流水线上的电芯进行抓取并上料方式,减小了操作者劳动强度;上料过程中不存在电芯碰撞,也不存在电芯卡料及挤压现象,排除了上料时可能产生电芯破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储料流水线和电芯抓取结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测试流水线和电芯抓取结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电芯抓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抓取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实施例抓取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采用人工上料方式对电芯进行上料,需将电芯倒入电芯倒入料仓内,劳动强度较大;并且倒入料仓时,电芯之间存在跌落碰撞,容易造成电芯的破损,并且容易造成人工漏料。而采用转轮式分料器时,容易在造成电芯在转轮内卡料,电芯夹伤,破皮损伤而已起的电芯之间短路现象,对后续的电池组装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测试分选机,该电芯测试分选机包括用于传送待测试电芯的储料流水线10、用于抓取电芯的电芯抓取机构20以及用于检测电芯的测试流水线30。在测试流水线30上形成有用于排除问题电芯的排废机构31和供工作人员操作的人机操作界面32。

请参见图4,其中电芯抓取机构20包括可移动设置于储料流水线10和测试流水线30之间的传动结构40以及固定于传动结构40上的抓取结构50。

请参见图4,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传动结构40包括跨于储料流水线10和测试流水线30之间上方的滑轨41、滑动设置于滑轨41上的平移装置42和固定于平移装置42上的提升装置43以及固定于提升装置43上的旋转臂44。其中平移装置42、提升装置43和旋转臂44均通过气动机构、液动机构或电机进行驱动。

或者,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结构40为六轴机械手,上述结构中的滑轨41、平移装置42提升装置43以及旋转臂44均采用六轴机械手替换。

采用两种结构的传动结构40,抓取结构50均固定于传动结构40的活动端,抓取结构50可固定于旋转臂44的旋转部上,也可以固定于六轴机械手的旋转轴端。

上述结构实现抓取结构50在储料流水线10和测试流水线30之间的移动,请参见图5-图6,为了实现抓取结构50对待测试电芯的抓取,抓取结构50包括活塞杆上固定有磁铁52的取放料气缸51和固定于取放料气缸51上的电芯限位板53。在电芯限位板53上开设有供磁铁52穿过的容纳孔531。取放料气缸51的活塞杆伸出后,磁铁52嵌于容纳孔531内,且磁铁52的端面与电芯限位板53齐平。

在对电芯进行测试时,将防止有处理好的电芯的料盒放置在储料流水线10的固定位置,料盒通过储料流水线10进入待取料位置;此时旋转臂电机(图中未标示)将旋转臂44转至垂直方向;平移装置42将整个抓取结构50平移至储料流水线10的待取料位置,提升装置43将抓取结构50下降至料盒位置;取放料气缸51将磁铁52推出与电芯限位板53齐平,料盒内的电芯在磁铁53吸力的作用下,吸附在电芯限位板53上;提升结构43将旋转臂44提升到一定高度;旋转臂44在旋转臂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至水平方向;平移装置42将整个抓取结构50平移到测试流水线30的放料位置,取放料气缸51带动磁铁52退回,电芯则落在测试流水线30,完成电芯的整个上料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测试分选机在上料过程中,采用磁铁对储料流水线上的电芯进行抓取并上料,减小了操作者劳动强度;上料过程中不存在电芯碰撞,也不存在电芯卡料及挤压现象,排除了上料时可能产生电芯破损的安全隐患;由于每次都是整排取料,不存在尾料难取的问题。

在磁铁52对电芯进行吸取时,电芯与电芯限位板53接触,为了进一步避免电芯发生碰撞造成损坏,在电芯限位板53上与磁铁52齐平的侧面上形成有质软的缓冲层,该结构能够在电芯吸取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电芯与电芯限位板53之间直接产生碰撞。

请参见图5-图6,抓取结构50对电芯进行抓取并移动时,为了避免电芯晃动造成掉落,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测试分选机还包括活塞杆上固定有护料板54的护料气缸55,护料气缸55与取放料气缸51固定连接;在电芯限位板53上开设有通孔的位置朝向取放料气缸51的伸出方向凸起形成空心的限位柱;在护料板54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柱的通孔。在电芯移动过程中,磁铁52将料盒内的电芯吸附在电芯限位板53上后,护料气缸55将护料板54推出,防止电芯在旋转过程中掉落,而在平移装置42将整个抓取结构50平移到测试流水线30的放料位置后,护料气缸55则带动护料板54退回。

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实用性,还可以在储料流水线10上加装纸盒上盖开合机构、空盒抓取机构及CCD摄像头,可以实现整卡来料时自动定位、开盒、取电芯、空盒回收等功能。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