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7180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
背景技术
干法熄焦炉一般都是体积较大的密罐。如图1所示,为干法熄焦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上段为预存室1’,室内全部是红焦;中段为环形烟道2’;下段为冷却室3’,室内焦炭从上而下,温度越来越低,正常生产中T4点的温度控制在450以下,T3点的温度控制在300以下。在日常生产中,一旦循环风机4’故障停止,炉内焦炭高温区就会逐层下移;又因炉内每层焦的温度不同,下低上高,自然形成了气流向上流动,下部产生负压的情况,在循环系统严密性较差的情况下,空气吸入,加快了冷却室3’温度上升。根据干法熄焦炉的日常生产经验,当焦炭温度达到450℃,只要有空气吸入,焦炭就会发生自燃。
在干法熄焦炉风机5’停机情况下,冲氮点4’会自动打开进行充氮作业。但是其在入炉区域的干熄炉直径较大,所以其氮气量远不能阻止停机前提下的焦炭高温区下移现象;其次,在风帽及周边风道7’以下,还存有约50吨的焦炭,该部分焦炭无法被充入的氮气冷却。
目前采用的干熄焦排出方式主要有闸板式间断排焦方式,其控制方式为在闸门壳体的外面设置有液压传动设备,该液压传动设备不受温度影响。当焦炭发生自燃后,强制打开闸门,将炉内的红焦通过排出装置6’排完,排出的红焦用消防水熄灭。尽管可避免干熄炉受到损伤,但处理过程危险性很大,且事后抢修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严重影响生产产量。
干熄焦排出方式还有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方式,其控制方式是调整振动给料器的电磁线圈,该设备在振动给料器壳体里面,受高温影响。当冷却室的焦炭发生自然时,振动给料器的电磁线圈因受热而损坏,那么干熄炉内的焦碳就会无法排完,结果不仅烧坏排出装置6’,影响产量,而且干熄炉也将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其能在循环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时,提高充氮的均匀性及有效性,达到冷却室内焦炭温度纵向的合理分布,避免冷却室内因焦炭高温区下移而发生自燃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其包含一氮气输入总管,特点是,该氮气输入总管连接一环行管道,该环行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喷嘴。
所述喷嘴的直径不同,离氮气输入总管近的喷嘴直径比离氮气输入总管远的喷嘴要大。
所述的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安装干熄炉的最底部。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干熄炉的底部,表面积很小,便于充入氮气的合理分布。在循环风机停止运转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喷嘴喷出的氮气可有效控制冷却室焦炭温度的纵向分布趋势,防止因焦炭高温层下移而发生自燃,同时,离氮气输入总管近的喷嘴直径比离氮气输入总管远的喷嘴要大,可使氮气均匀喷出。本实用新型还起到阻止空气吸入的作用,有利于干熄炉排出装置的使用安全。


图1为干法熄焦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氮气输入总管11,该氮气输入总管11连接一环行管道12,该环行管道12上设置有四个成90°分布的喷嘴131,132,133,134。
喷嘴131,132,133,134的直径不同,离氮气输入总管11近的喷嘴131,132直径比离氮气输入总管远的喷嘴133,134要大。
该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1安装干熄炉的最底部。表面积很小,便于充入氮气的合理分布。在循环风机停止运转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喷嘴喷出的氮气可有效控制冷却室焦炭温度的纵向分布趋势,防止因焦炭高温层下移而发生自燃,同时,离氮气输入总管近的喷嘴直径比离氮气输入总管远的喷嘴要大,可使氮气均匀喷出。本实用新型还起到阻止空气吸入的作用,有利于干熄炉排出装置的使用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其包含一氮气输入总管,特征在于,该氮气输入总管连接一环行管道,该环行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喷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喷嘴的直径不同,离氮气输入总管近的喷嘴直径比离氮气输入总管远的喷嘴要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安装干熄炉的最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其包含一氮气输入总管,该氮气输入总管连接一环行管道,该环行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喷嘴。喷嘴的直径不同,离氮气输入总管近的喷嘴直径比离氮气输入总管远的喷嘴要大。干法熄焦炉充氮装置安装干熄炉的最底部。其能在循环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时,提高充氮的均匀性及有效性,达到冷却室内焦炭温度纵向的合理分布,避免冷却室内因焦炭高温区下移而发生自燃现象。
文档编号C10B39/00GK2712934SQ20042008127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
发明者沈传明, 王伟民, 曹银平, 傅国瑾, 许胜利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