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35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气化加热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秸杆气化炉。 背景材料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都是直接在炉灶里燃烧秸杆跟木柴获取能源,这种原始的 做法热效能低,浪费了资源,而且燃烧时烟雾弥漫,既污染环境又影响身体健康。另外,随着 气价、煤价不断上涨,给-部分用气用煤的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 秸杆气化炉应运而生,但是当前市场上的秸杆气化炉只能燃烧粉碎后的秸杆或者是锯末, 而且产气慢,需要燃烧20-30分钟后才能开始使用,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使用起来也不方 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产气快,且能直接燃烧粗 大的秸杆、木柴及各种农林废弃物的新型秸杆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秸杆气化炉由燃料仓、环形水箱、焦油 净化器、鼓风机、炉灶构成,其特征是在燃料仓内安装了一供气机芯,机芯顶端为蘑菇冒头, 在冒头上开有5-15个均匀小孔;机芯底部有4-6根直角吸气管,同时在机芯上部有一空气 隔层。这些设计增加了供氧量,有效排除多余的废气,使秸杆在燃料仓内充分迅速燃烧。同 时,在该秸杆气化炉的燃料仓上部安装了 一环形水箱,充分利用热源,让用户随时有热水使 用。 该新型秸杆气化炉能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产气,可立即使用。无烟,保证了环境卫 生跟人体健康。直接燃烧粗大秸杆,降低了使用成本。根据多次测试,该装置一次放秸杆 3-5Kg,可持续燃烧产气2-4小时。

: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二是机芯的剖面示意图; 图三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机芯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一图二,新型秸杆气化炉由燃料仓(1)、环形水箱(2)、焦油净化器(S)、鼓风 机(6)、炉灶(16)构成。在燃料仓(1)内安装了一供气机芯(3),机芯(3)顶端为蘑菇冒 头,在冒头上开有均匀小孔(19);机芯底部有多个直角吸气管(4),同时在机芯上部有一空 气隔层(20)。第一次使用时,打开仓盖(13),在炉桥(12)以上,空气隔层(20)以下的部位 填满柴灰,然后直接塞进秸杆,点火的同时开启鼓风机(6),火燃起后,把秸杆塞满,盖上仓 盖(13)(以后再无须点火引燃,使用时只需开启鼓风机,燃烧仓内暗火即可引燃)。空气通 过进气管(7)直接进入机芯(3)给燃料供氧,打开阀门(8) (9),关闭阀门(IO),使焦油净化器(5)中的空气废气通过排气管(11)排除, 一分钟后,关闭阀门(8) (9),打开阀门(IO),秸 杆燃烧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经过焦油净化器(5)净化后,通过导气管进入炉灶(16),用户 点火直接使用。使用结束后,关闭阀门(IO),同时关闭鼓风机(6),下次使用只要按上述步 骤操作即可。在连续使用2小时左右的时间加一次秸杆,一周左右的时间通过灰口 (14)掏 --次炉灰。燃烧后产生的焦油从焦油净化器(5)下端的排放口 (15)排除。燃料仓壁所产 生的热量可以将环形水箱(2)中的冷水加热,打开水龙头(17),可随时使用环形水箱(2)中 的热水。冷水从进水口 (18)加入。 如图三,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一些小作坊需要使用大火,需气量大,可以 在原装置的基础上对机芯进行--个改造。如图三所示,将原有的直角吸气管(4)反向朝上, 然后装上蘑菇冒头,全部变为输气装置,由于供氧面积增大,使燃烧更加充分,可产生大量 可燃性气体。但是,此改造后的装置刚点火时,由于没有将空气废气吸出,产气慢,在十分钟 左右才可使用。所以,改造后的装置只适合需气量大的作坊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秸杆气化炉,由燃料仓、环形水箱、焦油净化器、鼓风机、炉灶构成,其特征是在燃料仓内安装了一供气机芯,机芯顶端为蘑菇冒头,在冒头上开有均匀小孔;机芯底部有多个直角吸气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蘑菇冒头上的小孔为5-15个。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直角吸气管为4-6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机芯上部有一隔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燃料仓上部安装一环形水箱。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秸秆气化炉,由燃料仓、环形水箱、焦油净化器、鼓风机、炉灶等构成。其特征是在燃料仓内安装了一供气机芯,机芯顶端为蘑菇冒头,在冒头上开有均匀小孔;机芯底部有多个直角吸气管。空气从气孔输出,给燃料提供氧气,喷气面积大且均匀,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热应效高;直角吸气管将空气废气吸出,可以使燃料迅速燃烧。同时,在燃料仓的上部安装了一环形水箱,用户可随时使用热水。该秸秆气化炉结构简单,产气快,无烟,成本低,可以直接燃烧粗大的秸秆,适宜在农村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C10J3/86GK201539888SQ20092008153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叶桂明 申请人:叶桂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