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8042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专用润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设备摩擦副、电力开关、电器插座、仪器及机械设备需要防护的导电部位等电方面的电子元器件,它们都是高档且精密的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的某些活动部位不仅要求防尘、防潮、抗氧化、抗腐蚀、润滑还要求导电,润滑是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导电是工作需要。导电润滑脂替代了鎕锡工艺和镀银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维修方便例如电动机上面的转子和碳刷,转子在通电以后才能转动,它与碳刷的接触面是高速运动的,如果没有润滑,碳刷和转子之间的摩擦副会磨损很快,时间长了会因为接触不良而产生电机过热,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要保证电机的使用寿命就要在运动的部位使用润滑脂,为了保证正常工作就要保证润滑脂有良好的导电率。许多滑动的电子元器件为了保证摩擦副的使用寿命都应该使用导电润滑脂。

一般的导电润滑脂和普通润滑脂一样,在极寒的条件下就会变硬结块,这样润滑脂就失去了保护功能。本发明研制了一种在低温下使用的导电润滑脂,专门在寒冷的地方使用,保证电器、机械、电机等在低温下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润滑脂是一种在极低温度下使用在电动设备或电子气元器件摩擦副等部位的专用润滑脂,延长了这些电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这些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百分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基础油55%-80%、稠化剂13%-38%、添加剂3%-5%和导电物质5%-10%,其中基础油为45#变压器油或α-烯烃油,稠化剂为脂肪酸锂盐,添加剂为防腐剂、抗氧化剂或降凝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为硫、磷、锌的有机化合物、抗氧化剂为有机胺类化合物,降凝剂为T803,导电物质为金属粉或碳黑粉。

本发明所述的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将50重量份的45#变压器油加入到皂化釜内,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26.9重量份的十二羟基硬脂酸,持续搅拌并升温至90℃使十二羟基硬脂酸完全溶解,停止加热皂化釜内温度继续上升,待自然降温至90℃时将氢氧化锂溶液加入到皂化釜中,该氢氧化锂溶液是将4.2重量份的氢氧化锂加入到13重量份的水中制备而得的;

(2)继续升温脱水,当皂化釜内的温度达到160℃时加入5.7重量份的45#变压器油,皂化釜内温度升至180℃时停止升温,循环降温,剪切,当温度降至100℃时加入1重量份的硫、磷、锌的有机化合物、1重量份的有机胺类化合物和2重量份的T803,最后加入8重量份的碳黑粉,剪切脱气制得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

本发明利用碳黑粉作为导电材料,通过变压器油和α-烯烃油的低温流动性来保证润滑脂的低温性能,金属锂皂是优良的润滑脂载体,本发明制得的润滑脂是一种在极低温度条件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的专用润滑脂,能够专门在我国东北、俄罗斯、南极和北极等急冷地区的电器、电动工具上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将50公斤45#变压器油加入到皂化釜内,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26.9公斤十二羟基硬脂酸,持续搅拌并升温至90℃使十二羟基硬脂酸完全溶解,停止加热皂化釜内温度继续上升,待自然降温至90℃时将氢氧化锂溶液加入到皂化釜中,该氢氧化锂溶液是将4.2公斤氢氧化锂加入到13公斤水中制备而得的;

2、继续升温脱水,当皂化釜内的温度达到160℃时加入5.7公斤45#变压器油,皂化釜内温度升至180℃时停止升温,循环降温,剪切,当温度降至100℃时加入1公斤硫、磷、锌的有机化合物、1公斤有机胺类化合物和2公斤T803,最后加入8公斤碳黑粉,剪切脱气制得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

本实施例制得的低温转矩导电润滑脂是一种专用润滑脂,具有低阻抗、良好的低温润滑脂性能和优良的导电性能,专门用于低温条件下电接触滑动摩擦部位(例如导电滑环)、电力开关的触头、电器接插件、仪器以及机械设备的导电部位,该润滑脂除了导电作用以外还起到防尘、防潮、抗氧化、抗腐蚀和润滑作用,对精密仪器仪表、开关、运动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但是一般的导电润滑脂在寒冷的温度下会凝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润滑脂的性能,本实施例制得的润滑脂是在极寒条件下使用的导电润滑脂。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