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654发布日期:2019-02-11 00:12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雾产生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空气污染也越发严重。目前,人们通常会选用家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现有的水雾式空气净化器通常包括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包括喷雾装置和电荷加载装置,喷雾装置用于喷出水雾,电荷加载装置用于对水雾加载电荷,从而形成带电荷水雾,带电荷水雾能够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引并将颗粒物捕获。

然而,现有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水雾喷出后扩散较快,因此,有些水雾并未经过电荷加载装置所产生的电场,导致电荷水雾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水雾中存在较多未被加载电荷的水雾,影响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以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包括筒状电板和水雾喷头,所述水雾喷头设置在所述筒状电板内并用于喷出水雾,所述筒状电板能够产生电场,以对所述水雾加载电荷,从而形成带电荷水雾。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罩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筒状电板设置在所述罩体内,所述筒状电板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筒状电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气口、进风口、出风口和出气口依次连通以形成风道。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水雾喷头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并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水雾喷头、筒状电板与所述罩体同轴设置,所述筒状电板与所述水雾喷头喷出的水雾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以形成风路,所述风道由所述进气口、进风口、风路、出风口和出气口依次连通构成。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水雾喷头能够喷出锥形筒状水雾,所述锥形筒状水雾的尖端位于所述水雾喷头处,所述筒状电板为锥形筒状电板,所述锥形筒状电板与所述锥形筒状水雾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锥形筒状电板与所述锥形筒状水雾之间具有所述设定间距以形成所述风路。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罩体的内壁上凸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口外侧并沿所述罩体的径向延伸,所述挡板与所述筒状电板朝向所述出气口方向的延长线相交。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筒状电板的表面与所述筒状电板的轴线形成设定角度,以对流出所述出风口的空气施加朝向所述筒状电板的轴线方向的导向力。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筒状电板的表面为内凹弧形面。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挡板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延伸并形成环形。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筒状电板连接以向所述筒状电板供电;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输入端、1比1变压器和谐振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所述1比1变压器与所述谐振电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包括电感和升压电路,所述电感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以产生谐振。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升压环节,每个所述升压环节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输入端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之间,所述第二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电感设置在各所述升压环节中,所述电感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二电路内。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电感还包括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一电路内。

所述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优选的,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方波电路和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方波电路和转换电路与所述谐振电路连接,所述方波电路用于向所述转换电路输出方波电压,所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方波电压转换为正弦波电压,并向所述谐振电路输出所述正弦波电压;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第三电容和所述1比1变压器,所述1比1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三电感串联,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在使用时,可将筒状电板与电源装置连接,电源装置开启后,筒状电板通电并进行放电而产生电场,同时,水雾喷头喷出水雾,当水雾经过筒状电板产生的电场时能够荷电,从而形成带电荷水雾。由于水雾喷头设置在筒状电板内,因此筒状电板所产生的电场围绕在水雾喷头喷出的水雾的外周,从而提高了水雾经过电场的几率,进而增加了形成带电荷水雾的几率。当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时,由于形成带电荷水雾的几率较高,因此,能够产生更多的带电荷水雾,更多的带电荷水雾能够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引,从而利于增加对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捕获效率,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电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01:筒状电板; 102:水雾喷头; 103:水雾;

104:罩体; 105:进气口; 106:出气口;

107:进风口; 108:出风口; 109:风路;

110:挡板; 111:电源装置; 112:电源输入端;

113:1比1变压器; 114:谐振电路; 115:电感;

116:升压电路; 117:升压环节; 118:第一输入端;

119:第二输入端; 120:第一电容; 121:第一二极管;

122:第二电容; 123:第二二极管; 124:第一电感;

125:第二电感; 126:方波电路; 127:转换电路;

128:第三电感; 129:第三电容; 130:第一绕组;

131:第二绕组; 132:负高压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包括筒状电板101和水雾喷头102,所述水雾喷头102设置在所述筒状电板101内并用于喷出水雾103,所述筒状电板101能够产生电场,以对所述水雾103加载电荷从而形成带电荷水雾。

本实施例中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在使用时,可将筒状电板101与电源装置111连接,电源装置111开启后,筒状电板101通电并进行放电而产生电场,同时,水雾喷头102喷出水雾103,当水雾103经过筒状电板101产生的电场时能够荷电,从而形成带电荷水雾。由于水雾喷头102设置在筒状电板101内,因此筒状电板101所产生的电场围绕在水雾喷头102喷出的水雾103的外周,从而提高了水雾103经过电场的几率,进而增加了形成带电荷水雾的几率。当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时,由于形成带电荷水雾的几率较高,因此,能够产生更多的带电荷水雾,更多的带电荷水雾能够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吸引,从而利于增加对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捕获效率,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还包括罩体104,所述罩体104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105,所述罩体104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106;所述筒状电板101设置在所述罩体104内,所述筒状电板101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107,所述筒状电板101的另一端开设有出风口108,所述进气口105、进风口107、出风口108和出气口106依次连通以形成风道。当电荷水雾产生装置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时,空气能够由进气口105进入风道内并由进风口107进入筒状电板101内与带电荷水雾相结合,从而使带电荷水雾将带电荷颗粒物捕获,已捕获带电荷颗粒物的带电荷水雾会随空气由出气口106流出风道。由于空气和带电荷水雾均位于罩体104内,因此利于空气中颗粒物和带电荷水雾的混合,增加了带电荷水雾对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捕获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水雾喷头102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07处并朝向所述出风口108设置。由此,水雾喷头102会顺着空气的流向喷出水雾103,从而降低了水雾103对于空气的阻碍作用,使空气流动更为顺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水雾喷头102、筒状电板101与所述罩体104同轴设置,所述筒状电板101与所述水雾喷头102喷出的水雾103之间具有设定间距以形成风路109,所述风道由所述进气口105、进风口107、风路109、出风口108和出气口106依次连通构成。由此,当空气进入筒状电板101内时会沿风路109流动,从而将水雾103与筒状电板101隔离,避免了水雾103直接喷射在筒状电板101上产生火花或造成电路故障,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水雾喷头102能够喷出锥形筒状水雾103,所述锥形筒状水雾103的尖端位于所述水雾喷头102处,所述筒状电板101为锥形筒状电板101,所述锥形筒状电板101与所述锥形筒状水雾103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锥形筒状电板101与所述锥形筒状水雾103之间具有所述设定间距以形成所述风路109。由于水雾喷头102能够喷出锥形筒状水雾103,因此利于使水雾103更为均匀分散,从而利于提高形成带电荷水雾的几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罩体104的内壁上凸设有挡板110,所述挡板110位于所述出风口108外侧并沿所述罩体104的径向延伸,所述挡板110与所述筒状电板101朝向所述出气口106方向的延长线相交。由此,挡板110能够有效阻止水雾103或带电荷水雾随空气流入到筒状电板101的外壁和罩体104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处,从而防止水雾103或带电荷水雾与筒状电板101的外壁相接触而产生火花或造成电路故障,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挡板110朝向所述筒状电板101的表面与所述筒状电板101的轴线形成设定角度,以对流出所述出风口108的空气施加朝向所述筒状电板101的轴线方向的导向力。由此,通过挡板110的导向作用,能够使流出出风口108的空气朝向筒状电板101的轴线方向流动,从而有效阻止水雾103或带电荷水雾随空气流入到筒状电板101的外壁和罩体104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处,进一步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挡板110朝向所述筒状电板101的表面为内凹弧形面。由此,利于提高挡板110对空气的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挡板110沿所述罩体104的周向延伸并形成环形。由此,利于提高对于水雾103或带电荷水雾的阻碍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荷水雾产生装置还包括电源装置111,所述电源装置111与所述筒状电板101连接以向所述筒状电板101供电;所述电源装置111包括电源输入端112、1比1变压器113和谐振电路114,所述电源输入端112通过所述1比1变压器113与所述谐振电路114连接,所述谐振电路114包括电感115和升压电路116,所述电感115与所述升压电路116连接以产生谐振。

在电源装置111启动时电源输入端112会接入220V交流市电,由于1比1变压器113能够起到理想的隔离效果,因此使电源装置111的地电位与市电的大地电位之间可以做到没有串扰电流,从而不会给电源装置111带来额外的功率负担。另外,升压电路116中包括电容及二极管,在电源装置111使用过程中,升压电路116在电学上表现为电容的特性,即可将升压电路116看做一个等效电容,另外,升压电路116中的电容负责输出高压,由于电感115与升压电路116连接,因此电感115与升压电路116的等效电容或升压电路116中的电容能够产生谐振,从而在电容充电时产生的谐振使电流不会出现短时间大电流的尖锐充电电流,进而能够对升压电路116中的二极管起到保护作用,在电容对外放电时产生的谐振使电流不会出现短时间大电流的火花放电,因此电源装置111具有抗火花放电的特性,从而能够避免筒状电板101遇水雾103而产生火花的问题,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升压电路116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升压环节117,每个所述升压环节117包括第一输入端118、第二输入端119、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电容120和第一二极管121,所述第一输入端118、第一电容120、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二输入端119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122和第二二极管123,所述第二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120和第一二极管121之间,所述第二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121和所述第二输入端119之间;所述电感115设置在各所述升压环节117中,所述电感115包括第一电感124,所述第一电感124串联在所述第二电路内。

本实施例中,每个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一输入端118和第二输入端119可直接连接在1比1变压器113的输出端,也可连接在前一升压环节117的输出端,其中,每个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二输入端119可与第一电感124、第二电容122、第二二极管123依次连接,同时,第二输入端119与第一二极管121、第一电容120、第一输入端118依次连接,即第二输入端119为位于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一电感124之间的节点,从而能够将第一个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二输入端119作为电源装置111的地电位,而最后一个升压环节117中第二电容122与第二二极管123之间的节点即为电源装置111的负高压输出端132,由于1比1变压器113不在第一个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二输入端119和电源装置111的负高压输出端132之间,所以1比1变压器113始终不会受到电源装置111产生的高压电的冲击,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另外,在电源装置111使用过程中,各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二电容122负责输出高压,而第一电感124与第二电容122串联起到谐振的作用,因此,在第二电容122充电时,产生的谐振使电流不会出现短时间大电流的尖锐充电电流,从而能够对升压电路116中的第一二极管121和第二二极管123起到保护作用,在第二电容122对外放电时,产生的谐振使电流不会出现短时间大电流的火花放电,因此电源装置111具有抗火花放电的特性,从而能够避免筒状电板101遇水雾103而产生火花的问题,提高了电荷水雾产生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另外,谐振电路114也可以是电感115和升压电路116串联的电路(请参考图3),此时,电感115与升压电路116的等效电容产生谐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感115还包括第二电感125,所述第二电感125串联在所述第一电路内。由此在电源装置111使用过程中,各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一电容120负责存储电压,而第二电感125与第一电容120串联起到谐振的作用,因此,在第一电容120充电时产生的谐振使电流稳定,不产生短时间大电流值的瞬时充电现象,这保护了第一二极管121,同时,第二电容122也负责存储电压,而第一电感124与第二电容122串联起到谐振的作用,因此,在第二电容122充电时产生的谐振使电流稳定,不产生短时间大电流值的瞬时充电现象,从而保护了第二二极管123。另外,每一个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一电感124和第二电容122串联,并且所有升压环节117中的第一电感124和第二电容122串联成一个整体作为高压电源的输出电路,即整个高压电源的输出电路包含多个存储电压的第二电容122和稳定电流的第一电感124,因此高压电源的输出电路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性质,从而可以消除短时间大电流值的火花放电现象,提高了电源装置111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源装置111还包括方波电路126和转换电路127,所述电源输入端112依次通过所述方波电路126和转换电路127与所述谐振电路114连接,所述方波电路126用于向所述转换电路127输出方波电压,所述转换电路127用于将所述方波电压转换为正弦波电压,并向所述谐振电路114输出所述正弦波电压;所述转换电路127包括第三电感128、第三电容129和所述1比1变压器113,所述1比1变压器113包括第一绕组130和第二绕组131,所述第一绕组130与所述第三电感128串联,所述第二绕组131与所述第三电容129并联。在电源装置111启动时电源输入端112会接入220V交流市电,经过整流桥整流后,会将直流电送入方波产生电路,方波产生电路生成的方波经过转换电路127中第三电感128和第三电容129的转换,变成正弦波送入谐振电路114,由此,利于提高转换电路127中1比1变压器113的隔离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