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筛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7439发布日期:2022-09-10 07:4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骨料筛分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骨料筛分机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骨料筛分机。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粗骨料指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其中粒径大于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及卵石两种。碎石是天然岩石、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5mm 的岩石颗粒。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筛分机是利用散粒物料与筛面的相对运动,使部分颗粒透过筛孔,将砂、砾石、碎石等物料按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级别的振动筛分机械设备。
3.上述现有的骨料筛分机,一般都是在骨料筛的底部安装震动电机,震动电机对骨料筛进行抖动,这就导致骨料筛在抖动的过程中结构容易损坏,且骨料筛的抖动噪音太大,在使用中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震动电机对骨料筛进行抖动,这就导致骨料筛在抖动的过程中结构容易损坏,且骨料筛的抖动噪音太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骨料筛分机。
5.本技术提供骨料筛分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骨料筛分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盒,所述底座的四周内壁对称设置有支架,对称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表面开设有筛料槽,所述滚筒位于所述支撑盒的顶部,所述滚筒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滚筒远离所述进料管的一侧设置有导料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管对滚筒进行加料,滚筒通过表面筛料槽使细小的骨料进入支撑盒,导料板对筛选后的骨料进行收集,通过滚筒代替了普通的平面筛分机的使用,极高了筛分机的使用寿命,减少震动和声音的传播,提高了工作效率。
8.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一端插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侧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内壁与所述滚筒的外壁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转轴、传动装置、传动轴和齿环带动滚筒转动,提高滚筒的转动稳定性,可对滚筒的转动频率进行调节。
10.可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套接于所述转轴表面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表面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远离所述第一链轮的一侧套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套接于所述传动轴的表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链轮、链条和第二链轮的设计方便了转轴带动传动轴的旋转。
12.可选的,所述滚筒的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滚轮与所述滚筒活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限位槽的设计方便支架对滚筒进行限位,减少滚筒的活动,滚轮减少支架对滚筒的摩擦。
14.可选的,所述支撑盒的内部开设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位于所述滚筒的底部,所述集料槽的两侧插接有出料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料槽方便对滚筒的筛选出的骨料进行收集,集料槽两侧的出料板提高了分装效率。
16.可选的,所述支撑盒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对称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四周设置有橡胶垫。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对底座进行支撑,减少弹簧减少了底座对固定板的支撑盒震动,弹簧四周设置的橡胶垫,减少了底座与支撑盒的共振,减少了噪音的传播。
18.可选的,所述进料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支撑架和支撑板的设计提高了进料管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导料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导料板的内部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位于所述滚筒的一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板对滚筒筛选出的骨料进行收集,导料板内部的挡料板减少骨料通过滚筒与导料板之间的缝隙掉入底座的内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1.骨料通过进料管倒入滚筒的内部,电机通过转轴、传动装置、传动轴和齿环带动滚筒转动,提高滚筒的转动稳定性,滚筒通过骨料的滚动使细小骨料通过筛料槽掉入集料槽,导料板对滚筒筛选出的较大的骨料进行收集,固定板对底座进行支撑,减少弹簧减少了底座对固定板的支撑盒震动,弹簧四周设置的橡胶垫,减少了底座与支撑盒的共振,减少了噪音的传播,这样的设计通过滚筒代替了普通的平面筛分机的使用,极高了筛分机的使用寿命,减少震动和声音的传播,提高了工作效率。
24.2、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套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一端插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通过支架与底座固定,传动轴的两侧设置有齿轮,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环,齿环的内壁与滚筒的外壁固定连接,电机通过转轴、传动装置、传动轴和齿环带动滚筒转动,提高滚筒的转动稳定性,可对滚筒的转动频率进行调节,传动装置包括有套接于转轴表面的第一链轮,第一链轮的表面设置有链条,链条远离第一链轮的一侧套接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套接于传动轴的表面,链条的长度根据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间距进行调节,通过第一链轮、链条和第二链轮的设计方便了转轴带动传动轴的旋转。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中的图2处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中的出料板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支架;21、滚轮;3、滚筒;31、筛料槽;32、限位槽; 33、齿环;4、电机;41、转轴;5、传动装置;51、第一链轮;52、链条;53、第二链轮; 6、传动轴;61、齿轮;7、进料管;8、支撑架;81、支撑板;9、支撑盒;91、集料槽;92、出料板;93、固定板;94、弹簧;95、橡胶垫;10、导料板;101、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
3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该骨料筛分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盒9,底座1的四周内壁对称设置有支架2,对称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滚筒3,滚筒3的两侧开设有限位槽32,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滚轮21,滚轮21位于限位槽32的内部,且滚轮21与滚筒3活动连接,限位槽32的宽度略大于滚轮21的宽度,通过对限位槽32的设计方便支架2对滚筒3进行限位,减少滚筒3的活动,滚轮21减少支架 2对滚筒3的摩擦,滚筒3的表面开设有筛料槽31,滚筒3位于支撑盒9的顶部。
33.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支撑盒9的内部开设有集料槽91,集料槽91位于滚筒3 的底部,集料槽91的两侧插接有出料板92,集料槽91方便对滚筒3的筛选出的骨料进行收集,集料槽91两侧的出料板92提高了分装效率,支撑盒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93,对称固定板9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94,弹簧94的顶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94的四周设置有橡胶垫95,固定板93对底座1进行支撑,减少弹簧94减少了底座1对固定板93的支撑盒9震动,弹簧94四周设置的橡胶垫95,减少了底座1与支撑盒9的共振,减少了噪音的传播,滚筒3的一侧设置有进料管7,滚筒3远离进料管7的一侧设置有导料板10。
3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 41,转轴41的表面套接有传动装置5,传动装置5的一端插接有传动轴6,传动轴6的两端通过支架与底座1固定,传动轴6的两侧设置有齿轮61,齿轮61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环33,齿环33的内壁与滚筒3的外壁固定连接,电机4通过转轴41、传动装置5、传动轴6和齿环33带动滚筒3转动,提高滚筒3的转动稳定性,可对滚筒3的转动频率进行调节,传动装置5包括有套接于转轴41表面的第一链轮51,第一链轮51的表面设置有链条52,链条 52远离第一链轮51的一侧套接有第二链轮53,第二链轮53套接于传动轴6的表面,链条 52的长度根据第一链轮51和第二链轮53的间距进行调节,通过第一链轮51、链条52和第二链轮53的设计方便了转轴41带动传动轴6的旋转。
35.请参阅图1、图2和图4,进料管7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81,支撑板8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8,支撑架8的一端与底座1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板81对进料管7进行固定,避免进料管7跟随滚筒3的转动,通过对支撑架8和支撑板81的设计提高了进料管7的稳定性,导料板10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导料板10的内部设置有挡料板101,挡料板 101位于滚筒3的一侧,导料板10对滚筒3筛选出的骨料进行收集,导料板10内部的挡料板101减少骨料通过滚筒3与导料板10之间的缝隙掉入底座1的内部。
36.本技术实施例的骨料筛分机的实施原理为:
37.使用时,将骨料通过进料管7倒入滚筒3的内部,电机4通过转轴41、传动装置5、传动轴 6和齿环33带动滚筒3转动,提高滚筒3的转动稳定性,滚筒3通过骨料的滚动使细小骨料通过筛料槽31掉入集料槽91,导料板10对滚筒3筛选出的较大的骨料进行收集,固定板93对底座1进行支撑,减少弹簧94减少了底座1对固定板93的支撑盒9震动,弹簧94 四周设置的橡胶垫95,减少了底座1与支撑盒9的共振,减少了噪音的传播,这样的设计通过滚筒3代替了普通的平面筛分机的使用,极高了筛分机的使用寿命,减少震动和声音的传播,提高了工作效率。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