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匹自动分类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0152发布日期:2019-01-08 22:0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匹自动分类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匹自动分类线。



背景技术:

成品的布匹一般为了运输方便多为卷料形式,当多种型号的布匹混在一起的时候,需要对各种型号的布匹进行分类摆放,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现有布匹分类工作,多为将布匹卷料放在输送带上,使其轴向沿输送方向放置,在输送带的两侧摆放用于堆叠存放布匹卷料的板车,在布匹卷料输送至对应位置时,人工将布匹卷料从输送带上推出并使其进入对应的板车内,该过程即为布匹分缸。可见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将布匹自动进行分类推出的布匹自动分类线,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布匹自动分类线,包括: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用于传送布匹;

夹取装置,所述夹取装置位于输送带前端,用于夹取布匹放置于输送带上;

至少一组布匹自动分缸装置,所述布匹自动分缸装置沿输送带摆放,用于将输送带上的布匹进行归类摆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夹取装置电性相连,所述控制系统与布匹自动分缸装置电性相连;

还包括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该控制面板用于向控制系统人为输入控制信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扫描仪,所述扫描仪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扫描布匹的型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布匹自动分缸装置包括:

分缸机构,所述分缸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一侧或两侧,所述分缸机构具有一推动部和一控制推动部运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将推动部从输送带的外侧推动至输送带的上方,且在推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部的水平位置升高,从而将布匹卷料从输送带的另一侧推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部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下端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一组摇臂,两组摇臂的下端铰接于一机架上,所述承载板可随摇臂的摆动而靠近输送带并抬高;

推板,所述推板承载于承载板上,且其远离输送带的一端铰接承载板,在所述承载板随摇臂摆动而靠近输送带并抬高时,所述推板靠近输送带的一端从输送带的外侧运动至输送带的上方并抬高水平位置;

撑杆,所述撑杆顶持推板远离输送带的一端或顶持承载板远离输送带的一端亦或顶持摇臂背离输送带的一端,以用于推板限位;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推板靠近输送带的一端,在所述推板通过撑杆限位时,所述推板靠近输送带的一端承载于支撑座上并相对于承载板翻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承载板或摇臂,以用于控制摇臂朝向输送带摆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板在承载于支撑座上时,其靠近输送带的一端高于远离输送带的一端且低于输送带的输送平面,以便于布匹卷料从输送带上沿推板上端面滚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取装置包括:

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夹取布匹;

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其滑动的滑动座,还包括一个设置于滑动座上并驱动滑动座沿滑轨运动的驱动装置;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一端与夹具相连,用于提升或降低夹具,另一端与滑动座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滚轮,所述滚轮位于于滑动座上,并与滑轨接触;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滚轮相连,用于驱动滚轮滚动在滑轨上滚动,进而带动滑动座沿滑轨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包括:

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与升降装置相连,所述夹具底座上还设置有两个能相向运动的夹板用于对布匹进行夹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夹取装置,将布匹夹取放置于输送带上,在夹取布匹的时候,通过扫描仪识别所夹取布匹的型号,反馈至控制系统中,然后在输送带对应分缸机构的另一侧摆放好板车或其他收纳盛器,在布匹卷料输送至对应位置时,控制系统控制驱动部运作,使推动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从输送带的外侧运动至输送带的上方,从而将布匹卷料从输送带的另一侧推出,并且推动部在运动至输送带的上方的过程中,其水平位置抬高,因此推动部在抵接布匹卷料时会对布匹卷料施加向上倾斜的作用力,促使其滚动,便于推出,如此既可提高生产效率,也减少了工人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夹取装置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布匹自动分缸装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案例中布匹自动分缸装置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布匹自动分缸装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一种布匹自动分类线,包括:输送带10,所述输送带10用于传送布匹;夹取装置20,所述夹取装置20 位于输送带10前端,用于夹取布匹放置于输送带10上;至少一组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所述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沿输送带 10摆放,用于将输送带10上的布匹进行归类摆放。工作时,通过夹取装置20夹取布匹,然后放置于输送带10上,然后通过输送带10输送至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上,进行归类摆放。

优选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夹取装置20电性相连,所述控制系统与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电性相连,还包括一控制面板40,所述控制面板40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该控制面板40用于向控制系统人为输入控制信号,从而对夹取装置20 和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进行控制。优选还包括一扫描仪,所述扫描仪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扫描布匹的型号。当夹取装置20夹取布匹时,扫描仪会识别布匹的信号,然后反馈至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会计算出该布匹应该放置于什么位置,当布匹通过输送带10输送至指定位置时,控制系统再控制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将布匹归类摆放。

所述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包括:分缸机构,所述分缸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带10的一侧或两侧,所述分缸机构具有一推动部和一控制推动部运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将推动部从输送带10的外侧推动至输送带10的上方,且在推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部的水平位置升高,从而将布匹卷料从输送带10的另一侧推出。

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第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推动部包括:

承载板32,所述承载板32下端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一组摇臂33,每组摇臂33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摇臂33,以支撑承载板32,两组摇臂33的下端铰接于一机架上,所述承载板 32可随摇臂33的摆动而靠近输送带10并抬高;

推板31,所述推板31承载于承载板32上,且其远离输送带10的一端铰接承载板32,在所述承载板32随摇臂33 摆动而靠近输送带10并抬高时,所述推板31靠近输送带10 的一端从输送带10的外侧运动至输送带10的上方并抬高水平位置,所述推板31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设置有橡胶或硅胶或布匹卷料,从而可避免布匹卷料受损,保证生产质量;

撑杆,所述撑杆顶持推板31远离输送带10的一端或顶持承载板32远离输送带10的一端亦或顶持摇臂33背离输送带10的一端,以用于推板31限位;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推板31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在所述推板31通过撑杆限位时,所述推板31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承载于支撑座上并相对于承载板32翻起。

相对应的,驱动部可作用于承载板32或摇臂33上即可控制推板31运动,采用电机或气缸驱动均可实现,考虑到布匹卷料的重量较大,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气缸 34,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4的输出端铰接承载板32或摇臂33,以用于控制摇臂33朝向输送带10摆动。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驱动气缸34倾斜设置,使其上端靠近输送带10,在非工作状态下时,通过第一驱动气缸34支撑摇臂 33等,从而取代撑杆实现限位。简化了结构组成,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减小了设备体积,实用性强。

为了便于在输送带10两侧对称设置分缸机构时,布匹卷料滚落较为方便,优选的,所述推板31在承载于支撑座上时,其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高于远离输送带10的一端且低于输送带10的输送平面,以便于布匹卷料从输送带10上沿推板 31上端面滚落。

这样,在输送带10的另一侧对应分缸机构设置板车或其他盛器来收纳布匹卷料,在布匹卷料输送至对应位置时,启动第一驱动气缸34,控制摇臂33朝向输送带10摆动,承载板32随之抬升并带动推板31抬升至完全贴合于承载板32上,在第一驱动气缸34运动至终态时,推板31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运动至输送带10的上方,将布匹卷料成功推出。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推板31远离输送带10的一端铰接于承载板32 上,因此其可以翻起,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实际生产的布匹卷料的尺寸合理地设置摇臂33的长度和与基座的铰接位置,使推板31从布匹卷料的下方进行抵接。本实施方式中的分缸装置,推板31相对于承载板32翻起一定角度,可有效避免采用摇臂33铰接推板31而形成连杆机构而可能出现的运动锁死的发生,运动更平稳。同时,承载板32在抬升时,承载并推动推板31,结构稳固。此外,在输送带10两侧对称设置分缸机构时,一侧的推板31可承载布匹卷料,引导其滚落至板车或其他盛器内。

布匹自动分缸装置30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推动部包括:

滚轴35,所述滚轴35平行于输送带10的输送方向而设置于输送带10的一侧,其上端面低于输送带10的输送平面;

卸料杆,所述卸料杆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搭载于滚轴35 上,其另一端于下方铰接一摇杆,所述摇杆的下端铰接于一基座上,所述摇杆朝向输送带10摆动时,可带动卸料杆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从输送带10的外侧运动至输送带10的上方并抬高水平位置;

撑杆,所述撑杆顶持卸料杆远离输送带10的一端或顶持摇杆背离输送带10的一端,以用于卸料杆限位。

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相类似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气缸34,所述第二驱动气缸34的输出端铰接摇杆,以用于控制摇杆朝向输送带10摆动。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也将第二驱动气缸34倾斜设置而使其上端靠近输送带10,从而取代撑杆实现限位。

如图所示,摇杆与卸料杆的铰接点的水平位置低于滚轴 35,这样,在输送带10的另一侧对应分缸机构设置板车或其他盛器来收纳布匹卷料,在布匹卷料输送至对应位置时,启动第二驱动气缸34,控制摇杆朝向输送带10摆动,卸料杆靠近输送带10的一端随之朝向输送带10运动并抬升,直至将布匹卷料成功地从输送带10的另一侧推出。之后第二驱动气缸34复位,摇杆和卸料杆在重力和第二驱动气缸34的共同作用下回复原位,直至抵接撑杆。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沿输送带10的输送方向排布多根相同的卸料杆和摇杆以及第二驱动气缸34,同步控制第二驱动气缸34实现多个卸料杆同步运动,以避免单点推动布匹卷料时,布匹卷料的滚动方向倾斜。此外,也可将多个摇杆通过连杆结构固定,同时多个卸料杆也通过连杆结构固定,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滚轴35也可采用滚轮25或光滑轴替代。

作为夹取装置20的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夹取装置20包括:夹具21,所述夹具21用于夹取布匹;滑轨22,所述滑轨22上设置有可沿其滑动的滑动座24,还包括一个设置于滑动座24上并驱动滑动座24沿滑轨22运动的驱动装置;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一端与夹具21相连,用于提升或降低夹具21,另一端与滑动座24相连。所述升降装置优选为提升臂23,次优选为直线电机与安装于滑动座24上并与夹具直接相连。所述滑轨22可以设置于屋顶等地方,从而使滑动座24能沿滑轨22运动,优选还包括一支架29,所述滑轨22 位于所述支架29上,该支架29位于输送带10的前端,待夹取的布匹放置于支架29下方,从而方便夹取,而且使夹取装置20 不至于较为庞大。

所述驱动装置优选包括:

滚轮25,所述滚轮25位于于滑动座24上,并与滑轨22 接触;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滚轮25相连,当然也可以同理选用旋转气缸,优选为旋转电机或旋转气缸通过皮带26与滚轮25相连,当旋转电机工作时,通过皮带26带动滚轮25转动,从而驱使滚轮25在滑轨22上滚动,进而带动滑动座24沿滑轨 22运动。当然也可以同理选择链条用以连接旋转电机和滚轮25,不过链条如果需要运作的较为顺畅,需要在链条上涂有润滑油,从而容易污染布匹,故优选为皮带26。

所述夹具21优选包括:夹具底座27,所述夹具底座27与升降装置相连,所述夹具底座27上还设置有两块能相向运动的夹板28用于对布匹进行夹取。在夹取的时候,先张开两块夹板 28,控制夹取装置20的位置,使夹板28位于布匹卷料的两端,然后控制夹板28相向运动,进而从布匹卷料的两端夹住布匹卷料,为了防止布匹卷料掉落,优选在夹板28上还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应到夹板28对布匹卷料施加的压力,当压力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控制系统会默认两块夹板28已经夹紧了布匹卷料,从而不会再进一步施加压力,不会导致损坏布匹卷料。为了增大夹板28与布匹卷料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布匹卷料掉落,优选在夹板28与布匹卷料相接触的一面还设置有磨砂颗粒,用于增大夹板28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大夹板28与布匹卷料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夹具21次优选为一机械爪,用于抓取布匹卷料放置于输送带10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控制夹取装置20,将布匹夹取放置于输送带10上,在夹取布匹的时候,通过扫描仪识别所夹取布匹的型号,反馈至控制系统中,然后在输送带 10对应分缸机构的另一侧摆放好板车或其他收纳盛器,在布匹卷料输送至对应位置时,控制系统控制驱动部运作,使推动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从输送带10的外侧运动至输送带10 的上方,从而将布匹卷料从输送带10的另一侧推出,并且推动部在运动至输送带10的上方的过程中,其水平位置抬高,因此推动部在抵接布匹卷料时会对布匹卷料施加向上倾斜的作用力,促使其滚动,便于推出,如此既可提高生产效率,也减少了工人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