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3671发布日期:2019-01-16 07:5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脱硫脱硝活性炭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脱硝活性炭是一种专用于治理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的活性炭。其特点在于脱除烟气中so2的同时,还可利用活性焦的吸附特性脱除烟气中的nox、二恶英和汞等污染物,具有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的功能,是一项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的烟气净化产品。

脱硫脱硝活性炭在使用时具有如下优势:

1、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强,且便于对其进行活化和改性,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负载性能和还原性能以及独特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

2、可以实现联合脱除so2、nox、脱汞、脱二恶英和粉尘的一体化;

3、能除去湿法难以去除的so3,且so3的脱除率很高;

4、可除去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如二恶英,重金属如砷、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5、脱硫脱硝产生的副产品可进行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有的脱硫脱硝活性炭滤芯在制造时,需要先对活性炭颗粒进行筛选处理,现有的筛选过程仅对活性炭内部的杂质进行筛除。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活性炭删选设备不能对活性炭进行分级控制,由于不同粒径的活性炭压合时,小粒径活性炭下沉,会导致活性炭柱的下层密度高,一定程度上导致活性炭柱的吸附效果不均匀,在进行吸附工作时,活性炭柱的使用寿命依靠寿命最短的部分计算,导致活性炭柱的使用寿命不均,且难以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导致炭柱的使用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活性炭删选设备不能对活性炭进行分级控制,由于不同粒径的活性炭压合时,小粒径活性炭下沉,会导致活性炭柱的下层密度高,一定程度上导致活性炭柱的吸附效果不均匀,在进行吸附工作时,活性炭柱的使用寿命依靠寿命最短的部分计算,导致活性炭柱的使用寿命不均,且难以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导致炭柱的使用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对煤质颗粒活性炭的分级筛选,对活性炭的粒径进行精确分级,便于对不同应用场合制作对应的脱硫脱硝活性炭柱,提高活性炭柱内部密度的均匀性,延长活性炭柱的使用寿命,降低活性炭柱的维护成本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包括外支撑架和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支撑架顶部,所述外支撑架底部四角各安装一组气动减震支脚,所述外箱体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

所述外箱体内侧底部安装有振动内胆,所述振动内胆与所述外箱体内壁紧密配合,所述振动内胆上设置有分级分筛箱组,所述分级分筛箱组由相互嵌套的若干组嵌套式分筛箱密封连接组成,所述嵌套式分筛箱自上而下目数依次增加;

所述外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外支撑架顶部固定配合的箱体座,所述外箱体内壁底部设置有支撑所述振动内胆的内胆支架,所述内胆支架顶部设置有顶盖支架;

所述振动内胆两侧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振动内胆外壁密封配合;

所述嵌套式分筛箱由过滤网兜和边架组成,所述边架与所述过滤网兜顶部固定配合,且所述过滤网兜呈倒置的梯台状;

所述振动内胆内侧底部的所述分级分筛箱组正下方设置有粉末收集箱。

作为优选,所述气动减震支脚包括支撑腿和减震支脚,所述支撑腿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支撑架底部,所述减震支脚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腿底端。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支脚底部粘接固定有橡胶防滑垫。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支架上成型有所述振动电机的容置腔,且所述容置腔内侧设置有连接所述振动电机的橡胶减震垫。

作为优选,所述边架顶部设置有软磁吸合带,所述过滤网兜外侧的所述边架底部固定安装有软磁密封带,上层边架的软磁密封带与下层边架的软磁吸合带磁吸密封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顶盖底部与所述外箱体的配合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外支撑架顶部设置有配合所述箱体座的定位槽,且所述箱体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支撑架顶部。

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需要分筛的活性炭粒径范围,并对应该粒径范围选择所述嵌套式分筛箱组成分级分筛箱组;

b、将步骤a中的分级分筛箱组装配在所述振动内胆上;

c、向分级分筛箱组内部倾倒待分筛的活性炭颗粒原料,而后盖合所述密封顶盖;

d、开启设备,所述振动电机运行,并通过所述振动内胆向所述分级分筛箱组传导震动,进而带动分级分筛箱组振动,并对活性炭颗粒进行分级分筛;

e、定时分筛完成后,将嵌套式分筛箱依次取出,即可完成活性炭的精选分筛分类。

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密封分筛精选,减少了活性炭分筛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

2、通过层叠设置且密封配合的分级分筛箱组,可对活性炭进行分级分筛精选,提高了活性炭的分级分选效率,提高了活性炭的分级精度;

3、通过增设分筛箱,可使活性炭的分筛精度更高,便于后期对活性炭进行分类加工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外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振动内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嵌套式分筛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嵌套式分筛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箱体;101、箱体座;102、内胆支架;103、顶盖支架;2、外支撑架;3、气动减震支脚;4、密封顶盖;5、振动内胆;501、振动电机;6、嵌套式分筛箱;601、过滤网兜;602、边架;603、软磁密封带;604、软磁吸合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包括外支撑架2和外箱体1,外箱体1固定安装在外支撑架2顶部,外支撑架2底部四角各安装一组气动减震支脚3,外箱体1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4;

外箱体1内侧底部安装有振动内胆5,振动内胆5与外箱体1内壁紧密配合,振动内胆5上设置有分级分筛箱组,分级分筛箱组由相互嵌套的若干组嵌套式分筛箱6密封连接组成,嵌套式分筛箱6自上而下目数依次增加;

外箱体1底部设置有与外支撑架2顶部固定配合的箱体座101,外箱体1内壁底部设置有支撑振动内胆5的内胆支架102,内胆支架102顶部设置有顶盖支架103;

振动内胆5两侧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振动电机501,振动电机501与振动内胆5外壁密封配合;

嵌套式分筛箱6由过滤网兜601和边架602组成,边架602与过滤网兜601顶部固定配合,且过滤网兜601呈倒置的梯台状;

振动内胆5内侧底部的分级分筛箱组正下方设置有粉末收集箱。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气动减震支脚3包括支撑腿和减震支脚,支撑腿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外支撑架2底部,减震支脚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腿底端,如此设置,可通过减震支脚对外支撑架2进行减震防护,并且减少设备的噪音;

减震支脚底部粘接固定有橡胶防滑垫,如此设置,可提高减震支脚与底面接触的摩擦力;

内胆支架102上成型有振动电机501的容置腔,且容置腔内侧设置有连接振动电机501的橡胶减震垫,如此设置,可减少振动电机501向外箱体1的振动传导,提高设备的静音性能;

边架602顶部设置有软磁吸合带604,过滤网兜601外侧的边架602底部固定安装有软磁密封带603,上层边架602的软磁密封带603与下层边架602的软磁吸合带604磁吸密封配合,如此设置,通过软磁吸合带604与软磁密封带603的配合,可在上下两层嵌套式分筛箱6接触时进行密封,通过厚度相同的过滤网兜601,可在嵌套后的嵌套式分筛箱6之间形成一厚度与边架602厚度相等的空腔,即可在活性炭分筛时作为对应粒径活性炭的容置腔;

密封顶盖4底部与外箱体1的配合处安装有橡胶密封垫圈,如此设置,可提高外箱体1的密封性能,防止分筛产生的粉尘外溢;

外支撑架2顶部设置有配合箱体座101的定位槽,且箱体座10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外支撑架2顶部,如此设置,可便于外箱体1的拆卸和装配,且提高外箱体1安装的稳定性。

一种脱硫脱硝活性炭精选装置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需要分筛的活性炭粒径范围,并对应该粒径范围选择嵌套式分筛箱6组成分级分筛箱组;

b、将步骤a中的分级分筛箱组装配在振动内胆5上;

c、向分级分筛箱组内部倾倒待分筛的活性炭颗粒原料,而后盖合密封顶盖4;

d、开启设备,振动电机501运行,并通过振动内胆5向分级分筛箱组传导震动,进而带动分级分筛箱组振动,并对活性炭颗粒进行分级分筛;

e、定时分筛完成后,将嵌套式分筛箱6依次取出,即可完成活性炭的精选分筛分类。

通过密封分筛精选,减少了活性炭分筛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

通过层叠设置且密封配合的分级分筛箱组,可对活性炭进行分级分筛精选,提高了活性炭的分级分选效率,提高了活性炭的分级精度;

通过增设分筛箱,可使活性炭的分筛精度更高,便于后期对活性炭进行分类加工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