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瓶回收装置及其回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5261发布日期:2019-06-28 23:13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饮料瓶回收装置及其回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及其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也称为垃圾桶,主要摆放于路边、拐角处,这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壳体内中空,使用时将饮料瓶通过开口扔入壳体中,完成饮料瓶的回收工作,这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回收的饮料瓶毫无分类,且完全靠人手直接扔入,有时候饮料瓶内残留的饮料也会带入饮料瓶回收装置中,导致饮料瓶回收装置内各种垃圾混杂,针对现有的饮料瓶回收装置,需要设计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及其回收的方法,其具有操作方便,自动化、智能化、分类的特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其包括:

一底座,其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一转轮装置和第二转轮装置,所述第一转轮装置包括一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转动轮,两个第一转动轮并排设置,且两个第一转动轮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转轮装置包括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动轮,两个第二转动轮并排设置,且两个第二转动轮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转动轮位于第一转动轮前方,第二转动轮和第一转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传送带沿前后方向设置,相邻的两个传送带之间具有一容纳间隙,沿传送带传送的方向,所述底座依次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所述底座在第二区域处开设有凹槽;

一第一导向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板位于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板沿所述传送带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板沿传送带传送的方向依序开设第一开槽、第二开槽、第三开槽;

一第二导向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板沿所述传送带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位于传送带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板和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开设有第四开槽,所述第四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槽位于凹槽的上方;

一内机柜,设置于底座的上方,所述内机柜罩设于所述第一转轮装置、第二转轮装置、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

一红外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机柜的侧边,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位于第一区域,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对应第一开槽,便于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通过第一开槽检测饮料瓶;

一称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第一区域,所述称重传感器深入到容纳间隙,便于饮料瓶放置于容纳间隙,所述饮料瓶压接所述称重传感器;

一电磁撞针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电磁撞针装置位于第二区域,电磁撞针装置具有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部具有一电磁撞针,所述电磁撞针对应所述第二开槽,便于电磁撞针在第二开槽中运动;

一金属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位于第二区域,且位于所述容纳间隙中,便于对容纳间隙中的饮料瓶进行检测;

一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机柜的侧边,所述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位于第三区域,所述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对应第三开槽,便于所述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通过第三开槽计数饮料瓶。

还包括一第一回收箱,设置于位于凹槽下方;一第二回收箱,设置于传送带的后方,且位于第三区域的后方。

第一导向板包括一第一竖向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竖向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倾斜部自所述第一竖向部的上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竖向部还开设有第五开槽,所述称重传感器包括固定于底座的一称重支架,所述称重支架的上部设置一称重器,传送带包括上带和下带,所述称重器通过所述第五开槽显露于上带和下带之间,所述第一开槽、第二开槽、第三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倾斜部。

第二导向板包括一第二竖向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竖向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倾斜部自所述第二竖向部的上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传送带位于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之间。

第二固定架的侧边设置有电机,第二固定架中插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动轮装设于第二转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转轴。

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的方法,饮料瓶回收装置还包括外壳、人机交互屏幕,外壳具有投递门、联网模块、处理器,处理器连接红外检测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电磁撞针装置、金属检测传感器、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在人机交互屏幕上点击开始投递后,投递门随即开启,同时外壳内照明灯点亮,等待用户投放饮料瓶,饮料瓶回收装置进入待命状态;

b、当用户将饮料瓶放入容纳间隙,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饮料瓶进入,放入且稳定在投放位置约1秒后,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传递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认为用户确认了此次投放,当用户在这1秒内又取走饮料瓶,处理器认为用户放弃了此次投放,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重新开始检测扫描,此举可以防止用户捣乱及非法操作;

c、确认投放后,称重传感器开始检测饮料瓶的重量,约1秒左右分析出此饮料瓶是空瓶还是装有液体以及是否为玻璃瓶,当饮料瓶内有液体或是玻璃瓶时,人机交互屏幕上会进行相应提示,传送带不工作,直到用户拿出饮料瓶,放弃此次投递,

d、当确认用户投递的饮料瓶是空瓶后,电机开始运转,传送带开始运动,带动饮料瓶朝第二区域方向运动,当到达易拉罐回收位置时,金属检测传感器及时作出判断,当饮料瓶为易拉罐时,电磁撞针装置随即被触发,传送带停止,易拉罐被电磁撞针从传送带上击落,从第四开槽掉落到凹槽,然后进入相应的回收箱,同时处理器进行投递计数,本次投递结束,等待用户继续投递饮料瓶;

e、如果不是易拉罐,传送带带动饮料瓶继续朝第三区域运行,直到饮料瓶到达传送带的末端并自由掉落后,然后进入相应的回收箱,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进行投递计数,传送带停止,本次投递结束,等待用户继续投递饮料瓶。

在步骤d、e中,如果用户中途取走饮料瓶或饮料瓶没有被击落或自由掉落到相应的回收箱,传送带会仍然工作约5到10秒的时间,在此时间内任然没有检测到饮料瓶在传送带上时,本系统会认为非法操作,传送带停止,系统不会进行投递计数,等待用户继续投递饮料瓶,此举可以防止用户捣乱及非法操作。

当回收箱满箱后,系统的联网模块会上传相关信息至云端,人机交互屏幕上会显示满箱信息,并且不可以进行投递,只到工作人员将本机的饮料瓶回收后才可进行正常投递。

当用户投递完成后,点击屏幕上的结束投递,投递门开始关闭,在关闭过程中,具有防夹和检测异物遮挡功能,如果关门失败将上传相关信息至云端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当投递门正常关闭后,本次投递正常结束。

本发明基于传送带、红外检测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电磁撞针装置、金属检测传感器、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这一套机构的配置,以及它们之间工作的分配,将饮料瓶至于传送带,无需人工判断,即可实现饮料瓶的分类、回收工作,能够实现精准的定位并达到较为完善的分类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降低回收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极大降低了安全隐患,采用了较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地提高了饮料瓶的识别率和效率,可对目标回收物与非目标回收物进行有效的筛选分类,更加简化了工作流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视角整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部分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部分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部分的另一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饮料瓶使用状态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及其回收的方法,具体参见如下说明。

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其包括:一底座1,其上表面设置有一第一转轮装置21和第二转轮装置22,所述第一转轮装置21包括一第一固定架211,所述第一固定架211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转动轮212,两个第一转动轮212并排设置,且两个第一转动轮2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转轮装置22包括一第二固定架221,所述第二固定架221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动轮222,两个第二转动轮222并排设置,且两个第二转动轮22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转动轮222位于第一转动轮212前方,第二转动轮222和第一转动轮212通过传送带23连接,传送带23沿前后方向设置,相邻的两个传送带23之间具有一容纳间隙24,沿传送带23传送的方向,所述底座1依次分为第一区域13、第二区域14、第三区域15,所述底座1在第二区域14处开设有凹槽11。

一第一导向板3,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板3位于传送带23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板3沿所述传送带23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板3沿传送带23传送的方向依序开设第一开槽321、第二开槽322、第三开槽323。

一第二导向板4,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板3沿所述传送带23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4位于传送带23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板4和所述第一导向板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4开设有第四开槽421,所述第四开槽421和所述第二开槽322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槽421位于凹槽11的上方。

一内机柜9,设置于底座1的上方,所述内机柜9罩设于所述第一转轮装置21、第二转轮装置22、第一导向板3、第二导向板4。

一红外检测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内机柜9的侧边,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5位于第一区域13,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5对应第一开槽321,便于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5通过第一开槽321检测饮料瓶。

一称重传感器8,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称重传感器8位于第一区域13,所述称重传感器8深入到容纳间隙24,便于饮料瓶放置于容纳间隙24,所述饮料瓶压接所述称重传感器8,确保饮料瓶的重量不能超过预设的阈值,如果超过这个阈值,称重传感器8无法识别,无法回收,并报警。

一电磁撞针装置6,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电磁撞针装置6位于第二区域14,电磁撞针装置6具有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一固定座61,所述固定座61的上部具有一电磁撞针62,所述电磁撞针62对应所述第二开槽322,便于电磁撞针62在第二开槽322中运动。

一金属检测传感器1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12位于第二区域14,且位于所述容纳间隙24中,便于对容纳间隙24中的饮料瓶进行检测。

一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7,设置于所述内机柜9的侧边,所述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7位于第三区域15,所述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7对应第三开槽323,便于所述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7通过第三开槽323计数饮料瓶。

还包括一第一回收箱,设置于位于凹槽11下方;一第二回收箱,设置于传送带23的后方,且位于第三区域15的后方。

第一导向板3包括一第一竖向部31和第一倾斜部32,所述第一竖向部31固定于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倾斜部32自所述第一竖向部31的上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竖向部31还开设有第五开槽311,所述称重传感器8包括固定于底座1的一称重支架81,所述称重支架81的上部设置一称重器82,传送带23包括上带231和下带232,所述称重器82通过所述第五开槽311显露于上带231和下带232之间,所述第一开槽321、第二开槽322、第三开槽323开设于所述第一倾斜部32。

第二导向板4包括一第二竖向部41和第二倾斜部42,所述第二竖向部41固定于所述底座1,所述第二倾斜部42自所述第二竖向部41的上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传送带23位于第一竖向部31和第二竖向部41之间。

第二固定架221的侧边设置有电机223,第二固定架221中插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动轮222装设于第二转轴,所述电机223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转轴。

一种饮料瓶回收装置的方法,饮料瓶回收装置还包括外壳、人机交互屏幕,外壳具有投递门、联网模块、处理器,处理器连接红外检测传感器、称重传感器8、电磁撞针装置6、金属检测传感器12、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7,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在人机交互屏幕上点击开始投递后,投递门随即开启,同时外壳内照明灯点亮,等待用户投放饮料瓶,饮料瓶回收装置进入待命状态;

b、当用户将饮料瓶放入容纳间隙24,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饮料瓶进入,放入且稳定在投放位置约1秒后,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传递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认为用户确认了此次投放,当用户在这1秒内又取走饮料瓶,处理器认为用户放弃了此次投放,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重新开始检测扫描,此举可以防止用户捣乱及非法操作;

c、确认投放后,称重传感器8开始检测饮料瓶的重量,约1秒左右分析出此饮料瓶是空瓶还是装有液体以及是否为玻璃瓶,当饮料瓶内有液体或是玻璃瓶时,人机交互屏幕上会进行相应提示,传送带23不工作,直到用户拿出饮料瓶,放弃此次投递,

d、当确认用户投递的饮料瓶是空瓶后,电机223开始运转,传送带23开始运动,带动饮料瓶朝第二区域14方向运动,当到达易拉罐回收位置时,金属检测传感器12及时作出判断,当饮料瓶为易拉罐时,电磁撞针装置6随即被触发,传送带23停止,易拉罐被电磁撞针从传送带23上击落,从第四开槽421掉落到凹槽11,然后进入相应的回收箱,同时处理器进行投递计数,本次投递结束,等待用户继续投递饮料瓶;

e、如果不是易拉罐,传送带23带动饮料瓶继续朝第三区域15运行,直到饮料瓶到达传送带23的末端并自由掉落后,然后进入相应的回收箱,分类计数红外检测传感器7进行投递计数,传送带23停止,本次投递结束,等待用户继续投递饮料瓶。

在步骤d、e中,如果用户中途取走饮料瓶或饮料瓶没有被击落或自由掉落到相应的回收箱,传送带23会仍然工作约5到10秒的时间,在此时间内任然没有检测到饮料瓶在传送带23上时,本系统会认为非法操作,传送带23停止,系统不会进行投递计数,等待用户继续投递饮料瓶,此举可以防止用户捣乱及非法操作。

当回收箱满箱后,系统的联网模块会上传相关信息至云端,人机交互屏幕上会显示满箱信息,并且不可以进行投递,只到工作人员将本机的饮料瓶回收后才可进行正常投递。

当用户投递完成后,点击屏幕上的结束投递,投递门开始关闭,在关闭过程中,具有防夹和检测异物遮挡功能,如果关门失败将上传相关信息至云端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当投递门正常关闭后,本次投递正常结束。

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机、皮带传动机构(传送带)、红外检测传感器可以为多个,以及称重传感器、金属检测传感器、电磁撞针装置,分类回收装置和自动控制机构,投放在皮带传动机构上的饮料瓶经红外检测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检测识别后,通过电机驱动皮带传动机构带动饮料瓶向里运动,依次经过金属检测传感器、和红外检测传感器后自由(或被撞击)掉入分类回收装置,相对于现有的饮料瓶回收装置,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饮料瓶的识别率和效率;可对目标回收物与非目标回收物进行有效的筛选分类,更加简化了工作流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对于早期市场上投放的饮料瓶回收机,其在回收工作时,是将饮料瓶从投递口经条码扫码器检测识别后自动投入回收箱,其缺点是回收机功能极其简单,没有精准的定位机构和完善的分类检测机构,若投放方式不当会导致投放物超出检测范围而无法正确识别,同时,如果饮料瓶内含有易燃易爆等液体,又或者将玻璃瓶贴上塑料瓶的条码等等,这样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本设计相对于此类设备,其操作简单,也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