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6150发布日期:2020-06-05 18:3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自动输送机常常需要一条短则40-50米,长则150-200米的机械传输线,如图1所示,传输线包括环形轨道100和三个以上串联在一起的小车200,小车200通过环形轨道100的约束按照环形轨道的轨迹做环形运动,这种传输线占地面积大(动辄几千平方米以上),且设备庞大、结构复杂,很难实现模块化,不仅生产安装周期长,而且制造成本较高;由于设备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设备对场地要求也会很高,场地不规则、面积较小的企业均无法安装这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拣设备,克服至少一个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拣设备,包括上包模块、集包模块、输送模块、识别模块以及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分拣货物的信息以及判断待分拣货物的本身属性,并将上述这些信息反馈到控制器;所述上包模块用于将经过识别模块处理后的待分拣货物输送到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包模块的待分拣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分拣设备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工作;所述集包模块用于收集分拣后的货物;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分拣端,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对接,所述输送单元的分拣端与所述集包模块对接,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传输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朝输出端和分拣端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本申请所述的对接并不限定为直接接触,两个对接的输送单元之间通常具有间隙,通过对接,能够实现一个输送单元上的货物可以输送至另一个输送单元上。

实际运用时,上包模块还可以具有称重功能,通过设置具有测量物体重量的传感器实现。

优选的,所述传输机构为皮带,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架、主动辊筒、从动辊筒以及电机,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动辊筒平行于所述从动辊筒,所述皮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的外周,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筒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传输机构朝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优选的,所述电机直接驱动所述主动辊筒转动;或者是,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齿轮驱动所述主动辊筒转动。

优选的,所述传输机构还可以为链条、斜轮、滚筒、摆臂挡板以及蜂窝带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输送模块还包括延长输送机构,所述延长输送机构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输送单元之间,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延长输送机构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对接。所述延长输送机构的设置使所述输送单元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实际运用时,所述延长输送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优选的,所述输送模块还包括功能性设备,所述功能性设备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输送单元之间,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功能性设备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对接。

实际运用时,所述功能性设备可以为清洗机、打印机或打包机等等。

优选的,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输送单元上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分拣货物在输送单元上的通行情况。

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为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感应器、电磁波感应器以及超声波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在水平方向上,可以与输入端平齐,也可以高于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中与所述输入端相对应的一端是挡板端,所述挡板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防止货物滑落出所述输送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分拣设备的输送模块本身作为输送线,待分拣的货物经过识别模块判断所属的集包口后,由上包模块输送至第一个输送单元,第一个输送单元检测到货物到达后,向输出端输送货物,使货物到达第二个输送单元,第二个输送单元检测到货物后,向输出端输送货物,使货物到达第三个输送单元,依次运动,直到货物到达所属集包口,不需要环形轨道,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成本,能够适应任意不规则形状的场地,同时可实现设备快速、批量化生产及组装,一旦其中一个输送单元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实现输送单元的安装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拣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单元带有延长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00、环形轨道,200、小车,1、输送模块,11、输送单元,1101、输入端,1102、输出端,1103、分拣端,1104、挡板端,1105、挡板,1106、机架,1107、皮带,1108、主动辊筒,1109、从动辊筒,1110、电机,1111、传动带,1112、检测单元,12、延长输送机构,2、上包模块,3、控制器,4、集包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2和3所示,一种分拣设备,包括上包模块2、集包模块4、输送模块1、识别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及控制器3,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分拣货物的信息以及判断待分拣货物的本身属性,并将上述这些信息反馈到控制器3;上包模块2用于将经过识别模块处理后的待分拣货物输送到输送模块1;输送模块1用于将来自上包模块2的待分拣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4;控制器3用于控制分拣设备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工作;集包模块4用于收集分拣后的货物;输送模块1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11,输送单元11具有输入端1101、输出端1102和分拣端1103,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1102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1101对接,输送单元11的分拣端1103与集包模块4对接,输送单元11包括传输机构和驱动机构,传输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朝输出端1102和分拣端1103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例如,上包模块2检测到了新的货物,并经控制器3和识别模块的识别判断后,判定货物归属于某个集包口4,输送模块1运行过程如下:

上包模块2向输送模块1输送货物,货物通过输入端1101掉落到第一个输送单元11上,第一个输送单元11检测到货物到达后,向输出端1102输送货物,使货物到达第二个输送单元11,第二个输送单元11检测到货物后,向输出端1102输送货物,使货物到达第三个输送单元11,依次运动,直到货物到达所属集包口4。

实际运用时,集包模块4可以为一个收集箱,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实际运用时,上包模块还可以具有称重功能,通过设置具有测量物体重量的传感器实现。

如图4和5所示,传输机构为皮带1107,驱动机构包括机架1106、主动辊筒1108、从动辊筒1109以及电机1110,主动辊筒1108和从动辊筒1109转动安装在机架1006上,且主动辊筒1108平行于从动辊筒1109,皮带1107绕设在主动辊筒1108和从动辊筒1109的外周,电机1110通过传动带1111驱动主动辊筒1108转动,从而带动传输机构朝输出端1102和分拣端1103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于其他实施例中,电机1110通过传动齿轮驱动主动辊筒1108转动,或者是,电机1110直接驱动主动辊筒1108转动。

于其他实施例中,传输机构还可以为链条、斜轮、滚筒、摆臂挡板以及蜂窝带中的任意一种。

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输送模块1还包括延长输送机构12,延长输送机构12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输送单元11之间,上一个输送单元11的输出端1102通过延长输送机构12与下一个输送单元11的输入端1101对接。延长输送机构12的设置使输送单元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

于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模块还可以包括功能性设备,功能性设备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输送单元之间,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功能性设备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对接。功能性设备可以为清洗机、打印机或打包机等等。

于本实施例中,识别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每个输送单元11上的检测单元1112,检测单元1112用于检测待分拣货物在输送单元11上的通行情况,检测单元1112为红外线感应器。于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单元为激光感应器、电磁波感应器以及超声波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于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112设置在输送单元11的输出端1102的左右两侧,于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112可以设置在输送单元11的输出端1102的上下两侧或一侧,或者设置在输送单元11的输出端1102和分拣端1103的左右(上下)一侧或两侧,或者检测单元1112光幕覆盖整个输送模块1。

于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11的输出端1102在水平方向上高于输入端1101,这种设计既有效地防止货物被卡住,也保证了输送模块1可以无限的延伸下去。于其他实施例中,输送单元11的输出端1102可以与输入端1101平齐。

于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11中与输入端1101相对应的一端是挡板端1104,挡板端1104设有挡板1105,挡板1105用于防止货物滑落出输送模块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