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36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其包括一个中心通道和至少一个围 绕着中心通道的同轴通道,这些通道从上游供给侧延伸到下游排放端, 用来向燃烧区供给单独的共同反应气体或者气载介质流。这种燃烧器 尤其适合于用在使用含氧气体的含碳燃料(例如载气载带的细碎固体 燃料(诸如氮气和/或二氧化碳等栽气载带的粉煤))的部分燃烧中, 例如用来制造加压的合成气体、燃料气体或者还原气体。
背景技术
固体含碳燃料的部分燃烧(也称为气化)是通过燃料与氧反应得 到的。这种燃料主要含有碳和氢作为可燃成分。气载的细碎含碳燃料 和含氧气体以较高的速度流经燃烧器中的单独通道进入反应器中。反
应器中一直燃烧着火焰,其中,燃料和含氧气体中的氧在1300。C以上 "温度下反应,以形成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
这里使用的术语"含氧气体"想要指的是含有自由氧、02的气体, 并包括空气、富氧空气(即21mol。/。以上的氧),还有基本上纯的氧 (即大约95mol。/。以上的氧),其他包括诸如氮气和/或稀有气体等在空 气中通常发现的气体。
这里使用的术语"固体含碳燃料"意欲包括选自下面的材料组中的 各种气载可燃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混合物,该材料组中有煤,用煤 制造的焦炭,煤液化残余物,石油焦炭,烟炱,生物燃料,以及从油 页岩、焦油沙和沥青中得到的微粒状固体。煤可以是任何种类,包括 褐煤、亚烟煤、烟煤和无烟煤。固体含碳燃料优选地被磨成颗粒级尺 寸,使得至少大约90%重量百分比的材料小于90微米,水份含量小 于大约5%重量百分比。US4,887,962公开了 一种针对这种部分燃烧工艺的燃烧器。这种燃 烧器包括一个带有向燃烧区供燃料的出口的中心通道和一个带有出口 的同轴环形通道。同轴环形通道的出口围绕着中心通道出口,用以提 供含氧气体,含氧气体与从中心通道的出口出来的固体燃料流相遇并 混合。该燃烧器还包括位于燃烧器排放端的前脸。该前脸具有一个中 心孔,燃料和含氧气体经该中心孔流向燃烧区。供应含氧气体的环形 通道的直径越接近出口越小,从而相对于纵向轴线形成了一个角。这 样获得的倾斜环形狭缝应该具有稳定的尺寸,以获得恒定的、均匀分 布的含氧气体流动。由于该环形狭缝沿着流动方向倾斜,流出的气体 流将和从中心通道流出的共同反应的可燃材料相遇并混合,进入下游 的燃烧区。分隔件被用来相互对称地把这些通道隔开并保持它们稳定 排列,并且对反应材料的自由流动造成最小的阻碍。
含碳燃料流的温度通常为80。C,而含氧气体流的温度通常为大约 300~350°C。燃烧区的温度可高达1300。C甚至更高。燃烧器在一端暴 露于接近周围的条件,而在其排放端,燃烧器暴露于燃烧区的条件。 结果,燃烧器的各部分将发生不同的热应力膨胀。由于燃烧器的纵向 长度一般在1.5~2.5米之间变动,各部分之间的膨胀差异可对环形狭 缝的宽度造成显著影响,并因此显著影响含氧气体的流出量。
同轴通道一般设有横向入口,用来输送气体。这导致气体流量在 同轴通道上不均匀分布,这也可能对含氧气体的流出量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结构,使气体成分的流出量 更加一致并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下面的一种燃烧器实现的,该燃烧 器包括至少与同轴通道相交的连接单元,该单元把内、外壁桥接起来, 并设有与该单元两侧的相应上游和下游通道部分对齐的一个或者更多 的开口。该连接单元通过限制内、外壁的热膨胀差异来稳定环形狭缝 的尺寸。此外,该单元减少了纤维化,并对气体流动具有等同的效果,导致同轴通道整个周边上的均匀气体流动。
连接单元把燃烧器的上游部分连接到燃烧器的下游部分。这里使 用的术语"上游部分"指的是燃烧器中气体流的流动方向,并打算指供 给侧和该单元之间的燃烧器部分,而术语"下游,,指的是该单元和排放 端之间的燃烧器部分。
通流开口可例如是圆形的开口 ,均匀分布在同轴通道的周边上。 按可替换方式,通流开口可具有不同形状,例如狹缝。开口的边缘可 例如倒角或者倒圆。沿流动方向,通流开口可平行于中心通道的纵向 轴线,或者沿切向和/或轴向与该轴线成一个角。
连接单元可与内、外壁相交,把这两个壁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 部分相互对齐地结合到连接单元,于是,允许燃烧器的模块式安装。 与连接单元另一侧的上游部分相比,下游壁部分将暴露于更高的温度 和更大的温度变化。按照这种构造,可以独立地替换这些暴露严重的 下游部分。
限定中心通道的内壁可例如具有恒定的直径。可选择的是,内壁 在其部分长度上是逐渐变细的。
为了防止燃烧器过热,燃烧器通常用经冷却套流过外壁的水等冷 却剂进行冷却。冷却套包括在排放端附近彼此开放连接在一起的两个 同轴套通道,而在另一端,套通道之一连接到冷却剂源,另一个套通 道连接到冷却剂排放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单 元与两个套通道都相交,并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通流开口。
通流开口的径向宽度可例如等于同轴通道的径向宽度,或者稍稍
小些,例如在径向通道宽度的85~100%之间,或者如果需要甚至可 更小。
内壁外端和连接单元下游侧之间的距离可例如为连接单元直径的 大约1~3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单元的一侧或者两侧都设有一个或者
更多台阶构型的同心突起。 一定直径的每个突起对应于结合于连接单 元的同心壁之一,以允许焊接工在组装过程中更容易地接近。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能很好地适应于按任何希望的方式,即竖直 地,水平地或者成一定角度地,把反应物引入部分氧化气体发生器的 反应区,而且特别适合于用于在燃烧区基本相对的两侧设置多个反应 物燃烧器的固体燃料气化设备中,由此,反应物被水平地引入,而且 燃烧器射流相互撞击,促进部分氧化过程,并使对燃烧区壁的侵蚀最 小。
由于燃烧温度可达到1300。C甚至更高,所以,这种燃烧器的主要 考虑是防止气化过程中的高热通量造成损坏燃烧器前脸(也称为燃烧 器面)。为了保护燃烧器前脸不受过热损害,可在燃烧器前壁的外表 面上施加耐火衬,和/或优选地,可使用中空壁构件,具有内部的冷却 路径,流体冷却剂经该冷却路径沿着特定流路快速循环,以确保燃烧 器前脸的均勻冷却,因此使热应力最小。而在长期运行中,热应力可 能会造成燃烧器变差甚至失效。更具体地说,流路是螺旋型路径,例 如US4,887,962中描述的那样。这样的螺旋型路径可例如通过同心挡 板获得,这些同心挡板限定了经挡板上的障碍物相互开放连通的同心 流路段。同时横向隔板经障碍物引导通过的流动,以通向下一个同心 流路段。
可选择的是,为了允许更加模块化的安装,燃烧器可通过把连接 单元的一侧焊接到同轴布置的内、外壁上游部分的外端而构建。内壁 和外壁的下游部分可与相应的上游部分对齐地安装或者焊接到连接单 元的第二侧。为了在把外壁上游部分焊接到连接单元之后构建冷却套, 可把两个围绕着的壳体焊接到连接单元,以形成与连接单元上两个同 心的圆形开口阵列对齐的两个同心腔。
为了完成冷却通道回路,可以使用双壁筒体,该双壁的外壁留着 内壁的上游边缘在整个周边上没有盖住,该筒体在其下游侧用前脸盖 上,该前脸具有限定了中心开口并与外壁的边缘相接的边缘。筒体双 壁之间的空间与上游冷却套腔之一开放连接,并且在所述前脸的开口 附近与包围着所述外通道壁的空间开放连接,后一空间又与另 一个上 游冷却套腔开放连接。这就在外壁和连接单元之间形成了一个间隙,允许焊接工更容易接近以把内壁焊接到连接单元上。把筒体的双壁中
的内壁焊接到连接单元上之后,至少分成两个单独的c形部分的一个
环形盖板,被焊接到连接单元和筒体,以封闭双壁中的外壁和连接单
元之间的间隙。
燃烧器通常用耐高温材料制造,尤其是例如以商标InconeP销售 的耐高温金属和合金,并通过例如熔焊、铜焊等进行制造。对于高占 空比运行,通常用金属制造的含氧气体用的通道和出口可以在内部涂 敷氧化涂层,例如Zr02或者陶瓷,使得能够应用高流速含氧气体, 而不会有在氧作用下金属燃烧的风险。


下面参照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示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前面部分的纵向截面; 图2以俯视图示出了图l燃烧器的连接单元; 图3示出的是图l燃烧器的连接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的燃烧器1用于例如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载带的粉煤 等含碳燃料的部分燃烧。燃烧器1包括中心通道2。中心通道2由具 有上游部分3A和下游部分3B的筒形内壁3限定。中心通道2具有一 个排放出口4,用来把气载燃料供应给燃烧区。
围绕着内壁3同心布置的是筒形外壁5。外壁5具有上游部分5A 和下游部分5B。内壁3、外壁5限定了用来供应含氧气体的环形同轴 通道6。同轴通道6具有一个开放的排放端7,该排放端7形成了含氧 气体流进燃烧区的出口。
内壁3具有恒定的内径。下游内壁部分3B具有凸起部分8。凸起 部分8的外径朝着排放出口 4按锥形扩大并随后变小,因而形成了一 个环形凸起,在这个具体例子中,该环形凸起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外 壁的下游部分5B形成一个在燃烧区的方向上有一个锥形端9的釭。内壁部分3B的环形凸起8和外壁的下游部分5B的锥形端9限定了宽 度均匀的环形狭缝IO,其中,凸起部分8的直径沿排放出口 4的方向 上逐渐减小。这个环形狭缝10形成了同轴通道6的排放出口 7。
内、外壁的上游部分3A、 5A与它们相应的下游部分3B、 5B对 齐地焊接到一个连接单元11。连接单元ll表示在图2的俯视图和图3 的剖视图中。
连接单元11设有针对同轴通道6的通流开口 12和形成部分中心 通道2的中心开口 13。其中,中心开口 13具有与内壁部分3A、 3B 相同的内径。连接单元11的下游表面和内壁部分3B的外下游端之间 的距离X在连接单元11的直径的1~3倍之间。
同轴通道6用一个冷却套14包住。冷却套14具有位于连接单元 11上游侧的上游部分14A和位于连接单元11下游侧的下游部分14B。 两个同轴的壳体15A、 16A焊接到连接单元11的上游侧,从而形成了 两个同轴套腔一内套腔17A和外套腔18A。
类似地,冷却套14的下游部分14B形成了一个双壁筒体,包括 形成上游内壳体15A的下游延伸部的内套壁15B和形成壳体16A的 下游延伸部的外套壁16B。内套壁15B、外套壁16B之间的空间形成 上游冷却套腔18A的下游延伸部,并被挡板19分成螺旋形通道。内 套壁15B和外壁下游部分5B之间的空间17B形成了上游内套腔17A 的下游延伸部。连接单元11设有两个同心的圆形开口 20阵列,这些 开口把上游冷却套腔17A、 18A与下游冷却套腔17B、 18B分别连起 来。
在双壁筒体14B下游,双壁前脸21与冷却套壁15B、 16B成直角 地布置。前脸21具有限定中心开口 23并与同轴通道外壁5B的外边 缘相接的内边缘22。
双壁前脸21具有由限定同心流路段27的同心挡板26分开的下游 前壁24和后侧壁25。每一个流路段27都被一个隔板挡住,该隔板紧 接在内挡板中的一障碍物(未示出)之后把内、外挡板26桥接起来。 按此方式,挡板26限定了一个螺旋型流路。这个流路与下游冷却套腔18B开放连接。在前脸21的开口 23附近,前脸21的前、后侧壁24、 25之间的冷却剂流路段27经前脸后侧壁25上的开口 30 ,与下游冷却 套腔17B开放连接。
上游内冷却套腔17A连接到液体冷却剂源。冷却剂从内冷却套腔 17A经单元11上的开口 20、下游腔17B、开口 30、前脸21上的流路 段27、外冷却套腔18B、单元11上的开口 20和外腔18A,流向冷却 剂排放端。
连接单元11的上游侧设有同心的台阶构型的突起31。具有一定 直径的每一个突起31对应着结合到连接单元11的同轴上游壁部分 3A、 5A之一。连接单元11的下游侧设有圆形外沿32、 33,圆形外沿 32、 33的外径对应着拟结合到连接单元11的相应下游壁部分3B、 5B 的外径。
在连接单元11附近,双壁筒体14B的内壁15B相对外壁16B伸 出,留出内壁15B的上游边缘沿整个周边没有盖住。这产生了一个允 许焊接工把内壁15B焊接到连接单元11上的周向间隙。把内壁15B 焊接到连接单元ll后,做成两个单独的C形圏段的环形盖板34焊接 到连接单元11和筒体14B,以封闭上述间隙。
图1的燃烧器1基本上是筒形的。单元11是一个圓形的块体,其 直径对应着冷却套的外径。如图2所示,开口 12、 20的阵列都形成了 和中心开口 13同心的圆形布局。
在利用含氧气体对粉煤等含碳燃料进行气化的上述燃烧器的运行 过程中,悬浮在氮气或者二氧化碳等载流体中的所述煤,通过中心通 道到达用于把煤引入布置在燃烧器下游的反应器的燃烧区中的出口 。 同时,含氧气体通过环形通道到达出口,这样,煤和含氧气体这些反 应物将在反应器空间中强烈混合。通过由适当通道中的挡板的凝涡体 施加到一股流或者两股流上的旋涡运动,可进一步促进反应物的混合。 为了促进煤的稳定流出,可用于煤流动的横截面积应在出口附近的燃 烧器的至少部分中心通道上保持恒定。
权利要求1. 一种燃烧器(1),包括中心通道(2)和至少一个围绕着所述中心通道的同轴通道(6),所述中心通道(2)和所述同轴通道(6)从上游供给侧延伸到下游排放端,所述中心通道(2)和所述同轴通道(6)由同心的内壁(3)和外壁(5)限定,所述内、外壁(3,5)具有自由的下游外端,这些外端具有的轮廓形状限定出形成所述同轴通道(6)的排放端并朝着所述中心通道(2)的一相邻排放端会聚的环形狭缝(10),其特征在于,一连接单元(11)至少与所述同轴通道(6)相交,所述连接单元(11)把所述内、外壁(3,5)桥接起来,并在所述连接单元(11)两侧设有与相应通道部分对齐的一个或者更多的开口(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连接单元(11)与 所述内、外壁(3, 5)相交,把这两个壁分成两个部分(3A, 3B; 5A, 5B),其中,对于这两个壁来说,所述两个部分相互对齐地结合到所 述连接单元(1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外壁(5)由冷却 套(14)包着,其中,所述连接单元(11)在所述冷却套的宽度上延 伸,留下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通流开口 (2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冷却套(14)包括 两个在所述排放端附近相互开放连接的同轴套腔(17A, 18A),在两 个同轴套腔的另一端,其中一个套腔(17A)连接到冷却剂源,而另 一个套腔(18A)连接到冷却剂排放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ll) 和两个套腔(17A, 18A)都相交,并设有用于冷却剂流动的通流开口 (20)。
5. 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内壁(3) 的外端和所述连接单元(11 )的下游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连接单元(11 ) 直径的大约1 3倍。
6. 根据权利要求l-4之一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迷连接单元的至少一側设有一个或者更多个台阶构型的同心突起(31),具有一定 直径的每个突起对应着结合于所述连接单元(11)的同心壁(3A, 5A ) 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l-4之一所述的燃烧器,其中,所述连接单元(11) 的至少一侧设有一个或者更多个圆形外沿(32, 33),所述外沿与将 结合于所述连接单元(11)的筒形部分(3B, 5B)的外径紧密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是通过部分燃烧对固体含碳材料进行气化的燃烧器。这种燃烧器包括中心通道(2)和至少一个同轴通道(6),这些通道从上游供给侧延伸到下游排放端。所述通道(2,6)由同心的壁(3,5)限定,内、外壁(3,5)具有自由的下游外端,这些外端具有的轮廓形状限定出形成同轴通道(6)的排放端并朝着中心通道的相邻排放端会聚的环形狭缝(10)。连接单元(11)至少与同轴通道(6)相交,可选择地还提供冷却套。单元(11)设有与单元(11)两侧的相应通道部分对齐的一个或者更多的开口(12)。
文档编号C10B53/04GK201233007SQ20072030486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6日
发明者A·博尔, H·G·范席 申请人: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