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421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煤浆加压气化的煤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煤浆加压气 化炉的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
背景技术
水煤浆工艺烧嘴是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关键部件,它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 作。公知的水煤浆工艺烧嘴结构由自内至外同轴套置的具有流线型前收口端的内烧嘴1、 中烧嘴2和外烧嘴3构成,为三流式内外混合雾化形式,外流道和内流道输送高压氧气,中 流道输送高压水煤浆,中心氧与煤浆半预混后,再与外环氧外混合进行雾化燃烧气化。工艺 烧嘴通常工作在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下,在iooo°c以上的高温炉膛内,烧嘴承受炉内火焰 和物料的冲刷,热腐蚀和磨损是影响工艺烧嘴性能的主要原因,其中外烧嘴的热腐蚀龟裂 严重;中烧嘴冲刷腐蚀最为严重。因此通常情况下工艺烧嘴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使用40-60 天需要更换或维修。每次更换烧嘴都需要停炉(或倒炉),使气化炉生产线长周期运行受到 限制,企业每次停炉倒炉的平均损失高达百万元。因而气化炉工艺烧嘴的使用寿命相对较 短,成为水煤浆加压气化生产线长周期运行的瓶颈,也是现阶段业界内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工艺烧嘴的使用寿命短返修频率高的问题,提出 了一种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从而使工艺烧嘴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实 现了新的技术突破,为煤化工企业减少运行成本、提高效益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 浆工艺烧嘴,由同轴套置的具有流线型前收口端的内烧嘴、中烧嘴和外烧嘴构成,其中,在 所述的中烧嘴内壁面以及外烧嘴外壁面分别设置有耐磨涂层。如上所述的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其中,中烧嘴内壁面的涂层 厚度为0. 2mm 0. 6mm ;外烧嘴外壁面的涂层厚度为0. 4mm 0. 8mm。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对中烧嘴内壁面喷涂耐磨涂层,从而提高中烧嘴内壁面的耐磨性能;(2)通过对外烧嘴外壁面喷涂耐磨涂层,从而提高外烧嘴外壁面的耐高温性能;(3)通过以上耐磨涂层提高了工艺烧嘴在其恶劣工况下的使用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工 艺烧嘴的使用寿命,故可增加气化炉开车时间,减少停车维修次数,为厂家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烧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00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的结构如图1所示, 由同轴套置的具有流线型前收口端的内烧嘴1、中烧嘴2和外烧嘴3构成。内烧嘴1、中烧 嘴2和外烧嘴3通过焊接工艺固定连接。在中烧嘴2的内壁面以及外烧嘴3的外壁面分别 喷涂有耐磨涂层。中烧嘴内壁面的涂层4的材料为钨基合金粉,FF02 01钨基合金粉的各组分及其 质量百分含量为Co 23 28%、C 4 10%、W 62 70% ;中烧嘴内壁面的涂层4的厚度 为 0. 2mm 0. 6mm,可选用范围 0. 2mm、0. 3mm、0. 4mm、0. 5mm、0. 6mm 等。外烧嘴外壁面的涂层5的材料为FF05 01铬基合金粉,FF05 01铬基合金粉 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r 48 52%、Ni余量,外烧嘴外壁面的涂层5的厚度为 0. 4mm 0. 8mm,可选用范围 0. 4mm、0. 5mm、0. 6mm、0. 7mm、0. 8mm、等。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工艺烧嘴在其苛刻工作条件下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提 高了整个气化炉工艺开车运行时间,减少了停车维修的次数,从而大大降低了厂家的成本。 使用这种新型的气化炉烧嘴后,提升原工艺烧嘴使用寿命超过50%,达到连续运行或不维 修两次运行超过90天,有效的提高了整个气化炉工艺开车运行时间,减少了停车维修的次 数,对安全操作也会带来好处。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由同轴套置的具有流线型前收口端的内烧嘴(1)、中烧嘴(2)和外烧嘴(3)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烧嘴内壁面以及外烧嘴外壁面分别设置有耐磨涂层(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其特征在于中烧嘴 内壁面的涂层⑷厚度为0. 2mm 0. 6mm ;外烧嘴外壁面的涂层(5)厚度为0. 4mm 0. 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煤浆加压气化的煤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煤浆加压气化炉的长周期使用寿命的水煤浆工艺烧嘴。该工艺烧嘴由同轴套置的具有流线型前收口端的内烧嘴、中烧嘴和外烧嘴构成,其中,在所述的中烧嘴内壁面以及外烧嘴外壁面分别设置有耐磨涂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耐磨涂层提高了工艺烧嘴在其恶劣工况下的使用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工艺烧嘴的使用寿命,故可增加气化炉开车时间,减少停车维修次数,为厂家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C10J3/50GK201581057SQ20092029353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刘悦, 唐强, 宋晓峰, 李兵科, 王岳, 谷丰, 颜超 申请人: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