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型熄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8166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型熄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焦过程中的熄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型熄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熄焦工业主要采用干法熄焦和湿法熄焦两种。干法熄焦主要采用的是低温惰性气体与红焦在干熄炉中进行换热从而冷却红焦生产兰炭。干熄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从干熄炉底部鼓入与红焦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红焦降温到200℃左右从干熄炉底部排出,换热后的高温惰性气体从干熄炉顶部经锅炉换热降温冷却至200℃左右,之后经循环风机装置重新鼓入干熄炉中循环使用。干法熄焦在节能、环保及提高焦炭质量方面显著优于湿法熄焦,但是干法熄焦存在投资高、能耗高、设备巨大结构复杂、维修费用较高、焦炭烧损严重,所以很难投入到独立型的炼焦企业生产中去。湿法熄焦是水涝焦或水喷淋红焦,包括低水分熄焦和稳定熄焦,使红焦降温到100℃左右,然后再加热将焦炭烘干到含水量低于12%。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投资少、维护简便,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a.“先加水、后脱水”矛盾性:热焦加水熄焦后,设置烘干脱水过程;b.“先冷却降温、后干燥升温”的矛盾性:水熄焦为冷却降温过程,烘干脱水为干燥升温过程;c.烘干过程能量利用率低:直接烘干时,因为温差小、操作压力低、直接传热气相介质密度低,传热效果均很差,设备庞大;间接烘干时,操作压力低,直接传热气相介质密度低,传热效果均很差,设备庞大,如欲提高传热效率而提高传热温差则能级浪费严重;d.烘干过程物质回收利用率为零:烟气、水蒸气全部排入大气,没有回收任何组分;e.水熄焦产生的水蒸气进入炭化炉,最终形成含焦油污水中,产生含焦油污水约7吨/时。水能耗较大、换热过程热量利用率较小、红焦急剧冷却造成兰炭品质下降、产生蒸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蒸汽中携带大量灰尘和腐蚀性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隧道型熄焦装置,该装置利用射流冲击换热技术将红焦分层分区熄灭降温。采用水雾或惰性气体将在密封隧道中运行的红焦降温,控制水雾、惰性气体的分布、压力和流量,从而获得含水量达标的高质量兰炭。

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型熄焦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呈h型,其顶部为进料槽,所述的进料中部安装有若干根通过从动齿轮传动的分离旋杆,驱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并通过箱体外侧的带轮或手旋轮带动;所述的进料槽底部安装有带有喷嘴的第一层雾化喷淋管;自动分离旋杆与第一层雾化喷淋管在同一纵向轴上、横向垂直。

所述的箱体腰部空腔内安装有由传送带、传送带驱动齿轮和传送带从动齿轮组成的传输装置,在传送带驱动齿轮和传送带从动齿轮之间安装有若干带有喷嘴的第二层喷淋管,在第一层雾化喷淋管与传输装置之间安装有导流板,所述的传送带驱动齿轮的箱体外侧同轴设置大带轮或摇把;

所述的箱体的左侧底部设置为后置冷凝水收集室,且在箱体上设置底端的后置冷凝水出口;箱体的右侧底部设置前置冷凝水收集室,在前置冷凝水收集室的上边设置有筛孔挡板,筛孔挡板在前置冷凝水收集室里隔出一处兰炭收集仓,在前置冷凝水收集室的一侧设置前置冷凝水出口,在箱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兰炭出口、自动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所述的箱体腰部下侧由斜板连接左右两侧的后置冷凝水收集室和前置冷凝水收集室;

所述的第一层雾化喷淋管和第二层喷淋管伸出箱体外的一端均与水源或气源连通。

箱体腰部上侧由连接件将盖板盖在主箱体上;

所述的箱体腰部的第二层喷淋管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五个区的雾化喷淋管为:第一区雾化喷淋管、第二区雾化喷淋管、第三区雾化喷淋管、第四区雾化喷淋管、第五区雾化喷淋管。

所述的箱体左侧壁上还安装有安全阀,所述的安全阀通过泄压管与泄压池连接。

所述的箱体腰部上侧的盖板上设置蒸汽出口。

所述的第一层雾化喷淋管和第二层喷淋管旁边的箱体壁上均安装有热电偶。

所述的第二层喷淋管的伸入箱体的部分设置喷淋嘴,管内设置流量计、压力表和截止阀。

所述的手旋轮和大带轮通过电动机经一号带和二号带带动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正面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进焦处的透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分离旋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喷淋管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传送带。

图8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自动化主视图。

图中:1.进料槽 2.热电偶 3.分离旋杆 4.第一层雾化喷淋管 5. 传送带 6.第二层喷淋管 61.第一区雾化喷淋管 62.第二区雾化喷淋管 63.第三区雾化喷淋管 64.第四区雾化喷淋管 65.第五区雾化喷淋管 11.传送带驱动齿轮 12.蒸汽出口 13.自动控制面板 14.显示屏 15.兰炭收集仓 16.兰炭出口 17.筛孔挡板 18.前置冷凝水收集室 19.前置冷凝水出口 20.斜板 21.后置冷凝水收集室 22.后置冷凝水出口 23.泄压池 24.检查口 25.安全阀 26.防爆片 27.导流板 28.驱动齿轮 29.从动齿轮 30.带轮 31.泄压管 32.一号支撑 33.二号支撑 34.盖板 35.连接件 36.摇把 37.手旋轮 38.大带轮 39.电动机 40.一号带 41.二号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和实用新型人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高效热解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图,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正面透视图,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主视图,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进焦处的透视放大图,箱体呈h型,箱体的左侧上部为红焦进入的进料槽1,下侧为若干根从动齿轮29传动的分离旋杆3,由一号支撑32限位支撑;

图5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分离旋杆示意图,分离旋杆3选用相互间隔的螺块状轴,经传动齿轮29旋转带动,匀速分离红焦下落,驱动机构是由相啮合的驱动齿轮28同轴于箱体外侧的带轮30或手旋轮37半自动化传动;再下侧是与自动分离旋杆3横向垂直的第一层雾化喷淋管4,由二号支撑33限位支撑;起导向作用的雾化红焦倾导流板27从第一层雾化喷淋管4的下方延伸到传送带 5的上方;

图7给出了是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传送带简图,传送带 5位于箱体腰部腔内,左右两侧各设置传送带驱动齿轮11通过传送带5连接,中间安插在箱体前后两侧的若干第二层喷淋管6喷洒传送带5上的红焦;一个传送带驱动齿轮11的箱体外侧同轴设置大带轮 38或摇把36;箱体的左侧底部设置为后置冷凝水收集室21,且在箱体上设置检查口24和底端的后置冷凝水出口22;箱体的右侧底部也类似左侧设置为前置冷凝水收集室18,也设置了前置冷凝水出口19 和兰炭出口16,不同的是用筛孔挡板17在上侧隔出一处兰炭收集仓15,兰炭出口16在筛孔挡板17的上侧,而且还在兰炭出口16的同一侧的箱体上设置了自动控制面板13和显示屏14;箱体腰部下侧由斜板20连接左右两侧的后置冷凝水收集室21和前置冷凝水收集室 18。

如图2,安全阀25设置在箱体左侧的后置冷凝水收集室21上方,雾化红焦倾导流板27下侧,旁边箱体上设置防爆片26,再下方为检查口24;安全阀25由泄压管31连接设置在后置冷凝水收集室21左下侧的泄压池23内;箱体腰部上侧由连接件35将盖板34盖在主箱体上,盖板34上设置蒸汽出口12,降低内部压力。如图1,热电偶 2分别设置在各层区喷淋管旁边的箱体壁上,起到及时传送数据的作用。

图6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喷淋管结构示意图,第二层喷淋管6的一端设置喷淋嘴101,另一端设置流量计104,中间设置压力表103和截止阀102,靠近喷淋嘴101的一侧为截止阀102,共同实现自动化控制,所有的仪表都与自动控制面板和显示屏相连接。

图7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传送带简图,箱体腰部的第二层喷淋管6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五个区的喷淋管为:第一区雾化喷淋管61、第二区雾化喷淋管62、第三区雾化喷淋管63、第四区雾化喷淋管64、第五区雾化喷淋管65,第一层雾化喷淋管4和第二层喷淋管6都是由外部管路接通输送液体或气体进行息焦的。

图8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型熄焦装置的自动化主视图,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效果是,通过电动机39带动一号带40驱动分离旋杆3,再通过带动二号带41驱动传送带5,整体实现息焦自动化流程。

实施方案:

首先,通过摇把36或电动机39带连接大带轮38,驱动,传送带 5右方向循环运动,从进料槽1中加入红焦碳,红焦碳依次通过带轮 30或手旋轮37半自动带动的分离旋杆3,匀速向第一层雾化喷淋管 4落下红焦碳,经过所喷出的水雾或气体,进行降温,通过控制与第二层喷淋管6相连的压力阀和流量计控制其压力和流量,红焦碳穿过第一层雾化喷淋管4落向雾化红焦倾导流板27,并滑到传送带5上,继续通过第一区雾化喷淋管61、第二区雾化喷淋管62、第三区雾化喷淋管63、第四区雾化喷淋管64、第五区雾化喷淋管65,五区所喷出的水雾或气体进行继续降温处理,具体温度指数通过截止阀102、压力表103、流量计104、热电偶2分别连接于自动控制面板13,及显示屏上直观显示,红焦碳最后经过传送带5,落入兰炭收集仓15,大量冷凝水通过斜板20滑入后置冷凝水收集室21内,少量附着在焦炭上的冷凝水通过前置冷凝水收集室18收集,冷凝水由冷凝水出口排出,排出口连接有流量计和压力表。多余的蒸汽由蒸汽排出口排出,蒸汽排出口安装有流量计和压力表,用以测定蒸汽排出的量,冷却后的焦炭由兰炭出口16排出。

气体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由于焦炭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第一层、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故其蒸汽的压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与温度的顺序相同。

流量计的用途:控制装置中冷凝水及雾化处理管中液体流速。

热电偶的用途:分别测量不同层与不同区雾化熄焦处理换热效率。

装置夹层:位于整体装置外层内置有冷凝水盘管。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分层分区多次熄焦,即利用射流冲击换热技术将红焦分层分区熄灭降温。采用水雾或惰性气体将在密封隧道中运行的红焦降温,控制水雾惰性气体的分布、压力和流量,从而获得含水量达标的高质量兰炭,节约熄焦水资源、惰性气体,不向大气排放蒸汽和颗粒物,保护环境,自动测控技术,有利于熄焦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熄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