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井伴生气自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407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井伴生气自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油生产加热系统所采用的燃料,通常采用油井伴生气,其含有少量的油、水和杂质,使用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少量原油、轻质油随伴生气进入燃烧器内,燃烧后,经常造成结焦、碳,从而堵塞燃烧器喷嘴,严重影响燃烧器的正常使用,并且易出现闪爆安全隐患,严重的还会烧毁燃烧器;伴生气中的水进入燃烧器内,易造成熄火;生气中的杂质不断在燃烧器喷嘴处堆积,影响燃烧气的燃烧效率。

由于伴生气的压力及含油水杂质不稳定,通常所用的气包和分离器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人工不能及时排液,往往造成积液过多而进入燃烧器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井伴生气自动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井伴生气自动净化装置,包括本体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顶部带有法兰盘的圆柱体,所述本体内设有分离伞,所述分离伞上方设有除雾器,在所述除雾器上方设有伸出所述本体顶部的法兰盘之外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燃烧器,在所述出气管上还设有阀门三,所述本体底部设有液位报警装置,所述本体的侧壁连接有以切线角度与所述本体内部连通的通入管,且所述通入管的通入位置在所述分离伞下方,所述本体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依次设有阀门一、防爆油泵和单向阀,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电源,所述液位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防爆油泵电连接。

特别的,所述本体底部外侧设有装有循环热水的保温夹层。

特别的,在所述阀门一之前的所述排液管上还伸出有人工排液管,所述人工排液管上设有阀门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油井伴生气中的油气分离,纯净的气体从本体顶部排出,避免了不纯的气体燃烧后造成安全隐患,油水液滴集中在本体底部,当液位报警装置检测到底部的油水液位到达一定高度后,既可以采用手动排液,也可以启动防爆油泵进行自动排液,效率较高,电气部件与油气隔离,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入管;2-分离伞;3-本体;4-保温夹层;5-排液管;6-出气管;7-阀门三;8-燃烧器;9-液位报警装置;10-单向阀;11-防爆油泵;12-阀门一;13-人工排液管;14-阀门二;15-控制器;16-除雾器;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油井伴生气自动净化装置,包括本体3和控制器15,控制器15的核心模块为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采用的单片机型号是STC12C5A32S2,所述本体3为顶部带有法兰盘的圆柱体,所述本体3内设有分离伞2,所述分离伞2上方设有除雾器16,在所述除雾器16上方设有伸出所述本体3顶部的法兰盘之外的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的末端连接有燃烧器8,在所述出气管6上还设有阀门三7,所述本体3底部设有液位报警装置9,所述本体3的侧壁连接有以切线角度与所述本体3内部连通的通入管1,且所述通入管1的通入位置在所述分离伞2下方,所述本体3底部连接有排液管5,所述排液管5上依次设有阀门一12、防爆油泵11和单向阀10,所述控制器15连接有电源,所述液位报警装置9与所述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5与所述防爆油泵11电连接。

特别的,所述本体3底部外侧设有装有循环热水的保温夹层4。

特别的,在所述阀门一12之前的所述排液管5上还伸出有人工排液管13,所述人工排液管13上设有阀门二14。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从油井出来的伴生气,经通入管1成切线方向进入本体3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于油水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因而油水受到的离心力大,具有较大的惯性,就会与本体3内壁相撞,附壁旋转扩散而落下;气体因密度小于油水,受到的离心力小,集中在本体3中央而上升;雾状的带有小油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分离伞2,雾状气流遇上分离伞2改变流向和速度,使气体中的液滴不断在分离伞2面内聚集,由于液滴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油膜,与气流不断地接触,将气流中的细油滴聚集成大油滴,靠重力沉降下来滴落到本体3底部;集中上升的气体经过在本体3顶部的除雾器16作用,使气体变得更加纯净,由出气管6流出。

油水和杂质集中在本体3底部,当液位报警装置9检测到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将电信号传输于控制器15,控制器15控制开启防爆油泵11,自动将本体3底部的液体介质从排液管5排出;同时,当不需使用自动排液时,可将阀门一12关闭,开启阀门二14进行人工排液。

同时,保温夹层4确保即使冬季,本体3底部的油液体液也不会凝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