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

文档序号:509971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煤成型气化工艺方法,特别是一种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
背景技术
煤棒是国内近几年新开发的产品,主要用化工制气,代替块煤。在生产制作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生产环境恶劣。主要表现在①进料口,铲车上料,人工凿放料。②粉碎机进料,靠人工卡料。③沤化库布料,人工卡料。④煤棒机进料,人工卡料、人工捣料。⑤煤棒机出料,进到煤棒小车,人工拉到指定现场凉干。⑥造气进料,把凉干的煤棒靠人工推到造气炉的料斗里。现有的间隙式型煤制气方法,存在非制气时间较长,自动化水平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给料粉碎原料粉煤经振动给料机溜筛后经输送机送到粉碎机进行粉碎;b)制液粉碎后的煤经输送机送入搅拌机,加入褐煤、烧碱及水进行搅拌、制液;c)沤化煤经加液搅拌后送入沤化库进行沤化;d)制湿型煤沤化后的熟煤送入搅拌机给煤棒机给料,制成湿型煤;e)型煤烘干湿型煤送入烘干炉烘干;f)造气炉制气烘干后干煤棒经溜筛后经全自动加焦机送入造气炉料制气。
在制液工段中水、褐煤、烧碱以重量比计为水∶褐煤∶烧碱=4-6∶3-5∶0.1-0.3。
湿型煤烘干时烘干室的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3-5小时,烘干后的湿型煤含水量为2-10%。通过全自动加焦机实现连续气化。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DCS系统对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
本发明所提供的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通过粉碎、制液、沤化、制湿型煤、型煤烘烘干及造气等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DCS系统对生产各工序进行控制,使整个造气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只需要130多人,比传统煤棒制作工艺减少300多人,现场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
原料煤经抓斗行车进料斗振动给料机,经振动筛进到100M3大立库,再经振动给料机送到大埋刮板输送机。一部分粉尘经除尘装置回收后再利用。该刮板机有5个下料口,每个下料口通过调速电机、下料机构保证每个下料口按15吨/小时均匀给5台粉碎机给料。每台粉碎机顶设有1台缓冲进料斗,确保搅拌机的物料量是一定的。
粉碎后的煤经小埋刮板机送入双轴搅拌机,按4-6吨水3-5吨褐煤0.1-0.3吨烧碱比例的加入量进行搅拌。在制液罐上设有气动球阀,通过DCS系统监视气动球阀的开启频率、开启时间,实现远程操作。
将搅拌后的煤送入到沤化库进行沤化,沤化时间在48小时。沤化时间可在48小时以上,愈长愈好。在沤化库设有18台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通过DCS系统可监视沤化库情况,实行全自动卸料。
沤化后的熟煤经地坑皮带机送入到10台煤棒机成型。在煤棒经料的单轴搅拌机上设有1.5吨的存煤斗,每个存煤斗上设有一台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大,每台煤棒机需要料9吨/小时,通过仪表测量存煤斗的料位器信号反馈给DCS系统,指示操作犁式卸料器给存煤斗供料。
含水11-13%湿型煤通过皮带机送入立式烘干炉进行烘干,并通过DCS系统控制进出料及保证烘干室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3-5小时,烘干炉的烘干热源可以是三气锅炉的放空尾气。
含水7%干煤棒经溜筛后再经栈桥皮带机送到造气炉的料仓,经煤棒全自动加焦机入造气炉制气,一部分粉尘经除尘装置回收再进入系统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a)给料粉碎原料粉煤经振动给料机溜筛后经输送机送到粉碎机进行粉碎;b)制液粉碎后的煤经输送机送入搅拌机,加入褐煤、烧碱及水进行搅拌、制液;c)沤化煤经加液搅拌后送入沤化库进行沤化;d)制湿型煤沤化后的熟煤送入搅拌机给煤棒机给料,制成湿型煤;e)型煤烘干湿型煤送入烘干炉烘干;f)造气炉制气烘干后干煤棒经溜筛后经全自动加焦机送入造气炉料制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述的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液工段中水、褐煤、烧碱以重量比计为水∶褐煤∶烧碱=4-6∶3-5∶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湿型煤烘干时烘干室的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3-5小时,烘干后的湿型煤含水量为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全自动加焦机实现连续气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产过程中通过DCS系统对各生产流程进行控制。
全文摘要
一种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方法,该方法通过粉碎、制液、沤化、制湿型煤、型煤烘烘干及造气等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DCS系统对生产各工序进行控制,使整个造气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大幅降低,现场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C10L5/06GK101063049SQ20061012553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0日
发明者蒋远华, 张忠华, 王华雄, 杨晓勤, 冯加新, 何涛, 王兆雄, 宋旺兴, 韩玉峰, 陈培文, 覃伟华, 马士贵 申请人: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