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气化供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1175发布日期:2018-09-15 00:0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供应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生物质燃烧在CO2总量上实现了零排放,消除了产生温室效应的根源。因此,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是专门用来处理废木料及农作物废料,并将它转换为可燃气体的一种新型节能产品,产品技术核心是利用生物质气化装置将生物质废料加热分解,使它挥发出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并转换为可燃气体,这种可燃气体称作为生物质燃气。这种从生物质中提取的可燃气体是一种新型洁净的高级可再生能源,可供锅炉或其它燃烧器使用。目前生物质气化主要有固定床、流化床两种类型,其中固定床气化炉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简便、造价低廉、操作容易、适用于块状及大颗粒原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改类型气化炉由于结构问题,其气化效率及燃气热值偏低,而且燃气中的焦油含量较高,冷凝后的焦油会沉积在管道、仪器、锅炉上,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供应设备,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化效率低,能量损失严重,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气化供应设备,其包括:炉筒、燃烧室、集气室、除尘室、密封盖、筛网、送风装置、一次风管、二次风管、排烟管、净化装置和出气口;在所述炉筒内部中上端设置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的上端设置密封盖;在所述炉筒的内部底端除尘室;所述燃烧室与炉筒之间形成集气室;所述集气室与除尘室之间通过筛网分隔;在所述燃烧室的底端设置二次风管;所述在炉筒的左侧底端设置送风装置;在所述送风设置的前端设置一次风管,且一次风管延伸至除尘室内;所述二次风管穿过炉筒侧壁设置在一次风管上;在所述炉筒右侧上端排烟管;在所述排烟管的末端设置净化装置;在所述净化装置的上端设置出气口。

优选的是,在所述炉筒的侧壁内部设置保温层。

优选的是,所述筛网与炉筒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筛网上设置有若干细密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通过以绿色环保的生物质颗粒为燃料,无需任何辅助处理设施就可以实现氮化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近似零排放,无环境污染,能代替燃煤、燃油、燃气式的燃烧机以及用电的电热设备,而且其气化率、热值、燃烧效率都高,可满足各种工厂、农厂、居民生活等烘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气化供应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炉筒;2、燃烧室;3、集气室;4、除尘室;5、密封盖;6、筛网;7、送风装置;8、一次风管;9、二次风管;10、排烟管;11、净化装置;12、出气口;13、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炉筒1、燃烧室2、集气室3、除尘室4、密封盖5、筛网6、送风装置7、一次风管8、二次风管9、排烟管10、净化装置11和出气口12。在所述炉筒1的侧壁内部设置保温层13,便于对炉筒1内部进行保温。在所述炉筒1内部中上端设置燃烧室2,在所述燃烧室2的上端设置密封盖5,在所述炉筒1的内部底端除尘室4,所述燃烧室2与炉筒1之间形成集气室3,并且集气室3与除尘室4之间通过筛网6分隔。在筛网6上设置有若干细密的孔,便于把燃烧室2内排出的固体灰尘或者从空气中吹进来的灰尘过滤掉。所述筛网6与炉筒1之间为活动连接,便于把筛网6拆下来清洗。在所述燃烧室2的底端设置二次风管9;所述在炉筒1的左侧底端设置送风装置7;在所述送风装置7的前端设置一次风管8,且一次风管8延伸至除尘室4内。所述二次风管9穿过炉筒1侧壁设置在一次风管8上。在所述炉筒1右侧上端排烟管10,在所述排烟管10的末端设置净化装置11,在所述净化装置11的上端设置出气口12;从排烟管10内排出的烟气,通过净化装置11再次被净化后,在被排出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