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膜浮选工艺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830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膜浮选工艺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锡混合精矿的一种在流膜上实现浮选分离的工艺及设备。
铅、锡这两种金属的氧化矿,如白铅矿和锡石,它们的比重差很小,当它们共生在同一矿床中时,重选方法很难将其分开,往往是以混合精矿的形式产出,处理这种混合精矿的方法一是进一步分选和分别冶炼,分选是用甲苯砷酸浮锡抑铅;二是混合精矿入炉混炼,产出合金。如1988年8月3日公开的发明专利“铅锡共生矿的鼓风炉混炼”(CN87100487A),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分离效果较差、铅精矿中含锡和锡精矿中含铅较高,分离难于彻底,用浮选机选别由于强烈的机械搅拌和大小不均,寿命不一的气泡产生,使机械混杂难以避免,这是精矿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如此法分离某地产的铅锡混合精矿的指标是锡精矿含锡35-40%,实收率70-78%,含铅10-25%,而铅精矿含铅是40%左右,实收率75-80%,含锡高达5-15%,甲苯砷酸是一种价格较昂贵而且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人畜均有较大危害,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条件下已很少采用,第二种方法虽然省去了选矿分离的工序,但分离合金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产生大量中间产品,造成金属积压,在市场条件变化较大时,其适应性很差,在冶炼厂普遍推行精料方针的情况下,其缺点就更为突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药剂处理基础上,利用流膜进行浮选分离铅锡混合精矿的工艺及设备,提高分选质量,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提出的流膜浮选工艺所处理的混合精矿,铅矿物主要是白铅矿,锡矿物主要是锡石,品位要求铅10-50%,锡8-40%,脉石矿物可以是铁矿物、石英等,各种矿物必须充分地单体解离,如果连生体多,必须适当磨矿后才能用本工艺处理。本工艺的处理过程依次如下(1).先将混合精矿加水调成浓度为70-85%的矿浆,进行浮铅抑锡的药剂处理,具体做法是在矿浆中加入0.1-0.8Kg/T(混合精矿,下同)的Na S搅拌20-40分钟,对铅的氧化矿物进行硫化,矿浆PH值在7±0.5,然后再加入如下种类和数量的药剂继续搅拌5-10分钟丁基黄药0-3Kg/T,煤油0-1Kg/T,油酸0-0.3Kg/T,水玻璃0-5Kg/T。
(2).经过药剂处理的混合精矿浆,加水调成8-30%的浓度,均匀地给到一个设置在一个容器或池子里的分选斜面上,如斜平面,圆锥面,旋转抛物面等,让其沿分选斜面流下,形成流膜流到容器或池子,即分选池,处于流膜中的矿粒在流动过程中反复地悬浮、沉降、下移,被药剂处理过的铅矿物颗粒其表面疏水性增强,当跃升到气水界面时就与空气附着,飘浮在水面上,流下斜面后仍然浮在有水的分选池里。
(3).将浮在分选池里的铅矿物引到沉淀池或沉淀沟,让其浓缩,沉淀,这一步与上一步一般是连续进行,除从分选斜面上流下的矿浆外,在分选池的靠池壁处还可以补充加水,在分选池和沉淀池间形成溢流,飘浮在水面的铅矿物就随溢流流入沉淀池。
(4).被分开的铅精矿或/和锡精矿视质量情况作浓缩干燥处理或再分选一次或多次直到达到要求后再作浓缩干燥处理。这一步骤是本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被分开的精矿质量总是随着入选混合精矿的质量变化而变化的,但当入选混合精矿的铅、锡品位至少一个达到前述的最低要求时,一般选2-3次即可获得合格产品。
为满足本发明的工艺要求而设计的分选设备即流膜浮选设备,主要由分选池、沉淀池(或沟)、分选斜面、均分转鼓、调浆斗、压力水束喷头等部分构成。分选斜面采用圆锥面或旋转抛物面,设于分选池的中央,面顶上有一转轴,均分转鼓为一个均匀给矿的装置,形似鼓,上面有一圈承受压力水束冲力的叶片,叶片间隙与鼓室相通,压力水束把力传递给叶片后可进入鼓内作为矿浆的补充水,鼓底部有给矿管,按给矿管数量将鼓室分隔成若干个斗室以便漏矿,叶片圈上部焊有鼓顶及挡环以防止矿浆溅出,均分转鼓通过法兰和螺钉安装在分选面顶上的转轴上。调浆斗置于均分转鼓的上方,一般用一机架支承或直接在斗上焊支脚支承,调浆斗不一定是斗,可用搅拌桶来代理,位置也不一定要在转鼓的上方,配置在其他地方保持一定压差,用一根管子来输送也行,压力水束喷头沿平行于均分转鼓叶片圈的切线方向布置,对准叶片受力面,喷头受开关控制,转鼓转速可在0-80转/分范围内调节、分选池、沉淀池及分选面一般就地用混凝土造成,但也可用金属板、塑料、玻璃钢等材料制造成可以移动的部件。
分选池、沉淀池最好有5-10%的坡度,这样有利于处理被分开的精矿。当分选面为圆锥面时,锥面坡度(即锥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8-35度,为旋转抛物面[z=a(x+y)]时,a=0.05-0.8,分选面的坡长视被选物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不应小于1米。
本发明处理工艺简短,便于操作,所用药剂对人和环境无害,无污染和中毒问题,所用设备更是简单,制造、操作容易,象分选面、分选池和沉淀池等可以就地修筑,也可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制造,设备本身基本无需动力设备,因而节省能源。更为主要的是本发明能有效地分离铅锡混合精矿,与传统的甲苯砷酸浮选分离法相比,铅、锡两种精矿的品位分别提高了约20和10个百分点,实收率分别提高2-5和5-15个百分点,与现行的选冶处理法相比,平均每处理一吨混合精矿含锡可节约成本1800-3000元人民币以上。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立体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设备的均分转鼓正剖面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设备的均分转鼓A-A剖面图。
附图4是分选面(旋转抛物面)的正剖面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分选池、沉淀池(沟)以及分选面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分选池B-B剖面图,图中α表示池底坡度。
附图1-6中1-分选面(旋转抛物面),2-转轴,3-给矿管,4-均分转鼓,5-叶片,6-挡环,7-分隔板,8-孔网,9-支承脚,10-调浆斗,11-中空筒,12-压力水束喷头,13-补水管,14-分选池底面,15-分选池壁,16-溢流坎,17-沉淀池。
附图4中1-分选面(旋转抛物面),2-转轴,2.1-轴座,2.2-滚动轴承,2.3-橡胶封套。
实施例分选面采用旋转抛物面[z=a(x+y)],a值取0.3,高0.5米,按上述方法进行药剂处理后调成浓度为15-20%的矿浆用本设备分选1-3次,选别一批385.89吨的铅锡混合精矿,所得技术指标如下流膜浮选技术指标重量 品位 (%) 金属量 (T) 回收率 (%)产品名称(T) Sn Pb Sn Pb Sn Pb混合精矿 385.89 19.85 35.26 76.599 136.065 100 100锡精矿 127.41 51.896 2.893 66.122 3.700 86.32 2.72铅精矿 189.42 1.237 60.317 2.343 114.254 3.06 83.97综合中矿 63.22 11.739 24.217 7.420 15.301 9.69 11.25机械损失 5.84 12.219 48.217 0.714 2.810 0.93 2.06
注综合中矿是锡精矿、铅精矿在反复分选中产生的中矿之和,其中含有较多的连生体,一般要适当磨矿后再处理或与较高品位的精矿掺合搭配。
以分成铅、锡精矿后分炼得粗铅和粗锡为准,本发明比传统分选分炼法每吨混合精矿含锡节约成本3000元以上,与鼓风炉混炼后再分提粗锡和粗铅相比,本发明平均每吨混合精矿含锡降低成本1800元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流膜浮选工艺,用于实现重选产品----含铅10----50%,锡8----40%以及其他杂质的铅锡混合精矿的分离,其特征是步骤依次如下(1).先将混合精矿在70----85%的矿浆浓度条件下进行浮铅抑锡的药剂处理;(2).将药剂处理后的矿浆加水,浓度调至10----30%,均匀地给到分选斜面(圆锥面、斜平面或旋转抛物面)上,以流膜形式流到有水的分选池;(3).将浮在分选池水面上的铅矿物引流到沉淀池(或沟)浓缩沉淀;(4).将被分开的铅精矿和/或锡精矿视质量情况作浓缩干燥处理或重复分选一次或多次后再浓缩干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膜浮选工艺,其特征在于浮铅抑锡的药剂处理条件如下在矿浆PH值7±0.5条件下,添加Na S搅拌20-40分钟,添加量为0.1-0.8Kg/T(混合精矿,下同),硫化后添加的药剂种类及药量为丁基黄药0-3Kg/T,煤油0-1Kg/T,油酸0-0.3Kg/T,水玻璃0-5Kg/T。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膜浮选工艺,其特征在于分选面以圆锥面或旋转抛物面为最佳,并设置于分选池中央,分选池以有5-10%的坡度为好。
4.一种流膜分选设备,它有分选斜面,分选池,沉淀池(或沟),调浆斗,均分转鼓,压力水束喷头,其特征在于分选斜面为一圆锥面或旋转抛物面,该分选斜面位于分选池中央,面顶上有一支承均分转鼓的转轴,均分转鼓上设有一圈承受压力水束冲力的叶片,底部有给矿管,调浆斗置于均分转鼓上方,压力水束喷头沿平行于叶片圈的切线方向布置,对准叶片受力面。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膜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分选斜面为圆面锥时,锥面倾角(即锥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8-35度,为旋转抛物面[z=a(x+y)]时,a=0.05-0.8。
6.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流膜浮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均分转鼓的叶片间隙与鼓室相通,压力水束把力传递给叶片后可进入转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药剂处理基础上,利用流膜实现铅锡混合精矿分离的工艺及设备。在一个有一定坡度的分选池中央设一圆锥面或旋转抛物面,面顶有一转轴,转轴顶上安装有一均分转鼓,鼓上有叶片,在压力水束冲击下转动,转鼓上有调浆斗,铅锡混合精矿先硫化搅拌,然后加入捕收剂、抑制剂等作浮铅抑锡处理,然后给到分选斜面形成流膜,铅矿物即飘浮分离,随溢流流出分选池,锡矿物留在分洗池里。本发明无起泡搅拌,机械混杂小,分选质量高,无需动力设备,投资小,成本低,与现行甲苯砷酸法相比铅、锡精矿品位分别提高20-10个百分点,实收率分别提高2-5和5-15个百分点。
文档编号B03D1/001GK1079176SQ9210427
公开日1993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5日
发明者何水古 申请人:个旧市云山有色矿产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