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711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煤气发生装置结构的改进,尤其是对煤气发生装置的炉栅及灰盘传动部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煤气发生装置的炉栅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产气效率的关键构件,但是目前所采用的炉栅布风不均匀,破渣能力差,影响煤气产出效果,再有灰盘转动是齿轮减速机输出轴配偏心轮传动,传动运行不平稳,振动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煤气产出效率,使灰盘转动平稳的煤气发生装置;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煤气发生装置,包括发生炉体、加煤斗、匀煤器、煤气出口、炉栅、人孔、灰盘、灰盘齿轮、传动齿轮、减速机、支撑、气化剂进口管、除灰口、集灰斗、支腿,发生炉体制成外带水夹套,内装从上往下的二层干馏层、二层还原层,一层氧化层,一层灰层的发生炉体,其特征在于炉栅由抗栅体、破渣条、破渣刀、布风圈构成,抗栅体制成三层塔式结构,每层用布风圈连接,最上层抗栅体制成八角形的栅帽,栅帽的顶端点与下部抗栅体轴心偏心,在下部抗栅体下面安装破渣刀,布风圈圆周壁上制出通风口,在下面两层抗栅体上安装破渣条;传动齿轮采用行星摆线齿轮与灰盘齿轮采用的圆柱齿牙配合传动。
本发明创造的优点由于炉栅制成偏心八角形栅帽的塔式炉栅,八角形的棱角在偏心作用,将灰渣挤碎,不断下移,在下面的抗栅体上的破渣条和最下面的破渣刀的作用下继续将灰渣破碎,并保证煤、灰渣向下正常流动,再加上布风圈上的通风口作用,保证了气化剂的通量,因此提高了煤气产出效果。其二是传动齿轮与灰盘齿轮采用了行星摆线齿轮和圆柱齿牙的传动齿轮系,从而保证了灰盘无间歇性连续转动,使灰盘转动平稳,不产生振动,减少设备故障。


图1是煤气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炉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向视图;图4是图2中I放大图;图5是图1中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煤气发生装置由基座12、发生炉体2、加煤斗1、匀煤器3、煤气出口4、人孔5、煤栅7、灰盘8、支撑9、灰盘齿轮10、减速机11、传动齿轮17、气化剂进口管13、水夹层14、出灰口15、集灰斗16、支腿6、二层干馏层23、24、二层还原层25、26、一层氧化层27、灰层28构成,发生炉体2制成外带水夹层14的发生炉体2,发生炉体2内腔安装由上往下的二层干馏层23、24、二层还原层25、26,一层氧化层27,一层灰层28,在发生炉体2上端腔里安装匀煤器3,在上端口上安装双钟罩加煤斗1,在发生炉体2上安装煤气出口4,人孔5,基座12制成后在基座上安装气化剂进口管13,在基座12上安装支撑9和支腿6及集灰斗16,将除灰口15安装在灰盘8上,将减速机11安装在基座12上,将传动齿轮17安装在减速机11轴上,将灰盘8安装在支撑9上,灰盘上安装圆柱齿牙22,此时圆柱齿牙22与传动齿轮17啮合,将炉栅7安装在灰盘8中心处,将组合后的发生炉体2套装在炉栅7外面,固定在支腿6上,炉栅7由抗栅体18、破渣条19、破渣刀21、布风圆圈20构成,炉栅7的抗栅体18制成三层塔式结构,上层抗栅体制成偏心八角式栅帽,与下部抗栅体轴心偏35mm距离,在下面两层抗栅体18上安装破渣条19,在最下面抗栅体18下面安装破渣刀21,在布风圆周壁20上制出均匀分布的6mm直径的通风口。
权利要求1.煤气发生装置,包括发生炉体、加煤斗、匀煤器、煤气出口、炉栅、入孔、灰盘、灰盘齿轮、传动齿轮、减速机、支撑、气化剂进口管、除灰口、集灰斗、支腿,发生炉体制成外带水夹套,内装从上往下的二层干馏层、二层还原层,一层氧化层,一层灰层的发生炉体,其特征在于炉栅由抗栅体、破渣条、破渣刀、布风圈构成,抗栅体制成三层塔式结构,每层用布风圈连接,最上层抗栅体制成八角形的栅帽,栅帽的顶端点与下部抗栅体轴心偏心,在下部抗栅体下面安装破渣刀,布风圈圆周壁上制出通风口,在下面两层抗栅体上安装破渣条;传动齿轮采用行星摆线齿轮与灰盘齿轮采用的圆柱齿牙配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栅帽的顶端点与下部抗栅体轴心制出均匀分布的35mm偏心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布风圈圆周壁上制出6mm直径的通风口。
专利摘要煤气发生装置,是涉及煤气发生装置中炉栅和灰盘传动齿轮结构的改进,解决以往煤气发生装置产出效果不高,装置运行不平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方案是由发生炉体、加煤斗、匀煤器、煤气出口、人孔、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灰层、炉栅、灰盘、传动齿轮、减速机、气化剂进口管、支撑、支腿、除灰口、集灰斗、基座构成,其优点是炉栅制成偏心八角形栅帽和破渣条、破渣刀及通风口作用下加大气化剂进量,提高了煤气产出效果,设备运行平稳,不产生振动等优点。
文档编号C10J3/20GK2761614SQ200420055670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国鹏, 王兆龙 申请人:李国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