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789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更具体的说,是一种 尤其适合煤质炭化和植物棒炭化(含竹木炭化)的、并能进行低中高位三种温度炭化和快 速炭化的、而且能快速降温熄火的多功能组合式高效环保炭化炉,其炭化炉的组合式功能 还可节省运费三分之二,炭化时间快至4-8小时,熄(灭)火时间缩短为50分之5小时,为 机械化制造绿色生物型植物能源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人类长期提供绿色能源的大量生产 制造奠定了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现有的各种炭化炉,如土窑、低(中)温炭化炉、高温型炭化炉等,都不 具有组合式功能,其巨大的炭化炉空间造成运输费用成本极高,2000公里以内的运输成本 高于自身价值的100%,出口产品在5000公里以外的运费成本要高于自身价值的300%以 上;而且炭化时间都长达30-60小时,熄火时间一般都要50小时以上,其生产成本和使用成 本极高,均存在下列缺点和不足之处1、土窑化炉是一种最古老的炭化工艺,虽然廉价,但由于污染和不符合环保要 求,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为了达到环境保护,各地政府都已下令禁止建窑,以保持环境达标; 再由于落后的工艺,土窑制炭根本无法达到现代制炭的发展需求。2.低(中)温炭化炉主要是用于炭化植物棒和竹木原料,其结构是外壳结构层 为钢板或铁板焊结而成;内胆结构层用耐高温水泥和保温砖搪制而成。该炉无法实现组装 的组合式功能,因而形成了巨大的空间,造成运输成本极高,而且炭化时间久、熄(灭)火时 间较长的缺点,其炭化时间都长达30-60小时,熄火时间一般都要50小时以上,同时造成使 用和生产成本极高,一直发展缓慢,难以达到机械化制造生物能源的要求。3、高温型炭化炉主要是对煤质等高温炭化材料的炭化,其结构是外壳结构层 为钢板或铁板材料焊制而成,内胆结构层用耐高温水泥和耐火砖等耐高温材料搪制而成, 其原理和形状同样是空间过大和运输成本过高,炭化时间长,熄火时间长等缺点;而且产量 低,使用和生产成本极高,市场对该设备需求量极小,因此不利于发展。以上诸多缺点和不 足之处,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它能克服 现有土窑、低(中)温炭化炉、高温型炭化炉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该炭化炉由分体式炉体、 内胆、传热系统和散热熄火系统组成;其炉体由承重炉床底盘和上盖、前门板和后门板,左 壁板和右壁板、大开式炉门及万向轮等组合而成;内胆由耐高温水泥和耐火砖等多种耐高 温材料及保温高性能材料搪制而成。在分体式炉体运到地点后,将分体炉体的六大部件分 别组装成一体(并将组装后的连接缝用电焊进行焊接和密封即可成为完整的一体)。首先 在承重炉床底盘的底部装置上万向轮,以便于炉体移动;在承重炉床底盘上部的凹卡槽内
3投进左壁板和右壁板的下凸槽,以保证左壁板和右壁板在组装时的稳定性;在承重炉床底 盘的前部装置有前门板和大开式炉门,炉门上装有把手,炉门用铰链连接;在前门板上部留 有前门板上螺母孔,可将前门板由前门板下螺母孔用螺丝固定在底盘螺母孔内;在承重炉 床底盘后部装置有后门板,在后门板上部留有后门板上螺母孔,下部带有后门板扣沿;在后 门板扣沿上留有后门板下螺母孔,可将后门板由后门板下螺母孔用螺丝固定在底盘螺母孔 内;在后门板扣沿的上端预留有点火口和出烟孔及进风口 ;再在左右壁板和前门板与后门 板的顶部装置有上盖,在上盖两头均带有上盖扣沿,在上盖扣沿上分别留有前螺母孔和后 螺母孔,在上盖左右边上留有左右螺母孔,在上盖中间留有点火口和出烟口及进风口 ;将上 盖的左右螺母孔与左右壁板上部的固定片用螺丝固定,再将上盖的前后螺母孔与前门板上 螺母孔和后门板上螺母孔用螺丝固定,固定后即可成为完整的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的组 合式超容量炭化的环保炭化炉;最后用耐高温水泥将炉内整平,形成耐高温水泥层,紧贴耐 高温水泥层再砌一层耐火砖,形成耐火砖层;该炉组合功能可节省运费3分之2,炭化时间 快至4-8小时,炭化温度可达500-1200度,熄(灭)火时间缩短为50分之5小时,极其完 善。为机械化制造绿色生物型植物能源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人类长期提供绿色能源的大量 生产奠定了基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合各种煤质、植物棒和竹木炭化,炭化时间快至4-8 小时,炭化温度可达500-1200度,熄(灭)火时间缩短为50分之5小时,其组合功能可节 省运费3分之2 ;该环保炭化炉在炭化作业时与多级式逐级净化环境保护器配套使用,更具 有奇特的炭化效果和制炭效益,被誉为“炭能源再生工厂”。为机械化制造和大量生产绿色 生物型植物能源提供了重要保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结构示意图;图2是承重炉床底盘构造示意图;图3是上盖构告示意图;图4是前门板和后门板构造示意图;图5是后门板构造示意图;图6是左右壁板构造示意图。图中,1、承重炉床底盘;2、万向轮;3、凹卡槽;4、底盘螺母孔;5、左壁板和右壁板; 6、固定片;7、点火口和出烟孔及进风口 ;8、下凸槽;9、前门板;10、大开式炉门;11、把手; 12、铰链;13、前门板上螺母孔;14、前门板扣沿;15、前门板下螺母孔;16、后门板;17、后门 板扣沿;18、后门板上螺母孔;19、后门板下螺母孔;20、上盖;21、上盖扣沿;22、前螺母孔; 23、后螺母孔;24、左右螺母孔;25、耐高温水泥层;26、耐火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兹结合附图对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的结构作详细叙述参见
图1、2、3、4、5、6,其炉体由承重炉床底盘⑴和上盖(20)、前门板(9)与后门 板(16)和左壁板与右壁板(5)及大开式炉门(10)及万向轮(2)等组合而成;内胆由耐高温水泥和耐火砖等多种耐高温材料及保温高性能材料搪制而成。在分体式炉体运到地点后, 将分体炉体六大部件分的承重炉床底盘(1)和上盖(20)、前门板(9)和后门板(16)、左壁 板和右壁板(5)别组装成一体(并将组装后的连接缝用电焊进行焊接和密封即可成为完整 的一体)。首先在承重炉床底盘(1)的底部装置上万向轮(2),以便于炉体移动;在承重炉 床底盘⑴上部的凹卡槽⑶内投进左壁板和右壁板(5)的下凸槽⑶,以保证左壁板和右 壁板(5)在组装时的稳定性;在承重炉床底盘⑴的前部装置有前门板(9)和大开式炉门 (10);在大开式炉门(10)上装有把手(11),大开式炉门(10)用铰链(12)连接;在前门板 (9)上部留有前门板上螺母孔(13),可将前门板(9)由前门板下螺母孔(15)用螺丝固定在 底盘螺母孔⑷内;在承重炉床底盘⑴后部装置有后门板(16),在后门板(16)上部留有 后门板上螺母孔(18),下部带有后门板扣沿(17);在后门板扣沿(17)上留有后门板下螺母 孔(19),可将后门板(16)由后门板下螺母孔(19)用螺丝固定在底盘螺母孔⑷内;在后 门板扣沿(17)的上端预留有点火口和出烟孔及进风口(7);再在左壁板和右壁板(5)和前 门板(9)与后门板(16)的顶部装置有上盖(20),在上盖(20)两头均带有上盖扣沿(21), 在上盖扣沿(21)上分别留有前螺母孔(22)和后螺母孔(23),在上盖(20)左右边上留有左 右螺母孔(24),在上盖(20)中间留有点火口和出烟口及进风口(7);将上盖(20)的左右螺 母孔(24)与左壁板和右壁板(5)上部的固定片(6)用螺丝固定;再将上盖(20)的前螺母 孔(22)、后螺母孔(23)与前门板上螺母孔(13)和后门板上螺母孔(18)用螺丝固定,固定 后即可成为完整的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的环保炭化炉;最后用耐高温水泥将炉内 整平,形成耐高温水泥层(25),紧贴耐高温水泥层再砌一层耐火砖,形成耐火砖层(26)。
权利要求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的环保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承重炉床底盘(1)的底部装置上万向轮(2);在承重炉床底盘(1)上部的凹卡槽(3)内投进左壁板和右壁板(5)的下凸槽(8);承重炉床底盘(1)的前部装置有前门板(9)和大开式炉门(10);在大开式炉门(10)上装有把手(11);在前门板(9)上部留有前门板上螺母孔(13),前门板(9)由前门板下螺母孔(15)用螺丝固定在底盘螺母孔(4)内;承重炉床底盘(1)后部装置有后门板(16),后门板(16)上部留有后门板上螺母孔(18),下部带有后门板扣沿(17);在后门板扣沿(17)上留有后门板下螺母孔(19),可将后门板(16)由后门板下螺母孔(19)用螺丝固定在底盘螺母孔(4)内;在后门板扣沿(17)的上端预留有点火口和出烟孔及进风口(7);在左壁板和右壁板(5)和前门板(9)与后门板(16)的顶部装置有上盖(20),在上盖(20)两头均带有上盖扣沿(21),在上盖扣沿(21)上分别留有前螺母孔(22)和后螺母孔(23),在上盖(20)左右边上留有左右螺母孔(24),中间留有点火口和出烟口及进风口(7);炉内有耐高温找平层(25),紧贴耐高温水泥层内有一层耐火砖层(26)。
专利摘要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超容量环保炭化炉,由承重炉床底盘和上盖、前门板和后门板、左壁板和右壁板、大开式炉门及万向轮等组合而成;内胆由耐高温水泥和耐火砖等多种耐高温材料及保温高性能材料搪制而成;在分体式炉体运到地点后,将分体炉体的六大部件分别组装成一体(并将组装后的连接缝用电焊进行焊接和密封即可成为完整的一体);该环保炭化炉的组合功能可节省运费3分之2,炭化时间快至4-8小时,炭化温度可达500-1200度,熄(灭)火时间缩短为50分之5,非常实用;为机械化制造绿色生物型植物能源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人类长期提供绿色能源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极其完善;被誉为“炭能源再生工厂”。
文档编号C10B53/02GK201762278SQ20102017603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万金林 申请人:万金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