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工业切割气用的系统,具体涉及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
技术背景
乙炔,俗称风煤和电石气,是炔烃化合物系列中体积最小的一员,主要做工业用途,特别是烧焊金属方面。但是,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爆炸等危险,且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点燃时冒黑烟和烟尘,污染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现在主要开发出新的产品来替代乙炔。
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替代产品有戊烷等烷烃类产品,其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可以解决传统工业燃气存在的问题。同时,现有的用于制备此类烷烃类切割气提的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生成气体的发热量不稳定,切割性能较差,出现上缘烧塌,下缘挂渣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的系统,其组装简单,可连续长期使用,产生热值稳定的切割气体,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其包括控制柜、储罐A、储罐B和集气罐;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制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由压缩空气调压阀、压缩空气压力表、压缩空气干燥过滤装置组成;
所述制热系统由制冷压缩机、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风扇、冷凝管组成;
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板、温度显示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组成;
所述储罐A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打泡装置和盘管;所述储罐A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储罐B内设置有与储罐A内相同的进气连接管、打泡装置和盘管;所述储罐B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储罐B的外壁设置有液位计;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盘管,所述集气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所述集气罐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压力表和燃气出口阀;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与控制柜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罐顶出气连接管与集气罐相通;
所述制热系统通过冷凝管对储罐A、储罐B和集气罐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所述储罐B的罐顶部设置有充液阀,用于对储罐A和储罐B内填充液态燃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风扇、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冷凝管、盘管、干燥过滤器和毛细管形成闭合的循环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罐顶出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空阀和进气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阀设置于靠近集气罐一端,所述排空阀设置于靠近储罐A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和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制冷压缩机的两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连接管用于将压缩空气引入至打泡装置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接头进入控制柜内,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进入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与储罐A和储罐B相通;所述储罐A和储罐B之间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相通;所述储罐A和储罐B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用于将导入储罐A和储罐B中的压缩空气引入至位于罐底部的打泡装置;
所述储罐A和储罐B内装有液体燃料,所述制热系统可对液体燃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得液体燃料初步气化,生成初步燃气;
所述集气罐通过储罐A顶部和储罐B顶部的罐顶出气连接管相通,将生成的初步燃气传输至集气罐内;
所述制热系统对初步燃气进行二次加热气化后,通过集气罐顶部的燃气出口阀输出,用于工业切割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气体浓度监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柜内还设置急停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柜的电路包含电源插头、急停开关、电磁阀、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过载保护器、压缩机和PTC启动器。
发明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两次对液体燃料的气化和加热处理,可以形成混合均匀,热值稳定的切割气体;
2、本发明的系统组装简单,低成本,无污染,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3、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加热方式,无需额外的加热源,节能、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实施例1所述的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实施例1所述的集气罐、罐a和罐b的连接示意图
图3:实施例1所述的压缩空气进气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4:实施例1所述的制热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5:实施例1所述的控制柜内操作电路图
图6:实施例4所述的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7:实施例4所述的集气罐、储罐A和储罐B的连接示意图
图8:实施例4所述的制热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9:实施例5所述的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10:实施例5所述的集气罐、储罐A和储罐B的连接示意图
图11:实施例6所述的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12:实施例6所述的集气罐、储罐A和储罐B的连接示意图
图13:实施例6所述的制热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
符号说明:1-集气罐;2-集气罐排污阀;3-液位计;4-储罐B排污阀;5-储罐B;6-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7-储罐A排污阀;8-储罐A;9-排空阀;10-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1-冷凝管;12-罐顶出气连接管;13-充液阀;14-进气阀;15-压力表;16-安全阀;17-燃气出口阀;18-盘管;19-打泡装置;20-进气连接管;21-控制柜;22-温度显示控制器;23-急停按钮;24-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表;25-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表;26-压缩空气压力表;27-制冷压缩机;28-干燥过滤器;29-毛细管;30-蒸发器;31-风扇;32-电磁阀;33-压缩空气进口接头;34-压缩空气进气口;35-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进口;36-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出口;
37-电源插头;38-急停开关;39-控制电路板;40-温度传感器;41-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2-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3-过载保护器;44-压缩机;45-PTC启动器。
46-储罐C;47-储罐C的排污阀;48-储罐A和储罐C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发明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发明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发明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发明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发明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包括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设备、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工艺和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的液体燃料组合物。
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设备,其包括控制柜、储罐A、储罐B和集气罐;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制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由压缩空气调压阀、压缩空气压力表、压缩空气干燥过滤装置组成;
所述制热系统由制冷压缩机、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蒸发器、风扇、冷凝管组成;
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板、温度显示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组成;
所述储罐A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打泡装置和盘管;所述储罐A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储罐B内设置有与储罐A内相同的进气连接管、打泡装置和盘管;所述储罐B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储罐B的外壁设置有液位计;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盘管,所述集气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所述集气罐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压力表和燃气出口阀;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与控制柜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罐顶出气连接管与集气罐相通;
所述制热系统通过冷凝管对储罐A、储罐B和集气罐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所述储罐B的罐顶部设置有充液阀,用于对储罐A和储罐B内填充液态燃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风扇、蒸发器、制冷压缩机、冷凝管、盘管、干燥过滤器和毛细管形成闭合的循环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罐顶出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空阀和进气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阀设置于靠近集气罐一端,所述排空阀设置于靠近储罐A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和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制冷压缩机的两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连接管用于将压缩空气引入至打泡装置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接头进入控制柜内,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进入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与储罐A和储罐B相通;所述储罐A和储罐B之间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相通;所述储罐A和储罐B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用于将导入储罐A和储罐B中的压缩空气引入至位于罐底部的打泡装置;
所述储罐A和储罐B内装有液体燃料,所述制热系统可对液体燃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得液体燃料初步气化,生成初步燃气;
所述集气罐通过储罐A顶部和储罐B顶部的罐顶出气连接管相通,将生成的初步燃气传输至集气罐内;
所述制热系统对初步燃气进行二次加热气化后,通过集气罐顶部的燃气出口阀输出,用于工业切割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气体浓度监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柜内还设置急停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柜的电路包含电源插头、急停开关、电磁阀、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器、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过载保护器、压缩机和PTC启动器。
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的工艺,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1)压缩空气的前处理:压缩空气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经压缩空气进气口进入储罐中,所述储罐中存有液体燃料;
(2)液体燃料的初步气化:进入储罐中的压缩空气经进气连接管导入至打泡装置中产生大量气泡,促使液体燃料进行初步气化,同时制热系统对液体燃料进行加热,产生初步燃气;
(3)液体燃料的二次气化:所述初步燃气经罐顶出气连接管进入集气罐中,集气罐中的制热系统对初步燃气加热进行二次气化,即可制备得到工业切割气;所述工业切割气经燃气出口阀输出,用于工业切割使用。
燃料:
本发明的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还提供一种液体燃料,配合本发明的系统可以得到热值稳定、切割效果优异的切割气体。
所述液体燃料包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轻烃燃料按照重量份包含:
戊烷 80重量份;
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5重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助燃剂为甲醇、丙酮、乙苯、二甲苯的重量比为2:3:2.5:1.3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为双二茂铁醚衍生物。所述双二茂铁醚衍生物为
所述分散剂为吐温80;所述增溶剂为丙苯和异丙醇的质量比为0.2:1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体燃料还包含0.5重量份的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所述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二茂钒(0.28mmol)的戊烷(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二乙炔苯二茂锆(0.28mmol)的甲苯(5mL)溶液中,静置5天,出现晶体,过滤,用戊烷洗涤,真空干燥,即可制备得到所述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5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3是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概略结构图,主要具备:
控制柜21、储罐A8、储罐B5和集气罐1;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制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由压缩空气调压阀、压缩空气压力表、压缩空气干燥过滤装置组成;
所述制热系统由制冷压缩机27、干燥过滤器28、毛细管29、蒸发器30、风扇31、冷凝管11组成;
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板39、温度显示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40、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电磁阀32组成;
所述储罐A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20、打泡装置19和盘管18;所述储罐A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7;
所述储罐B内设置有与储罐A内相同的进气连接管20、打泡装置19和盘管18;所述储罐B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4;
所述储罐B的外壁设置有液位计3;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盘管18,所述集气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2,所述集气罐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16、压力表15和燃气出口阀17;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6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与控制柜21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罐顶出气连接管12与集气罐1相通;
所述控制柜内还设置急停按钮23,用于紧急关闭整个装置;
所述制热系统通过冷凝管11对储罐A8、储罐B5和集气罐1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所述储罐B的罐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A和储罐B内填充液态燃料。
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接头33进入控制柜内,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34进入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中,随后进入储罐A8和储罐B5中。储罐A8和储罐B5的底部设置有打泡装置19,压缩空气经储罐A8和储罐B5中的进气连接管20引入至打泡装置19。所述储罐A8和储罐B5内装有液体燃料,压缩空气经打泡装置19产生气泡,促使罐内液体燃料气化。
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8、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形成闭合的制热系统,用于对集气罐1、储罐A8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加热。蒸发器产生低压蒸汽,经制冷压缩机27产生高压蒸汽,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进口35进入冷凝管内,通过冷凝管11的循环,对集气罐1、储罐A8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热量交换,进行加热;达到加热目的后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出口36进入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再次进入到蒸发器30中,循环使用。
制热系统可对储罐A和储罐B内的液体燃料进行加热,使得液体燃料初步气化,生成初步燃气;
生成的初步燃气经储罐A8和储罐B5顶部的罐顶出气连接管12进入至集气罐1中。所述罐顶出气连接管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空阀9和进气阀14;所述进气阀14设置于靠近集气罐1一端,所述排空阀9设置于靠近储罐A8一端。所述进气阀14为控制将初步燃气输送至集气罐中的开关,所述排空阀9用于排空空气。
进入集气罐1中的初步燃气,经制热系统进行二次加热。所述集气罐1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15、安全阀16和燃气出口阀17。压力表15用于观察集气罐1内的气体压力;燃气出口阀17用于将集气罐1中制备完成的切割气输出,用于工业切割使用。
所述储罐A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用于感应罐内的温度,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柜内的控制系统;
所述储罐B5的外壁上设置有液位计3,用于观察罐内的液体燃料的液位,所述储罐B的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B5中添加液体燃料。
所述储罐A和储罐B的底部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6相通。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气体浓度感应装置。
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和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分别设置于制冷压缩机27的两边。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储罐A8之间,所述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蒸发器30之间。
图4为实施例1中制热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所述制热系统由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8、干燥过滤器28组成循环制热系统。
图5为实施例1中控制柜内操作电路图,其由电源插头37、电磁阀32、急停开关38、控制电路板39、温度传感器40、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过载保护器43、压缩机44和PTC启动器45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燃料为:
所述轻烃燃料按照重量份包含:
戊烷 80重量份;
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5重量份。
所述助燃剂为甲醇、丙酮、乙苯、二甲苯的重量比为2:3:2.5:1.3的混合物。
所述催化剂为双二茂铁醚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为:是以二茂铁甲醇衍生物为原料,在脱水机/催化剂的存在下,经缩合脱水、纯化及干燥处理,得到含有两个二茂铁甲基的醚化合物。双二茂铁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1)原料制备:称取7.378g的二茂铁甲醇衍生物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四氢呋喃400ml,冰水浴下磁子搅拌使其溶解,在氮气的保护下滴加21.0ml(2.0mol/L的四氢呋喃溶液)烯丙基溴化镁,滴加完毕自然升温,继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4h后,加入少量水猝灭反应;离心分离溶液相,出去溶剂得到固体物,干燥后备用;(2)缩合反应:取5.862g的固体物于250ml的干燥的Schlenk瓶中,在干燥的氮气的保护下,加入200ml的二氯甲烷,随后加入2.796g脱水剂DMAP和9.444g脱水剂DCC,在室温下磁力搅拌36h;(3)提纯干燥:将上述聚合溶液进行离心分离(3600r/min,10min),移走橙红色上层清液,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2次,除去合并溶液中的溶剂,以石油醚为脱洗剂,进一步用200-300目硅胶柱分离,得到第一馏分即为目标产物-双二茂铁醚衍生物。
所述制备原料二茂铁甲醇衍生物为
所述分散剂为吐温80;所述增溶剂为丙苯和异丙醇的质量比为0.2:1的混合物。溶剂为松节油。
所述液体燃料还包含0.5重量份的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所述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二茂钒(0.28mmol)的戊烷(10mL)溶液缓慢滴加到二乙炔苯二茂锆(0.28mmol)的甲苯(5mL)溶液中,静置5天,出现晶体,过滤,用戊烷洗涤,真空干燥,即可制备得到所述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所述系统的附图和实施例1相同,为图1-5。
本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液体燃料的组成配方中无0.5重量份的二茂钒和二茂锆的双金属配合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中,所述系统的附图和实施例1相同,为图1-5。
本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液体燃料的组成配方中催化剂为二茂铁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中,所述系统的附图为图6-8。
本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中只有一个储罐。
图6-7是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概略结构图,主要具备:
控制柜21、储罐B5和集气罐1;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制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由压缩空气调压阀、压缩空气压力表、压缩空气干燥过滤装置组成;
所述制热系统由制冷压缩机27、干燥过滤器28、毛细管29、蒸发器30、风扇31、冷凝管11组成;
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板39、温度显示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40、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电磁阀32组成;
所述储罐B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20、打泡装置19和盘管18;所述储罐B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4;
所述储罐B的外壁设置有液位计3;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盘管18,所述集气罐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2,所述集气罐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16、压力表15和燃气出口阀17;
所述储罐B5通过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与控制柜21相通;
所述储罐B5通过罐顶出气连接管12与集气罐1相通;
所述制热系统通过冷凝管11对储罐B5和集气罐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所述储罐B的罐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B5内填充液态燃料。
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接头33进入控制柜内,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34进入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中,随后进入储罐B5中。储罐B5的底部设置有打泡装置19,压缩空气经储罐B5中的进气连接管20引入至打泡装置19。所述储罐B5内装有液体燃料,压缩空气经打泡装置19产生气泡,促使罐内液体燃料气化。
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8、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形成闭合的制热系统,用于对集气罐1、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加热。蒸发器产生低压蒸汽,经制冷压缩机27产生高压蒸汽,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进口35进入冷凝管内,通过冷凝管11的循环,对集气罐1、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热量交换,进行加热;达到加热目的后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出口36进入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再次进入到蒸发器30中,循环使用。
制热系统可对储罐B内的液体燃料进行加热,使得液体燃料初步气化,生成初步燃气;
生成的初步燃气经储罐B5顶部的罐顶出气连接管12进入至集气罐1中。所述罐顶出气连接管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空阀9和进气阀14;所述进气阀14设置于靠近集气罐1一端,所述排空阀9设置于靠近储罐B5一端。所述进气阀14为控制将初步燃气输送至集气罐中的开关,所述排空阀9用于排空空气。
进入集气罐1中的初步燃气,经制热系统进行二次加热。所述集气罐1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15、安全阀16和燃气出口阀17。压力表15用于观察集气罐1内的气体压力;燃气出口阀17用于将集气罐1中制备完成的切割气输出,用于工业切割使用。
所述储罐B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用于感应罐内的温度,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柜内的控制系统;
所述储罐B5的外壁上设置有液位计3,用于观察罐内的液体燃料的液位,所述储罐B的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B5中添加液体燃料。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气体浓度感应装置。
所述控制柜内还设置急停按钮,用于紧急关闭整个装置。
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和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分别设置于制冷压缩机27的两边。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储罐B5之间,所述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蒸发器30之间。
图8为实施例4中制热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所述制热系统由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8、干燥过滤器28组成循环制热系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中,所述系统的附图为图9-10。
本实施例5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中有三个储罐。
图1-3是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概略结构图,主要具备:
控制柜21、储罐A8、储罐B5、储罐C46和集气罐1;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制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由压缩空气调压阀、压缩空气压力表、压缩空气干燥过滤装置组成;
所述制热系统由制冷压缩机27、干燥过滤器28、毛细管29、蒸发器30、风扇31、冷凝管11组成;
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板39、温度显示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40、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电磁阀32组成;
所述储罐A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20、打泡装置19和盘管18;所述储罐A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7;
所述储罐B和储罐C内设置有与储罐A内相同的进气连接管20、打泡装置19和盘管18;所述储罐B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4;所述储罐C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47。
所述控制柜内还设置急停按钮23,用于紧急关闭整个装置;
所述储罐B的外壁设置有液位计3;
所述集气罐1内设置有盘管18,所述集气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2,所述集气罐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阀16、压力表15和燃气出口阀17;
所述储罐A和储罐B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6相通;
所述储罐A和储罐C通过储罐A和储罐C连接管48相通;
所述储罐A、储罐C和储罐B通过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与控制柜21相通;
所述储罐A、储罐C和储罐B通过罐顶出气连接管12与集气罐1相通;
所述制热系统通过冷凝管11对储罐A8、储罐B5、储罐C46和集气罐1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所述储罐B的罐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内填充液态燃料。
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接头33进入控制柜内,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34进入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中,随后进入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中。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的底部设置有打泡装置19,压缩空气经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中的进气连接管20引入至打泡装置19。所述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内装有液体燃料,压缩空气经打泡装置19产生气泡,促使罐内液体燃料气化。
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8、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形成闭合的制热系统,用于对集气罐1、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加热。蒸发器产生低压蒸汽,经制冷压缩机27产生高压蒸汽,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进口35进入冷凝管内,通过冷凝管11的循环,对集气罐1、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热量交换,进行加热;达到加热目的后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出口36进入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再次进入到蒸发器30中,循环使用。
制热系统可对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内的液体燃料进行加热,使得液体燃料初步气化,生成初步燃气;
生成的初步燃气经储罐A8、储罐C46和储罐B5顶部的罐顶出气连接管12进入至集气罐1中。所述罐顶出气连接管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空阀9和进气阀14;所述进气阀14设置于靠近集气罐1一端,所述排空阀9设置于靠近储罐A8一端。所述进气阀14为控制将初步燃气输送至集气罐中的开关,所述排空阀9用于排空空气。
进入集气罐1中的初步燃气,经制热系统进行二次加热。所述集气罐1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15、安全阀16和燃气出口阀17。压力表15用于观察集气罐1内的气体压力;燃气出口阀17用于将集气罐1中制备完成的切割气输出,用于工业切割使用。
所述储罐A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用于感应罐内的温度,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柜内的控制系统;
所述储罐B5的外壁上设置有液位计3,用于观察罐内的液体燃料的液位,所述储罐B的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B5中添加液体燃料。
所述集气罐内设置有气体浓度感应装置。
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和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分别设置于制冷压缩机27的两边。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储罐C46之间,所述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蒸发器30之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中,所述系统的附图为图11-13。
本实施例6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中无集气罐。
图11-12是所述生产无乙炔工业切割气用系统的概略结构图,主要具备:
控制柜21、储罐A8、储罐B5;
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制热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由压缩空气调压阀、压缩空气压力表、压缩空气干燥过滤装置组成;
所述制热系统由制冷压缩机27、干燥过滤器28、毛细管29、蒸发器30、风扇31、冷凝管11组成;
所述控制系统由控制电路板39、温度显示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40、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电磁阀32组成;
所述储罐A内设置有进气连接管20、打泡装置19和盘管18;所述储罐A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所述储罐B内设置有与储罐A内相同的进气连接管、打泡装置和盘管;所述储罐B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7;
所述储罐B的外壁设置有液位计3;
所述储罐A8和储罐B5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6相通;
所述储罐A8和储罐B5通过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与控制柜21相通;
所述制热系统通过冷凝管11对储罐A8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所述储罐B的罐顶部设置有充液阀13,用于对储罐A8和储罐B5内填充液态燃料。
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接头33进入控制柜内,经压缩空气干燥过滤系统过滤、干燥和降压后,通过压缩空气进气口34进入压缩空气进气连接管10中,随后进入储罐A8和储罐B5中。储罐A8和储罐B5的底部设置有打泡装置19,压缩空气经储罐A8和储罐B5中的进气连接管20引入至打泡装置19。所述储罐A8和储罐B5内装有液体燃料,压缩空气经打泡装置19产生气泡,促使罐内液体燃料气化。
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9、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形成闭合的制热系统,用于对储罐A8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加热。蒸发器产生低压蒸汽,经制冷压缩机27产生高压蒸汽,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进口35进入冷凝管内,通过冷凝管11的循环,对储罐A8和储罐B5内的物质进行热量交换,进行加热;达到加热目的后经压缩式制冷系统冷凝器出口36进入干燥过滤器28和毛细管29,再次进入到蒸发器30中,循环使用。
制热系统可对储罐A8和储罐B5内的液体燃料进行加热,使得液体燃料初步气化,生成燃气,生成的燃气经储罐B顶部的进气阀排除,直接用于工业使用。
所述排空阀用于排空空气。
所述储罐A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罐内的温度,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柜内的控制系统;
所述储罐B的外壁上设置有液位计,用于观察罐内的液体燃料的液位,所述储罐B的顶部设置有充液阀,用于对储罐B中添加液体燃料。
所述储罐A和储罐B的底部通过储罐A和储罐B连接管6相通。
所述储罐B内设置有气体浓度感应装置。
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和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分别设置于制冷压缩机27的两边。所述制热系统高压侧压力传感器41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储罐A8之间,所述制热系统低压侧压力传感器42位于制冷压缩机27和蒸发器30之间。
图13为实施例1中制热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所述制热系统由风扇31、蒸发器30、制冷压缩机27、冷凝管11、盘管18、干燥过滤器28组成循环制热系统。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气体性能和耗用量测试对比表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