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182阅读:2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煤热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热解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热解国内外有很多技术,但是主要包括外热式热解法,固体热载体热解法,快速气体热解法等。其中固体热载体存在煤气中粉尘大、半焦灰分大等问题;气体快速热解存在气体循环量大、加热冷却循环气体热效率低、煤气中粉尘大等问题,而外热式直立炉热解粉煤虽然存在传热效率低、产量小等问题,但立式炉具有综合能耗低,投资小,操作简单等优点,突出问题是煤气不易从物料中排出,湿法熄焦污染环境,耗水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煤热解装置,包括直立炉,所述直立炉包括间隔分布的炭化室和烟道,所述烟道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分隔墙分为干燥预热段、干馏热解段和冷却降温段三个功能段;

所述干燥预热段用于将经加热后的从冷却降温段冷却后的烟气,与炭化室中的粉煤进行换热,以得到被预热的粉煤;

所述干馏热解段用于将被预热的粉煤进行热解得到热解煤气;

所述冷却降温段用于将热解煤气后剩余的半焦和烟气进行冷却,并将半焦排出,将冷却后的烟气送入干燥预热段;

每个功能段的烟道中设置有气体分隔层,所述炭化室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气体分隔层、烟道和炭化室侧壁上的通气孔构成烟气或煤气流动腔。

进一步地,每个功能段中所述气体分隔层至少为两层。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分隔层间隔设置在烟道中,每个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侧壁由气体分隔层间隔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侧壁的每段间隔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中全部设置有气体分隔层,每个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侧壁由气体分隔层间隔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侧壁的每段都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无通气孔的炭化室侧壁段的长度大于两个炭化室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固换热后气体经过炭化室侧壁排出,使得气体热载体和垂直下降移动的粉煤直接接触,实现换热过程中自除尘和无自由面溢出抑尘;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流换热来实现热量的传递,热效率高,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移动床立式粉煤热解炉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移动床立式粉煤热解炉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为:1—气体分隔层;2—干燥预热段;3—干馏热解段;4—冷却降温段;5—烟道;6—炭化室;7—分隔墙;8—第一抽烟气机;9—抽煤气机;10—第二煤气机;11—出料口;12—炭化室进气;13—炭化室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实现实施例1的一种粉煤热解装置,包括直立炉,所述直立炉包括间隔分布的炭化室6和烟道5,所述烟道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分隔墙7分为干燥预热段2、干馏热解段3和冷却降温段4三个功能段;

所述干燥预热段2用于将经加热后的从冷却降温段冷却后的烟气,与炭化室6中的粉煤进行换热,以得到被预热的粉煤;

所述干馏热解段3用于将被预热的粉煤进行热解得到热解煤气;

所述冷却降温段4用于将热解煤气后剩余的半焦和烟气进行冷却,并将半焦排出,将冷却后的烟气送入干燥预热段2;

每个功能段包括间隔分布的炭化室6和烟道5,所述烟道5中部分设置有气体分隔层1,所述炭化室6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气体分隔层1、烟道5和炭化室6侧壁上的通气孔构成烟气或煤气流动腔。

其中,每个功能段中所述气体分隔层1至少为两层,本实施例中为3层。

其中,气体分隔层1间隔设置在烟道5中,每个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6侧壁由气体分隔层1间隔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6侧壁的每段间隔设有通气孔。

图1中的实线箭头代表烟气,虚线箭头代表煤气,则本实施例所提供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干燥预热段2由三层烟道5组成,每层烟道由气体分隔层1间隔,从冷却降温段4冷却半焦后的循环烟气,被半焦加热到300℃以后,从干燥预热段2中间层烟道5进入,由上而下进入下层烟道5后,以与粉煤走料方向垂直的方向进入炭化室6煤层中,经过换热,从炭化室6两侧进入底层侧面烟道5,由底层侧面烟道5进入上层侧面烟道5,再从上层侧面烟道5进入炭化室6穿过煤层,从上层中间烟道5溢出,烟气通过第二抽烟气机10排出炉外收尘后达标排放,部分烟气循环使用,实现自除尘和干燥预热的目的。

被预热和除尘的粉煤,通过过渡段,进入干馏热解段3,进行热解。来自煤气净化系统的冷煤气和部分助燃空气混合后进入干馏热解段3中间层烟道5,再从底层烟道5进入热解炭化室6,穿过煤层由底层中间烟道5进入上层中间烟道5,再次穿过煤层,热解煤气从上层中间烟道5通过抽煤气机9抽出炉外,经过冷却净化后,获取焦油后部分煤气回炉使用。

被热解后的半焦经过过渡段进入冷却降温段4,冷却降温段4中半焦被来自预热干燥段2的烟气进行冷却,半焦通过出料口11排出炉外,烟气通过第一抽烟气机8抽出并循环被送入预热干燥段。

从整个热解炉干燥、热解和冷却过程均为气体热载体直接换热,气体热载体运动方向和物料运动方向垂直,实现原煤干燥除尘、热解取油和半焦热量回收的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气体从炭化室侧壁溢出,并无自由面,极大抑制了粉尘,尤其降低了热解煤气中焦油粉尘的含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所提供的装置结构相同,仅有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每个功能段的烟道5中全部设置有气体分隔层1,每个功能段中所述炭化室6侧壁由气体分隔层1间隔为至少三段,其中炭化室6侧壁的每段都设有通气孔。

图2中的实现箭头表示烟气,虚线箭头表示煤气;本实施例所提供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干燥预热段2由三层烟道5组成,从冷却降温段4冷却半焦后的循环烟气,被半焦加热到300℃以后,从干燥预热段2底层烟道5进入,由下而上进入中间层烟道5后,以与粉煤移下降方向垂直的方向穿过炭化室6煤层,经过换热,从中间层炭化室6两侧进入中间层烟道5,再从中间层烟道5进入炭化室6穿过煤层上升,从上层烟道6溢出,烟气通过第二抽烟气机10排出炉外收尘后达标排放,部分烟气循环使用,实现自除尘和干燥预热的目的。

被预热和除尘的粉煤,通过过渡段,进入干馏热解段3,进行热解。来自煤气净化系统的冷煤气和部分助燃空气混合后进入干馏热解段3底层烟道5,再从底层烟道5进入热解炭化室6,穿过煤层进入中间层烟道5,由中间层烟道5再次进入炭化室6穿过煤层上升,热解煤气从上层中间烟道5通过抽煤气机9抽出炉外,经过冷却净化后,获取焦油后部分煤气回炉使用。

被热解后的半焦经过过渡段进入冷却降温段4,冷却降温段4中半焦被来自预热干燥段2的烟气进行冷却,半焦通过出料口11排出炉外,烟气循环通过第一抽烟气机8抽出并被送入预热干燥段。

从整个热解炉干燥、热解和冷却过程均为气体热载体直接换热,气体热载体运动方向和物料运动方向平行,实现原煤干燥除尘、热解取油和半焦热量回收的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气体从炭化室侧壁溢出,并无自由面,极大抑制了粉尘,尤其降低了热解煤气中焦油粉尘的含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所提供的装置中进一步限定了无通气孔的炭化室6侧壁段的长度大于两个炭化室6的宽度,以免烟气在没有气体分隔层1的烟道5中进行流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